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2020-12-13 芋頭聊歷史

解放戰爭中,位居國軍五大主力行列的胡璉第18軍,是解放軍在戰場上最為頭疼的交戰對手,在有「狡兔」之稱的胡璉打造下,第18軍打起仗來極為兇猛,衝鋒作戰時彪悍到令對手窒息,而防禦之時又猶如龜殼一般的堅硬,整體作戰的協同力度極高,造就了第18軍一批彪兵悍將,而其軍主力的第11師是跟隨胡璉一路成長起來的部隊,戰鬥力尤其強悍,師屬三個團個個都是主力團,在解放戰場上,每個團都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而未落得下風,可見其彪悍程度非同一般。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縱隊建制相當於一個軍的作戰實力,在武器裝備和作戰官兵素質落後於國軍之時,往往採取用優勢兵力圍殲國軍的戰術,在解放戰場上取得了極好的戰術效果,先後殲滅了為數不少的國軍精銳的整編師,其中就包括國軍頭號主力的張靈甫整編74師,但是唯獨對於胡璉第18軍第11師這三個主力團時,使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軍的戰術卻全然沒有任何戰果,幾次曾以幾個縱隊的兵力包圍第18軍這三個主力團,均是毫無建樹,反而個別時候因被對手死死拖住,而陷入不利的戰場局面,不得不選擇主動後撤,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在張鳳集之戰中,胡璉第18軍11師32團被中野3個縱隊的兵力包圍,不但頂住了解放軍三個縱隊的輪番攻擊,而且成功拖住了中野這3個縱隊的主力,使得第18軍大部隊及時趕到,反包圍了中野這3個縱隊。要不是第18軍在四周友軍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不再戀戰,而中野3個縱隊由攻轉守準備做最後的犧牲和血拼。所以,交戰的最後一刻,32團快速向外突擊隨著第18軍大部隊突出重圍,揚長而去。

黃麻戰役中的胡璉第18軍,被華野6、7個主力縱隊包圍,加上外圍的特種兵縱隊裝備的各型火炮,第18軍的戰場處境極為不利,因此前孟良崮戰役的整74師全軍覆沒,給予了國軍各個部隊以極大的心理創傷,此時的華野攻擊部隊軍勢極盛。

第18軍第11師的31團在此戰役中,由於處在戰場防禦陣地的最前沿,與華野攻擊部隊交戰的時候,以頑強和兇狠的防守,撐起了第18軍的防禦第一線,使得華野幾個主力縱隊的圍攻,都未能突破其防守陣地,交戰雙方的反覆拉鋸戰,使得交戰雙方的傷亡都極大,此戰役中,華野幾乎是損失掉了1個縱隊的兵力,而第18軍則損失了近1個團的兵力,其三分之二的傷亡來自31團。31團單獨抵禦住了華野3、4個縱隊的圍攻,使得第18軍的陣地自第一線開始,就未動搖而整個防線始終處於穩固的狀態,雖然傷亡三分之二的兵力,但在當時敵我雙方士氣和兵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下,是十分難得的。

胡璉第18軍11師33團被外界稱為「老虎團」,戰鬥力極為彪悍,是11師的主力團,以此推論則是第18軍主力之中的主力。在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作為黃維第12兵團主力的第18軍負責在雙堆集核心區域防禦,此時的黃維第12兵團已是強弩之末,彈盡援絕,周圍幾個友軍部隊的防禦陣地先後被中野和華野突破,只剩下雙堆集核心防禦陣地的第18軍幾處陣地仍然堅不可摧。

而33團在接替32團防禦大王莊陣地時,與華野7縱和中野6縱展開血拼,幾乎拼光了解放軍一個多師的兵力,華野7縱縱隊首長的警衛營都在大王莊戰鬥中拼光了,兩個縱隊的解放軍此時已無兵可派,但是胡璉的「老虎」團也幾乎打光了,連夥夫、馬夫、輜重兵、汽車兵等上去與解放軍拼刺刀了。

大王莊血戰,第18軍11師33團的表現尤其難得,第12兵團在雙堆集戰役中的兵敗如山倒,33團硬是打到了最後一刻,彈盡援絕又受四周友軍紛紛起義、投降的影響,作戰意志仍未崩潰,反抗作戰之劇烈,硬是把自身生生地拼光也不投降,而且還拼光了解放軍一個多師的兵力,戰鬥的激烈程度在解放戰爭中極其罕見。

胡璉第18軍這三個主力團,在解放戰場上與解放軍血拼,幾乎很少有官兵在戰鬥中倖存下來,連被俘的人數都極少,可見其部隊作戰風格之強硬,個頂個的都是能單挑解放軍幾個縱隊的強悍部隊。

相關焦點

  • 雙堆集戰役,國軍18軍十幾個團打光不肯投降,周邊部隊被嚇投降
    淮海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將國民黨軍12兵團四個軍12個師的兵力團團包圍在了雙堆集地區。但是由於12兵團是國軍精銳部隊,戰鬥力過於強悍,所以這場仗打的並不輕鬆,在關鍵時刻,華東野戰軍也緊急派出了兩個縱隊帶著重武器前來增援。
  • 黃埔生胡璉口出狂言:給我三個軍,我可以打敗二野和三野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的將領個個驕橫得不行。不過,在戰爭初期,國民黨確實也有驕傲的資本。當時國民黨總兵力達到了430萬人,包括陸軍86個整編師(軍),248個旅(師)約200萬人,特種兵36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其他軍事機關共101萬人,以上為正規軍356萬人。
  • 揭秘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的4個軍,3個軍解放了半個中國
    38軍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1946年8月組建,李天佑將軍任首任司令。1947年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1縱是東北野戰軍的三支猛虎軍之一,響噹噹的王牌,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稱。 1948年11月,1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下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
  • 解放軍中的56軍、57軍、59軍,為什麼會有編制但沒組建?
    想要明白為什麼會空缺三個軍的問題,從我黨部隊一開始的編制說起或許大家會清楚一點,因為在各個時期都是不相同的,解放戰爭以前,經歷過三個編制時期。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我黨自然不可能再使用國民黨的編制,為了解放大業,將全國劃分為戰略區,戰略區又普遍以野戰「縱隊」為主要編制。當時編制較為混亂,縱隊下轄2~3個師(旅),人數也不一。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1006期。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起義投城之一:第184師海城起義
    1946年春夏之交,當蔣介石挾優勢之兵力,向東北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於1946年5月30日,在遼寧省海城縣舉行了反內戰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一個師起義的先例。
  • 解放軍35軍:存在1年就撤編,攻佔南京總統府,軍長是蔣軍降將
    在解放軍歷史上,曾有一支十分特殊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這支部隊1949年2月列編,1950年1月撤編,在短短一年的軍史上,曾創下了攻佔南京,打下總統府的壯舉。然而,吳化文因為出身西北軍,又當過偽軍,在國民黨內一直受到排擠,這讓他心灰意冷。本來就是牆頭草性格,在國民黨裡過得不舒服,他想到了共產黨。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讓吳化文在前線阻擊解放軍,很明顯是想借解放軍之手消滅他這支雜牌軍。吳化文為了不當炮灰,到上海拜訪了老上司馮玉祥。馮氏夫婦給吳化文指了一條明路,讓他聯繫共產黨,這一點正合吳化文的心意。
  • 打一個師防守的城市,兩縱隊3天沒攻下,敵兩路援軍近在咫尺
    1948年2月,西北野戰軍經過了一系列整軍之後,以主力五個縱隊轉入外線,並在29日主動發起了宜川戰役,以一小部兵力進攻宜川,誘使國民黨軍馳援,伺機攻敵援軍,這一戰中國民黨軍整編第29軍,兩個整編師師部共計3萬餘人全軍覆沒,敵中將軍長劉堪擊斃,是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上,我軍取得最大規模的勝利
  • 解放軍五十八天解放有立體防禦的海南島
    1949年12月,復出的國民黨名將薛嶽到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時,海南島上陸海空三軍種類齊全 ,擁有地面部隊五個軍18個師11萬餘人,海軍第三艦隊的軍艦50餘艘,空軍四個大隊各類戰機45架,甚至還包括部分裝甲兵和海軍陸戰旅的第四團,兩者均是反登陸作戰的有力部隊,總體而言,海南島守敵在那個年代確實可以稱為「立體防禦」。
  • 解放戰爭中,中共首選的三大戰略決戰地是哪?非遼瀋、淮海和平津
    眾所眾知,在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進行了三次大決戰,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實,中共起初首選的三大決戰地點,並非這三地。那麼首選的地方是哪呢?1947年夏,中共決定對國民黨軍發起戰略反攻,經過近一年的作戰,殲敵152萬,國共兩軍決戰的時刻即將來到,為此中共也是未雨綢繆。起初,中共決定最後的反攻首選目標,是三大重鎮,一是濟南,一是鄭州,一是開封。為什麼?因為濟南地處山東胸地,也是國民黨在山東的最後一個戰略要點,守軍由王耀武率領,共11萬人固守,而徐州的國民黨兵團隨時可以增援。
  • 解放軍第二次夜渡瓊州海峽 在文昌赤水港成功登陸|赤水港|瓊崖縱隊...
    解放軍第二次夜渡瓊州海峽頂著狂風大浪 21條木船在海上飄蕩近二十個小時1950年3月5日,在雷州半島西面,解放軍第40軍執行首批偷渡任務的第352團第1營八百名指戰員在燈樓角集合整裝待發。與此同時,在雷州半島東面,第43軍第128師準備渡海的戰士們也在硇洲島集合登船,等待出發命令。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根據所處地域不同,我軍在1947年將散居於各地的野戰部隊整編為五大野戰軍,分別是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野戰軍下轄縱隊,偶爾根據作戰需要臨時編組為兵團,比如陳謝兵團、陳唐兵團、山東兵團、蘇北兵團、楊羅耿兵團等。
  • 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了多少師級以上將領?級別最高的是誰?
    解放戰爭中,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連續奮戰,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打垮了數百萬反動派軍隊,一舉解放了全中國。 1948年9月,瓊崖縱隊發動秋季攻勢,李振亞率部經陵水打至萬寧,連克中興、興隆等6個敵頑據點,在拔除最後一個據點——牛漏墟時,他被冷彈擊中,不幸犧牲,時年40歲。 10 李輝,江西省宜春人,犧牲時任解放軍四野第42軍第124師政委(正師級)。
  • 東野14個縱隊,102萬人,大舉南下,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
    東北部的野戰軍連續輸了幾次,比如丟了幾個四等重要城市。東北野戰軍的主力終於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從東北野戰軍的作戰需要來看,為配合東野部隊的行動,1947年將3個在華北冀熱地區的縱隊,共計70,000多官兵,劃歸東北野戰軍指揮。此後,東北野戰軍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如「四保臨江,三下江南」,夏季進攻,秋季進攻,冬季進攻。
  • 一戰救國家於危亡,一戰阻國家之統一,「金門王」胡璉功過難評說
    三野第十兵團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廈門戰役,剿滅湯恩伯部九層以上兵力,10月17日廈門解放,湯恩伯逃往金門。28軍趁士氣高漲,準備進攻金門,為將來解放臺灣做準備。並擬定10月20日發起進攻,組織6個團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島。臺灣方面,湯恩伯因為戰敗向蔣介石請辭,蔣復電「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早期的絕對兵力優勢到敗退臺灣時僅剩60餘萬殘部,共有超過八百萬官兵(包括253萬非正規軍)被我軍斃傷、俘虜、改編,或主動起義投誠。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投入10萬人以上)從1945年的上黨戰役便開始了。
  • 這三位國軍猛將被打殘,逃到蔣介石身邊混得咋樣,擔任什麼職務
    解放戰爭中,大批戰場上俘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但也有個別漏網之魚,如胡璉、劉玉章、李彌、孫元良等,他們大多戰敗後,想方設法逃生天國。當這些敗軍之將回到蔣介石身邊之後,又是怎麼混的呢?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是陳誠「土木系」中晚期的重要將領,也是國軍中有一定戰鬥力的將領,被解放軍高層稱為「狡猾如狐、狠如虎」。在抗日時期,胡璉因率部在石牌要塞擊敗日軍而聲名鵲起,也成了陳誠和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率領王牌軍18軍與華東野戰軍交戰最多,多次殲滅,但胡璉總是走運,特別是在淮海戰場上。
  • 旅長親率主力一個團,猛攻敵「鐵血陣」,將敵陣地砸個稀巴爛
    18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打響,按照事先計劃,對撤退不及時的黃伯韜兵團進行圍攻,隨著戰局不斷的變化,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場上3個兵團的收縮防禦,讓從蒙城開來的黃維兵團暴露在我軍的面前,隨即中野調集7個縱隊,加上配屬的地方縱隊,正式打響了對黃維兵團的猛攻。
  • 十萬國民黨軍排隊投降,無一人反抗
    衛立煌逃跑之後,瀋陽的軍政大權落到了周福成手裡,周福成是張學良的舊部,經歷過西安事變。此時瀋陽城內的國民黨軍隊還有53軍的兩個師、207師的兩個旅、新1軍的暫53師和四個守備縱隊(相當於師)約8萬餘人,此外還有大量的無建制潰兵,加起來大約有4萬餘人。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一共是5個軍的兵力,配合劉鄧率領的第二野戰軍解放了大西南,而他統帥的這5路大軍軍長都是何人?解放戰爭時期,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九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大西南時,他跟隨賀老總入川作戰,擔任18兵團60軍軍長,西南解放後擔任川西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時期,已帶病之軀指揮60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赫赫威名,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