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結婚率為 6.6‰,比上年降低 0.7個千分點,專家預測2020年結婚率還會創新低。我國單身人口數量高達2.4億,這些人中,又有7700萬人目前處於獨居狀態,而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成人獨居的數字,將繼續上升達到9200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社交活動的減少,讓傳統交友方式一度陷入停滯,但適齡婚戀男女的婚戀需求有增無減。
針對這一社會婚戀現狀,各地黨團組織及時出手,聯合珍愛網等國內大型婚戀服務平臺,打造適合後疫情時代的相親交友模式,助力單身青年早日脫單。
組織幫忙找對象
服務超50000+單身青年
2.4億單身人群數字的背後,是新生代婚戀意識的轉變。交友難、婚戀難已成為社會普遍問題。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力圖在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婚戀觀的同時,滿足青年婚戀交友需求。
以「規劃」為指引,各地共青團組織開始聯合珍愛網等婚戀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支持,為單身青年牽線搭橋、尋覓知音。
在今年「雙11」期間,各地共青團組織聯合珍愛網舉行了「雲相親」婚戀公益活動。南京市江寧區團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南京數十對單身青年在活動中牽手成功。活動為滿足廣大青年的交友需求,搭建了交友平臺、提供了交流機會,幫助他們早覓良緣,讓他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珍愛網首席情感專家李玉玲告訴記者,80後、90後出生的這批人在婚戀意識上更加獨立,不認可上一代的「搭夥過日子」婚戀觀,不願將就低質量的婚姻,寧願堅持高質量的單身。渴望愛情,憧憬愛情的年輕人,更加追求婚戀的自由和質量,強調志同道合的伴侶。但是由於工作壓力大,交際圈子小等原因,期待愛情,卻又不知如何尋找愛情成為當今青年的新常態。
珍愛網通過平臺技術和服務優勢,協助各地黨團組織,為單身青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截至目前,珍愛網已配合全國10個省級團委、區級團委、33個地級市、縣級團委,舉辦線上+線下公益活動30+場,服務超50000+單身青年。
組織致敬抗疫一線專場
助力3000餘抗疫戰士心有所屬
除了服務普通單身青年之外,各地團組織還聯合珍愛網組織了各種「特色」婚戀服務公益活動。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2020年2月25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正在武漢支援方艙醫院的湖南護士田芳芳寫下心願「希望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
為了實現英雄的願望,向一線抗疫者致敬。疫情期間,珍愛網配合廣東團省委聯動全省21個地級市為援鄂醫護人員開展白衣天使「雲相親」,「520致敬最美逆行者」線上相親會,為單身醫護人員尋找真愛,讓他們心有歸宿。
同時,珍愛網聯合北京五大醫院舉辦「520隻為遇見你」線上「雲相親」,致敬醫護人員。
據珍愛網官方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超過15000位單身青年參與了線上交友,其中有3000餘位醫護人員。除此之外,珍愛網還向忙於抗疫無法參加「雲相親」的一線工作者贈送了紅娘電話牽線服務以及多項珍愛APP線上會員專屬特權,為其創造脫單機會。
打造網際網路+婚戀公益新生態
推動後疫情時代復工復產
記者了解到,「雲相親」婚戀服務模式是基於不聚眾、少出門、便捷、私密的原則,由「戀愛主持人」為青年組建 1V1微信專屬聯繫聊天室,開啟24小時線上約會,參與者可憑個人意願確定是否向對方透露個人聯繫方式。
除「雲相親」之外,線下約見則採用了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邏輯,參與者到達指定地點後才能參加匹配,雙方使用系統虛擬電話進行聯繫,自行選擇地點約見。系統每20分鐘就可進行一輪精準匹配,參與一場活動最多可以約見12人。這種相親模式最大化保證了真實、高效的交友體驗。
疫情後期,線下約見活動選取在商圈舉辦,則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拉動內需增長,促進消費。
這種模式受到眾多青睞。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曾評論:「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國公益慈善的傳統運作方式。」他將「網際網路+公益」稱為「鮮活的中國樣本」,認為新技術的賦能,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全新方案。
珍愛網創造性地將專業婚戀服務與公益行動相結合,推出「網際網路+婚戀公益」新模式,通過「雲相親」加線下約見的公益交友活動形式,助力單身青年隨時、隨地、隨心交友。
珍愛網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付強介紹,僅2020年,珍愛網公益交友活動就促成了2000餘對情侶,黨團組織加珍愛網的「月老組合」成效初顯。今後,珍愛網將繼續與共青團組織密切配合,發揮業務優勢服務廣大單身青年,使「網際網路+婚戀公益」模式惠及更多單身人群,服務國家人口長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