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驚人,多個產品中選價創全國新低。
近日,河南省帶量採購工作即將落下帷幕。目前經過招標、議價等重重關卡,已產生擬中選結果:平均降幅為66.5%,最高降幅達94.34%,多個產品中選價創全國新低。
其中,人工晶體8個分組平均降幅為56.3%,最高降幅達 85.69%;留置針8個分組平均降幅為 76.6%,最高降幅達94.34%。
集中採購結果執行後,預計每年兩類醫用耗材採購金額由6億元降至1.8億元,將節約費用4.2億元以上。
在河南省此次採購中,既有國內本土知名企業,也有國際上響噹噹的大品牌。據小編觀察,留置針擬中選企業有魚躍、駝人、洪達、飄安、三鑫等國內知名企業;人工晶體擬中選企業則包括強生、博士倫、愛博諾德等國際知名廠牌。(文末附擬中選企業具體名單)
不過據小編了解這並不是眾多知名械企第一次參與帶量採購的項目。在今年7月份的福建省帶量採購中,留置針平均降幅達67.51%,涉及企業就包括BD、三鑫醫療、魚躍等;在今年1月份的山西省帶量採購中,魚躍醫療的留置針降幅達72%,採購份額佔了總份額的一半。
而人工晶體這塊,在今年5月份的京津冀和黑吉遼蒙晉魯「3+N」聯合帶量採購中,涉及人工晶體共31.39萬片,年採購金額為9.34億元,最高降幅高達84.73%!
河南省打響集採第一槍,聚焦4大亮點
根據《河南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文件》,本次人工晶體和留置針約定採購量分別根據參與集中採購的醫療機構上報2019 年總採購量的70%和80%確定,將對95520個人工晶體和12351382個留置針進行帶量採購,共計1244.7萬個醫用耗材。
此次採購具有四大亮點:
一是陽光透明、公開公正
採購文件在發布前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採購文件發布、材料申報、報價、開標等均通過河南省醫藥採購平臺在線完成,全程留痕可追溯,杜絕了人為幹預,提高了工作績效,真正做到陽光透明,公平公正。
二是以量換價、價格真實
發揮省級集中採購的規模優勢,組織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參與集中採購,並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參加,企業根據採購量自主報價,通過公平競爭產生中選結果。
三是科學決策,確保臨床需求
廣泛徵求專家和生產企業意見建議,充分考慮臨床需求和產品特徵,科學確定產品分組,制定產品中選規則。河南省醫療機構臨床使用的主流品種均中選,充分尊重了臨床使用習慣,能夠較好地滿足臨床需求。
四是政策協同,確保結果落地
中選產品採購量直接明確到各醫療機構,中選後通過醫保基金預付50%貨款、確保醫療機構30天回款等機制,探索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從根本上消除帶金銷售這一行業頑疾。
本次集中採購是河南省首次組織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也是河南省降低醫用耗材虛高價格的有益探索和嘗試。據眾成醫械研究院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從全國各省Ⅱ、Ⅲ類產品數量增長看,河南省新增343件,在全國排名中位居第四。
人工晶體實現進口替代,依然任重道遠
在此次河南省帶量採購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晶體類進口產品佔比依然高於國產。小編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一是技術層面,其次是成本層面。
人工晶體大致可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種,硬式晶體早已被一些發達國家淘汰,但因其成本價格低,在我國依然有不錯的市場。而軟式晶體由於技術含量較高,國內大部分企業在研發能力上依然受到限制,因此國內的軟式晶體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近些年來,就軟晶體而言,國內市場還是以外資壟斷為主,直到2014年,愛博諾德在國內首家突破軟式人工晶狀體生產技術。
其擁有人工晶狀體核心技術和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掌握包括材料製備、光學與結構設計、工藝製造在內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完成全部研發及生產流程,打破了國際廠商在高端人工晶狀體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壟斷局面。
事實上,只有實現高端人工晶體的國產化,才能降低人工晶體價格,讓更多人能夠用上高質量的產品。目前,我國高值耗材整體國產化程度仍低,人工晶體領域實現進口替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