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鄉鎮、社區中醫館100%覆蓋

2020-12-15 瀟湘晨報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江門市中醫藥大會獲悉,江門市、縣(區)兩級衛健局逐步設立專職中醫藥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中醫藥工作的管理力量進一步充實;縣(區)級中醫醫院穩步發展,是全省較早實現縣(區)級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的地市之一,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設置中醫館。

江門各縣(區)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也有新進展、新變化、新成效。目前,江門市蓬江區採取放寬中醫醫療機構準入標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辦中醫醫療機構並成立了基層中醫治未病中心。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的受益者之一,「政府各級層面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讓身為基層醫療工作者的我振奮不已。」該中心副主任鍾輝表示。

為加大對中醫藥工作的扶持,蓬江區政府按照相關規定,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深化改革的要求,將中醫診所由原來的設置審批登記管理轉變為告知性備案,強化事中事後監督管理,加強中醫診所依法執業,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防範醫療風險。

截至目前,蓬江區設置中醫備案診所24家,遍布蓬江區各鎮街,為鎮街村居民提供多層次中醫藥服務。

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次、先進醫療設備等措施,進一步優化人民群眾的就醫環境。

江海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引進CT等一批新設備,禮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中醫館和名醫工作室,中醫藥氛圍濃厚。「設施設備的完善,人才的引進,為江海區中醫藥發展注入『強心劑』,同時為高效、準確的診斷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改善了患者的就醫診療環境,提升轄區中醫藥服務能力。」江海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楊家慧如是表示。

高新區(江海區)以點帶面促進中醫藥發展,中醫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文化特色不斷彰顯。目前,該區外海、江南、禮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繼建成中醫館。

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能夠開展包括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等在內的至少15種中醫藥服務;所有村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4種以上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
    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在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綜合使用多種中醫藥技術方法服務群眾。開展中醫藥健康鄉村、中醫藥健康養老、中醫藥治未病和名中醫身邊工程等「四大工程」,組建了由2000餘名中醫專家組成的團隊,為近200個鄉村、社區的近200萬居民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374個名中醫團隊每周到全市3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服務百姓。實施提升中醫藥質量專項行動和中醫藥標準化行動,促進中醫藥行業質量安全。推進全市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 河南:社區醫院需全部設置中醫館
    中新社鄭州12月3日電 (李明明)「現在社區醫院就有中醫推拿,孩子消化不良時,我們常來做。」3日,正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家社區醫院為孩子做保健的呂女士說,中醫館開在社區,更接「地氣」。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在近日下發的「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工作方案」中,要求所建社區醫院需全部設置中醫館。記者走訪發現,在省會城市鄭州,已有許多社區醫院迎中醫館「入駐」,深受市民歡迎。在逾億人口的河南省,社區醫院被譽為民眾健康的「守門人」。河南省衛生健康委表示,目前全省獲批的社區醫院正在按照要求設置中醫館。
  • 方便老人就醫 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將設有中醫館
    中醫藥健康養老是醫養結合的重要內容,中醫館的設置可以填補居家養老醫療空白,也可以實現老人在家門口能看慢性病的願望。12月17日,江蘇發布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兩年內,江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立標準化中醫館,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中醫。《意見》指出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到2022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立標準化中醫館,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綜合服務區覆蓋率達30%以上。
  • 北京將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北京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在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綜合使用多種中醫藥技術方法服務群眾。開展中醫藥健康鄉村、中醫藥健康養老、中醫藥治未病和名中醫身邊工程等「四大工程」,組建了由2000餘名中醫專家組成的團隊,為近200個鄉村、社區的近200萬居民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374個名中醫團隊每周到全市3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服務百姓。  鍾東波表示,北京還實施提升中醫藥質量專項行動和中醫藥標準化行動,促進中醫藥行業質量安全。
  • 大力推進基層中(藏)醫館建設,中(藏)醫館實現全覆蓋
    2013年以來,西寧市衛生健康委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創新思路,先行先試,自籌資金443.07萬元,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率先建成了67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覆蓋率達88.16%。
  • 在社區開中醫館有人一年能掙一二百萬
    2011年,由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第一家中醫館在鄭州市開業時,該市環社區商圈還沒有一家正規的中醫館。如今,鄭州市每年上規模的中醫館都要新開業8至10家。 「你看看,周邊人氣旺的社區哪個沒有中醫館?如果沒有,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社區不成熟一樣。」鄭州市民趙先生這樣感慨。
  • 中醫診所≠中醫館!
    中醫館,是國家對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一大規劃,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關於印發基層中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的通知》中,就給基層中醫館的建設下達了明確的指標: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並且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健康教育的種類和數量,中醫藥內容不少於
  • 焦作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將有大變化
    一是到2022年底,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達到100%,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比例達80%以上,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明顯提高;二是2020年,全省5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2021年80%左右達到基本標準,2022年力爭全部達到基本標準,並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其中30%以上達到服務能力推薦標準,15%以上達到或接近二級醫院水平。
  • 禹會區覆蓋基層構建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一是夯實基礎,強化三項建設,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完善,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按照「強龍頭、壯樞紐、固網底」的發展思路,不斷強化區、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形成了以市中醫醫院、釣魚臺分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涵蓋區級綜合醫院、區級專科醫院和私立診所的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
  • 連雲港市東海實現國家級衛生鄉鎮全覆蓋
    日前,在市政府主辦的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衛生鄉鎮授牌儀式上,東海縣喜領國家衛生縣城獎牌。這標誌著自2017年該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考核驗收後,通過3年考核,成功捧回獎牌,並在全市、在蘇北縣區中率先實現國家級衛生鄉鎮全覆蓋。
  • 建在村民家門口的中醫館
    泉泉湖村衛生室建在村委會院內,佔地100多平方米,其中30多平方米的一處房子被闢出來懸掛上了一塊「中醫館」的牌子。 村醫馬保英說,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中醫特色診療服務,這多虧了達坂城區衛健委在該村衛生室投建的中醫館。目前,該村衛生室中醫照射燈、中頻治療儀、火罐等中醫診療器械一應俱全,幾乎成了一個「微型中醫院」。
  • 彌勒所有鄉鎮,都有了!大事情...
    建立市級聯繫領導全程督導、鄉鎮派駐工作組蹲點指導、駐村幫扶工作隊駐村引導工作責任機制,成立市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幹部任組長的13個督導組,對全市所有鄉鎮的村(社區)進行全覆蓋、全過程跟蹤督導。11月27日,彌勒市開展了市級集中培訓,組織全市換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指導組成員、換屆專班全體人員和各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委員、業務人員以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共計400多人,就換屆選舉法律法規政策、人員資格條件
  • 「便民」仙桃街道:家門口開了家「中醫館」
    仙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正式開館診療惠及群眾中醫館一角。歐雲霄 攝「沒想到在家門口就可以進行中醫診治理療,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位於渝北區仙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的中醫館正式開館診療,居民可就近享受到中醫診治、 中醫養生、中醫康復治療等醫療服務,大家對此讚不絕口。記者在現場看到,中醫館將中醫診室、治療室等中醫藥科室集中設置,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特色診療區域,裝飾裝修採用中式風格,營造出濃鬱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 眉山842個行政村(社區)健身器材全覆蓋啦!
    近3年,眉山投入3000餘萬,對全市842個行政村(社區),實施了農民健身工程,結合村社場地實際,分別安裝了籃球架除政府直接投入外,該市還引導社會資本捐贈建設了一批鄉鎮、村級體育設施,如在東坡區永壽鎮宏志廣場、彭山區江口街道茯苓村等地方,新型拼裝式的籃球場、種類齊全的健身路徑、寬敞的健身步道,讓農民就近即可享受便利的健身場地服務。
  • 北京籤約301個責任規劃師團隊 覆蓋全市318個街鄉片區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共籤約301個責任規劃師團隊,覆蓋了全市318個街道、鄉鎮和片區,覆蓋率達到95%以上。據了解,2019年5月,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發布了《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一年半以來,北京已有15個城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了責任規劃師聘任並開展了具體工作。
  • 洛陽出臺文件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全部設置...
    《意見》指出,到2022年,將建成骨傷科、風溼病科、推拿科、腦病科、心病科等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科室完成標準化建設,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置中醫館,將其中25%以上打造成示範中醫館。《意見》要求,實施「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
  • 改革立潮頭 創新走前頭——九江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
    ,實現了鄉鎮(街道)黨建辦公室設置的全覆蓋。堅持優化協同高效,統籌優化鄉鎮(街道)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全面實行大部門體制,全市鄉鎮(街道)較改革前平均減少了5個機構,真正構建起簡約精幹統一的基層組織架構。
  • 北京社區衛生服務在崗職工總數達到3.93萬人
    按照每個街道(鄉鎮)設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2-3個社區配備1個站點的標準,全市建立運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4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602個,新改、擴建500餘個村衛生室,全市實現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硬體配備水平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萬元以上醫用設備達到11.2萬臺,增長了27%。
  • 吉林市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管理體系能力建設新聞發布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應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健全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壓實應急管理責任,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防範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實施方案》,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鞠劍峰,請他向大家詳細解讀《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