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日訊(晶報記者 姚慧蘋 藍軍)乘坐地鐵8號線到沙頭角喝早茶,中午去大、小梅沙曬日光浴,再到海濱棧道上徒步……如果你在鹽田的街頭走一走,會發現這裡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綠樹繁花,生態綠化工程有序推進,綠色早已成為這個「生態大區」的顯著標誌。
近日,晶報記者從鹽田區獲悉,在2020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中,鹽田區首次榮獲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全市唯一「雙第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核均為第一),實現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的「九連冠」。
▲鹽田區多項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領跑全國。
近年來,鹽田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積極創新探索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從被評為華南地區首個國家「生態區」,到獲評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再到被確定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百強縣區,鹽田把綠色發展作為發展的最大優勢,推動生態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走出了一條「產業興鹽」與綠色發展相互促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環境質量領跑全國 共享生態文明福利
生態藍圖繪到底,綠水青山一脈傳。早在2013年,鹽田區委、區政府作出「將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作為全區工作主軸」的戰略部署,成立建區以來最高規格的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將生態辦設為常設機構,統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2020年,鹽田區委、區政府再次以一號文印發《鹽田區勇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尖兵的行動計劃(2020—2025年)》,統籌推進「十個勇當」、「十個打造」共65項任務,為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徵程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生態環境質量在2019年創建區以來最好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2020年截至目前,全區PM2.5濃度1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空氣品質指數達標率為97.9%,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汙水處理收集率穩定達100%,繼續保持河流、近岸海域、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全市最優,其中,鹽田河、沙頭角河、小梅沙河等主要入海河流水質均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連續13年全區無黑臭水體。森林覆蓋率達64.35%,梅沙街道入選「全國最美森林小鎮」001號。率先建成全國首個自來水直飲示範區,鹽田港區建成全國首個國際生態安全港;連續7年開展城市 GDP與 GEP「雙核算、雙運行」……
▲鹽田港區建成全國首個國際生態安全港。
在建設生態文明歷程中,鹽田努力提升轄區的生態環境質量,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服務,共享生態文明福利。「這幾十年,鹽田陸續建起了碼頭,蓋上了廠房,變化很大。」自幼生活在鹽田的陳先生,對於鹽田的環保工作感觸頗深。他表示,改革開放讓鹽田百姓變富了、城市變美了,始終沒變的,就是綠水青山和藍天白雲。
■高質量綠色發展「可鹽可甜」宜居宜業宜遊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天然氧吧」2020年創建活動發布會上,鹽田區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該榜單首次出現國內經濟高度發達、人口集中稠密的一線區縣級行政區,這一評選結果十分引人注目。
「這個結果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其他上榜的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而鹽田轄區面積小、人多產業多,但轄區負氧離子年平均濃度2053個每立方釐米,遠高於『中國天然氧吧』標準。」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鹽田管理局局長姜文清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深圳名副其實的生態大區,鹽田歷屆區委、區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重視頂層設計,強化日常監管,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鹽田區創建「中國天然氧吧」,既是致力於打造「山海鹽田,生態明珠,現代『氧』居」的生態名片,也是以生態反哺產業,為鹽田帶來優越的康養宜居品牌效益,助力產業興鹽戰略。進一步擦亮鹽田生態文明建設招牌,加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切身獲得感。
▲悠然登半山,一覽山海城。
悠然登半山,一覽山海城。隨著地鐵8號線開通,越來越多的深圳人周末選擇乘坐地鐵到鹽田遊玩。除了可以體驗總長將達到69公裡的「生態翡翠項鍊」之美;鹽田還將打造6.25平方公裡的梅沙黃金海岸旅遊區、9.92平方公裡的東部華僑城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值得一提的是,鹽田謀劃打造0.72平方公裡的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將引進萬國海鮮展示交易、品嘗消費基地,擦亮鹽田海鮮街金字招牌,力爭全球一流。
「可鹽可甜,產業興鹽與『全域+全季』旅遊相得益彰!」圍繞「產業興鹽」目標,鹽田區從頂層設計對「山、海、城」進行了全方位規劃,通過空間騰挪、城市更新解決土地空間緊缺的發展瓶頸,吸引創新型產業和人才。
「綠水青山」不僅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更是招來了「金山銀山」。今年10月,100多家企業參與了2020年鹽田區招商大會,共籤約41個重點項目,總產值達1245億元,其中包括4個百億級總部企業,充分展現了鹽田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正增長1.1%,全市唯一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正增長5.2%,增速位列全市前二,成為全市各區中一抹亮色。」日前,鹽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鄧飛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以一組數據細述了鹽田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果及強勁的發展勢頭。「昔日的鹽田正發展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經濟頗具規模、社會安定祥和、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鄧飛波說。
■構建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鹽田模式」
生活垃圾分類志願督導服務時長能兌換生態文明「碳幣」了!近日,鹽田區依託生態文明碳幣服務平臺與深分類志願督導預約平臺聯動,率先打通垃圾分類減量志願督導碳幣激勵渠道,開創垃圾分類「智慧督導、碳幣激勵」新模式,再一次跑在垃圾分類減量創新引領的前列。
▲鹽田區在國內率先推出生態文明碳幣服務平臺。
為構建人人參與生態文明的全民行動體系,鹽田區在國內率先出臺《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全民行動計劃》,通過「碳幣」獎勵公眾的生態文明行為和生態文明意識,倡導群眾自發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如今,市民不僅用「碳幣」換取禮品,同時也能參與平臺「碳幣眾籌」公益項目,為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此外,鹽田區已連續4年舉辦「環保達人」評選活動,讓鹽田「人人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理念根植於轄區居民的腦海和內心。在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中,鹽田區公眾生態文明意識連續7年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鹽田區將搶抓「雙區驅動」、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高位進階、先行示範,力爭到2025年,在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率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生態文明體制方面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鹽田經驗」,實現精細化、精準化、制度化的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鹽田模式」,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