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娘天下四大名繡記

2020-12-13 李中財說文史

說起繡娘,可以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同樣說起蜀繡、湘繡、蘇繡及廣繡等我們國家的四大名繡,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還有由此延伸出的產業絲綢之路及其經濟帶,更是直接影響著華夏數千年來的生存經濟命脈。大家都知道繡品的主要原料是蠶絲,而蠶絲來源於桑蠶絲業。有眾多史料證明我們國家的桑蠶絲業始於古蜀國的蠶叢時代,這也證明了我們國家的絲繡產業最先也是出自古蜀國。至於它是如何發展成了我們國家的繡娘天下四大名繡產業經濟帶的,我們在此來看看相關歷史記錄吧!

繁花似錦四大名繡

有《物原·衣原》:「有巢始衣皮。軒轅妃嫘祖始育蠶緝麻,以興機杼而成布帛。」及《路史·後紀五》「黃帝命西陵氏勸蠶稼,月大火而浴種。夫人融褂而躬桑,乃獻蠶絲,遂稱織維之功。因之廣織,以給宗廟之服。」還有《農書》:「黃帝元妃西陵氏,始勸蠶事。」更有《山海經》:中原之主黃帝、蠶桑鼻祖嫘祖兩人的後代,與蜀山氏有著密切聯繫。蜀山位於古蜀境內,古蜀開國之王蠶叢傳十三代,桑蠶絲極興古蜀國。唉這些史料無非就是說黃帝之妻嫘祖出自始興桑蠶絲的古蜀國,而且她還與古蜀開國之王蠶叢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說白了就是精通桑蠶技藝的嫘祖從古蜀遠嫁中原從了黃帝,還順便將桑蠶技藝帶到中原進而傳遍華夏。這其中當然包括蠶絲的利用,但這利用肯定只是僅限於初級的絲植衣著物,談不上什麼美學感官上的工藝。

古蜀國桑蠶絲之路

桑蠶絲出現工藝性的利用已經是漢代時的事了,《華陽國志》載: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便在成都夷裡橋南岸設"錦官城",置"錦官"管理織錦刺繡,這說明古蜀國在其被秦亡時,其織錦刺繡產業以相當發達,也難怪秦王要先拿下巴蜀再取中原了,因為巴蜀特別是古蜀國商業產業發達,而且其本身物產極豐。拿下巴蜀就等於有了最雄厚的資本去進霸中原乃至整個華夏。《華陽國志》還載:秦一統巴蜀後,立馬就很快開通了一條成都到緬甸及印度,乃至中亞及世界各地的商貿絲綢之路,歷史上稱之為南方絲綢之路。

蜀繡

這條南方絲綢之路到了公元前220年的漢代,其規模已達到了最盛時期,而其蠶絲蜀繡製品由於競爭激烈關係已經到了商家無利可圖急需新品的時代,於是更高品質的絲織產品絲綢錦緞逐漸出現了,但是蜀錦與蜀繡不同,它不但需要更加複雜的編排織藝,更多的人工投入,而且同樣一塊成品,則需要更多的蠶絲才能織成。所以其成品價格相對於蜀繡貴了不少,雖然新品蜀錦對於商家肯定有利可圖,但一時半會其銷量肯定不會太好。而蜀繡雖然利潤少但不愁賣的,這樣的話當時那些商家就進入了蜀繡蜀錦都販運的時代。

蜀錦

但是蜀錦與蜀繡共存標誌著其蜀地桑蠶絲原料很快供應不上了。沒什麼利潤的蜀繡很快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境地,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它並沒有被淘汰,而是其整個蜀繡產業逐漸被遷移到了湘地,這才有了幾乎同一時期誕生事實上晚些時候產生的湘繡。所以現在普遍認為湘繡產生於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湘繡雖出自蜀繡,但其在產生的過程中,還集取了楚繡和漢繡的特點而最終形成的,所以湘繡最終能夠在各方面獨樹一幟也是不理所當然的了。

淡雅之湘繡

我們再來說蘇繡,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它的產生年代絕對不會晚,普遍認為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也就是說與蜀繡基本上是同一時期興盛的,這其中肯定得益於嫘祖入往中原的傳藝,而其傳藝後技藝發展自成一派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不管蜀繡、湘繡還是蘇繡到了唐代,都被後起之秀廣繡即粵繡超越了。雖心有不甘但技不如人確實也沒辦法。有《杜陽雜編》載,唐順宗永貞元年即公元805年,粵南海有14歲姑娘盧眉娘於皇宮中在一尺絹上繡《法華經》7卷,字如粟粒而點畫分明、細如毛髮,足見其技之精,其繡技壓群雄令人震驚。

蘇繡之豔

雖然從此廣繡驚豔亮相與蜀繡、湘繡及蘇繡竟爭,但前三者都不是等閒之輩,誰都不甘下風示弱,只能各自全面創新改革技藝奮起自保。從此華夏繡娘的天下,基本都是一直處在這四大名繡的競爭格局中,這種競爭格局到了宋代達到了最盛。而其中的蜀是不消參與其競爭的,因為蜀繡本就有獨一無二的升級產品蜀錦。但蜀錦成本價格貴市場份額少,誰都不想參與其中。所以後來的結果我們國家的四大名繡在市場競爭中誰也沒討到什麼便宜,最後只能結伴而行發展到了今天。

廣繡之繁

相關焦點

  • 大悟繡娘:一針一線繡出半邊天
    她們慧心巧思,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絲一縷,繡出自己的一片天。她們就是200多名大悟繡娘。去年底,「媽媽陪伴」漢繡巧手脫貧項目在老區大悟正式拉開序幕,旨在讓繡娘媽媽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還能增加家庭收入。日前,記者深入大悟縣黃站、四姑、彭店等鄉鎮,實地探訪了繡娘們的故事。
  • 「四大名繡」蘇繡:圖案秀麗構思巧妙,清朝達到全盛時期!
    蘇繡起源於蘇州,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
  • 中國刺繡: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全面收藏知識)
    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解中國各地的名繡特點,使您認識和了解我國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的全面收藏知識。一、獨具藝術魅力的中國四大名繡刺繡工藝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已經有數千年的世代傳承,是我國經典的傳統工藝之一。明清時期先後形成了最為著名的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這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 中國土鄉5000繡娘「兩針兩線」「盤繡」小康生活 (1/4)
    中國土鄉5000繡娘「兩針兩線」「盤繡」小康生活 (1/4) "← →"翻頁
  • 好美的刺繡包,繡娘要一針一線繡80個小時
    傳統老繡片於是,她不惜跋山涉水,尋訪了湘繡、蜀繡、蘇繡、廣繡、潮繡的產地,潛心研究各種傳統刺繡工藝,找到了很多會傳統手藝的繡娘。在瑤族,蔣熙被深深震撼,那裡雖然環境艱苦、家徒四壁,但繡娘卻仍信守傳統美德,對美有很深的追求。瑤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大多靠口手相傳一代代傳承。
  • 民和:殘疾繡娘一針一線「繡」出自強路
    二三十名繡男繡女聚精會神地穿針引線,學習「指尖」上的繡技。在這群特殊的學員之中,有一個身穿淺藍色毛衣的80後殘疾學員,一針一線學得很認真,向輔導老師問的也最多。也正是她的這種勤學勤問勤練,在短短的十餘天時間裡,已經能繡出可以拿上桌面的簡易刺繡品了。這個下肢殘疾的80後特殊學員叫張寶花,來自民和縣川口鎮的一個農村家庭。
  • 這個繡娘好厲害! 花兩年時間 用一萬米繡線繡出黃庭堅書法作品...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下面這個繡娘我們得說厲害了!她歷時兩年多時間,用了一萬多米繡線,用苗繡技藝把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作品《砥柱銘卷》呈現在了9米多的繡布上。附《砥柱銘》原文《砥柱銘》 唐▪ 魏徵維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載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合同軓(軌),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時和歲阜。
  • 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走村串戶探脫貧)
    原標題: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將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網絡名人看重慶|一朵胸花繡千針 貧困留守婦女學非遺變身鄉村繡娘
    村裡一棟木結構院落的房簷下,十幾名苗家鄉村繡娘正牽著各色絲線,在花架上輕挑細繡。院落裡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酉陽縣婦聯巾幗精準扶貧苗繡扶貧工坊。「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網絡名人看重慶」活動,10月16日下午冒著大雨來到這裡,「繡娘」們的風採留在了網絡名人的鏡頭裡。
  • 這位繡娘用上百種針法繡出八幅骷髏圖?這也太好看了吧!
    書畫界出的名畫,我們刺繡界當然緊隨其上,鎮湖繡娘姚惠芬就把《骷髏幻戲圖》搬上了繡布,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參加展覽的刺繡版《骷髏幻戲圖》一共有八幅,針腳生動細膩繡得十分傳神。而在這些精緻背後,姚惠芬直言兩字「痛苦」概括,這又是為什麼呢?姚惠芬八歲拿針刺繡,到現在已經繡了四十餘年了,照理說經驗豐富,怎麼會因為繡古畫而困擾呢?
  • 中國藝術&四大名繡
    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由我國向國外運送絲綢而得名。叮咚駝鈴,運輸商隊,往來不斷,印證了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華夏之邦的燦爛文明。繡即刺繡絲織品,其中蘇繡,粵繡,湘繡,蜀繡最著名,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即蘇州刺繡。它以繡工精細,針法活潑,圖案秀麗,色彩素雅著稱於世。
  • 「蘇蜀粵湘」中國四大名繡各自都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從商周時期的簡單粗糙的鎖繡,到明清時期的數十種華麗的針法,手中是奇蹟迭出,針下是百花齊放,成為美的歷程。 在眾多繡法中,以蘇繡、 蜀繡 、粵繡 、湘繡為代表的「四大名繡」,堪稱最經典的中國刺繡流派。不同的穿針引線,繡出中國審美的多種面相:蘇繡的秀美、蜀繡的平整、粵秀的富麗、湘繡的寫實.........是什麼樣的文化基因和技法密碼,成就了這多樣的風情?
  • 悅讀:文化常識——四大名繡
    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01蘇繡蘇繡歷史長達2000多年,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傳說來源於仲雍的孫女「女紅」首制繡衣。
  •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時間:2020-12-09 18: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接下來就是全面介紹。
  • 最後的繡娘: 一塊桌裙,繡了一輩子.
    73歲的陳美英坐在椅子上,點亮頭頂的日光燈,架起老花鏡,腳踏在小板凳上,開始了一天的繡活。兩條細長的板凳,架著一方紅色底布,上頭已經鏽了一部分金色的龍蟒花樣。繡娘一手拿著繡針,一手拉動著木軸上的金線,兩手翻飛,飛針走線。手中的繡品,是金蒼繡的龍蟒桌裙。在羅緞上用金絲線繡出各種紋樣,由於繡線包金箔其狀如蔥,民間也稱金蔥繡。閩南人家,家家戶戶都會有這樣一塊「桌裙」,過年敬天公、嫁娶添丁等喜慶的供奉儀式裡,人們喜歡在擺滿貢品的八仙桌前,綁上繡有吉祥圖案的紅色桌帷增添喜氣。
  • 你的星巴克紀念品,可能是貴州繡娘縫製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遠莉)「你在星巴克旗艦店購買的紀念品,可能是臺江的繡娘們一針一線手工繡出來的哦。」  10月20日,「一路芬芳·多彩貴州」2020年全媒體基層婦聯行採訪團走進臺江縣「媽媽製造」臺江苗手工合作社。位於方黎灣社區的「扶貧工坊」,10餘名繡娘正在縫製香囊、手機掛件、胸針等小物件。
  • 我國有哪「四大名繡」?
    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於湖南省的「湘繡」,四川省的「蜀繡」,廣東省的「粵繡」和江蘇省的「蘇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湘繡起源於民間刺繡,已有千年歷史。蜀繡以軟緞和絲綢為主要原料,針法較多,充分發揮了其手繡的特點,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蜀繡的題材大多為花鳥、魚蟲、人物等,品種也較為繁多,如繡屏、被面、枕套、靠墊等。
  • 長春老人自學蘇繡圓兒時繡娘夢 繡出《清明上河圖》等名作
    3月22日,記者見到張鳳傑時,她正在繡新的作品。  張鳳傑說,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學習過繡花,當一名繡娘是她從小的願望。21歲時,她如願進入刺繡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工人。但在那時,廠裡已用機械代替了人工刺繡,張鳳傑並沒有多少機會展示自己的技藝。  【同期】(長春市民 張鳳傑)衣服上嘛,機器操作的衣服比較規整一些,所以都是出口的(衣服)繡的領花、胸花啥的。
  • 資深繡娘告訴你:怎樣起針壓線,繡出來才沒有線頭!
    起針和壓線的問題,很多新手繡娘都驚奇的覺得手工鞋墊背面怎麼那麼工整,沒有線頭,其實等大家繡上一雙後,就發現這個問題很簡單。第一步:拿出鞋墊,打開線板,去掉底線。為了大家繡的時候不眼花,保護繡工的眼睛。底線的顏色大多是不在鞋墊上印的,意思就是最多的線用來繡鞋墊上空白的地方。第二步:先從顏色最少的線開始繡,也就是線板孔裡的1號線。第三步:在鞋墊上找到對應的顏色,開始繡,比如圖中的深藍色。第四步:然後從鞋墊的背面開始,就這樣,把線頭壓在鞋墊背面這層布的裡面,就可以順著針孔開始繡了。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一針一線,繡出牡丹如畫的韶華;一針一線,繡出女子婀娜的身姿;一針一線,繡盡蘇州如詩的雅致。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