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羊追求的是高瘦肉率,所以根據「吃什麼長什麼」的樸素道理,養殖朋友一般在蛋白原料添加上是絕不吝嗇,能多加就多加。通常情況下都要比動物需求量高出2-3個粗蛋白。以至於鹽窩羊經常出「富貴病-尿結石」,肉牛後期蹄病多發,都跟蛋白含量過高有關。而蛋白低了又擔心生長速度慢,出肉率差。那麼應該怎麼設計飼料配方中的蛋白含量呢?今天蓉寶飼餵就大家介紹一下,供各位參考:配方中一般將蛋白叫做粗蛋白,是因為有一部分是不能消化吸收的,這部分蛋白質要麼被排出體外,要麼被分解為有毒有害物質,對機體造成傷害,比如腸道的炎症反應。所以蛋白高低關鍵是要看可吸收蛋白,現在的配方要求是低蛋白高消化利用率。一般採用降低粗蛋白用量,提高胺基酸含量。如上所述,那些不被吸收的「粗」蛋白不僅沒有帶來經濟效益,造成了成本的浪費,而且還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損失。
如圖1所示可吸收蛋白相同的情況下,低吸收率高蛋白含量的配方(紅色柱子)比高吸收率低粗蛋白(黃色柱子)含量的配方日增重更低,料肉比更高。為什麼是這種情況呢?
如圖2所示:低蛋白日糧使腹瀉率明顯降低,低腹瀉率能夠使動物獲得更好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
1、蛋白原料預處理,比如發酵,膨化,浸泡等處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蛋白的消化率。很多養殖朋友會把棉粕飼餵前浸泡一段時間,冬天24小時,夏季5-6小時,都是很好的方法。
2、添加抗菌肽類產品健美寶,提高蛋白消化率,促進其轉化吸收。減少過料是健美寶在促生長功能的有力表現。3、降低粗蛋白用量,添加合成胺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等。如果您覺得本文對養殖有所幫助,請點擊右下角
「在看」,讓更多人因您的善舉而受益!
點擊圖片了解產品詳情
動動金手指,在看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