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像是一條長長的跑道,所有人都在這條跑道上朝著一個名為「幸福」的目標奮力奔跑。
在這條跑道的邊上布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吸引著人們為之停留,將其撿起裝進自己身後的背包。
隨著包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人的負荷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慢的步伐,直到最後被背包裡的東西壓得喘不過氣來。
三十歲之前這種感覺或許還不明顯,因為少年的心總是充滿了欲望,少年的背也堅挺有力,所以他們即使負重前行也能靠著年輕的體魄輕鬆的前行。
可是三十歲一過,人的精力慢慢變得沒有以前旺盛了,但是路邊的誘惑物卻越來越多,親情、愛情、工作、事業、健康、社交、興趣、金錢等等,你什麼都想要。
不過背包有限,你無從取捨。
於是那明明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你卻越來越不幸福。
年輕人,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使命,在三十歲的年紀就不要想著把二十歲和四十歲的東西裝進包裡,你需要不停地清空你身後的背包,才能放進新的東西,才能繼續前行。
02
01. 三十歲之後,你要丟掉除了快感之外什麼都無法為你帶來的愛好
隨著智慧型手機被發明,人們完全步入了信息化時代。
QQ、微信讓你能夠隨時與人聯絡;微博、百度能夠讓你實時知道世界各地的消息;網易雲、QQ音樂能夠讓你隨時隨地沉浸於音樂的世界,這一切都是信息化為我們帶來的便利。
可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誘惑。
我見過太多的人沉迷於網聊不可自拔,從而忽視身邊的親人,將情感寄託於虛擬人物;我見過太多的人沉迷於網路遊戲,每天靠遊戲中的廝殺來尋求價值。
然而這些,除了讓你遠離現實生活之外,其他的什麼也無法為你帶來。
三十歲之前,你可以年輕為藉口沉溺於這虛擬的世界,遠離現實的紛擾。
但三十歲之後,你自立的使命隨之而來,這種只能給你帶來快感之外什麼都無法給你帶來的愛好最好摒棄。
02. 三十歲之後,你要丟掉那些毫無意義的社交
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句話:
假如有10個人,其中勢必會有1個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批判你。他討厭你,你也不喜歡他。而且,10個人中也會有2個人能夠成為與你互相接納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個人則兩者都不是。
二十歲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努力的和除了那一個討厭你的人之外的其他9個人全都搞好關係,也會因為那一個討厭你的人而感到煩惱,因為我們打小接受的便是與人為善、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教育。
可是三十歲之後,你會發現,你真正需要花時間的人只有那兩個能和你互相接納的朋友。其他人於你而言不過是過眼煙雲,所謂的多個朋友多條路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所以你需要做的不是討好別人,而是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至於那些無意義的社交、飯局、聚會,除了給你帶來啤酒肚和浪費時間之外,一無是處。
03. 三十歲之後,你要丟掉不愛你的人
二十歲的時候,你可以憧憬愛情嚮往愛情,你也可以為了愛情付出一切,那是青春荷爾蒙旺盛的必然結果。
但是三十歲之後,請你拒絕討好,拒絕妥協,不要在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除卻前面四種是命中注定之外,後面的四種皆是由所謂的愛情帶來的,這些痛苦在年輕的時候嘗一嘗便也罷了,三十歲之後便果斷的丟掉吧。
一個不愛你的人除了給你帶來痛苦、折磨、嫉妒等負面情緒之外,沒有什麼能夠帶你你的了。
人生已經很艱難了,就不要自討苦吃了。
04. 三十歲之後,請你丟掉無知
年輕時候的無知,是單純、是懵懂、是不諳世事的天真,三十歲之後的無知只能是愚蠢。
三十歲之後,你需要知道父母的辛苦,你需要知道工作的規則,你需要知道婚姻的經營之道,你需要知道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
或許沒人教過你,但是三十歲的你必須得面對。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只需要付出一個漢堡的錢,便可以得到一個作者在那段歲月所有的心思與時間。
已經有無數的先行者先你一步嘗遍了那些挫折與教訓,他們將其編著成書,警醒世人,你還有什麼理由依舊無知?
03
雖然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以此來鼓勵我們勇於承擔,敢於負重前行。
但是,人生跑道漫長,向前奔跑已經費盡了我們所有的力氣,若是還將那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塞進我們的背包,除了讓你負重壓的你喘不過氣來之外,還極大的拖累你向幸福奔跑的步伐,其他的毫無意義。
不如果斷棄之,你的人生值得更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