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位居國軍五大主力行列的胡璉第18軍,是解放軍在戰場上最為頭疼的交戰對手,在有「狡兔」之稱的胡璉打造下,第18軍打起仗來極為兇猛,衝鋒作戰時彪悍到令對手窒息,而防禦之時又猶如龜殼一般的堅硬,整體作戰的協同力度極高,造就了第18軍一批彪兵悍將,而其軍主力的第11師是跟隨胡璉一路成長起來的部隊,戰鬥力尤其強悍,師屬三個團個個都是主力團,在解放戰場上,每個團都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而未落得下風,可見其彪悍程度非同一般。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縱隊建制相當於一個軍的作戰實力,在武器裝備和作戰官兵素質落後於國軍之時,往往採取用優勢兵力圍殲國軍的戰術,在解放戰場上取得了極好的戰術效果,先後殲滅了為數不少的國軍精銳的整編師,其中就包括國軍頭號主力的張靈甫整編74師,但是唯獨對於胡璉第18軍第11師這三個主力團時,使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軍的戰術卻全然沒有任何戰果,幾次曾以幾個縱隊的兵力包圍第18軍這三個主力團,均是毫無建樹,反而個別時候因被對手死死拖住,而陷入不利的戰場局面,不得不選擇主動後撤,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在張鳳集之戰中,胡璉第18軍11師32團被中野3個縱隊的兵力包圍,不但頂住了解放軍三個縱隊的輪番攻擊,而且成功拖住了中野這3個縱隊的主力,使得第18軍大部隊及時趕到,反包圍了中野這3個縱隊。要不是第18軍在四周友軍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不再戀戰,而中野3個縱隊由攻轉守準備做最後的犧牲和血拼。所以,交戰的最後一刻,32團快速向外突擊隨著第18軍大部隊突出重圍,揚長而去。
黃麻戰役中的胡璉第18軍,被華野6、7個主力縱隊包圍,加上外圍的特種兵縱隊裝備的各型火炮,第18軍的戰場處境極為不利,因此前孟良崮戰役的整74師全軍覆沒,給予了國軍各個部隊以極大的心理創傷,此時的華野攻擊部隊軍勢極盛。
第18軍第11師的31團在此戰役中,由於處在戰場防禦陣地的最前沿,與華野攻擊部隊交戰的時候,以頑強和兇狠的防守,撐起了第18軍的防禦第一線,使得華野幾個主力縱隊的圍攻,都未能突破其防守陣地,交戰雙方的反覆拉鋸戰,使得交戰雙方的傷亡都極大,此戰役中,華野幾乎是損失掉了1個縱隊的兵力,而第18軍則損失了近1個團的兵力,其三分之二的傷亡來自31團。31團單獨抵禦住了華野3、4個縱隊的圍攻,使得第18軍的陣地自第一線開始,就未動搖而整個防線始終處於穩固的狀態,雖然傷亡三分之二的兵力,但在當時敵我雙方士氣和兵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下,是十分難得的。
胡璉第18軍11師33團被外界稱為「老虎團」,戰鬥力極為彪悍,是11師的主力團,以此推論則是第18軍主力之中的主力。在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作為黃維第12兵團主力的第18軍負責在雙堆集核心區域防禦,此時的黃維第12兵團已是強弩之末,彈盡援絕,周圍幾個友軍部隊的防禦陣地先後被中野和華野突破,只剩下雙堆集核心防禦陣地的第18軍幾處陣地仍然堅不可摧。
而33團在接替32團防禦大王莊陣地時,與華野7縱和中野6縱展開血拼,幾乎拼光了解放軍一個多師的兵力,華野7縱縱隊首長的警衛營都在大王莊戰鬥中拼光了,兩個縱隊的解放軍此時已無兵可派,但是胡璉的「老虎」團也幾乎打光了,連夥夫、馬夫、輜重兵、汽車兵等上去與解放軍拼刺刀了。
大王莊血戰,第18軍11師33團的表現尤其難得,第12兵團在雙堆集戰役中的兵敗如山倒,33團硬是打到了最後一刻,彈盡援絕又受四周友軍紛紛起義、投降的影響,作戰意志仍未崩潰,反抗作戰之劇烈,硬是把自身生生地拼光也不投降,而且還拼光了解放軍一個多師的兵力,戰鬥的激烈程度在解放戰爭中極其罕見。
胡璉第18軍這三個主力團,在解放戰場上與解放軍血拼,幾乎很少有官兵在戰鬥中倖存下來,連被俘的人數都極少,可見其部隊作戰風格之強硬,個頂個的都是能單挑解放軍幾個縱隊的強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