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
嚴重的新冠病毒變異體在英國部分地區被突然發現後,正在多個國家不受控制地快速傳播。英國、義大利、丹麥、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都出現了與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
而在南非,又發現了一個與英國不同的變異病毒,這讓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極為複雜嚴峻,封鎖、禁航成為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阻止病毒擴大傳播的應急之舉。
和上個月出現的D614G突變不同,這一次的變異顯然引發了更多恐慌,其中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其「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
雖然這一數據是模型推演出來的,但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2月21日晚間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可以在人群中看到疾病傳播增強的這樣一個跡象。」
馮子健稱,對病毒變異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正在利用國際基因資料庫,對包括變異病毒的傳播風險、是否會造成全球擴散、是否未來會成為主流毒株、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防範等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研判。
好消息是,目前我國還未出現變異病毒輸入。
多國出現與變異病毒相關病例
在12月19日英國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後,有報導稱,英國至少有60個地方政府已確認了該病毒,已經報告的病例超1000例,英國科學家正在展開研究,並將相關信息報告給世衛組織(WHO)。
據《每日郵報》報導,截至11月中旬,倫敦有28%的病例是由這一新變株產生的,12月9日當周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62%。
變異的病毒已經傳播到英國之外。12月20日,義大利媒體報導稱,與該國高等衛生研究院合作的切利奧軍事醫學院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樣本中提取出了近日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基因。
而早在12月初,荷蘭已經在境內發現一例病人感染了和英國所述變異病毒相同的病毒。荷蘭衛生部門稱,專家們正調查感染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是否有相關病例。
此外,丹麥、澳大利亞也都出現了與這種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之外,還發現了其他類型變異的新冠病毒。
據觀察者網援引外媒12月21日報導稱,在當天WHO舉行的發布會上,WHO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證實,南非發現了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但它是單獨的變體,與英國的新冠病毒變體無關。
此前的12月18日,南非衛生部門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被命名為「501.V2」的新冠病毒變體,並認為這種變異病毒可能是引發南非第二波疫情的主要原因。
南非近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長迅猛,僅12月19日單日新增10939例,創下8月以來新高。
受病毒變異影響,近期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收緊防控措施。從12月20日上午起,英國多個地區將進行為期兩周的最高級別「4級」的封鎖防控措施,規模與11月在全英國實行的封鎖限制措施類似。
此外,多個國家還發布了在一段時間內不與英國、南非等發現變異病毒的國家通航的禁令。比如,加拿大、荷蘭等國已禁止與英國通航。針對南非的病毒變異,法國、德國、瑞士、荷蘭和以色列等多國相繼宣布禁止南非起飛的航班入境。
變異的病毒可能具有更大的傳染性,是此次引發各國恐慌的原因之一。
據海外網報導,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和科學家們證實,在英國發現的這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
變異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否會提高致死率,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據央視報導,WHO方面表示,已經注意到「有初步跡象顯示」英國9月份開始出現的這種變異新冠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速度更快」,並且可能會影響到一些診斷檢測的準確性,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種變異病毒的致死率更高或能導致更嚴重的症狀。
12月21日,這一變異病毒被命名為「VUI-202012/01」,不過還在報請批准過程中。
中疾控:我國未現變異病毒輸入
此次病毒變異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擔憂。
12月21日晚間,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對此次病毒變異的幾個重要問題作了回應與解釋。
就傳染性增強的問題,馮子健表示:「70%的數據是模型推演出來的,因為沒辦法在人群中去實際測算,只能用模型來推測,但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可以在人群中看到疾病傳播增強的這樣一個跡象,」馮子健稱,也有一些實際的數據,比如最近七八周的時間,英國東南部每周的發病率大概提升了4倍,而且新的變異毒株所佔的比例也大幅提升,從一個方面可以佐證對變異病毒的傳播能力增強的認識。
那麼是哪個部位的病毒出現了變異,這個變異又意味著什麼?
馮子健進一步解釋稱,此次變異病毒,主要是在病毒刺突蛋白上發生的變異,刺突蛋白非常重要,這是病毒侵入人體後與人體細胞結合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特別是在受體結合結構域(RBD)這個區域也有基因變異,所以這就更令人擔心。
但馮子健也強調,現在確實出現了傳播能力變強這一現象,但不意味著致病性增強,這是不同的兩個問題。他解釋稱,致病性主要指感染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人發病、出現症狀,這個比例反映了病毒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