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決議在業界流傳。
某醫院下發了《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決議》,其主要內容是:
1、該醫院輔助用藥(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僅保留5個化藥品種且需降價20%,其餘藥品從常備目錄剔除;
2、中成藥非注射劑型有30個品種保留且需降價20%,其他藥品從常備目錄內剔除;
3、所有中藥注射劑(國藥準字Z……)從醫院常備目錄剔除;
4、4+7 藥品目錄內非中標 4+7 品種從常備目錄內剔除。
輔助用藥被剔除,保留品種降價20%
關於輔助用藥(重點監控)藥品目錄中,文件表示,只保留5個品種:注射用七葉皂苷鈉、泮託拉唑鈉、丙氨醯穀氨醯胺注射液、注射用還原性穀胱甘肽、鹽酸溴己新,保留的5個品種需要降價20%,這5品種之外的其他被列入輔助用藥或者說重點監控目錄品種都會從常備目錄剔除。
重點監控一般採取的都是限制使用的做法,這家醫院剔除後只剩下5個品種,其執行力度不可謂不大。
不僅限於個別醫院,重點監控藥品已經從醫保目錄中剔除。2019年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正式發布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本輪國家醫保目錄的調整,首次大規模調出154 種藥品,其中20個國家重點監控藥品全部調出。
不僅僅是醫保目錄,醫藥目錄也要對輔助用藥動手了。
今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了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第5021號建議《關於嚴控輔助用藥,推進合理用藥的建議》的相關回復。關於建議將輔助用藥從醫保目錄和基本藥物目錄中剔除,國家衛健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認真研究,酌情制訂相關政策。
國家衛健委明確會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將輔助用藥從基本藥物目錄中剔除,也意味著輔助用藥調出基藥目錄成為相關部門的工作研究重點。
中成藥被清出,市場面臨危局
根據上述醫院藥事管理決議,中成藥口服製劑中,30個藥品保留,其他中成藥口服製劑全部從常備目錄內剔除。留下來的上述30個品種,醫院要求降價20%。
這並不是第一家對中藥發難的醫院。
早在2018年7月份,中南大學湘雅二院就曾發布通知,要求在藥品採購中,明確不接受中藥製劑、輔助用藥進院。
南京某三甲醫院也在其新藥登記須知中明確列出:輔助性、營養性等高價藥品、中藥注射劑等列入「南京市醫療機構重點監管清單」的品種將不予新藥登記。醒腦靜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都在其中。
「醒腦靜注射液」就是2019年底,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中涉及的品種,正是由於家屬對當值醫生的用藥不滿,最終引發慘案。
2017年底,山東千佛山醫院等多家醫院採取行動踢出中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一口氣踢出了160多個品種,其中156個是中成藥。
衛健委給中成藥下了緊箍咒
2019年7月1日,在針對化藥、生物製藥發布首批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目錄的同時,國家衛健委也對中成藥的臨床開具設下了限制。根據國家衛健委要求,非中醫類醫師必須經過相應的培訓並通過考核才能開具中藥處方。
但隨後,各省對於基層醫療機構西醫開中藥「鬆口」。
今年9月,江蘇衛健委發文:基層執業醫師和鄉村醫生,可以開具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中成藥處方,而且包含長處方,也可以開具慢性病常用中成藥長期處方。這意味著,至少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西醫開中成藥處方禁令已基本解除。這也是繼此前安徽、山東、貴州等省份宣布對縣級(二級)醫院暫不做硬性要求之後,對西醫開中藥的進一步明確鬆綁。
中藥危機沒有解除,醫保目錄,帶量採購都對中藥下手了。
在2019年的醫保目錄調整中,血塞通、丹紅、清開靈等44個中藥注射劑,以及腦心通、百令片、穩心片(膠囊、顆粒)等77個口服製劑已經臨床受限。對於中藥注射劑來說,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和嚴格控制適應症範圍是主要限制內容,按照規定,如果超出限制則醫保將不予報銷。
而在醫保目錄動態調整之下,中藥注射劑等一直存在爭議的產品,如果不能證明自身安全有效性和經濟性,還可能被直接踢出。
前不久,國家醫保局宣布將中成藥和生物製品納入帶量採購。在此前後,作為臨床用量大、採購金額高的產品,中成藥也曾被多省份納入地方帶量採購範圍。
在青海帶量採購中,血栓通注射劑、注射用血塞通(凍幹)、喜炎平注射液、血塞通膠囊都在其列。隨後遼寧也將氣血康口服液、小兒柴芩清解顆粒、首薈通便膠囊、雲南白藥痔瘡膏等中成藥大品種納入帶量採購。
在浙江金華第二批帶量採購中,93個中選藥品中有39個是中成藥,包括正大青春寶的參麥注射液、雲南白藥和台州南峰的複方丹參片、葵花護肝片,以及哈爾濱一洲製藥的清開靈顆粒等。按照金華的規則,這些藥在最高限價基礎上,降價幅度不能少於10%,部分產品降幅將超過20%。
過去相當長時間裡,由於政策鼓勵、降價壓力小、臨床受限較少等原因,中成藥、輔助用藥市場經歷過一段快速增長時期。但是現在,從市場情況看,由於受到重點監控、打擊帶金銷售、打擊臨床濫用等影響,中成藥、輔助用藥銷量已經下滑。如果不能證明自身安全有效性和經濟性,中成藥、輔助用藥就徹底陷入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