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打發是指將材料以打蛋器用力攪拌,使大量空氣進入材料中,在加熱過程當中使成品膨脹,口感更為綿軟。一般如打發蛋白、全蛋、黃油、鮮奶油等等。
溼性發泡:蛋白或鮮奶油打起粗泡後加糖攪打至有紋路且雪白光滑,拉起打蛋器時有彈性挺立但尾端稍彎曲。
乾性發泡:蛋白或鮮奶油打起粗泡後加糖攪打至紋路明顯且雪白光滑,拉起打蛋器時有彈性而尾端挺直。
清打法:又稱分蛋法。是指蛋清與蛋黃分別抽打,待打發後,再合為一體的方法。
混打法:又稱全蛋法。是指蛋清、蛋黃與砂糖一起抽打起發的方法。
過篩:以篩網過濾麵粉、糖粉、可可粉等粉類,以免粉類有結塊現象。但要注意的是,過篩只能用在很細的粉類材料中,像是全麥麵粉這種比較粗的粉類不需要過篩。
隔水溶化:將材料放在小一點的器皿中,再將器皿放在一個大一點的盛了熱水的器皿中,隔水加熱,以使小器皿中的材料溶化。這種方法一般用在不能直接放在火中加熱溶化的材料中,像巧克力、魚膠粉等材料。
隔水打發:全蛋打發時,因為蛋黃熱後可減低其稠性,增加其乳化液的形成,加速與蛋白、空氣拌和,使其更容易起泡而膨脹,所以要隔熱水打發。而動物性鮮奶油在打發時,在下面放一盆冰中隔水打發,則更容易打發。
隔水烘焙或水浴:一般用在奶酪蛋糕的烘烤過程中,將奶酪蛋糕放在烤箱中烘烤時,要在烤盤中加入熱水,再將蛋糕模具放在加了熱水的烤盤中隔水烘烤。
室溫軟化:黃油因熔點低,一般冷藏保存,使用時需取出放於常溫放置軟化,若急於軟化,可將黃油切成小塊或微波,黃油軟化至手指可輕壓陷即可,且不可全部溶化。
烤箱預熱:在烘烤前,要提前10分鐘把烤箱調至烘烤溫度空燒,這樣做是為了讓烤箱提前達到所需要的烘烤溫度。
麵團鬆弛:蛋塔皮、油皮、油酥、麵團因搓揉過後有筋性產生,經靜置鬆弛後再擀卷更易操作,不會收縮。
倒扣脫模:一般用在戚風蛋糕中,烤好的戚風蛋糕從烤箱中取出,應馬上倒扣在烤網上放涼後脫模,因戚風蛋糕容易回縮,所以倒扣放涼後再脫模,可以有效的減輕回縮。
烤模刷油撒粉:在模型中均勻的刷上黃油,或再撒上麵粉,可以使烤好的蛋糕更容易脫模,但要注意,戚風蛋糕不可以刷油撒粉。
後油法:後油法是黃油不和麵粉、水.一起放,麵團揉成型以後再放黃油。
高筋麵粉: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2.5%以上。是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之一。中筋麵粉:即市面上最常見的普通麵粉。蛋白質含量在9-12%之間,多數用於中式點心的饅頭、包子、水餃中。低筋麵粉: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在7~9%之間,為製作蛋糕的主要原料之一。玉米澱粉:又稱粟粉,玉米粉。溶水加熱至65℃時即開始膨化產生膠凝特性,多數於製作奶油布丁餡。還可在蛋糕的配方中加入可適當降低麵粉的筋度。即發乾酵母:由新鮮酵母脫水而成,呈顆粒狀的乾性酵母。用來製作饅頭,皮薩,麵包等,幫助發酵。小蘇打:學名碳酸氫鈉,膨大劑的其中一種,鹼性。常用於酸性較重的巧克力蛋糕配方中和西餅配方內。泡打粉:又名發粉,膨大劑的一種,廣泛使用在各式蛋糕、西餅的配方中。塔塔粉:酸性物質,用來平衡蛋白酸鹼度,幫助打發蛋白。例如在製作戚風蛋糕打蛋白時添加。 麵包改良劑:用在麵包配方內可促進麵包柔軟和增加麵包烘烤彈性。瓊脂:由海藻中提制,為膠凍原料、膠性較強,在室溫下不易融解。可用來製作果凍。鮮奶油:鮮奶油是白色像牛奶似的液體,但是乳脂含量更高。鮮奶油是加工乳製品,是西點製作的主要材料之一,無法自己在家製造,一般大型超市的乳品冷藏櫃可買到。 鮮奶油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鮮奶油。在蛋糕上的一層白色泡沫狀的鮮奶油是將液體鮮奶油打發後的霜飾, 這種已打發的鮮奶油霜稱之為 Whipped Cream。動物性鮮奶油只有『鮮奶油』或『Cream』而無『棕櫚油』或其它植物油成分或含糖量。動物性鮮奶油的保存期限較短,應儘早使用。植物性鮮奶油 植物性鮮奶油又稱人造鮮奶油,主要成分為棕櫚油、玉米糖漿及其它氫化物,可以從包裝上的成分說明看出是否為植物性鮮奶油。植物性鮮奶油通常是已經加糖的,甜度較動物性鮮奶油高,港式用語稱為『甜奶油』,反之,稱不加糖的鮮奶油為『淡奶油』。煉乳:煉乳是將牛奶蒸發掉水份進行濃縮之後再加入糖,更便於保存。煉乳加水稀釋之後相當於加了糖的牛奶。但是在烘焙中,由於煉乳含糖量過高,因此基本不用做原料,更不能代替黃油或者牛奶。原味以及各種風味的煉乳可以直接塗在烤好或者蒸好的的點心上,或者用於製作奶茶,會增加濃滑的口感。瑪琪琳:其含水在15~20%,含鹽在3%,熔點較高,是奶油的代替品,多數用在蛋糕和西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