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開年第一個月圓人團圓之夜,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Karl Lagerfeld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隨後,不到24小時內,國內外媒體從Karl的生平、作品到其開創的商業模式,甚至是遺產無不見諸報章,頭版頭條的刊登。
我從這些報導以及來自《紐約客》、《WWD》、Style.com等的獨家專訪,和播客最新上線的調頻3.55之香奈兒大師課中去尋找蛛絲馬跡,從他讀的書和聽的音樂去試圖尋找那個最真實的他,那個躲在黑色太陽鏡後孤獨、神秘而又矛盾的他。
眾所周知,Karl是個愛書之人,並且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四種語言。據他自己講,他的藏書多達30萬冊,在他曾經住過的三處豪宅中都設有私人圖書館。對於他而言,書是不會嗑過量的精裝毒品,他甘願沉溺於此。
為此,他還專門在巴黎開了家名為7L的書店,位於巴黎第七區裡爾街7號,距離羅浮宮和奧賽博物館都不遠。
書店的名字由其所在街道的門牌號和Karl Lagerfeld的名字首個字母組成,店內藏書不僅包括時裝、攝影、設計和建築類書籍,還提供大量時尚藝術方面的專著。Karl 更是在書店營業一年後創辦了同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題橫跨他感興趣的各個領域,除了時尚和攝影之外,還包括文學、廣告、音樂、插畫和建築等等。
書店雖然不大,卻是全球時尚和藝術迷的朝聖之地。
而在Karl出版的這些書裡,至今最暢銷的仍是他於2002年親自參與編撰的《Karl Lagerfeld Diet》(《Karl Lagerfeld的飲食》),這本書是他和他的醫生Jean-ClaudeHoudret合著的。他在前言中寫道:「如果你不重視體重問題,如果不能穿新潮的小號衣服這件事不會讓你後悔,那麼這本書就不適合你。"
這本書結合了健全的減肥建議(減少卡路裡)和獨特的觀念(在晚上8點到早上8點之間避免進食)。讓Lagerfeld在一年的時間裡減掉了92磅,並且體重在持續下降。「我幾乎什麼都不吃。」他說。
但是讓這本書真正受歡迎的原因是關於Lagerfeld自己戲劇性減肥的軼事。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壯得像一座山,總是穿著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設計的帳篷狀黑色套裝,拿著把扇子。直到2000年,當karl看到Hedi Slimane為Dior Homme設計的細長夾克和褲子後,他宣布自己也要穿上這些更年輕,更纖細的服裝,並決定重新打造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像Dior男裝秀上那些神情敏感的少年。
不僅如此,興趣廣泛又精力旺盛的Karl還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報紙The Karl Daily, 內容主要是他自己的小故事和時尚界的奇聞異事,他的愛貓Choupette還以客座編輯身份出現。
首期報紙標號為2014秋冬號,一共20個頁碼,其中有4頁是Karl同名品牌Karl Lagerfeld的廣告,還有與其他品牌合作的一些資訊。首期發行15萬冊,有英法、英德、英中三個雙語版本,但只送不賣,在中國的一些特選店和酒店有送,數字版可在karl.com免費閱讀。
Karl的攝影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從1987年起,他便開始掌鏡每一季的Chanel廣告大片,此後他還出版了自己的多本攝影作品集。藏身在7L書店後還有一個Karl的私人攝影棚,他在此為多家時尚品牌拍過宣傳照,還舉辦過個人攝影展。
Karl在7L書店的私人攝影棚
Karl在7L書店的工作照
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一本應該是《TheLittleBlackJacket》,因為在2013年Karl有帶著同名展覽來到中國。由Karl親自掌鏡的這一影集,邀請了百位全球名流和知名人士出鏡,其中包括香奈兒中國形象大師周迅、女星章子怡、湯唯、 法國前總統夫人Carla Bruni以及嘻哈歌手Kanye West和同為設計師的Alexander Wang等,他們都穿著小黑外套拍攝,跨越種族、性別、年齡共同演繹香奈兒這一經典設計。
除此之外,矛盾的Karl對哲學、詩歌、小說等都感興趣,比如哈裡·凱斯勒伯爵(CountHarry Kkessler) 寫的幾本日記, Karl都讀過。
哈裡·凱斯勒伯爵的矛盾、戲劇化我們不去探討,但就他的日記在許多層面上還是令人著迷的。這首先是一部觀察敏銳、機智詼諧、時而狡猾的歐洲文化和上流社會編年史——時間橫跨世紀末到一戰,然後是1918年到納粹上臺。日記的第二部分覆蓋魏瑪時期,廣為人知,曾在1971年被譯成英語。
Karl還經常提到自己對裡爾克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的熱愛,還提到過戰爭詩人艾倫·西格。這些詩人的詩歌各有特色,但都透著孤獨,與對死亡的探討。
《這就是紐約》是懷特最為知名的隨筆作品之一,1948年,《假日》雜誌上全文刊登了這篇散文,此後不久,又出了單行本。2001年,經歷了9.11之後的美國人再度翻開了這本書,發現五十三年前他們根本沒有讀懂這些鉛灰色的預言:
「紐約最微妙的變化,人人嘴上不講,但人人心裡明白。這座城市,在它漫長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毀滅的可能。只須一小隊形同人字雁群的飛機,旋即就能終結曼哈頓島的狂想,讓它的塔樓燃起大火,摧毀橋梁,將地下通道變成毒氣室,將數百萬人化為灰燼。死滅的暗示是當下紐約生活的一部分:頭頂噴氣式飛機呼嘯而過,報刊上的頭條新聞時時傳遞噩耗。」
Karl在採訪中也提到過自己對Strindberg戲劇、蒙克畫作、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的荒誕故事以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的影響。
除了書籍,Karl在藝術、政治、電影和音樂方面也與時俱進。Lagerfeld 發行過一張叫《我最喜歡的歌曲》(Karl Lagerfeld - Les Musiques Que Jaime (My Favorite Songs))的雙碟 CD,目前在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都能免費收聽。
這張專集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本身Karl就擁有75部iPod,令人瘋狂的是塞滿一部之後便買另一部繼續,個人擁有的CD數量達到了駭人的6萬5千張,與這張專集的製作人兼好友 Michel Gaubert (著名的DJ 及音樂指導)加起來的CD數量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10萬張,好似一架CD博物館可供人聽一世都有餘,他便從他所有的CD中搜刮出了23支精華灌錄成了他的Favorite Songs。
從古典音樂家Starvinsky Lounge、音樂宗師Xavier Cugat到NYC PUNK巨星LCD Soundsystem和Folk怪異才子Devendra Banhart等等,完全彰顯出了Karl Lagerfeld不按常例出牌的風格。
調頻3.55之香奈兒大師課也於2019年3月2日起在播客播出,最新一期由《Monocle》雜誌總編輯Tyler Brlé主持,透過去年12月在紐約發布的高級手工坊系列發布會,探索香奈兒創作的幕後故事,與香奈兒品牌最重要的四位人物逐一展開對話。
在本期第一集中,Karl Lagerfeld成為Tyler Brlé的訪談嘉賓。他們談創作、談市場、談論年輕人是否要到專業院校去學習時尚……這段珍貴的對話亦是Karl Lagerfeld生前的最後的訪談之一。
撰稿人:趙曉嬌
排版/設計:mimimi_
實習生:AZ
圖片來源:Instagram、網絡、le fig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