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未確定,突變在人群中傳播期間相對穩定

2021-01-12 健康時報客戶端

1月8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周鵬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對新冠病毒溯源、新冠病毒在動物中變異後對人健康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文章表示,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還沒有確定,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但目前來看,新冠病毒RNA基因組在人群中傳播期間似乎相對穩定。

新冠病毒的源頭仍未確定

文中提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都在最近幾十年爆發,並且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毒株引起。許多病毒被認為起源於蝙蝠,並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SARS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而MERS病毒則源於單峰駱駝,但是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還沒有確定。

有文章深入報告了荷蘭16個水貂養殖場的動物和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有97名農場主、工人以及他們的66個密切接觸者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有些人感染了具有動物序列特徵的病毒株,這為新冠病毒跨種群傳播,即在人與水貂之間來回傳播提供了證據。

文章表示,除水貂外,研究表明多種野生或家養動物也可能攜帶新冠病毒或其相關病毒,有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新冠疫情爆發後,有研究報告了中國馬蹄蝠和從南亞國家走私的穿山甲中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但根據基因組序列比較,沒有一個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祖先病毒。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家養的貓和狗,以及動物園中的老虎會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但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傳染給人類,因此它們不太可能成為新冠病毒來源的宿主。

迄今為止,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報告了8個國家(荷蘭,丹麥,西班牙,法國,瑞典,義大利,美國和希臘)的水貂養殖場中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事件。

除了農場中的動物可以將病毒傳染人外,食品冷鏈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已記錄了數起由進口的冷鏈海鮮或豬肉引起的小規模新冠疫情的暴發,這些爆發的病毒基因組特徵不同於此前出現在中國的病毒株。文章表示,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最多可以在肉類和冷食品包裝表面上存活3周,且仍具傳染性。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動物的肉類或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包裝也有可能是人類感染的來源。

新冠病毒可能是從蝙蝠和/或穿山甲(祖傳病毒)通過未知的中間宿主動物(直接祖細胞)發生的。人類新冠病毒株感染易感家畜(例如水貂),並可能通過突變適應這些物種。該病毒可從水貂傳回養殖場的工人以及密切接觸者。新冠病毒也可以通過食品冷鏈的肉類或食品包裝接觸而傳播給人類。

文章表示,多數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如果不進行常規診斷,感染將無法被識別。養殖場的水貂被大規模的「撲殺」,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有效方法。但是,它不能用於所有家畜(如果發現其他物種是新冠病毒宿主)。因此,出于謹慎考慮,應在所有高密度動物種群的家禽農場實施廣泛而嚴格的檢疫措施。由於該病毒能夠在某些動物(例如水貂)和人類之間傳播,因此應將類似的管控用於與動物長期接觸的職業群體中,例如動物飼養員,動物園管理員,或在屠宰場工作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水貂外,其他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證據非常少,因此還應該開展其他家畜是否能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相關研究。

病毒在動物中變異,目前未對人類產生更大影響

文章認為,目前已經發現了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但目前來看,新冠病毒RNA基因組在人群中傳播期間似乎相對穩定。人們普遍認為,冠狀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時往往會快速的進化。為了保持低的複製錯誤率,冠狀病毒編碼了幾種RNA處理和校對酶,這些酶可以增加病毒複製的保真度。

但是,為了適應新宿主,病毒傾向於降低保真度,儘管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易於突變,因為它對病毒感染宿主起到關鍵作用,因此面臨最強的選擇壓力。我們曾在SARS病毒基因組中觀察到這種分子進化,該基因組在流行病的早期階段(果子狸到人)比在後期階段(人與人之間)處於更大的適應壓力下。

文章進一步表示,動物中發生突變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增加其在人類中的發病程度或者傳播能力。在水貂中發現了五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丹麥,第5類變異株對新冠病毒患者血清的免疫原性低於人新冠病毒,這是由於該變種的突變位於病毒的刺突蛋白。這類變異株病毒已至少感染了12人,但目前患者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和傳播途徑與在人之間傳播的新冠病毒株相似。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水貂新冠病毒株的任何突變都能避免針對人類流行株的抗體中和。但是,考慮到新冠病毒在人與某些動物之間傳播的可能風險,必須密切監控感染動物和人的病毒基因組中的突變,尤其是影響診斷測試,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的基因組區域發展。

疫苗助於有效控制新冠肺炎

文章表示,疫苗將有助於控制新冠肺炎。如果病毒繼續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則可能給針對當前流行的毒株開發的疫苗帶來挑戰。目前在動物和人類物種間傳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病毒基因組突變,也引起了大家對於疫苗能否預防新型毒株的擔憂,因此,將動物和人類病毒基因組的廣泛測序以及全球範圍的數據共享,對於監測可能影響疫苗功效的關鍵突變的工作至關重要。實驗室的研究應測試觀察到的突變是否影響病毒的關鍵特徵,包括發病機理,免疫原性和交叉中和作用。此外,應準備開發新發現的變體的疫苗。從長遠來看,還應考慮對動物進行疫苗接種,從而避免農業的經濟損失。

文章表認為,雖然目前研究發現蝙蝠或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與人類新冠病毒相似性約90%-96%,但他們是否就是人類疫情爆發的源頭仍有爭論。蝙蝠和穿山甲病毒基因組的進化分析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病毒在動物宿主或人類中已經發生了進一步的適應。因此,具有高種群密度的動物,通過自然選擇,且有合適的新冠病毒受體ACE2蛋白(例如貂),就可能會成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宿主。

此外,還有關於新冠病毒源於武漢海鮮市場動物的爭論。此前在一些進口食品包裝的表面發現了新冠病毒,說明接觸受汙染的冷鏈食物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來源。最近,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採集的境外人員血清樣本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抗體,這表明在武漢報導首例病例之前,新冠病毒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所以也應對疫情爆發前,水貂,其他易感動物以及人類的樣本進行回顧性調查,以鑑定直接祖先病毒的宿主並確定該病毒何時擴散到人類身上。

張萌 編譯

相關焦點

  • 變異讓新冠病毒傳播快10倍?專家稱無直接關係
    近日,有媒體報導,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聲稱新冠病毒D614G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一時激起千層量,廣大網友紛紛表示:「本來傳播已經很快了,再變異……」「疫情加速變異、危害加倍擴散」……還有各種支招,諸如「傳播快10倍……給孩子打這個疫苗別晚於10月……」的說法也相繼出現。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連線採訪多名國內外病毒學專家,他們表示對「變異讓新冠病毒傳播快10倍」的說法並不認同。
  • 英國新冠病毒突變體傳播能力提高70%
    圖片來源:STEFAN ROUSSEAU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不僅為英國即將到來的聖誕節蒙上陰影,還將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從第三級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級。12月8日,在英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例行會議上,一副圖表讓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坐直了。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科學》等科研雜誌網站,陸續上線多篇相關論文,對病毒來源、疫情發展、臨床特徵等方面進行解析。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兩篇論文提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武漢發生人際傳播。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視為早期病例的主要感染來源地,但2019年12月1日發病的一名患者並無該市場暴露史,這為病毒來源打上了問號。
  • 變異新冠病毒怎麼來的?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公共衛生部在調查該國東南部的肯特郡11月封城期間新冠病毒感染數量為何持續上升時,發現了一系列由變異病毒引發的病例。經回溯性研究發現,早在今年9月20日肯特郡已經出現首例受到該變異病毒感染的病例,10月5日至12月13日期間,在對英格蘭東南部確診患者所進行的常規病毒基因測序中,發現此種變異病毒的概率達到50%以上,大多數感染者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下。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
  • 變異真的會讓新冠病毒傳播快10倍?網友擔憂之前研究的疫苗還有沒有...
    雖然傳染來源不明,但越南政府已指出本輪疫情中的病毒毒株有別於3月,傳播速度更快。當地科學家推測,新毒株來自海外。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評論:「本來傳播已經很快了,再變異……」「疫情加速變異、危害加倍擴散」……還有各種支招,諸如「傳播快10倍……給孩子打這個疫苗別晚於10月……」的說法也相繼出現。
  •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恐慌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 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對變種恐慌聖誕節臨近,英國部分地區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加快,疫情令人擔憂。英國政府正在調查這一狀況是否與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並將首都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從第三級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級。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  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不過與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的說法,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  有關新冠病毒變異的報告早已有之。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
  • 新冠病毒這次的突變毒株太可怕,與人受體親和力提高了1000倍,傳播...
    英國發現了一可怕的新冠病毒突變毒株,S蛋白與人ACE2受體結合親和力提高了1000倍,傳播速度比之前的毒株高達70%;很快就成為了倫敦地區的主要毒株。英國為此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禁令。(圖1.潛在的,也是更可怕之處- 可能發生的抗原漂移如果說上述兩條,傳播力更強+可能逃逸人體免疫,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擔憂的了,那麼新冠病毒新毒株在病毒流行方面的潛在積累變異,則更可怕。
  • 意專家稱新冠變種病毒傳染性更高 籲加碼防控力度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1日,義大利衛生部長斯佩蘭扎表示,英國日前宣布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種毒株,或將為節日期間防疫工作增加諸多不確定因素。多位衛生專家表示,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強,義大利或需加強防疫力度。
  • 新冠病毒變種:對引發擔憂的英國病毒突變我們知道什麼
    隨著新冠變種病毒迅速傳播,英國已實施嚴格的第四級限制令,影響了數千萬人。同時,全球許多國家宣布禁止英國旅客入境。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這個變種病毒如何從不存在,變成了英格蘭部分地區最常見的變種病毒呢?英國政府的專家顧問說,他們有「高度把握」,認為這個變種病毒「比其他病毒變種更容易傳播」。
  • 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
    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病毒出現的變異是疫情在相關地區傳播留下的印記,可被研究人員用於追蹤病毒傳播路徑。不過,專家表示二者與在中國發現的病例也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亞,同樣有研究人員聲稱發現病毒正在發生變異。據《印度教徒報》3日報導,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專家是這麼說的……
    進入夏季,討厭的吸血蚊蟲又開始多起來,有人擔心被蚊子叮咬會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對此專家表示,新冠病毒幾乎不可能通過蚊子來傳播。又到蚊子季了,想到這些吸血昆蟲會傳播疾病,人們感到擔憂:蚊子會攜帶新冠病毒嗎?如果可以,它們會不會把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讓人感染上新冠肺炎?Short answer: it's unlikely.
  • 美媒:科學家解答英國版新冠病毒變種問題 僅是眾多變種之一但傳播...
    這個變種在12月份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當時它在英格蘭南部部分地區的樣本中開始頻繁出現。事實證明,早在9月就已從患者那裡收集到了這種變種。當研究人員仔細觀察它的基因組時,他們被它已經獲得的相對大量的突變(共23個)所震驚。新冠病毒中產生的大多數突變要麼對該病毒有害,要麼最終無效。
  • 新冠病毒或在人群中潛伏進化了7年
    隨後,西班牙也從廢水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時間居然可追溯到去年3月。據新華社6月28日報導,巴塞隆納大學腸道病毒小組的研究人員對當地2018和2019年的廢水樣本做了檢測,結果發現在去年3月12日採集的廢水中已有新冠病毒的蹤跡,但病毒水平非常低,其他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英國新冠病毒,危險的變異
    艾莉森意識到她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病毒擴散:「聖誕節是我們家最重要的日子,考慮到這一年對我們來說是多麼艱難,死亡、失業、我本人感染新冠,我只想回家安慰我媽媽。如果你認為我的離開是魯莽或自私的行為,我願意接受。」根據給英國政府提供建議的研究人員的說法,英國這種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可能比其他正在傳播的變體高出40-70%。
  • 英國新冠病毒出現變異,傳播力增強70%,專家:或使某些中和抗體失效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表示,病毒傳播速度加快可能與新冠病毒的變異有關。而英國首相詹森聲稱,這種新冠病毒變種的傳播能力可能比原始病毒高70%。在變異病毒的威脅下,20日起,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地區的防控級別將會調至四級,再度面臨「封城」。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嚴重的新冠病毒變異體在英國部分地區被突然發現後,正在多個國家不受控制地快速傳播。英國、義大利、丹麥、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都出現了與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而在南非,又發現了一個與英國不同的變異病毒,這讓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極為複雜嚴峻,封鎖、禁航成為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阻止病毒擴大傳播的應急之舉。和上個月出現的D614G突變不同,這一次的變異顯然引發了更多恐慌,其中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其「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高70%,有何殺傷力?疫苗接種是否受影響?|新...
    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倫敦等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提升至新增加的最高級「第四級」,為期兩周。英國首相詹森在發布會上表示,早期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而且在倫敦以及英格蘭南部地區快速傳播。
  • 彭文生:變異新冠病毒會影響全球抗疫格局嗎?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彭文生、周子彭英國近期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已在多國出現相關感染病例,引發關注。當地時間23日,英國衛生部長透露,該國又發現另一種變異病毒,傳染性更強。不過,世衛官員稱,病毒變異不會影響到部分新冠病毒檢測;美、德等多家製藥商也表示,對所研發的疫苗有信心,目前正在進行相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