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覽小科 原載:科學嗎 前天
本文作者:偽·爵爺
一位名叫「巧巧」的女士突然跳出來寫下洋洋灑灑2000多字,對方方日記極盡抨擊批判,還要「方方奶奶出來走幾步」。
硬著頭皮讀完巧巧女士的作品,可謂是「滿紙荒唐言,通篇是謬論」。
謬論之一
不得不說,親愛的老鄉教授,本來很喜歡你,你用「麻普話」講詩詞很好很風趣,可是特殊時期,為什麼犯糊塗呢,不看電視,不信官媒,你怎麼知道每天那些疫情數字是咋來的?全省全城幾千萬人生活如何保障的,如何運轉的?是方方日記告訴你的麼?說文字記者有失偏頗,可電視鏡頭、視頻畫面,有做假的麼?不信那些天天冒著生命危險在醫院一線採訪的記者發回的報導,反倒把「方方日記」作為唯一信息渠道和信仰,戴老是不是有點被帶偏了?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本人恰恰學過新聞皮毛,講三點意見:
其一,對政策效果的評估,均需從施眾和受眾兩個層面獲得反饋,才能獲得最客觀的答案。官媒的報導不可或缺,但無法面面俱到。自媒體作用不可或缺,特別是在前期醫療資源擠兌時,微博和微信求助甚至起到了救命的作用。方方的日記既是暴露問題的清醒劑,也是緩解不滿的的潤滑劑,其安撫人心的作用,電視報紙無法替代。
其二,無論何種宣傳方式,都應當以人民為中心。李鴻忠在任湖北省委書記時要求各級幹部時刻牢記「六民要旨」:民評民說是標準、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聲是依據、民願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標、民苦民痛是失職。當下王曉東省長赴鄂州暗訪,要求保障米麵油菜市場供應;王忠林書記一走馬上任,就採取「四不兩直」方式,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暗訪疫情防控工作,也就為了聽民評民說,知民意民聲,更好地解民苦民痛,以期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
方方日記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之一,客觀上暴露了基層存在的問題,可以為領導暗訪提供問題線索。按巧巧女士您的邏輯,省市領導坐在家看新聞和報紙就可以了,何必直奔現場搞暗訪?您把方方日記批得一塌糊塗,是要堵塞言路,妨礙上聽麼?
其三,媒體人應重道輕術。您自稱華師畢業,戴教授也算是授業恩師,又和您是老鄉,他有自己獲取信息的取向和偏好,但他何曾說過「把方方日記作為唯一信息渠道和信仰」?
您亂扣帽子的做法,在辯論中叫詭辯,在司法上叫誣陷,在道德層面屬造謠生事。究竟是戴老被帶偏了,還是您處心積慮要把讀者帶偏?對自己的老師無中生有後又上綱上線批評,稱他「犯糊塗」, 廣大校友師長會怎麼看您自作聰明的舉動?
謬論之二
剛封城時,方方日記我也是每天必讀,她的文章有事、有情、有理、有觀點,而且有強烈的老百姓情懷。當下,對官媒的報導進行批判和反詰,很符合那些想說話卻又無能力表達的社會大眾的口味……所以,她的任何一篇日記閱讀量都是10萬+,而且評論者眾,共鳴者眾,在當前全國老百姓都宅家刷手機的時期,一點也不奇怪。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您的前一句沒錯,方方日記不僅老百姓在看,知識分子在看,我想政府官員也在看。方方日記連載至今未中斷,方方接受媒體採訪的內容仍能發布,充分說明為政者的寬容務實與自我警醒,是「四個自信」的生動體現。
至於您的後一句,簡直讓我出離憤怒了。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傾聽那些「想說話而又無能力表達的社會大眾」的心聲,並採取果斷措施,局面又何至於此?!
另外,方方每篇日記的點擊量不是「10萬+」而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難道人民群眾都是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只會看熱鬧的吃瓜群眾?您不僅侮辱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格,還侮辱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商!
謬誤之三
二來是我覺得作為作家,這些日記的寫作水平確實有失水準,比不了「財新」的深度,更比不了「三聯」的鮮活,甚至不如那個懷念小賣部小老闆的中心醫院的醫生的文章那樣真實感人。日記記敘如流水帳,觀點像一個渾身長刺的刺蝟,專門批判,從不弘揚!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一千個觀眾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方方作為一位退休老人,日記中有宣洩,有情緒,也有很多藝術的渲染,和文人的悲觀。但更多是平靜記錄著圍城中的每一天,不僅生動鮮活,而且真實感人,須知深度源於真實。其中不僅有圍城中的困頓與犧牲,也有對人性的拷問,對真相的追尋。對每一點積極的變化,無論是診斷標準的改變、方艙醫院的建設、中西醫結合取得效果,方方絲毫不吝溢美之詞,何曾「專門批判,從不弘揚」?!
謬論之四
三者,作為一個新聞專業,並幹過宣傳工作多年的「老文字」,我尤其不能認同那些不深入採訪、拼湊事實、臆想細節的文章!從方方的日記不難看出,封城以來,她幾乎足不出戶,作為名人,她經常享受著親友、粉絲饋贈食物,每天拼湊著她道聽途說的故事,批叛著她認為不對、不公、不好的各種現象。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有位網友說得好:「媒體人有媒體人的責任,作家有作家的責任。你不能要求每一位作家要像媒體人一樣在抗疫一線採訪。」
方方也說了她有準確消息來源,事後可追溯,經得起檢查。而且她講的很多情況,我們也能從武漢的眾多親朋好友處得到印證,證明此言不虛。您動不動給人扣帽子不是在耍流氓嗎?虧您能說出口!
至於說大家願意饋贈,不是因為方方老師缺這些食物給了什麼暗示,而是大家只想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她講真話、表真情的敬意。我反倒想問問巧巧女士,寫了這篇譁眾取寵的文章,您又能收穫什麼?
謬論之五
作為作家,名人,用筆墨、思想冷峻地看待當下社會,批判不公,引導人們向好向善,應該職責所在,而若一味批判、抱怨,而未有任何正義的賦能,倒憑空為社會增添了不少戾氣!除了讓本已疲憊失衡的公眾情緒更加低迷失去信心外,有多少正能量呢?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沒錯,文學是應當給人希望的。相對於「方方」曾經給我的「刺頭」印象,我反而覺得此時的方方更平和,更公允,更向善,也更向上!對於圍城內外的人來說讀「方方日記」感同身受的不是憤怒而是悲憫,不是戾氣而是博愛,不是絕望而是充滿希望,從中獲得了更多的正能量,但某些本就內心陰暗、動機不純的人除外。
謬誤之六
好在,已有人看到了這些不足,有篇《方方、易中天的大缺失》客觀地寫道:「知識分子的反思應該分三層:第一層是尊重科學;第二層是制度變革;第三層是信仰重生……從這個角度看方方、易中天的反思仍然不到位。我雖然敬重他們,但也為他們感到遺憾。我不是為了故作高深,不是為了批評他們二位,我只是覺得有必要指出這個大問題。方方、易中天的缺失,其實是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缺失。」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巧巧女士把《方方、易中天的大缺失》搬了出來,本以為來了強援,但筆者仔細品讀後,哭笑不得。如果按照《方方、易中天的大缺失》一文的邏輯,只怕方方的日記還不夠負面、不夠消極、不夠大膽,不夠離經叛道。巧巧女士真明白作者的弦外之音嗎?如果您讀懂了,還拿這篇文章來批方方和易中天,就是舉著紅旗反紅旗,挑事的不嫌事大。只怕您根本就沒讀懂,是典型的「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講話而不得要領」,回去好好補補課吧!
謬誤之七
方方奶奶,現在還有時間,武漢還在疫情之中,不妨下下樓,上上街、做做志願者,慰問下你關心的老人、病人等弱勢群人,「見證」而不是「推論」地寫好你的日記。請您出來走幾步,如何?
——巧巧《方方奶奶,請出來走幾步》
巧巧女士深諳「拳怕少壯,棍怕老狼」的道理,出名專靠打老年人,要和年過六旬方方奶奶比較下樓、上街、跑腿,真的是仗著年輕為所欲為,欺負老年人穩賺不賠,若要出名,只需亂拳打死老師傅。但法乎其上得其中嘛,巧巧是否更應該和楊紫瓊比拳腳,和孫楊比遊泳?雖會敗得灰頭土臉,但有益於您快速進步。
我想,方方奶奶如果年輕20歲,一樣會奮鬥在志願服務第一線。但是現在,我們更想她能安心寫日記,慰藉圍城中和圍城外的眾生,讓困頓者前行,讓無力者有力,讓困在籠中之鳥依然嚮往黎明的曙光。
反倒是要問一句:如果方方奶奶也倚老賣老,點名向您下戰書,請您出來比劃比劃詩詞歌賦,您敢不敢出來走幾步呢?
不知巧巧女士的真實身份,但跳出來以一人之力懟起方方、易中天、戴建業三位知識分子,不是蠢,就是壞。
如果您是普通文學青年,那便以自己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什麼叫「無知者無畏」,水平有限,但勇氣可嘉。
如果您是體制內的幹部,只能說您高高在上,麻木不仁,對武漢人民的犧牲缺乏應有的同情和尊重。
我甚至懷疑您的動機不純,是錯誤揣摩領導意圖的政治投機行為。抓住幾個文人幾句帶有情緒性的話,揪小辮子,羅織罪名,其實是在給領導添亂,給群眾添堵,給媒體添笑料。
奉勸您一句:
重溫一下毛主席的話—— 「讓人講話,天塌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