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辦猛招北大清華碩博人才,讓大學的意義煥然一新

2021-02-15 林溪妹兒

《林溪妹兒》——

用簡單的字,說複雜的事;
童真的眼,作鏡觀天。

杭州餘杭區奢侈了一把!

有人可能好奇:有多奢侈?如何奢侈法?

告訴你,人家街辦8個崗位,全部招的清一色北大清華碩、博畢業生。

哦哦,開玩笑的吧?

不,沒開玩笑。

幾天來,朋友圈、微信群爭議不停,熱度不減。

圖源:網絡

錢江晚報8月22日出了「現場」,到相關部門採訪,證明確有其事。只不過時間不對,不是發生在今年,而是發生在2018年。

2018年發生的事,兩年前不熱,現在來熱。

好比兩年前打溼了腳,今年才打噴嚏,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在後面。

第一種認為這是典型的浪費資源、大材小用。
第二種認為,高材生下基層是好事,基層也要新鮮血液,社會才能發展。

而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為了「提升幹部隊伍結構」。

因而「他們(高材生)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

因而「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上做好專業支撐。」

第一種,名校高材生,義不容辭當發揮最大作用,為推動社會進步而披荊斬棘,不負時代的使命。屬理想主義。

第二種,是把北大清華畢業生當成一塊磚,哪裡要往哪裡搬,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屬實用主義。

在我眼裡,這兩種爭議的信息量不大。

惟有餘杭區相關負責人的話信息量很大。比如說「他們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這句話。

我去網上查了一下,一個叫QZZN的公務員考試論壇裡,曬出餘杭區鄉鎮公務員收入大致一年16W,加公積金,20W左右。

注意,此為一般公務員,「本地和尚」價。「外地和尚」又不一樣,如果再加上針對名校人才「招聘時的誠意」,至少遠不止這個數。我猜,30W以上應該問題不大。

也就是說,進入街辦,旱澇保收年薪30W以上(如果我猜得正確的話),加上公務員自帶的福利(基本不用考慮娃娃上學指標、基本不用繳社保、退休以後有大大高於體制外人員的退休金等),與科研和企業單位一比,好了不止一丁半點。前不久合肥近百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不就是因為月薪8000難養家那點問題?

如此美差,不去就真傻了。

我說信息量大,還有一句話:「提升幹部隊伍結構」。

個人覺得,有幾層意思值得思考。

首先,官本位思想看來在很多公務員那裡還佔居主導。從中央到地方,提「改變官本位思想」的口號提了多少年了,看來在一些地方效果不大。什麼是「幹部」?其實就是「群眾」的對應面。是來管理群眾的,而不是來服務群眾的。

試想,如把那句話換成「為了提升服務水平」,意思是否完全不一樣?公務人員,無論你官職高低、權力大小,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從中央到地方,頭頭腦腦們都以身作則、一以貫之的。70多年時間,已為舉國上下共識。

其中的意義無容諱言,而實現它,肯定包括了基層公務人員。

其次,先不管那句話妥不妥,至少我從中讀到了自豪,一種基層招聘走到全國很多地區前頭的自豪,一種財大氣粗的自豪。

作為一個區,甚至一個區下面的街道辦,狂收北大清華人才,確實走在了絕大多數同行前面。但,你這是要幹哪樣?

我有一些不解:弄一些名校高學歷的人進來,真的就能改變幹部隊伍結構?真有這麼簡單?

再說,沒有「北清」這些高級人才之前,是不是基層的工作就沒法幹?或者說就幹不好?有了這些人才後,是不是基層的工作就有法幹了?或者說就幹得好了?或者說就能幹得更好了?那麼問題來了,基層的工作到底有多難?比科研、治學、教育、文化的提升還難嗎?

我還有一個擔憂:其他地方的基層部門會不會效仿杭州餘杭?過往經驗告訴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如果其他地方的基層部門都紛紛效仿,我是說如果。別的不用擔心,比如錢,是由納稅人出的,想法,是由幹部出的。

只一點:若其他基層部門都學餘杭,我擔心北大和清華會被累死,我擔心他們的人才培養不過來。

截止目前,全國有縣級區劃2844個。按餘杭的手筆,僅2018年就招了48名,據說不是孤例,近年來一直在招。大家都學的話,那麼,一年就是10多萬。而網上資料顯示,北大和清華加起來的學生總數,每年都不到8萬。

即使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讓路,這兩所名校,光基層部門的需要也不能滿足。

俞敏洪早前在北大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說,90年代初,一大批人有勇氣敢於從體制內出來,比如說他自己、陳東升、王石、王健林等等等等不計其數,但現在沒人願意從裡面出來了。

當年社會巨變,有勇氣有衝勁有理想和抱負的人都毅然匯入變革洪流,以期推動時代,同時改變自己。大家滿懷希望和未來,並不留戀一個穩定的飯碗。

如今時代也處於巨變之中,比較而言,外面全是不確定性,全是風險,而裡面正相反:是確定的、風險係數可以忽略不計的、甚至有更多的好處是外面不具備的。

當年大家有熱情、視時代弄潮、視拼搏精神、視自由之思想獨立之意志為人生要義,今天,裡面外面的人都以保住飯碗為人生要義。

俞敏洪的話雖然點到即止,但一種現象卻是無法忽視的。

並非僅僅北大清華的人才熱衷於公務員,只要還未與世隔絕,今天誰不明白大學畢業生的普遍想法?

那麼多985、211,甚至那麼多二本三本新高職,有多少不想進入體制內?即使進不了公務員,也會退而求其次,也想混個事業編。即使混不了事業編,也會再退而再求其次,也想混個央企、國企編。

在南方都市報公眾號相關文章的留言區,一個叫「Wlt」的網友吐槽:2019年參加深圳小學教師招聘失敗,張榜時看到大把的清北碩士,我這個211本、QS世界前十碩士,自信心被嚴重打擊。

看看,不光是基層部門了,連小學都這手筆了。

北大清華,看來有得累了。

一個社會,世界觀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教育觀和人才觀。

近年出現的基層高學歷「高消費」現象,就像一個長久飽受饑渴、食不果腹的人,一有機會就暴飲暴食一樣,骨子裡都生了一種叫「貧窮」的病。

因此,與高學歷「高消費」現象共存的,便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大行其道。

我不知道它們是相互作用,還是互為因果,總之,不是值得喜慶的事。

作為一個普通的正常人,我能做到的,至少可以不會去讚揚這種現象。

別人怎麼做怎麼樣想那是別人的事,對這個事情,我有自己的理解:

1、街辦猛招北大清華碩、博人才,除了說明人家土豪,是否還有值得發問的地方:比如,是街辦的眼光高了,還是「北清」的眼光低了?

2、正如網友吐槽的那樣,是不是意味著非「北清」碩博,今後連街辦也混不了,連小學教師也沒資格?

3、街辦是中國最基層的職能部門,街辦人才的標準已經如此之高,那麼市級、省級、部級以上,又相應怎麼提升標準?難道清一色哈佛、劍橋不成?

4、北大清華是目前公認的全國最牛逼的大學。是不是可以推論,「北清」出來的人才亦即是最牛逼的人才?是不是可以推論,由最牛逼的人才嚮往的職業也是目前最牛逼的職業?是不是可以推論公務員已成目前最牛逼的職業,至少在大學的眼裡?

5、至於「浪費」和「大材小用」,倒不敢苟同。就像不敢苟同目前除北大清華外其他學校「連街辦和小學教師也難去」的悲觀想法一樣。北大清華去街辦就是浪費、就是大材小用,其他學校去就是不浪費、就是人盡其材學以致用?不是這個邏輯。話說從前北大不也有去擺攤賣豬肉的?

6、我們需要關心的,恰恰是北大清華代表的青年精神、大學精神、時代精神。到底什麼是「大學」?是出大師的地方、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還是學一個吃飯的技能、學一種保住飯碗方法的培訓場?

假使大學畢業生如今都對公務員、事業編、國企編等等飯碗穩定的職業心嚮往之,也全不是壞事,只是,「大學」的定義需要改一改:大學,不再是出大師的地方,而是出小吏的地方。

真若如此,也沒什麼好悲哀的。今天街辦猛招「北清」畢業生,名校人才中意「鐵飯碗」,除了說明什麼是最穩定的職業外,還說明,「大學」有了劃時代的新意義。

作者:極簡的阿炳

微信號:Lxb418518660

相關焦點

  • 湘江評論|福映秋:清北碩博去街道做到「才盡其用」才不會「大材小...
    雖然這兩年已有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應聘中學教師等基層工作的先例,但上述新聞還是引發了公眾關注。成為清北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顯然不是普通人,但卻將眼睛盯在街道,成為街道工作人員,不少人質疑,會不會大材小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必須明確兩個前提,一是到底什麼是大材,是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就一定是很多人理解的高層次人才?
  • 畢業生「薪資」檔次排名出爐,清華北大排第二位,這類大學成榜首
    畢業生「薪資」檔次排名出爐,清華北大排第二位,這類大學成榜首在很大一部分學生心中,上大學的意義就是為了將來多掙錢,很多學生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也就會偏向畢業生薪資水平高的大學,在國內畢業生薪資排名中,這類大學異軍突起,成功奪得了榜首的位置,清華北大這類的高校排在了第二位
  • 中石化招10人,只要清華北大劍橋博士,中科大的只能遞補
    北京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劍橋大學博士……在錄取名單裡,清一色的國內外頂級名校博士,國內985大學像中科大、北京師範大學和清華北大反而只能淪為遞補,國外大學如牛津、賓夕法尼亞、等世界知名大學也沒被正式錄用。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此外,在我的最新章《嫦娥五號奔月,這5所大學立大功,他們是國防科技的「黃埔軍校」》中有很多人留言跟我說,為什麼嫦娥五號不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身影?是因為清華和北大實力不行嗎?
  • 清華97.7%,北大97.4%,武漢大學87.75%
    本次小編採集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在2019年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從本科生數據樣本來看,北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數量為2726人,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數量為2836人,武漢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數量為6620人,武漢大學每年本科畢業生的數量比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數量還要多1000多人。因此面對巨大的本科畢業生數量,武漢大學的本科就業率為87.75%,遠低於北京大學的97.4%和清華大學97.7%。
  • 北京2所特殊的大學,出身高貴!甚至可與「北大、清華」並提!
    【了解更多志願填報信息,請點擊關注】 首都北京,不僅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教育資源更是其他任何一個省份無法企及,清華、北大、人大等等,拿出一所都讓多少學子望塵莫及!而北京近幾年又增添了兩所實力雄厚的大學,甚至可以與「清華、北大」並提!
  • 中國大學排行榜,22位大國工匠總設計師,清華北大只有一人
    在論壇上看到一份中國大學排行榜,上面是排在最前的22位大國工匠總設計師,這些國子驕子,來自於各個不同的大學,有上海交通大學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也有同濟大學的……但是,來自清華北大的,僅僅一人!看上圖,無論是大橋總設計師,或是衛星總工程師,所畢業的院校,都是重點大學。按理說,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頂尖的大學,為何只出現了一位呢?如果說北大以人文為主,那清華呢?
  • 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
    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相信對於每一位高三學子來說,能夠考上名校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對於一些學習非常好的尖子生來說,他們的目標可能有些高,他們想要報考的學校甚至是清華北大,那麼為什麼學習好的學生都喜歡報考清華北大呢?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呢?
  • 北京「退步」最厲害的大學,曾排名僅次於清華北大,如今默默無聞
    北京的好大學雲集,除了清華北大,還有人民大學,北航,北理工,北師大等一些知名高校。北京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北京是許多人夢想的城市,很多北京一般的高校分數線都是水漲船高,可以說北京的高校生源質量沒得說。有了生源有了師資有地理位置等因素,北京的高校也是發展不錯。我今天要說說北京這樣一所大學,曾排名僅次於清華北大,如今卻默默無聞。
  • 高考:考不上清華北大,考生們也可考慮這2大梯隊的985大學
    文|專聊教育君一直以來,清華北大這2所頂尖大學是萬千考生夢想考入的高等學府,清華北大也一直在相爭,比誰是國內高校的龍頭老大;能夠考入清華北大,可光宗耀祖,如同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清華北大位居我國高校的第1梯隊,所招收的是學霸中的學霸。
  • 2020年法學專業大學排名top7,兩所院校獲得A+,第1不是北大清華
    一直以來,法學被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專業,如今的社會,也是講究法治,因此,在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法學專業是熱門選擇之一,選擇法學專業的話,就業方向可以是法律顧問、律師等,這一些都是薪資高的工作,下面就給同學們帶來2020年法學專業大學排名top7,兩所院校獲得A+,第1不是北大清華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博士碩士!一張公示刷爆朋友圈,官方回應
    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因此,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了?官方回應:街道辦很多工作也需要專業性人才據錢江晚報報導,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坦言,「大家朋友圈裡看到的這張公示截圖,是我們2018年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他們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
  • 國內最新大學十強,清華、北大失頭名,哈工大、西安交大回歸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不論是哪個版本的大學排行榜,一經發布總會引發爭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衡量一所大學實力的維度和指標多樣化,每一份榜單都很難覆蓋全。而且,即便是相同的指標,只要在總分中的權重佔比不同,同一所高校在不同榜單上的排名也會出現較大懸殊。為此,有網友直言「清華、北大前兩名,後面的隨便排,看看就好」。
  • 司機幹不了廚子的活,讓清華北大培養大國工匠是強人所難
    今年清華北大總被懟,最近清華北大又一次被懟上了熱搜,今年的大國工匠三十五個人,清華北大只有一顆獨苗。清北作為中國最好的大學,竟然只有一個人被評選為大國工匠。絕大多數中國人覺得清北這個成績單實在寒磣,對清北的教育產生質疑。
  • 中國高校,top2是清華北大,那麼第三名是誰?這7所高校爭執不休
    在中國,清華北大實力是遠超其他大學的,其他大學和清華北大不一個檔次,清華大學認為自己是國內第一,北京大學也認為自己是國內第一,所以這個矛盾無法調和,不過兩校的共同點是:都認為對方是國內第二名,對方離世界一流大學都距離200米。
  • 大學跑馬圈地,跟網際網路巨頭搶小攤小販生意有什麼區別?
    河南大學設立三亞研究院,參與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培養碩博人才。12月9日,河南大學與深圳大鵬新區籤約,建設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12月8日,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從清華、北大開始,主要是985大學,還有一些好的雙一流大學,到深圳、蘇州、重慶等各個城市建立分舵。一開始,學校還開設新校區,後來教育部明確不讓開設新校區,所以各個大學都是開設的研究院。這件事是學校和城市一拍即合的事情。
  • 考入清華北大是否意味著能夠飛黃騰達?
    考入清華北大是不是就飛黃騰達了?1.人生有很多個戰場,並不是一戰定輸贏。只能說,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只是獲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反之,考不上清華北大,也並不一定就是失敗者。校園之外,還有職場、社會的多個競技場。成敗,還不一定是定數。2.名校不是保險箱。考進名校,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
  • 20年保送清華北大前十中學榜單,外國語學校佔5所,外語保送101人
    清華、北大這2所大學一直以來都是全國各省市頂尖人才的收割機,將各路英豪盡收囊中。一般來說,被清華北大錄取的途徑無外乎兩種,除了成為高考狀元、榜眼,就是提前報送錄取。
  • 一篇清華北大搶奪生源的文章,滿滿正能量卻遭網友批,原來踩了雷
    儘管清華北大使盡渾身解數,盡力宣傳自己的優勢,但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學生及家長手裡。學生及家長都會仔細權衡得失利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就讀。我認為,勢均力敵的大學之間的生源競爭,不僅表明各校對優秀人才的重視,更是相互提高教育內涵的催化劑。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全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內涵,得到全社會的認同,這是王道。
  • 藍翔校長:不好好學本事,我們跟清華北大有啥區別?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995/233大學,它憑藉唐國強的那句廣告語——「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知名度絲毫不遜色於北大清華。以至於國人對山東的認知就是藍翔技校,當然也遭到許多山東人的吐槽:我們大山東高大上的形象,就被這學校給整得灰頭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