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禮讚——對三幅英烈人物素描畫作的回憶

2021-01-10 黨史頻道

原標題:永恆的禮讚

作品名稱:《董存瑞》

作 者:毛岱宗

作品尺寸:120×80cm

作品名稱:《邱少雲》

作 者:姜中立

作品尺寸:120×80cm

作品名稱:《黃繼光》

作 者:谷 鋼

作品尺寸:120×80cm

今年5月9日,為紀念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當我在媒體上看到這篇文章,看到文章對俄羅斯衛國戰爭時期英雄的讚頌,對中華民族許多熱血兒女毅然投身蘇聯衛國戰爭、抗擊法西斯侵略英勇壯舉的讚頌,感動和振奮,讓我思緒頓時活躍起來。那些英雄,是我少年時代就崇拜、敬仰的人物。幾十年過去了,當世界人民在隆重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關於這些英雄的兒時記憶再次迸發了出來。

在那場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習近平:《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下同),蘇聯熱血兒女浴血奮戰,「為捍衛祖國獨立和尊嚴,為捍衛世界和平和正義,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戰鬥詩篇」;中華民族的熱血兒女,為維護蘇聯的獨立和自由,為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同樣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戰鬥詩篇,世世代代鼓舞著後繼者為正義和自由而戰!

在這表現人類尊嚴和正義的英雄樂章中,我眼前剎那間又出現了許許多多我所熟悉的中華英烈的身影。習近平主席的文章,讓我記起了2011年5月6日由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中國現代史學會、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中國油畫展」。

那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畫展。畫展收集了來自全國的數百位畫家的新作,分為「黨的光輝歷程油畫作品展」、「中國共產黨人英烈肖像作品展」和「各民族人民好寫生作品展」三個單元。

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英烈肖像作品展」的素描作品。我有幸參與了籌辦工作。在我的記憶中,90幅英烈肖像作品中,有3幅分別是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烈士的素描肖像。三幅作品人物形象氣貫長虹、真實生動,頗得觀者讚頌,令我永生難忘。

「捨身為國 永垂不朽」

朱德同志曾經為英雄董存瑞題字:「捨身為國 永垂不朽」。前四個字,不僅概括了英雄董存瑞生命的本質,而且也概括了包括黃繼光、邱少雲在內的所有英烈生命的本質。後四個字,不僅表達了世代百姓對董存瑞的敬仰,而且也表達了對包括黃繼光、邱少雲在內的所有英烈的敬仰。

畫家毛岱宗的《董存瑞》肖像素描,以震撼人心的藝術表現力揭示了朱德同志為董存瑞題的字的全部含義。

畫作抓住董存瑞手舉炸藥包炸碉堡的一瞬間,充滿激情地做了精細的刻畫。畫幅中的董存瑞,在戰鬥決戰決勝緊急關頭,巍然屹立於敵人的橋頭堡之下。軍裝上幾處被戰火撕裂的破損的勾畫,明顯地顯現出戰鬥的激烈;他一手緊握鋼槍,一手高舉炸藥包;軍帽帽簷稍有揚起,使明亮光線下董存瑞嚴峻面部神色更顯突出;軍帽之下,濃密的雙眉顯示出英雄的剛毅、果敢;眼神鎮定而有期盼和憧憬。他期盼為戰友打通前進之路,哪怕是與敵人堡壘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他憧憬著自己將要為之奉獻出生命的新中國的建立。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董存瑞實踐了自己在這次戰鬥之前的誓言:「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裡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

在「中國共產黨人英烈肖像」作品中,刻畫黃繼光肖像的那幅畫作,也深深地引發了觀者的緬懷之情、敬仰之情。

黃繼光原本是農村中的民兵骨幹。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爆發以後,他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1951年3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他在志願軍連隊當通信員,忠於職守,完成任務出色,多次受到部隊領導的表揚,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營在一次戰鬥中,為取得勝利必須去爆破敵人的火力點。黃繼光挺身而出,帶領兩名戰士連續摧毀了敵人幾個火力點,但同去的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敵人殘存地堡內的機槍瘋狂掃射,攻擊部隊受阻。黃繼光立即連續向敵人地堡投擲手雷,直至手雷用盡。他沒有絲毫猶疑,向敵人火力點奮力撲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的槍眼。在黃繼光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全殲守敵。黃繼光壯烈捐軀,年僅21歲。

黃繼光英雄事跡感人至深,教育了幾代人。老畫家谷鋼從小就是讀著黃繼光英雄事跡長大的,黃繼光崇高形象陪伴著他走向為人民而創作的藝術事業。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老畫家提起畫筆,懷著熾熱的激情,把心中永生的黃繼光形象創作了出來。這幅《黃繼光》肖像畫,雖是素描作品,但整個畫面在光線明暗強烈對比相襯、線條粗勁有力的刻畫下,情景真實而有感人的力量。黃繼光全身籠罩在戰火濃煙之中,造型厚重而有力。人物雙眼冒出的仇恨和怒火,顯示出他消滅侵略者的堅定意志;從英雄略向前方傾斜衝鋒的身姿,可以看出他不懼犧牲而要為戰友衝出前進道路的崇高擔當。從畫家飽含生命力的筆筆刻畫中,觀者深深感受到了黃繼光打敗美帝野心狼神聖而偉大的使命感!黃繼光勇猛地撲向了敵人的射擊孔,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了敵人的槍眼。戰友們發起了衝鋒,取得了戰役的勝利。而英雄則長眠於人們對捨身為民的永恆讚頌之中!

戰後,黃繼光所在部隊黨委根據他生前申請,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1953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為弘揚他的英雄事跡,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郭沫若為之題詞。1982年紀念黃繼光英勇犧牲30周年時,鄧小平為「黃繼光紀念館」的黃繼光塑像基座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黃繼光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在「中國共產黨人英烈肖像」素描作品中,同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的邱少雲的畫像前,觀者也是絡繹不絕。其中有頭髮已花白、年齡與英雄相仿的老年人。站在畫像前,他們似乎想要與英雄對話,想要告訴英雄今日的中國已走上民族復興的偉大之路。觀者中也有年輕人,他們與畫像比肩而立,或自拍,或相互拍照,與英雄合影留念。

畫家姜中立的《邱少雲》這幅畫作,充滿火一樣熾熱的生命力。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邱少雲,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2年10月12日,在一次戰鬥中,邱少雲參加了部隊提前一天近距離潛伏在敵陣地之前等待衝鋒的任務。美軍為防止志願軍進攻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迅速蔓延到他的身上。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放棄自救,咬緊牙關,忍受烈火的灼燒,直至壯烈犧牲,時年26歲。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成功攻佔了敵陣地。

畫家姜中立的邱少雲肖像創作形象地表現了英雄最堅忍的潛伏,揭示了他在烈火中永生的崇高精神面貌。畫作人物造型,面部強忍劇烈疼痛的表情鮮明,催人淚下;痛苦得緊緊地將手指扣進地裡的細節描寫,把英雄寧可讓敵人燃燒彈的烈火在全身燃燒,也不能讓敵人發現自己和部隊的潛伏;寧可自己犧牲,也要保證戰鬥勝利的形象全都展現了出來。觀看畫像的人,同時看到了即將奔赴朝鮮戰場的邱少雲寫給自己親屬的家書。他在信中寫道:「我到了朝鮮,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你們在家裡要把分的地種好,多交些公糧,支持抗美援朝,我決心殺敵建功。」英雄樸素而崇高的言語撼動了當代年輕人的心靈,他們見到了真正的共產黨人金子般閃光的心。年輕人與英雄畫像合影,感到無上的榮光。

邱少雲的偉大獻身精神,值得永遠銘記。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級戰鬥英雄稱號。1953年8月30日,所在軍黨委根據他生前意願,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2009年9月14日,邱少雲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畫筆頌英烈 藝壇創新篇

《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三幅畫作,是世代永將留存的中華英雄兒女壯麗史詩畫典之一頁。那一幅幅人物肖像,不僅閃耀著英烈的光芒,而且滲透著世世代代中華同胞的緬懷敬仰之情。英烈的光芒、同胞的緬懷敬仰連同畫家自己對英烈的崇尚凝合為創作的原動力,使畫家得手應心、下筆如有神,在舶來的素描畫種中開創出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新篇。

單色刻畫的素描,通常是繪畫、雕塑藝術基礎訓練手段;對畫家來說,以素描作為藝術成品至為少見,更不用說,用素描來刻畫英烈的崇高形象——這種簡易藝術手段是否能勝任令人擔心。《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三幅畫作的成功證明,素描不但能勝任,而且還能畫出新的藝術效果,使素描這個舶來畫種,在中國畫苑中別具特色。

在這方面三幅畫作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畫家的情感已進入所繪英烈的情感之中,二者相互交融。三位畫家是藝術家,同時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也像普通的社會成員一樣,對各種社會現象也有自己的反應。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三位英烈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思想與情感的反應,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是畫作之所以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能達畫家和人民之意,能傳英雄頂天立地之神韻的根本原因。有了這種共鳴,畫家才能真正抓住創作對象最本質的一瞬間。《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三幅畫作都是突出了英烈壯舉的最典型的一剎那:董存瑞手舉炸藥包的一剎那、黃繼光撲向敵人碉堡的一剎那、邱少雲強忍烈火燒身的一剎那。畫家所抓住的這三個一剎那,使畫作形神兼備;畫面上留有的空白,使人聯想到中國畫的留白,創造了一個意境無限的空間,留給觀者更多的聯想,使觀者瞬間也能抓住最典型的情節,把握住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

對線條的中國化的運用,也是三幅畫作得以創出素描新風格,或者說創出素描中國風格的重要原因。線條是中國畫具有強烈主觀色彩、風格魅力的繪畫語言。從勾輪廓到作品完成, 中國畫所講求的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寫意精神,都要依靠線條來完成,因而中國畫特別講究用筆畫線,講求「骨法用筆」,以骨性之多樣來比喻繪畫用筆如有神,要有藝術性。畫人物,線條要有筆力,要能表現人性。這是中國畫把握作品傳神達意、氣韻生動的關鍵。《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無論是勾畫人物的外形輪廓,還是描摹人物面容,畫家的每一筆,都契合人物個性,契合語境,畫作的線條帶出了濃鬱的中國畫藝術氣息。三幅畫畫面上沒有醒目的色彩表現,但所凝聚著的有深厚功力的線條,簡練地刻畫出了人物的生命活力,畫出了人物的血氣方剛,畫出了人物無私無畏的精神,給觀者帶來了強烈的藝術感受,使人感受到中國畫家筆下的素描有如中國畫般同樣創造出了濃鬱的寫意精神。

《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三幅畫作,都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而提前創作的。在「中國共產黨英烈肖像作品」中,大家一致的意見是要搞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畫合一」。三位英烈,在一代代中華同胞中享有盛譽,老一輩的許多革命家,也都給他們題過字,這些題字都具有永恆的價值。素描肖像畫家也都同意在他們的作品上將老一輩革命家的題字隆重地放到畫面上。這一舉措實施後,更使這些英烈肖像生色不小,使其更為觀者所親近。

此外,展出作品中還有許多革命英烈留下的名言警句。大家認為,這也應當寫成書法作品予以展覽。特意為此應邀從山東趕來的淄博市小楷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鑄以及5位老書法家,為找到最能貼切地充分展示英烈名言警句含義的字體,反覆書寫比較,最後幾位書法家共同選定用正宗楷書書寫。書寫完成後,每幅書法作品都躍然生輝,彰顯了革命英烈名言警句的浩然正氣,成為內容與形式俱佳的書法精品。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

2011年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美術作品展」影響很好,讓人難忘。畫展中英烈的素描肖像,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但近來時有聽聞,有對英烈大不敬者。個別人對英烈的事跡進行質疑甚至詆毀,讓人很氣憤。但細想起來,在當今時代,既有人的一生應當無私奉獻於人民的社會主流意識,也存在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類見不得人的暗流。社會現實如此,我贊成這樣的做法:以事實回擊!

山東媒體採訪了當年黃繼光的戰友李繼德。這位80多歲、身留6個彈孔的志願軍老戰士,是黃繼光一個大通鋪上的戰友。李繼德回答記者的關於過往的提問,斬釘截鐵地說:

「我看見黃繼光向首長請戰,『我去!』」

「受傷後,黃繼光還在掙扎著匍匐前進。」

「我看見已經爬到地堡下的黃繼光,猛地弓著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槍眼子。」

「敵人的機槍一下啞巴了,衝鋒號吹響了。戰士們衝出掩體,一分鐘左右就將地堡拿下。」

李繼德看到英雄的血肉之軀已經被子彈打爛了:「後背血肉糊拉糊拉的,不成形了。」

「在黃繼光精神的鼓勵下,部隊當天夜裡奪取了陣地。」

志願軍老戰士李繼德現在是一名老農民。山東媒體記者說,「他看不到相關材料和文藝作品,也沒有捏造事實的動機。他唯一能提供的,就是具體的人名、地名以及帶有細節的經歷。這種帶著感情與細節的陳述,要比冷冰冰的假想更有說服力。」

對邱少雲的質疑,也受到了事實的駁斥。早在2004年,《時代商報》為弘揚邱少雲事跡,曾採訪過當年邱少雲的排長曾紀有。「我就埋伏在他身後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離敵軍鐵絲網只有5米左右,只要稍動一下,就有可能被發現,整個排也就會被發現,整個行動也就會失敗。但是英勇的邱少雲同志自始至終沒有動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燒。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進土裡,想著他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我當時心裡說不出有多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戰士生命垂危,卻不能救他,可是軍令如山,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動。現在想起來,我的心仍在顫抖。戰鬥中免不了犧牲,如果是一槍過來,中彈身亡,讓人還好受點,可邱少雲是被大火活活地吞噬生命啊。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了半個多鐘頭,我眼睜睜地看著邱少雲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慢慢變成一具焦體,心裡難受得像刀在剜。」現代的人,倘若有正確的價值觀,讀到這段文字,其難受之情、敬仰之情也難以遏止吧?

李繼德、曾紀有以親身經歷證明了歷史的真實。在他們簡樸而充滿戰友情誼的敘述中,他們烘託出了在中華民族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決死戰鬥中把青春、把生命慷慨獻給正義事業,獻給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大事業的兩位英雄形象;兩位英雄具有非凡的人格,他們實踐了人類最崇高最完美的捨己為人的美德,他們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當代有人質疑英烈事跡的問題上,真正值得人們關注的問題是,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不同的時代,在不同的社會境遇和社會條件下,形成了有本質不同的人生價值觀。現在一些人對具有正能量的理想信念的逐步淡化,為實現個人利益而牴觸為社會作貢獻,使他們對於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年代所產生的捨己為人精神已經很難理解了。

時代不同,價值判斷不同,這必然就會導致有些人對黃繼光、邱少雲的事跡有所懷疑。這類事情的發生,再次提醒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加強近現代史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輝煌的日子裡,我們更要理直氣壯地展示中華民族先烈反對法西斯英勇鬥爭的事跡,展示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搏鬥,使廣大青少年從中汲取到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以往年代取得革命勝利的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我們今天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聖力量!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民精神力量在當代的偉大提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的主流價值觀念,面對當代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複雜的局面,我們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反對幹擾主流價值觀念的種種錯誤觀念,這對繼承英烈傳統美德,培養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時代新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世代緬懷敬仰英烈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精神勃發、奮勇前進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這一優良傳統,讓英烈的精神發揚光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凝聚力量!

(姜士林 作者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相關焦點

  • CY Twombly晚期三幅巨型油畫贈給泰勒博物館
    隨美國藝術大師CY Twombly(塞·託姆布雷)的遺願,塞·託姆布雷基金會把塞·託姆布雷的三幅油畫作品捐贈給了泰勒博物館和基金會。這此捐贈中包含了三幅作品和五件雕塑作品,總價值約5000萬英鎊。其中三幅作品都是2006至2008年間的創作的,其中包含了作品《無題(酒神巴克斯)》[Untitled (Bacchus)]。從2005年開始,藝術家賽·託姆布雷便以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為藍本創作了共計8件系列畫作,而此次泰特美術館接收到的三件畫作就屬於這一系列。五件雕塑作品是1979年到91年間創作的作品,是藝術家賽·託姆布雷以日常物件或廢棄物品創作而成,如橄欖油桶等。
  • 素描人物手部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素描人物手部訓練的方法有哪些?素描半身像畫手需要掌握的技巧有哪些?我們要怎樣學習素描畫手的技巧呢?今天小編通過三幅關於手的素描作品,為朋友們介紹一些素描畫手的小技法以及素描畫手的注意事項!?從上面的這幅素描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幅素描作品無論是從整體還是調子都比較準確的表現了人手結構和動態的畫法。
  • 會發光的素描畫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素描畫我們每個人都見過,單色的素描,彩色的素描並沒有特殊的地方。如果告訴你,素描畫作會發光你會信嗎?別著急否定,先來看看這位畫家的素描作品吧。這位讓素描畫作發起光來的畫家名叫恩裡克·伯納爾。恩裡克·伯納爾是一位極具天分的畫家,他的繪畫作品其實說不上優秀,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恩裡克·伯納爾通過一點點改造讓他的素描作品變得立馬不一樣起來。這樣的改造就是讓單色的素描畫作發起光來,許多看到恩裡克·伯納爾的發光素描作品的人都感覺十分驚奇和不可思議。
  • 牛津大學三幅名畫遭竊,價值千萬英鎊
    撰文丨王塞北據多家英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14日23點,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畫廊遭竊,三名盜賊偷走三幅有四百年歷史的名畫。據估值,這三幅畫總市值約1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600萬元)。
  • 人物素描視頻教學 . 呂佳畫室
    作者 呂佳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暑假到了,時間上寬鬆了些,錄了三段繪畫視頻(人物素描),以供學習人物素描的同學們做個參考
  • 素描衣領的畫法 | 素描
    衣 領 系 列  ⑥① 畫穿著冬天服裝的模特時常會遇到下面三幅的衣領,高領毛衣形體緊緊圍繞著頸部,但由於其材質柔軟,形成了一種坍塌的圓柱體之感,表面有些許的褶皺和疊壓關係圍巾是素描頭像中常見的道具,特別是個別院校的考題會直接明確給出要求,如「帶圍巾的女青年」,這類考題主要是考察考生對人物形象結構的認知和對複雜質感、形體的把控能力。
  • 沒有壓力的課程,繞過素描,依然可以畫出立體感十足的畫作
    上周的《穿泡泡裙的女孩》是人物單體,本周課程是上周課程的延續,學習人物組合,畫中增加了男孩和小狗狗的畫法。課程中記錄了線稿設計修改的過程,只有學會修改才能從心理不再畏懼畫錯!很多初學者在畫錯或不滿意時總會選擇放棄或換紙重畫。。。這些都是不明智的選擇!如何在最小範圍內修改,將損失降到最低,改動最少,甚至將錯就錯,或為構圖需要大膽取捨。。。
  • 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舉辦2020年烈士紀念日活動 緬懷英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劉悅9月30日上午,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在河南福壽園見義勇為英烈紀念廣場舉辦烈士紀念日活動,社會各界代表150多人參加。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副理事長蔣美蘭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磨難,在見義勇為英烈精神的感召下,我們上下一心,奮力前行,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勝利。在過去的一年裡,省見義勇為基金會致力於創新優撫保障措施,緊緊抓住「99公益日」活動,舉全省見義勇為之力募集善款,為下一步解決見義勇為人員幫撫救助打下了基礎。
  • 素描畫,人物頭像素描,人物素描畫
    素描畫就是根據客戶提供的照片,我們安排畫師照著照片進行素描繪畫,畫出來的人物保證是和原照片有很大的相似度的,人物素描畫不同於直接把照片用印表機列印出來,那樣是就像複製粘貼,純手工人物頭像素描是畫師以原照片為比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一筆筆畫出來的,這樣的素描畫像看起來跟本人很像,一看就是這個人,
  • 廣東省公安廳舉行廣東公安英雄廣場落成儀式暨紀念公安英烈活動
    9月22日上午,廣東公安隆重集會,舉行「人民不會忘記——廣東公安英雄廣場落成儀式暨紀念公安英烈活動」。廣東省副省長、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李春生出席活動,共同為廣場揭幕、向公安英烈敬獻花籃。李春生與離退休領導、功模民警、英烈家屬代表共同為「廣東公安英雄廣場」揭幕,禮兵鳴槍70響,以最高禮儀表達對廣東公安英烈的無比敬仰和深切緬懷。特邀嘉賓在現場朗誦了《粵警英雄賦》、演唱了《英雄讚歌》,抒發了廣東公安對英雄精神和偉大新時代的禮讚和致敬。活動最後,省公安廳黨委委員集體向廣東公安英烈敬獻花籃,肅立致敬,全體參加活動人員一起緩步到英雄牆前瞻仰獻花。
  • 素描人物畫法
    怎樣畫素描人物           對於學習素描的人來說,如何抓住素描的技巧是重要的。法國偉大的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曾說過:「素描」具有表現力,有內在的形,有畫的全局,是藝術的錐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素描的技巧——         在作畫前要養成觀察對象的特徵、醞釀自己情緒的習慣。根據對象的職業、年齡、氣質、愛好等考慮該如何表現,最後欲達到怎樣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筆就大膽瀟灑。不要倉促作畫,構圖時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適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間要大些。
  • 江蘇美術模擬考試現鬼才考生,素描畫作曝光網友笑噴:人類退化圖
    江蘇美術模擬考試現鬼才考生,素描畫作曝光網友笑噴:人類退化圖 2020-11-03
  • 「巾幗心向黨 禮讚新中國」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朔州篇
    01朔州市先烈永不忘 立志更堅強青山有幸埋忠骨,哀思無盡悼英魂,為深切懷念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們,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市婦聯組織黨員幹部們來到塞北革命烈士紀念館、朔平西山抗日根據地,開展「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傳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幹部緬懷英烈豐功、追尋紅色足跡,堅定理想信念,在新徵程建功、為新目標奮鬥、爭做新時代女性。
  • 畫人物頭像素描技巧與畫人物素描的步驟
    如何畫好人物素描呢?此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畫人物素描的步驟及人物頭像素描技巧。不要倉促作畫,構圖時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適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間要大些。雖然這是老生常談,卻是決定整幅畫是否完整舒服的關鍵。      第二步:狠抓輪廓      這點非常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牆基不堪設想。輪廓即牆基,要抓準,就要抓住頭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線的位置、頭與肩的關係。
  • 素描五官的詳細畫法,人物素描頭像五官畫法
    素描五官的詳細畫法,人物素描頭像五官畫法,素描中人物五官比例是最重要。
  • 「雲端代祭」「空中課堂」讓追思英烈更「清明」
    日前,陽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清明節為契機,通過積極推進「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動的開展,逆向思維,以軍烈屬的內心願望為出發點,開拓新的工作舉措,為全縣軍烈屬清明祭奠活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受到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湖湘英烈故事叢書》收錄了中宣部組織報導的《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中,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時期793位英烈名單裡的95位(組)湘籍英烈,全景式再現95位(組)英烈的生平事跡、品格風範。   叢書所打造的「湖湘英烈通俗歷史傳記系列」,匯集了英烈們珍貴的史料,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史學價值。
  • 人物紙上生 筆下有新聞——評滿都拉專著《新聞人物素描》
    滿都拉的《新聞人物素描》順勢跨界而生,融合新聞與美術兩大專業領域,關注以繪畫技法表現新聞人物,實現新聞的紀實性、人物的典型性、繪畫的藝術性。新聞是時間的易碎品,新聞人物報導中的素描創作如何適應新聞報導出版發布的截稿期,既保障新聞的時效性,又符合美術的藝術要求,是新聞人物素描創作的重要課題,對於這一問題,該書在理論部分以歷史根源與特質屬性等方面進行追根溯源,實踐部分則以實際創作進行親身示範。
  • 張弘:我創作人物畫簡化素描,強化書寫性
    日前,收藏周刊記者在該作正式入藏廣東美術館之前,難得地觀摩了完整的作品,「我創作人物畫,儘可能地簡化素描、光影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強化書寫性。」該作品作者、美術學院教授張弘如此說道。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總想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現 廣東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 當七米長的《下一站,珠江新城》在收藏周刊記者面前完全展開時,確實被作品中的藝術效果所震撼,畫面中二十五名幾乎等大的人物,在「地鐵車廂」中表情各異地定格著。匯聚了上班族、學生、阿伯、阿婆、遊客、外國人……這些來去匆匆的各式人物,構成了呼吸著的現實生活。
  • 【素描教程】如何畫人物素描
    在開始素描前要養成觀察對象的特徵、醞釀自己情緒的習慣。根據對象的職業、年齡、氣質、愛好等考慮該如何表現,最後欲達到怎樣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筆就大膽瀟灑。不要倉促作畫,構圖時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適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間要大些。雖然這是老生常談,卻是決定整幅素描是否完整舒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