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大同文化研究會組織社會力量修建烈士陵園

2020-12-13 紅網

紅網時刻9月21日訊(通訊員 鍾 鵬 謝永中 張正平)9月20日,經過新邵縣大同文化研究會三位理事人員一年多時間的奔走和艱苦努力,籌集社會捐款12萬餘元,77歲的理事人員周明志傾盡家裡所有積蓄,耗資36萬餘元的坪上鎮周氏烈士陵園終於在該鎮時榮橋村竣工落成。

新邵縣坪上鎮在民國時期原名新化大同鎮,這裡人傑地靈,英雄輩出,1926年底,該村共產黨人周琨在村裡建立了中共湘中特委大同支部,同時也成立了新化第三區農民協會。先後有共產黨人周琨、周歧、周維煥三兄弟,周叔川、周維渥等六餘位烈士為革命獻身,還有一大批革命志士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初,中共湘中特委在這裡組織成立了老虎巖遊擊支隊,烈士周維渥任政委,周琨任大隊長。時榮橋是中共組織和群眾基礎較好的村,因此很多重大革命活動曾在這裡舉行。現村內存有較有豐富的黨史勝跡。

「1928年春,烈士周琨被叛徒誆騙被捕後,受盡酷刑,但絕不屈服,在新化城外西門嶺英勇就義。烈士們的遺骨埋葬在這裡較早,周昆的墓碑有92年了。」71歲的村民周永年老人告訴記者,「這些烈士開始時是用木板製作的簡易墓碑刻下他們的名字以及生死信息,後來這些烈士的後代和親屬才用石碑刻上他們的英勇事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墓碑遺失或損壞嚴重,整座山頭僅存三塊烈士墓碑,並且東倒西歪地豎在雜草叢中,其他烈士墓已無法找到。周明志老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心痛地說:「這些烈士為了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業犧牲了,我們不能忘記!看到他們現在躺在雜草中,有的連名字也沒有了,我真是過意不去啊!再不給他們建個集中的陵園供後人瞻仰,以後更難找了!」

為了緬懷先烈,紀念革命烈士,新邵縣大同文化研究會幾次召開常務理事會議,首先搜集烈士的歷史材料,材料整理好後,理事會人員多方奔走,多方籌措資金,對周氏烈士墓進行修繕,修建烈士陵園。有了祭奠緬懷英雄烈士的場所,每逢清明時節,該會組織當地的志願者和中小學生進行祭掃烈士陵園,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也為當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及紅色旅遊的開發打下了基礎。

相關焦點

  • 慰英靈勵後人 新邵坪上鎮七旬老人傾盡積蓄建烈士陵園
    三名倡導修建周氏烈士陵園的老人對於新邵縣坪上鎮時榮橋村77歲的周明志老人來說,9月18日這一天很值得紀念,這天他和村裡的周剛強、周永年兩位老人,喊來村裡10多名村民,終於將周氏烈士陵園的大理石大門立了起來,這座烈士陵園的建成,凝聚著這三名倡導者的心血。
  • 相約「湘心」 追求美好——新邵縣以公德教育探索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村民正在參加村裡組織的「院落會議」。縣委主要領導為道德模範頒獎。巨口鋪鎮白雲鋪村組織公德教育「四項評比」頒獎典禮暨文藝匯演。如今獲益於公德教育的精準激活,新邵美麗鄉村遍地開花、文化旅遊動能澎湃、農業產業來勢迅猛、群眾幸福感大幅度提升……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深化鄉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基所在。
  • 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在新邵縣舉辦
    12月24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婦女聯合會、邵陽市政府指導,新邵縣委、新邵縣政府、邵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邵陽市婦女聯合會、湖南省旗袍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暨第二屆「康壽新邵」文化旅遊節在邵陽市新邵縣白水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啟幕。
  • 新邵縣關於徵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白水洞廣告語的公告
    為配合新邵縣創建全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積極營造新邵縣良好文化旅遊氛圍,準確表述白水洞景區的文化內涵,用最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語言,更好地樹立和推廣白水洞景區形象,提升白水洞景區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中共新邵縣委宣傳部、新邵縣白水洞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新邵縣文旅廣體局現面向全國範圍內公開徵集新邵縣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白水洞宣傳廣告語。
  • 「原創」大同思想和鄭和文化
    大同思想和鄭和文化——鄭和文化節的國際視野鄭和公園三寶樓滇池畔的鄭和石雕像《禮記·禮運》摘錄作者:劉仁傑 劉高飛 北京鄭和下西洋研究會這個大同世界不是純理念化的,而是「由亂世求小康,由小康進大同」具體化了的、和樂太平的人類理想社會。在《禮記·禮運》中,孔子所作的描述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如果用現代漢語表述,這一思想闡釋的核心內容就是:「理想大道,順達前行,天下為公,人人平等。
  • 開陽記憶丨忠烈祠烈士陵園
    如今,縣城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仍然固執地將烈士陵園叫「忠烈祠」。這是土生土長在開陽的老人們的一種情結,不管是改名「烈士陵園」還是「開陽歷史文化公園」,他們只認準「忠烈祠」這個老地名。忠烈祠就是現在的烈士陵園,在開陽縣城東風湖畔的雲峰山上。佔地20餘畝。
  •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12月4日,由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主辦,安徽徽府茶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鄭之寬、安徽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闞家安、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鄭孝和等共同出席了此次會議。
  • 市民熱議大同「十四五」規劃編制
    「十四五」規劃編制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切實提高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和透明度,需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統一起來,開門問策,為奮力推動大同「十四五」轉型發展出雛型起好步、開好局凝聚智慧和力量。
  • 雞西市地域文化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12月17日,雞西市地域文化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黑龍江工業學院報告廳召開。市地域文化研究專家、黑龍江工業學院社科研究學者專家代表70餘人參加。會上報告了5年來的工作。並提出未來5年的工作:將實現校社聯手、強強聯合。
  • 凝聚文化力量 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省詩詞協會原會長趙焱森,中華詩詞學會散曲工委副主任、省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成村,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先政,市政協副主席孔福建,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謝春生,市文聯、市社科聯等主要負責人,老領導羅傳根、張治雄、雄楚劍、朱茂松、王德輝等出席會議,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和散曲研究會相關負責人及各縣、市、區詩詞楹聯家協會代表參加會議。
  • 新邵縣嚴塘中學工會組織教職工登山親近自然活動
    紅網時刻12月15日訊(通訊員 鍾雲娟 周信興)為了加強教職工溝通交流,增強凝聚力,培養集體榮譽感,促進教職工身心健康,12月12日,新邵縣嚴塘中學工會組織全校教職工到新寧縣莨山森林公園開展登山親近自然活動,50餘位教職工積極參與。
  • 充當惡勢力「保護傘」、私藏彈藥,湖南新邵縣城管局原黨組書記...
    「清廉邵陽」微信公眾號10月14日援引新邵縣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新邵縣委批准,新邵縣紀委監委對新邵縣城管局原黨組書記李紅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李紅衛,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新邵縣人,大學文化,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九江市當代人物文化研究會《人才與文化》雜誌社 簡介
    以往,由於沒有一個群團組織牽頭組會,龐大的群體就像一盤散沙,群龍無首。九江市當代人物文化研究會是以發掘、宣傳各類傑出人才精英、探索、傳承各類文化精髓為己任的群團組織,她應運而生,並將植根於九江這塊沃土之中,有大家的呵護、澆灌,必將長成枝葉繁茂的參天大樹。
  • 「大同」理想的文化解讀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謂大同。」「大同」,代表古人對理想社會的最高憧憬,表達了一種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萬物和諧共生的追求。此一憧憬和追求,歷數千年,始終是中華傳統思想的主流,具有重要的價值。古典情境下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作為「大同」思想核心的「和諧共生」具體指什麼,或者經由何種路徑才能達至呢?古人給出了答案,這就是《中庸》所云的:「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 化州市化橘紅文化研究會 舉行換屆選舉大會
    茂名網訊 9月13日,化州市化橘紅文化研究會換屆選舉大會在化州化橘紅藥材發展有限公司會議室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研究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大會表決通過了選舉辦法和研究會《章程》修改(草案),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選舉產生新一屆化州市化橘紅文化研究會領導班子。
  • 達州市白鶴寨溫氏文化研究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2020年11月3日晚上8點,達州市白鶴寨溫氏文化研究會第一次會議在達州市西外金龍大道魯西肥牛鴻儒廳舉行,出席本次會議的有會長溫選紅、副會長溫樹雄及其夫人、執行副會長溫升林、常務副會長溫仕卿,副秘書長溫仕江、溫家飛、常務理事會會員溫朝順、溫興楷、溫四海、溫選曲及會計溫選國。
  • 成都市社會組織蓬勃發展 吸引眾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發展治理
    「小區變化這麼大,與社會組織的參與密不可分。」錦繡社區書記陳芬告訴記者,近年來,在社會組織的參與下,錦繡東方小區逐步培養起鄰裡守望互助的氛圍,有了矛盾,居民們也能協商解決,「社區發展治理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事實上,錦繡東方小區的改變正是成都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所帶來變化的一個縮影。
  • 大同南站新修建3座公交亭,呵護乘客「一路順風」
    「這3座風雨公交亭做好了, 不僅外觀現代、造型漂亮, 也讓我們乘客等公交的時候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10月8日上午 記者在大同南站看到 大同市公交公司
  • 文化的責任與任務在於化(除)惡為善,走向共產主義大同社會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文化就是文在化,文這種信息類物質在不斷的變化、演化,向前發展,人類出現以前是天文,天的文化,也就是自然界的文化,出現了人以後是人文,文化發展到了人這一文,人這一文也不斷的向前發展變化演化,出現了人類文明。
  • 尋訪上海國保(19):莊嚴肅穆的龍華烈士陵園,感召人們砥礪前行
    龍華烈士陵園之前為血華公園,是1928年為陣亡烈士闢建的陵園。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1952年改名為龍華公園。1964年對公園進行擴建整修。1985年中央決定將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和烈士就義地原址,同龍華公園合併建為龍華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