眩暈是頭暈和目眩的總稱,是對自身或外界物體運動的幻覺,是對自身平衡感和空間位像的錯誤感知。日常生活中按摩保健,可預防和改善眩暈症狀。比如,百會穴有利於提神醒腦,緩解頭暈目眩症狀;合谷穴可止吐、提神;四神聰穴有利於健腦寧神,幫助緩解眩暈不適;足三裡穴可調節血液循環,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目眩症狀;而築賓穴和翳風穴,則可緩解肌肉疼痛、放鬆神經、加速血液循環,很好地消除疲勞。
◎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出虛汗、四肢麻木
治療眩暈症的特效穴位:百會穴、四神聰穴、翳風穴、合谷穴、足三裡穴、築賓穴
點擊文章結尾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搜索查看「以上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即: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四神聰穴:四神聰,原名「神聰」,位於頭頂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共由4個穴位組成。就像四路大神各自鎮守一方,故名「四神聰」。
翳風穴:翳風穴在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即:位於人體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布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幹從莖乳突孔穿出處,並有耳後動、靜脈,頸外靜脈。
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即是此穴。(把手並上的時候,最高的突起處,就是合谷穴。或用一支大拇指的橫紋對準另一支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置就是合谷穴,按住以後按照一定的方向按揉,合谷穴其實一個保健穴,就算平時沒有什麼病的情況下,按揉它對身體也有好處。)
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築賓穴:築賓穴位於內踝上5寸(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1、端坐,手握拳頭叩壓頭頂的百會穴,至穴位處產生酸脹感為宜。
2、端坐,用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分別置於頭頂的四神聰穴,並輕輕地按揉,至局部感覺溫熱為宜。
3、用按摩棒重力點按耳後的翳風穴,至穴位處感覺脹痛為宜,左右兩側的穴位交替按摩。
4、按摩者一手抓住被按摩者大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對掐按被按摩者的合谷穴,至穴位處感覺脹痛為宜。
5、按摩者用按摩棒重力按揉被按摩者的足三裡穴,至穴位處感覺脹痛為宜。
6、用按摩棒重力點壓築兵穴,至局部皮膚感覺溫熱為宜。
輔助治療
真武湯:取去皮的附子1塊,茯苓、白芍、生薑各9克,白朮6克。將上述五味中藥放入鍋中,並加入800毫升清水,煎至300毫升汁液,濾渣留汁,溫服即可。該方中的五味中藥均有助於緩解頭暈眼花症狀,對治療易疲勞、低血壓、頭痛等眩暈症狀有顯著療效。
● 這張表學習中醫經絡必備神器,不要私存,分享給朋友吧!
● 查找穴位就這麼簡單,這張表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