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好多人都說農民種地收入提高了,種地也能有好幾萬元的收入,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來算一筆帳,以玉米為例吧。
我家是山西的,村裡還是比較偏遠的山區,家裡種著大概20畝玉米吧,其實地沒有這麼多,還租種了別人家幾畝地。按8毛錢一斤的玉米算吧,更多時候達不到8毛,再看產量,玉米的產量和地區的關係比較緊密,目前東北黑土地的玉米產量最高,有1200斤左右吧一畝地,我們這個地方土地貧瘠的很,畝產量能達到800斤就是好收成了,把我們這個產量去乘以8毛一斤就是總收入了。然後再減去成本,買種子的費用、肥料錢、除草劑,燃油費等等,大概要花到400元/畝,人工勞動的這些都不算了,農民嘛出的就是苦力,再一個我們這邊山地居多,而且是小規模的種植,談不上什麼用工用機械收割的問題,播種的話,家家戶戶都自己購買的小型播種機,手扶拖拉機也是家家戶戶都有,所以成本我算到400一畝。如果在東北那邊,大規模的種植,平坦的土地,他們那邊要加用工費,用機械的費用,起碼800元,東北那邊可能畝產量大點,人均地也多一點,起碼50畝吧,所以這個規模有點走量的感覺。
用總收入減去各種成本開支,我們這邊種地的淨收入:(800×0.8-400)×20=4800,東北那邊玉米按9毛錢計算,價格比我們這邊好點,地按50畝計算:(1200×0.9-800)×50=14000,我們這邊純利潤就是4800,黑土地那邊大概就是14000,可能不是太準,實際情況可能更少。
以我們這邊看,好多人家家裡其實也就10畝地左右,如果單單耕種自己家十來畝玉米地,每年的純收入也就兩千左右。如果不是大型種植的,不拿國家玉米補貼款的,基本沒有人願意再種地了,在外面打幾個月工,已經比在家種一年地強了,而且打工,普通的工人勞動強度要比種地輕很多。
以上計算都是按照收成好的年份計算的,如果趕上大旱或者大澇,產量根本上不來,一多半種地的農民還要賠本。好多專家學者都是在辦公室抓瞎計算,農民這幾年多多少少都要搞點副業的,要不就是種植完地以後出去打工,收秋的時候再回來,家裡情況比較特殊的,有老人孩子走不開的,就邊種地邊養點牛羊等等,什麼時候玉米價格達到1.5元/斤時候,種地才有指望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