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便利店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入各大城市,默默守候晚歸的「打工人」,正在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見到你就幸福!」廈門見福便利店這樣一句溫暖的話語,陪伴了廣大市民14年。在成立14周年之際,見福便利店又有了新動作。
「美識家」工廠投產
12月8日,位於海滄東孚見福產業園區的見福烘焙品牌「美識家」烘焙工廠正式投產,並將在200家見福門店同時上架。
在見福產業園區,見福便當生產車間也將投產,主要生產快餐和其它速食。在自製食品上線後,烘焙及便當生產車間,與物流配送中心、實體門店,構成了見福新零售體系的「三駕馬車」。
這也意味著,見福產業鏈由「數字零售」延伸到了「製造業」。於見福而言,「美識家」烘焙工廠縮短了很多中間的流通環節,保證了產品品質,也豐富了見福便利店的商品結構。
見福董事長張利曾表示,如今便利店正走向製造型零售業,而投資5.5億元,預計今年投產的包括烘焙廠、常溫配送中心、研發樓、鮮食廠、冷鏈倉庫、常溫倉庫、綜合辦公樓在內的見福生產基地,正是為製造型零售打好基礎。
作為福建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見福便利店早已是國內區域便利店龍頭的代表之一。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見福便利店位列第10名,如果剔除日資及非專業便利店,見福的行業排名能達到第4位。
截至2020年6月30日,見福便利店門店數量達1719家,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四川三個省份。
不斷「跑馬圈地」
見福第一家門店是張利於2006年11月在廈門烏石浦創立。
當然,見福也不能擺脫行業「魔咒」,按照便利店行業規律,一家便利店從開業到盈利一般要經過7年的營運周期。見福便利店前七年也都是出於虧損狀態,2014年斥資3000萬元收購臺資品牌廈門悅士便利店,開始走上擴張道路,漸漸盈利。
近年來,見福頗受資本青睞。2018年4月9日,北京紅杉盛德股權投資中心出資2500萬元成為見福新股東,佔股20%。當年,見福便利的估值大約為12億元。
隨著倍順、美宜佳等連鎖便利店在廈門遍地開花,見福開始走出福建,向省外「跑馬圈地」。
就在今年5月,見福與成都山海藍圖達成戰略合作,成都山海藍圖全權委託見福經營管理成都地區門店,成都山海藍圖的106家門店(即成都全時便利店)全部加盟見福。據悉,這106家全時門店均為直營門店。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成都山海藍圖超市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山海藍圖)的股東僅剩一個——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股東類型為企業法人。
可以說,目前這106家門店實際上已經算是見福的直營門店了。實際上,在接手成都全時便利店106家門店之前,見福已經在成都開出了近20家門店。而在託管加盟的這半年,見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成都便利店市場站穩腳跟。
張利預測,福建的便利店容量在10000家左右,他希望未來見福便利店能夠佔據其中一半的市場份額。據他透露,目前見福便利店的門店數仍然在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快速增長。
網際網路大鱷站隊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便利店行業整體銷售有所下滑。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業整體銷售同比下滑10%—15%。再加上同質化、高成本等因素,便利店行業的發展處於較為微妙的階段。
儘管如此,向來強調獨特性的見福依然動作頻頻。
除了將緊抓成都市場以外,今年6月旗下的福客直播基地正式啟動,8月還迎來了京東系的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據天眼查信息,京東位列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0%。
其實,見福在今年3月18日就與京東集團有所交集,當時是與京東友家鋪子進行社區拼團項目,在32家門店開始試運營,並在一個月後通過雲籤約正式結盟。
據了解,在京東集團戰略入股見福後,目前雙方已在採購、物流倉儲、營銷、金融等多個方面達成合作。
在「雙十一」期間,京東直播對見福福客直播基地授權,創下「線下同比增長10%,線上同比增長786%」的佳績。見福也在京東主站開設了旗艦店,同時通過聯手京東到家,加入京東全城購業務。此外,京東還為廈門見福提供配送服務,在福州建立閩北倉,在成都建立第三方倉庫。
據悉,見福是京東集團入股的第一家便利店。實際上,網際網路大佬入主便利店已不是新鮮事,阿里巴巴此前曾斥資5億元完成對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戰略入股。
網際網路巨頭接連出現在便利店賽道,可見這個行業的潛力之大。據CCFA發布的2020年便利店行業報告顯示,便利店行業是近三年來中國銷售額增速最快的零售業態之一,其年均銷售增幅達到約20%,年均門店增幅接近10%。
對於便利店行業而言,電商巨頭入股如虎添翼。便利店與電商巨頭聯手,或許能開闢出一番不錯的天地。
朝向「智慧新零售」
當下,便利店雖受疫情影響,前進的腳步有點滯緩,但國家對於便利店的發展還是寄予厚望的,整體社會地位見漲。
自2019年起,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扶持便利店發展。2020年初,商務部等13部門更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推動門店數位化改造、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連鎖化、集約化水平、創新連鎖經營方式、加強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
據商務部官網顯示,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擬在全國範圍開展三年行動,力爭到2022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總量達到30萬家;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特許加盟等方式進行整合,推動門店規模倍增。
儘管大環境利好,便利店運營仍有個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高成本運作。畢馬威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便利店門店運營成本仍然保持高位,25%的便利店淨利潤率為負數,37%的便利店淨利潤率在0%—2%。
另外,雖然當前有不少便利店都與線上平臺接軌,但實際上卻僅僅是一個輔助或補充的作用,線上平臺也不能給便利店帶來更多的訂單,有數據顯示,很多便利店品牌的線上訂單佔比不到10%。
那麼,便利店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見福便利店給出了其中一個答案,那就是向「智慧新零售」進軍。過去的五年時間裡,見福一直為之努力,2015年投資了佔地75畝的現代化倉儲物流中心,並自主開發「見福便利店管理系統APP」,2017年引進工業4.0自動化分揀系統與設備,並不斷投資提升信息化系統與建設,2020年9月被見福定位為數字指揮中心的「數字駕駛艙」上線運行……
此外,見福為了轉向「製造型零售企業」,近年來每年投入近千萬元,通過數字中臺實現物流和會員數位化,管理、商品和運營數位化,以及員工培訓數位化等。
見福便利店還在建設中國便利店行業最大的產業園區,希望能夠形成便利店的物流、製造、供應鏈的一體化。投產後,見福產業園區的產值將達到5億元,配送規模將達到50億元,或將成為中國便利店行業最大的產業園區。
見福為何要打造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
或許想法是源自日本便利店三傑——全家便利店、7-ELEVEN、羅森便利店。有媒體曾報導過,這三家便利店背後都有商事支持:7-ELEVEN的控股股東是日本伊藤洋華堂集團,在中國還有伊藤洋華堂百貨;全家便利店的背後是伊藤忠商事(100%股權收購);羅森便利店則是三菱商事。
因此,有個良好的生態系統支撐,對於便利店長期發展而言大有裨益。在這個系統中,不管是研發生產,還是物流配送,或是銷售,形成了「一條龍」服務,便利店就加大了自主權。
而有了京東集團的站隊,見福這個生態系統又得到了電商配送和到家服務的良好補充。
「要有富人的夢想,別過富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表面上都學7-11,早就破產了。」張利早前說過的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見福堅持獨特性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