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積累】明喻、暗喻、借喻和借代的區別!!

2021-12-12 株洲長一

明喻、暗喻、借喻和借代的區別

一、明喻、暗喻和借喻

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種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過來說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別舉例說明這三種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比喻詞常用「像」「好像」「仿佛」「猶如」等。

例如:長城像一條長龍。

這個句子中,「長城」是本體,「像」是比喻詞,「一條長龍」是喻體。

2.暗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常用「是」「變成」「成了」「構成」等。

例如:山間的雲霧構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畫。

這個句子中「山間的雲霧」是本體,「構成」是比喻詞,「一幅精妙的山水畫」是喻體。

3.借喻是借用喻體代替本體,即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均不出現。

例如: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這個句子中,本體、比喻詞均沒有出現,喻體是「銀條兒」。

二、借喻和借代

1.而借代則是區別於比喻的另一種修辭手法。即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標誌代本體;專名代泛稱;具體代抽象;結果代原因;部分代整體等等。這種事物之間的相關關係是建立在本體自身的特徵、職業諸方面的,通過名詞的借代使用表現出來的。

2.構成借喻的基礎是本體與喻體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體是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說明的事物是有本質區別的兩回事。構成借代的基礎是本體與借體的相關性,它是臨時用一個名稱來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觀事物的種種關係巧妙的形成語言上的藝術換名,說的是同一個事物。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初發的龍頭翻卷滾動,在凹凸不平的溝床上緩慢前進。(《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3)先生給現洋錢,袁世凱,不行嗎?(《多收了三五鬥》)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沁園春·雪》)

例(1)(2)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兩者在本質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但有其相似點,比喻形象,新穎美麗富有詩意。

例(2)以「龍頭」比喻泥石流,其喻體「龍頭」同本體「泥石流」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作者取其相似點作比,貼切生動,增強了文章藝術色彩。

例(3)(4)為借代。

例(3)中「袁世凱」是銀元上的標誌,用以代替銀元,這是以標誌代本體。

例(4)中「江山」是整個國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以代替國家,這是以部分代整體。

從以上的例子來看:在借代中,借體與本體之間是有實實在在的聯繫的;而在借喻中,本體與喻體有相似之處,卻無實實在在的關係。

三、鞏固練習

試指出下列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方法。

(1)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統治。

(2)紅領巾在車站宣傳衛生。

(3)討厭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幹什麼盯著人不放。

(4)孤帆一片日邊來。

(5)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6)沙鷗翔集,錦鱗遊泳。

(7)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

(8)「看我們不揍你一頓,你這個傳播傷害病的蝨子!」

(9)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10)旌旗十萬斬閻羅。

分析: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與其所代替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間具有「壓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第(2)句中的「紅領巾」與其所代替的少先隊員之間是戴與被戴的關係,具有相關性,所以是借代;

第(3)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長著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體,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體質弱的象豆芽菜一樣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4)借代;

(5)借喻;

(6)借代;

(7)借代;

(8)借喻;

(9)借代;

(10)「旌旗」為借代;「閻羅」為借喻。

溫馨提示

想了解長一相關課程,請大家及時諮詢琨琨老師:

微信號:kk13786308526;

手機號:13786308526。

相關焦點

  • 【小專題】借代VS借喻
    借代定義: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與它密切相關的名稱
  • 何為借代手法?何為借喻手法?語文的這兩個修辭,該如何分清
    其實,關於語文學習,絕大多數人恐怕覺得最難的是語文的語法知識吧,不僅抽象,還不容易把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借代手法和借喻手法的區別,最好是可以儘可能詳細地掌握,以免在今後的運用中發生張冠李戴的尷尬現象。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正題,一起看看借代和借喻的廬山真面目:1.
  • 修辭手法之比喻和比擬考情分析及備考建議
    在語文基礎知識中,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知識點,同時也是文學作品寫作所必須的因子。既然修辭這一藝術手法具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在咱們的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中也是考查的重要知識點。我們都知道修辭手法有十多種,如比喻、比擬、借代、雙關、同感、誇張等。考試中,經常考到的修辭有比擬、比喻、借代等,本文主要從比喻和比擬這兩種修辭進行舉例分析,並指出這兩種修辭的備考建議。
  • 古文中的借代
    疑惑要憑基本原理去判別:借代與借喻的根本區別是借代物與本體一定存在某種必然的相關性
  • 小學語文比喻和擬人經常搞混,該怎麼區分呢?快來看看!
    同學們在做語文題目的時候是不是總分不清比喻還是擬人,看這個題像比喻又像擬人,猶豫半天,最後卻做錯了,那你還是沒有分清比喻和擬人的區別。咱們來看看比喻和擬人到底有啥區別。一般情況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體;作比的事物,叫做喻體;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語,叫做比喻詞。這三部分不三部分之間的關係變化,比喻一般分為三種:明喻、暗喻、借喻。
  • 比喻和擬人總是分不清,跟著老師一起探究學習,輕鬆突破修辭關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很重要的兩個部分。如果想在考試中取得一個滿意的分數,一定要關注這兩部分。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們要從小的知識點來進行突破。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比喻。根據本體、喻體和喻詞的有無及變化,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明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像、如、似、仿佛、猶如、好像」等喻詞來聯繫的比喻。
  • 英語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
    英語中有19種修辭手法,它們分別是:Simile明喻、Metaphor 隱喻,暗喻、Metonymy借喻,轉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聯覺,移覺、Personification擬人、Hyperbole 誇張、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Euphemism 委婉,婉辭法、Allegory諷喻,比方、Irony 反語、Pun 雙關、Parody
  • 2018初中英語語法之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英語語法之所有19種修辭手法的全部解釋和例句》,僅供參考!
  • 借喻和起興的新詞創作的特例
    借喻和起興是宋詞創作的特殊手法。借喻是整首詞都不出現本體,只是直言喻體。起興的所謂興,是指借物起興。借用別的事物,抒發思想感情,以實現詞不達詁的效果,其作用能夠烘託主題,增強新詞的表現力。講的是中國現在,又未說中國的現在,是新詞創作中借喻和起興創作手法的一個特例。渡江雲不經歷風雨何來晴驟懼黑雲濃,滾翻屋頂,院靜老翁慵。暴雨淨翠竹,狂風定松,雷閃山不恫。苦難熬心,光照胸,歷艱煮勇。居千年,地長人生,江河萬物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