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喜愛的珍珠,被八國聯軍搶走,至今未還,如今不明下落

2020-12-26 歷史揭秘館

一說起珍珠,就會談起它的漂亮,在當今這個社會,珍珠一般分為人工養殖和天然形成的。種類各種各樣,有大的有小的,五彩斑斕。但是對於自然形成的珍珠,人們格外的珍惜,尤其是在我國曾出現一個很大珍珠,並且慈禧都對它喜愛有加,格外的珍惜,那麼現在這可珍珠現在的命運怎麼樣了,讓小編帶你一起看看這顆珍珠的命運吧!

(一)堪比茄子大小的異形珍珠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叫一顆「真主之珠」的珍珠,它起初在菲律賓發現,經過幾次買賣,後來流到了美國,現在保存在舊金山的博物館中。

那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珍珠,是出於我國,其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運用珍珠的國家,在古代那時候的珍珠不叫做珍珠,叫做河蚌,當時《尚書·禹貢》中記載,我國早就在4000年前,就開始開採珍珠了,當時的珍珠只是作為欣賞的物件,當後來時代的發展,珍珠逐漸被用作上供的物品,並且歷代的皇帝也都對珍珠喜愛有加。

說起中國這顆珍珠作為世界第二大珍珠,其實叫做「亞洲之珠」,這顆珍珠被清朝的幾位皇帝喜愛的不得了,是幾位皇帝見過最大的珍珠,在當時那個年代也被授予了美好的寓意,代表這自己權威已經地位。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珍珠,它的長度達到10cm長,並且寬度在6-7cm之間,而重量也達到了121克中,這顆世界之珠當時是被漁民發現的,根據漁民的經驗,這應該是當時最大的珍珠,從現在來看,漁民的猜想沒有錯,因為當時「真主之珠」還沒有被發現,所以被成為世界第一珠也是對的。當這個亞洲之珠被發現以後,就被當時波斯的商人以高價買了去,並且作為貢品,獻給了當時的波斯國王,當時的波斯國王喜愛珍藏這種奇珍異寶,對於這個巨大的珍珠,更是愛不釋手。

後來隨著清王朝的崛起,中國也開始外交,當時與中東的關係比較好,兩國經常往來,波斯國王為了向清王朝表現自己的友好,於是波斯的使者把這個碩大的珍珠獻給了當時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以前才沒有見過如此大的珍珠,對這個禮物非常的滿意,於是大肆的款待了使者,並且向波斯皇帝帶去了自己非常喜歡並自己會妥善保管的意向。

而乾隆皇帝也是這麼做的,他把它放到了自己寢室,並且一般人根本目睹不到這個珍珠的真容,不過每逢過節的時候,乾隆都會拿出供大家欣賞,它認為這顆巨大的珍珠,是吸收日月精華,有靈氣的一顆珍珠,並且這個珍珠也能符合他高高在上的身份,也正是由於乾隆的喜愛,這顆珍珠才沒有受到一點破壞。

除了乾隆對於這個珍珠格外的喜愛,對其他的珍寶也格外的珍惜,他把每一件珍寶都登記在冊,並且有專人看守,在乾隆死後,這些珍寶也在各位皇帝中流傳,但是這些寶貝卻在慈禧的手裡竟然沒活過一世。

在慈禧當政以後,她就一直向乾隆當年的樣子學習,想成為乾隆那樣的明君,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乾隆,乾隆喜歡收藏,慈禧就學著乾隆收藏,得知乾隆格外的喜歡這個珍珠,就格外的珍惜,畢竟慈禧作為女人,女人對於好看的東西沒有太大的抵抗力,而這個珍珠也非常符合她的氣質。

(二)流落海外,至今未歸

在乾隆期間,他積攢了許許多多的奇珍異寶,並且都世代相傳,從未流失,就算在清朝末期最困難的時候,皇帝們也沒有打算變賣這些奇珍異寶來渡過難關,因為他們知道,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丟,丟了什麼也不能丟了組訓,否則就沒有臉去見列祖列宗。而在慈禧太后執政以後,一直覺得可以和乾隆一樣,甚至可以更強,可以把國家變得富強,但是卻事與願違。

慈禧在整理乾隆留下的寶物的時候,發現了這顆:「大的」珍珠,對這顆珍珠大大的讚賞,但是慈禧覺得又是這顆珍珠太單調了,應該給他一點配飾,於是她工匠進行裝飾,使它看起來更加的耀眼,更加的飽滿。

工匠在得到指令以後,不敢怠慢,因為當時的慈禧不是一名明君,由於慈禧把握大權,一些人只能敢怒不敢言,這些工匠們為了討好慈禧,專門給這顆珍珠鑲嵌了金葉,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茄子」,現在看來還不如不打磨以及裝飾,珍珠的美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美去修飾。它自己的美就是最美的。

工匠們覺著只鑲嵌金葉還不夠,於是在這個形似「茄子」的珍珠上,加上了一個「碧璽」,而碧璽的寓意著「闢邪」的意思,在當時覺得可以起到,趨吉避兇,化險為夷,保護主人的安全。

慈禧對這個形似茄子的珍珠非常的喜歡,並且得知工匠人給她刻上了「碧璽」了解它的寓意以後,慈禧大喜,將這個珍珠珍藏了起來。

可是好景不長,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慈禧卻帶著自己的宮女以及光緒皇帝,逃離了北京,而八國聯軍在火燒圓明園以後,這個珍珠也流落到了外國侵略者的手中,等到慈禧太后回來以後,被八國聯軍破壞的現場一片狼藉,在也不復當年的輝煌。

在那以後,這個世界第二的珍珠,就沒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但是在1918年的時候,這個珍珠卻出現在了香港的拍賣會上,在拍賣會上有對夫婦,認出了這時當年慈禧最喜歡的一顆珍珠,於是就花高價錢把珍珠買回了家中,然而沒過多久,這顆珍珠就便再次丟失,從拍賣會以後,便有人盯上了這顆價值不菲的夜明珠,這對父母立馬報了警,警方通過多重線索,終於找到了盜竊的人,盜竊的這個人是比利時人,在警察到他家搜查,卻沒有找到這顆珍珠,最終在警察的詢問中,這位比利時成為自己偷盜了這顆珍珠,但是在警察來到他家時,他已經把它扔到了下水道,然後慶幸的是,由於這個珍珠長的像「茄子一樣」,它最終卡在了下水道的管口,這對夫婦也尋回了自己的珍珠。

但是後來,由於這對夫婦家庭經濟落寞,不得不變賣了這顆珍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顆珍珠短暫的在巴黎出現過,後來就世人就不知它的蹤跡了。

在1993年,有一家珍珠養殖場把這顆珍珠借了出來,並且供世人欣賞,人們才知道這個珍珠出現在倫敦,但是再往後的一段時間裡,這顆珍珠再也沒有出現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顆珍珠可以回歸到我國?

總結

從我國朝代的建立,每一代皇帝所積累的奇珍異寶,都是物價的,這都得力於這些皇帝把自己的財富留給自己子孫後代,但是有許許多多的文物有的在戰爭中損毀,有的收藏於民間的收藏家手中,不過這些畢竟在我國,但是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在海外的文物,他們本來是我國珍貴的財寶,現在卻不知躺在哪個人或國家的手中,希望有一日這些文物,可以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慈禧最奢華的珍珠,形狀像茄子,被八國聯軍奪走後,從此下落不明
    靈長類生物,似乎天生就喜歡那些閃閃發光的物體,就有科學家發現,不少非洲猩猩,有收集玻璃的癖好,儘管它們拿著這個並沒多大的用處,而人們對於黃金、鑽石、珍珠,也有著天然的喜愛,提到珍珠,我們心目當中想到的,是圓潤晶瑩的球狀物體,不過世界上排行最大的幾顆,就要讓人們感到驚訝了。
  • 慈禧最奢華的珍珠,外形似茄子,被八國聯軍搶走,如今卻拒絕歸還
    「凡珍珠必產於蚌腹,映月成胎,經年最久,乃為至寶。」——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主要產於貝類軟體動物體內,因為其瑩潤潔白、色澤典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經有關於珍珠的記載,並隨著採集、養殖和製造技術的成熟,珍珠逐漸成為尊貴和財富的象徵。如今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海水珍珠是「真主之珠」,也叫「老子之珠」,發現於菲律賓巴拉望海灣,現存於美國舊金山。而第二大的天然珍珠本來應該存於我國,名為「亞洲之珠」,如今卻流落海外,至今未能尋回。
  • 八國聯軍搶走慈禧最愛的畫,價值數千萬,卻因太詭異免費歸還中國
    前言 中國近代最為屈辱的一段歷史,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個國家以鎮壓中國民間義和團的名義,公然闖進了紫禁城,並且把北京分成了八個不同國家的佔領區。
  • 慈禧有一顆珍珠,重達121克,被八國聯軍奪走後,至今難追回
    而且大部分東西都成了外國所有的寶貝,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珍珠——亞洲之珠。17世紀時,波斯王發現了1顆十分漂亮的珍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珍珠。那會兒中國正處於康熙帝統治時期,清廷這時還算強大,而波斯王為了與我國修好。
  • 八國聯軍搶走「永樂寶劍」,專家想花10億買回,英國人:拒絕
    清朝末年國家腐朽落後,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欺侮毫無招架還手之力,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已經帶著光緒帝早已一路西逃,因此紫禁城中的文物珍寶和百姓都成了列強們的囊中之物,他們到皇宮中看到無數稀世珍寶,然後立刻洗劫一空全部搶回了自己的國家。
  • 中國五大下落不明的國寶文物,尤其最後一件,至今還流落在國外!
    【中國五大下落不明的國寶文物,尤其最後一件,至今還流落在國外!】如今是不可能看到這副完整的傳世畫作了。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被割下來,流失到海外,目前,牛、虎、猴、豬、馬5件青銅獸首已分別在2000年、2003年、2007年由愛國人士出資搶救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2009年2月份,鼠首、兔首還在法國被公開拍賣,龍首目前保存在臺灣。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 八國聯軍中,僅有兩國向中國致歉並歸還國寶,這兩個國家分別是誰
    19世紀末,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啓超推行戊戌變法,慈禧雖然鎮壓維新運動,但洋人協助康有為、梁啓超逃竄國外,這讓慈禧懷恨在心,隨著義和團運動爆發,慈禧就藉助團民抗擊侵略者。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慈禧太后作為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她逃走後,為清政府賣命的那些守城士兵們也知道聯軍的戰鬥力,因此為了保全性命,他們自然也不願意為了清政府出頭去阻止那些聯軍,重要領導人的跑路使他們喪失戰鬥力和意志力,這些士兵們自然是能躲就躲,儘量不與聯軍碰面起衝突。
  • 永樂寶劍:當年被八國聯軍搶走,如今價值10億,但英國人拒絕歸還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他們進入北京城後,直撲圓明園而去,士兵們衝進圓明園,在這個璀璨生輝的萬園之園裡燒殺搶掠,不僅如此,走的時候他們還將園裡的珍寶裝進自己的口袋,將自己的箱子塞滿。
  •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為何要往西安逃,在地圖上連條線才知原因
    導言光緒二十六年(農曆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國軍隊組成的聯軍入侵北京後,自然慈禧也不是真蠢,不容易由於這種就立即去跟洋人幹仗的,可是有一個信息傳出,慈禧馬上注意力不集中了:西方列強達成一致建議,欲迫使慈禧歸政於光緒年間。慈禧一腔熱血憤怒,平常這群洋鬼子需要錢出錢,要地給地,廣結善緣,如何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奪走權力?還比不上殺了老媽!
  • 120年前,組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八個列強,如今怎麼樣了?
    八國聯軍的侵華給中國帶來了極為深痛的災難,當時,前後擁有數萬兵力的八國聯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以幾乎代差的優勢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衝直撞,到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紫禁城、頤和園等園林被掠奪一空,圓明園徹底成為廢墟,無數百姓死於八國聯軍的屠刀之下。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倉皇逃往西安。
  • 八國聯軍是哪八個國家,主力是哪國,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與此同時,隨著慈禧太后粉碎戊戌政變,慈禧太后和洋人的矛盾也開始激化,於是,慈禧太后考慮利用民間組織義和團,向列強宣戰。 因為此時此刻,西班牙剛剛遭遇美國的重創,沒有多餘的力量來中國搞事情,荷蘭和比利時則因實力有限,因此也沒有派兵參與聯軍——不過,《辛丑條約》中規定的賠款中,這三位可一分錢都沒少要。
  •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京城的百姓有多慘(組圖)?
    1900年,慈禧太后面對進犯北京的八國聯軍倉皇西逃,將偌大的北京城和幾十萬北京百姓拱手讓給了外國人。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北京城內的百姓淪為八國聯軍的魚肉,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法國記者塔爾松跟隨法國軍隊進入北京,並拍下了一組照片,就反映了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老百姓的悲慘生活。圖上是八國聯軍成功侵佔北京後,在紫禁城舉行的閱兵式。
  • 八國聯軍從故宮中搶走一「金鍊子」,因為它有特殊的歷史價值
    在清朝末期,隨著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以及朝廷腐朽的政治,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義和團更是一路攻破清朝的許多地區,對京城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清朝統治者不得不派兵鎮壓,由於義和團運動對於西方入侵者也實施了打擊,因此觸犯了西方國家的勢力,最終西方國家以此為藉口,侵入清朝國都。
  • 八國聯軍佔領紫禁城,沒來得及逃跑的妃嬪,結局如何?
    那慈禧呢?在8月14日,八國聯軍還沒攻進去紫禁城的時候,便已經準備好逃跑了,和光緒皇帝,和幾個妃子、格格等,坐上馬車飛快地逃離了紫禁城!又在圓明園和幾位親王會和,一起帶著1000多名八旗神機營和虎神營士兵(裝備很好)逃出北京城!而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之後,入寶地怎麼可能會空手而歸,而且還是八國聯軍這群十分貪婪的人!
  • 八國聯軍入侵大清王朝時,列強一共有多少兵力?答案讓人很傷心!
    慈禧太后劇照(來自網絡)八國聯軍究竟有多少兵力入侵大清王朝的八個國家,他們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呢?我們知道,前期抵抗八國強盜的主要力量是義和團,他們人數雖然眾多,但武器僅是十分原始落後的引魂旌、雷火扇、陰陽瓶、如意鉤等,這自然是無法與列強先進的毛瑟槍對陣的,抵抗無疑是以卵擊石的,失敗也似乎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八國聯軍進京時,慈禧因太冷竟穿死人衣服倉皇西逃,是何等悽慘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20,閱讀約2分鐘清朝末年,慈禧是一個玩弄權勢的女人,但八國聯軍打圓明園時,慈禧帶著皇帝,皇后和心腹逃走了。當時為了生存,慈禧太后的樣子也很彆扭。她吃得不好,穿了一件死人的衣服。
  • 1900年,為什麼慈禧要向八國聯軍宣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慈禧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權勢。她從1861年鹹豐去世,到1908年去世,統治大清長達47年之久,遠遠超過歷史上大部分皇帝的在位時間。一個「愚蠢」的慈禧是無法做到的。她在1900年對八國聯軍宣戰,確切的說是對十一國宣戰,完全是慈禧為了保住個人權勢的瘋狂舉動。慈禧在鹹豐還在世時,就已經表現出了極強的權力欲。
  •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攻入了紫禁城,為什麼不瓜分中國?
    這一年八國聯軍進以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侵略者進北京後,無惡不作,還闖進了紫禁城。通過議和,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之後,八國聯軍撤兵了,慈禧又回到北京繼續滿清的統治。
  • 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在慈禧床上刻下一句話,李鴻章卻不敢翻譯
    在封建社會,還沒有所謂的女權主義,那個時期,女性地位低下,縱使如此,在歷史的潮流中,還是不乏出現一些尊崇霸權至上的女王。比如西漢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末的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