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魚美人」到新電影浪潮下的母親形象,淺談陳淑芳的藝界人生

2020-12-21 二孩兒影評

過去臺灣演藝圈有不少明星阿嬤,你一定都不陌生:阿匹婆、文英、素珠、梅芳、陳淑芳,她們不僅活到老演到老,幾乎就像絕大多數臺灣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家鄉氣味那般熟悉,又仿佛你我身邊常見的鄰居阿嬤一樣親切、慈祥。

然而,不管到了哪裡,當你一回到家打開電視,或是有空來到影院大銀幕重溫以往的電影經典修復片時,你便會驚覺從早年到現在,臺灣許多曾經在當代影劇史上發光發熱的新電影、老電影、鄉土劇、歷史劇,同時也都有著這群資深的婆婆媽媽演員們,一路跌跌撞撞共同扶持參與的點滴身影。

譬如已故的文英阿姨(1936-2009)與阿匹婆(1918-2009),她倆分別以電影《熱帶魚》獲得第32屆金馬獎(1995年)最佳女配角,以及獲頒第41屆(2004年)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巧合的是,兩人恰在同一年去世,早年也都是楊三郎創辦的「黑貓歌舞團」成員之一。當時老一輩的臺灣人普遍把年輕美貌的時髦女子稱作「黑貓」,正如我們現在所說的「辣妹」是同樣意思。

來到今年(2020)更是相當特別的一年,從影超過60年、直到81歲以《親愛的房客》、《孤味》兩部電影首度入圍的陳淑芳(1939- ),史無前例地創下金馬獎首位同獲最佳女配角、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的空前紀錄。

▲早年素有「金魚美人」封號的臺語片影星陳淑芳。

觀諸陳淑芳在《親愛的房客》飾演痛失愛子的秀玉阿嬤,與兒子生前交往的同志男友(莫子儀飾)宛如「婆媳」之間彼此發生各種衝突嫌隙、卻又相互扶持的微妙糾葛,不禁讓人聯想起前年(2018)遠行的日本國寶級影星樹木希林,在《橫山家之味》片中(是枝裕和執導)演出一位陷於喪子之痛的老母親,看似雲淡風輕的溫和外表下,內心的不舍及恨意卻是藏而不露,她刻意邀請當年兒子下海捨身救起的倖存者每年來到家中祭拜,藉此折磨對方並令其感到內疚。

作為日本名導是枝裕和最愛合作的演員之一,素有「御用母親」美譽的樹木希林經常在眾多電影、電視劇中以媽媽、老奶奶形象深植影迷心中,且擅長將平淡的生活詮釋出幸福的滋味。而同樣從年輕時就開始演「歐巴桑」類型的陳淑芳,現實生活一如樹木希林在感情婚姻的路上歷盡坎坷,卻始終樂觀面對人生,亦是參演侯孝賢諸多電影的老班底。

無巧不成書,今年獲頒金馬「終身成就獎」的侯孝賢,正是由自雲受其啟發電影之路的是枝裕和擔任引言人。頒獎時,剛得到女配角獎的陳淑芳就站在侯導身後,靜默如綠葉的姿態,儼然當天得獎宣言「我一生是演員不是明星,哪怕只有一句話我都會演」,叫人為之動容。

▲陳淑芳早年剛出道的籤名照片。

臺語片時代的「金魚美人」

回顧早年臺灣電影戲劇的發展歷程,與九份、金瓜石一帶有著相當密切的地緣關係。美麗的山城景致不僅成為許多經典電影、廣告的拍攝場景,多位出身於九份、金瓜石地區的本土藝人——導演吳念真,影星陸小芬、張瓊姿、周雅芳、江霞、陳淑芳,臺語歌手顏華,音樂製作人李壽全等——更在當今的演藝界佔有一席之地。

按李明仁撰述《金九藝人的戲夢人生》書中記載,從小在九份長大的陳淑芳,戲稱自己是道地的「礦工女兒」。小時候由於經常愛哭、祖父希望她多笑,故而取名「陳笑」,並與顏華是九份小學同班同學。自幼即對民族舞蹈藝術抱持濃厚興趣的她,從宜蘭的蘭陽女中畢業後,隨即考入當時甫創立的國立藝術學校(國立藝專、臺藝大前身)就讀。

在學期間常參與校內實驗劇場表演,16歲(入學的第二年,1956)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臺北戲劇節,在張英執導的舞臺劇《漢宮春秋》裡演出王莽寵妃,傑出的舞藝表現令她很快受到星探關注,在臺語電影剛崛起的時期便受邀踏入了影藝圈。

根據《悲情臺語片》一書所述,就讀藝專第一屆的陳淑芳,18歲那年(1957)還沒畢業就出來拍戲,而她當年出道的首部作品,即是擔綱由李泉溪執導、改編自本土文學作家邵榮福原著小說的黑白臺語片《誰的罪惡》(小說原名《爸爸的罪惡》)電影女主角、超齡演出年輕母親的角色,未來的演藝之路也被從此定型。

「早期臺語片演員都有個藝名,製片老闆認為『陳笑』的本名演出悲劇人物並不合適」,陳淑芳當時心念一轉:「我是瑞芳人,很賢淑,就叫做『淑芳』吧」!隨著第一部電影上映後的票房賣座,《誰的罪惡》一連拍了三集。孰料,旋即迎來的卻是父親驟逝的噩耗、家道中落,為了扛起家計,她毅然決定休學肄業,開始以大量接拍電影和舞臺表演謀生。

其後,陳淑芳接連演出《結婚五年後》(1959)、《無情夜快車》(1959)、《阿丁大鬧歌舞團》(1962)、《歹命子》(1963)、《我愛我君我愛子》(1963)等數十部臺語電影。當年由於長相清秀,尤其一雙眼睛又大又亮,因而被外界冠上「金魚美人」的封號。

▲《歹命子》《我為你心酸》電影廣告。

演戲一定要放掉自己、忘了自我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自昔日踏入演藝生涯迄今超過一甲子,陳淑芳始終堅持並且熱愛演員這份工作。儘管年逾80高齡,卻仍沒打算退休。她認為「藉由拍戲,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影一甲子的陳淑芳,受早年藝專學生時代擔任演戲指導教師、同時也是臺灣廣播劇先驅崔小萍影響極深,終其一生都將她的教誨謹記於心。

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裡,崔小萍執導的廣播劇一度風靡全臺。1952年,崔小萍進入中國廣播公司成立廣播劇團,一手包辦編、導、演、說,並陸續和導演李行合作多部電影,1959年更以《懸崖》一片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她在中廣的16餘年間(1952-1968),大約製作了700多部廣播劇,同時她也在政戰學校、藝專、世新等學校任教表演藝術科的指導課程,包括資深影星歸亞蕾、劉引商、陳淑芳、邵曉鈴(前臺中市長胡志強的夫人)、作家亮軒,以及藝人庹宗康、庹宗華、李志希、李志奇、宋逸民等都曾經是她的學生。

1968年,正當崔小萍的廣播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無端遭到誣陷,以「匪諜」罪嫌遭警總逮捕,一審判無期徒刑,二審判14年,總共待了將近10年的冤獄(實際上被囚禁9年4個月),最後在1977年減刑出獄。直到2000年獲廣播金鐘獎特別終生成就獎,2001年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終為其平反,並出版自傳《天鵝悲歌》講述一路從廣播、電影到白色恐怖冤獄的心境。

2010年,崔小萍又出版了回憶錄《碎夢集》。在書中,她採用廣播劇形式,將自己遭受冤屈的過程編導成一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大戲,名曰《獄火重生——崔小萍瀟灑走一回》,其中有一幕橋段自述:「在人生的黃金時代,我是個導演,也是個演員,在白色冤獄場景中,那些誣告我的人,卻成為這『戲』的編導,我認為自己演完了這部戲,而且演得很完美,我並沒有因為編導者手法惡劣而被毀滅!」

據悉,陳淑芳無論是在金馬獎得獎致辭,或先前接受媒體訪問,都不忘提及崔小萍這位恩師的諄諄叮囑:「你要演戲,就要先看完劇本,放掉自己,融入劇中角色,進入第三個自我」。此後,崔小萍在她撰寫的《表演藝術與方法》書中把這樣的精神狀態稱作「當眾孤獨」。

▲《我愛我君我愛子》電影廣告。

從上世紀50、60年代走過臺語電影曾經最風光的鼎盛時期,陳淑芳18歲以第一部電影《誰的罪惡》嶄露頭角,其間不僅參與劇本撰寫,也曾擔任過場記與副導演。

當時,若沒拍片的時刻,陳淑芳便抽空教導學生跳舞。在她看來,無論從事電視、電影、排戲、錄音,這些都是演員的本職。因為單純喜歡,就這樣與戲劇表演共度了一生。

26歲那年(1965),正值芳齡的陳淑芳為了在梁哲夫執導《我為你心酸》片中飾演一位年逾60的老母親,她特地在電影開拍前花了三天在臺北車站附近觀察婆婆媽媽走路的姿態,還主動找到一位來自臺南的老太太攀談,只為演好年邁女性的形象。

適逢60年代末期,由於政府加強推行國語計劃,並開始實施「校內禁止說方言」政策(1966年),同時大力扶植以健康寫實主義為主流的國語電影,加上拍攝臺語片的黑白底片膠捲短缺,以及影片題材不斷重複、缺乏新意且粗製濫造等因素,致使臺語電影的集體潮流逐漸衰退。

▲《悲情城市》,左起辛樹芬、陳淑芳與李天祿(右一),攝於1989年。

從電影圈轉戰電視劇

彼時隨著臺語片走下坡,陳淑芳先是在慎芝、關華石製作的臺視「群星會」節目裡客串唱歌,接著又在西門町的歌廳「夜巴黎」登臺獻唱,之後更前往菲律賓演出南管唱了六個月。

自菲律賓回臺之後,陳淑芳憑藉著一己的毅力和志趣進入臺視公司、籤約成為基本演員。1970年演出臺視第一部臺語連續劇《春風秋雨》,接著又到華視演出臺語武俠劇《鳳山虎》(1972)、《新西螺七劍》(1986)、《草地狀元》(1991)、《醒世媳婦》(1995)、《天公疼好人》(1996)等代表劇作,一演超過40年。

及至1997年,標榜「節目本土化」的民視開播,陳淑芳旋即又成了固定班底,舉凡《春天后母心》(1998)、《狀元親家》(1999)、《親戚不計較》(2000 )、《飛龍在天》(2004)、《多情城市》(2019);大愛劇場的《失落的名字》(1999)、《賣油阿成》(2002)、《日照大地》(2012);公視的《疑霧公堂》(2019)、《魂囚西門》(2019),還有《臺灣龍捲風》(2004)、《戲說臺灣》(2006)、《天下父母心》(2010) 、《紫色大稻埕》(2016)等知名電視劇中都能不時看見她的身影。

由於早期電視臺都是以現場播出的方式拍戲,身為硬底子戲痴的陳淑芳,早已練就無論何時演哭戲都能立即在三秒內落淚的演藝實力。見證了老三臺的草創開播,陳淑芳從電影圈輾轉進入電視劇多年,演過作品不計其數(據香港影庫、百科資料統計,她共演過96部電影、128部電視劇),由早年的少女、媽媽的角色一路演到現在的阿嬤,儼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臺灣當代影劇發展史的寫照。

▲《藝旦間》,左起常富寧、金玉嵐、劉秀雯、陳淑芳,攝於1995年。

臺灣新電影浪潮下的母親形象

陳淑芳可說是臺灣少數能同時輕鬆駕馭喜劇及苦情戲的女演員,根據文史作家蔡棟雄在其編撰的《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一書寫道,儘管她的演技早已獲得肯定,但可惜的是,當時似乎與影展獎項較無緣,演了43年的戲,直到1999年才首次以《春天后母心》入圍金鐘女配角,隔天以大愛劇場《失落的名字》入圍金鐘女主角,但都沒有得獎。

在《失落的名字》戲裡她飾演寄居別人屋簷下40幾年的「瘋女」,幾乎不講話,但卻以髒兮兮的身體與面目語言充分發揮演技。而在《春天后母心》劇中則是與陳松勇搭檔演出,湊巧的是,早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電影《悲情城市》片中兩人就已經合演過夫妻(陳松勇飾演林家長子林文雄,陳淑芳飾演林文雄之妻美黛),因此後來甚至還有觀眾戲稱他們是最佳銀幕情侶。

回首80年代初期臺灣新電影的發展歷程,陳淑芳與大導演侯孝賢之間可謂淵源匪淺:兩人皆出身國立藝專(俗話說藝專出鬼才,李安、侯孝賢都算是陳淑芳的學弟),而電影《悲情城市》拍攝地點本身又與陳淑芳的故鄉九份有著濃厚的地緣關係(時至今日,對許多影迷來說,九份就是悲情城市,九份就是侯孝賢)。

▲林正盛執導《春花夢露》,攝於1995年。

除此之外,當年正值不惑之齡的陳淑芳,曾經為了愛情毅然拋開一切、隻身遠嫁澳洲,沒想到卻遭遇了恐怖情人,未及一年半就逃回臺灣,在她已經一無所有、人生跌到谷底時,侯孝賢很阿莎力地安慰她說:「女人離婚又怎麼樣,妳有什麼好怕?」並對陳淑芳提出了邀請:「你就回來!回來了不用擔心,我的《風櫃來的人》找妳演」。就這樣,陳淑芳接演了侯導電影《風櫃來的人》男主角阿清(鈕承澤飾)的媽媽,片中那場被兒子氣到用菜刀丟他的戲,堪稱當代臺灣新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橋段之一。

此後,年過40、別無所長的她,只能再度拼命接戲:《童年往事》女主角吳淑梅(辛樹芬飾)的母親,侯孝賢《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楊德昌《青梅竹馬》,吳念真《多桑》,邱剛健《阿櫻》,林正盛《春花夢露》與《天馬茶房》的煙販林江邁,以及電影《角頭》飾演「小鬼」黃鴻升的阿嬤,儘管有些戲份不一定吃重,角色也並非核心人物(大多是主配角的母親或阿嬤),很多就連「配角」都談不上,卻會讓你在不經意觀看時隱約感受到一股穿透大銀幕的感染力。

對此,她在林正盛執導《春花夢露》電影裡為了完美演出年邁缺牙而講話漏風的祖母,以便讓現場收音聽到真實氣音,甚至不惜敲掉了自己三顆牙齒。「別人都說我是三八,但我不後悔」,陳淑芳坦言:「導演給我什麼角色,我演什麼就要像什麼,讓觀眾忘記我是陳淑芳」。

▲《孤味》劇照。

《孤味》導演許承傑形容陳淑芳就像是個「老少女」,過去的種種不幸和傷痛似乎在她身上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儘管身處人際複雜的演藝圈,個性單純低調的陳淑芳依舊慷慨而溫暖地對待這社會和每個人,對演戲這一行始終充滿著如少女般純粹的熱情。

至於人生已經演了63年的戲,幾乎是為臺灣的電影和戲劇沉默地奉獻了一輩子的陳淑芳,終於也在本屆金馬典禮上獲頒雙料大獎,得到了遲來的肯定。歷史總是這樣,充滿意外和巧合;反過來試問,假如金馬獎不是以華語為中心,陳淑芳會到80多歲才得獎嗎?

獎項的結局,一如這宿命般的「母性精神」默默承受一切苦難、壓迫及考驗,幸虧堅持到了最後,才有機會反轉悲情、苦盡甘來「出頭天」。過程雖然漫長、日子平淡如水,卻始終甘之如飴。從今往後,在所有臺灣人期許「做自己主人」的潛意識當中,更仿佛種下了一顆極富象徵意義的啟發種子。

相關焦點

  • 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陳淑芳:在奉獻事業和家庭中成就精彩人生!
    身為宣講團中的一員,每到一處,她的宣講都贏得掌聲雷動、讓人眼眶含淚。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陳淑芳。日前,她入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成為322名候選人之一。讀博期間,陳淑芳攻克了多項人畜共患的傳染病防控技術,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為公共衛生構築了一道道防線。學有所成的陳淑芳並沒有把技能藏著掖著,而是傾囊相授給新一代獸醫,使整個團隊的業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就連執法車的司機放下方向盤後也能參與到打防疫針的工作中。至今,團隊中已有8位同志在省市獸醫技能比武中獲獎。
  • ​陸羽金魚:母親的苦難人生(下)
    母親的苦難人生(下)陸羽金魚    奮力求生
  • 「畜牧天使」陳淑芳
    從那時起,她就立志紮根農村,要在獸醫這個不起眼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990年,曉塘鄉一個叫盧昌會的青年,開著三輪車來農場找陳淑芳。當時的盧昌會,僅養了五六頭母豬,苦於不懂養豬知識和技能,一直無法擴大養殖規模。盧昌會聽說陳淑芳很有技術和頭腦,便急忙到農場向她請教如何擴大豬場規模。
  • 第57屆金馬獎完整得獎名單 莫子儀登影帝 陳淑芳拿雙獎破紀錄
    他出道24年,演出作品橫跨電視、電影、舞臺劇。最佳女主角由81歲「國民阿嬤」陳淑芳以《孤味》奪得,她同時也以《親愛的房客》拿下最佳女配角。陳淑芳入行超過60年,作品不計其數,演技爐火純青。她在《孤味》演活了獨力撐起家庭的強悍母親,卻又在生離死別中,悟出放下的道理,充滿細節及張力的表演,收放自如,得獎實至名歸。
  • 「太陽馬戲」爆火 嬉笑之間體味《藝界人生》
    享譽世界的太陽劇團(曾用名:太陽馬戲團)近日宣布,時隔四年他們將重返上海,為觀眾帶來劇團最受歡迎的代表性巡演劇目《藝界人生》(Saltimbanco),9月1日至10月1日,在上海演出新地標奔馳文化中心連演14場。
  • 《藝界人生》21日上海首演 小丑抱起觀眾旋轉
    晨報記者 陳徵 現場圖片  昨晚,「加拿大國寶」太陽劇團攜經典代表作《藝界人生》首演於奔馳文化中心。相比太陽劇團的《O秀》、《KA秀》,誕生於二十年前的《藝界人生》沒有繁複的舞臺轉換和高科技,但這種簡單往往更考驗表演者本身的功力,無論是出乎意料的互動,還是一人一嘴的情景劇,都讓臺下觀眾在哈哈大笑之餘,嘆服太陽劇團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20點整,隨著舞臺後側一陣喧譁的起鬨聲,十幾名小丑走到了內場觀眾中,握手、擁抱,甚至把普通觀眾請出座位,加入小丑隊伍。
  • 江蕙的藝界人生
    她從唱那卡西到唱了西餐廳,從歌星唱到節目主持人,這位北投走唱的小姑娘,在一夕之間紅遍全臺灣大街小巷。初戀沒抵過世俗的壓力,也讓江蕙警醒,決定要站到高處以歌相抗。江蕙將她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射到了唱歌事業。苦盡甘來,如今的江蕙已經是天后級的巨星,她拿下過12座金曲獎,但就在她創下閩南語最佳女演唱人獎四連霸紀錄之時,江蕙宣布就此放棄這一獎項,此舉似乎也為她日後的封麥,埋下伏筆。
  • | 藝界百科
    當下,在各種創意領域都能找到藝術總監這個職務,從平面設計、網頁設計、電影、戲劇、電視,再到廣告營銷、產品設計、印刷出版和視頻遊戲等等……而對於這個職位,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迷惑。就像「精算師」、「商業分析師」或「顧問」一樣,字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卻還是充滿了神秘色彩!
  • 長澤雅美突破女神形象,在電影中演繹不斷依附,更換男人的母親
    不過,看完長澤雅美和阿部隆史主演的驚悚電影《母親》之後,你心中可能會有一個完美的答案。《母親》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也許就是飾演女主角的長澤雅美了。她一改往日青春靚麗的日本國民女神形象,突破性演繹一位不斷依附和「更換」男人、自甘墮落的惡母。
  • 第57屆金馬獎獲獎名單,陳淑芳拿下最佳女主,最佳女配
    最佳劇情長片:《消失的情人節》 最佳劇情短片:《夜更》 最佳紀錄片:《迷航》 最佳導演:陳玉勳 《消失的情人節》 最佳男主角:莫子儀 《親愛的房客》 最佳女主角:陳淑芳《孤味》 最佳男配角:納豆 《同學麥麗絲》 最佳女配角:陳淑芳 《親愛的房客》 最佳新導演:張吉安 《南巫》 最佳新演員:陳妍霏 《無聲》 最佳原著劇本:陳玉勳 《消失的情人節》
  • 一年一度臺灣電影盛會開啟,開幕片卻給了臺灣電影圈一個下馬威
    6月28日起,國際新導演競賽12部入選影片開始放映,《野雀之詩》是本屆電影節第一部世界首映的電影。導演施立、監製賴珍琳、演員李亦捷、夏騰宏、陳淑芳、高於夏皆出席與觀眾交流左起演員夏騰宏、李亦捷、導演施立、監製賴珍琳、演員陳淑芳、高於夏施立導演是活躍於劇場及電影等領域的跨界創作者,2014年執導的《回家的女人》入選臺北電影獎,今年帶來第二部長片作品《野雀之詩》,不但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更一舉入圍今年臺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李亦捷)、女配角(陳淑芳)、男配角(遊安順)及最佳配樂
  • 電影推薦:帶你去夏天《懸崖上的金魚姬》的宮崎駿
    《懸崖上的金魚姬》在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指導下完成。這部電影有17萬幅手繪水彩畫。與宮爺爺的其他電影相比,這部電影的生活情節是最簡單平凡。我想支持這部電影,不僅是通過令人愉快的畫框,而且是通過喚起人們對現實中純真情感的嚮往和懷舊。
  • 金馬影后陳淑芳微電影首演女同志 苦等同性愛人40年結局催淚
    中國臺灣服裝設計師郭瑋自創品牌 INF 首度參加紐約時裝週官方日程,發表 2021 秋冬系列「時光機」微電影,邀請金馬影后陳淑芳演出女同性戀者,淑芳阿姨精湛的演技不僅讓現場工作人員眼眶泛淚,也讓設計師郭瑋讚嘆:「果然是影后!」陳淑芳(右)在 INF 2021 秋冬數位發表微電影中,首度挑戰同性戀角色,左為飾演閨蜜的演員周華卿。
  • 奔馳文化中心升起"太陽" 《藝界人生》幕後揭秘
    奔馳文化中心的舞臺上,七彩琉璃的絢爛太陽圖案成為舞臺劇《藝界人生》演出的巨幅背景。今晚,這臺已吸引全球1200萬觀眾觀看的巨製,將在滬拉開連演14場的大幕。加拿大國寶級劇團太陽劇團獻演的巨型聲光秀幕後奧妙幾多?
  • 宮崎駿心中的俄狄浦斯——其母親形象在女性角色中的投射
    要討論宮崎駿作品中人與人的關係,就要看看宮崎駿作品中涉及到了什麼人物形象。我們可以大致把其中的人物劃分為:兒童、青少年、壯年、老年。而這其中作為主角人物和重要人物的,更多為女性形象而非男性形象。一位藝術家作品的人物形象之中,會存在著大量的對自我生活的投射。其中最容易發現的投射就是宮崎駿對於自我和母親形象在作品中的投射。
  • 《懸崖上的金魚姬》即將引進,下一個引進的宮崎駿電影會是誰
    最新消息,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已經確定將會被引進國內公映,這無疑是廣大宮崎駿愛好者的福音。繼《龍貓》和《千與千尋之神隱》之後,《懸崖上的金魚姬》將再次帶給我們宮崎駿的動畫藝術。《懸崖上的金魚姬》於2008年在日本上映,時隔十二年在中國上映。
  • 遊戲行業蒸蒸日上,電子藝界(EA.US)如何保住主導地位?
    智通財經獲悉,電子藝界(EA.US)作為一家老牌遊戲巨頭,旗下遊戲涵蓋多個種類。在公司成立的近40年裡,出品了大量行業內的知名遊戲。雖然來自世界各地公司的競爭正在急速加劇,但電子藝界仍在繼續鞏固其行業地位。
  • 溫和而堅定,悲憫而寬恕——淺談加繆的《局外人》中母親的形象及其...
    直到葬禮結束,也沒有說明,默爾索的母親是什麼時間去世的。那麼,在該小說中,默爾索的母親形象是如何的呢?在這一形象之下,母親的這一意象的特徵何在?加繆如此寫又有著什麼樣的深刻涵義呢?2《局外人》中的默爾索,從小失去父愛,他說「我沒有見過父親。」
  • 人生必看的五部經典勵志電影
    一、《阿甘正傳》影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將會是哪種」。阿甘給人一種「傻人有傻福」的感覺,他的運氣實在太好,能順利的乘著每一次時代變化的浪潮。二、《肖申克的救贖》男主進入監獄,可以說是被誣陷的,在高級監獄中,他對這個新環境感覺到很迷茫,但是他開始慢慢融入這裡,但是都和這裡每個認命的人不一樣,他有著自己思想,他不甘心認命不甘心每天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事情,於是他開始改變自己,努力發揮著自己的特長,甚至挖了一個洞,經過20年的努力,終於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