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瑋雯
讀者發來私信:分手之後,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要翻看EX的微博,甚至還會留意和他在各種社交軟體交往密切甚至有些曖昧的異性,然後想去了解她們,之後又會覺得非常自責,非常不安,感覺自己似乎應該放下,不要再去做些這麼無聊的事,可是卻又有些放不下,忍不住還會去刷他微博,假裝不經意地打探他的消息……
最後這位朋友問到,我這樣是不是有病?
記得李宗盛有首歌唱到: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
失去愛情,給人帶來的改變和痛苦,實在太多太大了。
最糟糕的,或許就是為愛丟了性命吧。
我聽過很多案例,都是因為分手隨後自殺或者殺人,痴男怨女,不甚枚舉。
我想,面對愛的喪失,一些脆弱的人幾乎無法承擔這種結果。
假使不是因為重度抑鬱的話,我想,就在分手那刻,緊急介入心理幹預是必要的,如果那時幹預好了,基本也就好了。
他們因為情緒沒能控制,因為心生絕望,因為無比悲傷,或者,因為異常憤怒,因為想要報復,僅僅因為「憑什麼你要這樣對我,我要死給你看!」
無論如何,這種情況實在糟糕。
多數失戀之後尋死覓活過的人後來總會告訴我們,失去愛情,其實真的沒有什麼。
為愛去死的人,根本不懂得愛。
那麼,為愛「變態」的呢?
譬如文章開端寫到的讀者,還有我聽過的化身偵探不停調查糾纏前任的人,或者甘願成為前任的永久牌備胎的人,或者一直抑鬱寡歡,再也不敢再去相信愛情接受別人的人,或者一時衝動,然後隨便就把自己嫁掉的人,或者再也不願付出,再也不會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然後一直宅在家裡的人……,太多太多「奇葩」的事例讓我感到,愛情原來可以讓人那麼痛苦,那麼難過,那麼絕望,那麼悲傷。
其實,在我們還不懂愛的時候,誰又沒幹過幾件自己都想鄙視自己的蠢事情呢?
後來我發覺,在愛裡體驗到許多壞情緒的人,多是內心貧乏的人,他們還沒有愛的能力,包括愛人與被愛的都沒有,所以,他們不會去愛自己,也不懂得怎麼去愛別人,更別提去愛這個美好的世界了。
他們會在愛裡斤斤計較,誰對誰的好多些,誰對誰的好少些。會因為很多沒有來由的事情去爭吵,去互相羞辱,去彼此傷害。他們會患得患失,會想要去控制,會想要去依戀,會想要去佔有,會想要去奴役。會因為對方不聽自己的而覺得鬱鬱寡歡,會因為對方變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感到悲傷失望。
曾經有個訪客,經歷N次分手,她所經歷的每次愛情都是遇見一個極品,不負責任,龜毛摳門,花言巧語,坑蒙拐騙……
諮詢過程之中,她給我一種感覺,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為了驗證這點,她每次都會遇見一個糟糕的男人,一個同樣不懂如何去愛的人,然後與之相愛相殺。
吸引力法則如是說: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人,確實如此。
如果你還不懂愛,你的內心匱乏,同樣匱乏缺愛的人就會留在你的身邊,如此這般,惡性循環。
有人會說,嘿,這就是愛。
我想說的是,這不是愛。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之中對於愛情有過這樣一段精彩論述: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記得我在電影《甘地傳》裡面看到,可謂一貧如洗的甘地身披一塊白布,漫步村莊,所有村民迎了過來,熱切地,快樂地與之交談,每個人都想要為他做些什麼,他慈悲而祥和,微笑地詢問和關心這些愛戴他的人民。
我想說明什麼呢?聖雄甘地身上釋放出的愛是無窮無盡的,他不用去患得患失,不用去斤斤計較,他對人的愛無處不在,從未匱乏,人們也一樣愛他。
我突然意識到,愛,確實是一種給予,而且是內心豐盛的人的一種給予,與物質是否豐富無關。
人們都會希望自己有這樣一種給予的能力。因為誰都希望自己可以愛人,值得被愛。
然而,如果想要能夠給予,前提就是你能認同並且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的內心豐盈,你懂得欣賞自己,也會讚美別人。
也就是說,你擁有愛的能力,也能盡情感受被愛。
一個人的時候,在沒有愛情的日子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去修行這種能力。
多去閱讀,多去思考,去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盈而有力量,聽音樂,看演出,認真欣賞一齣戲劇,好好閱讀一本小說。
去旅行,去看更美好的風景,去見更有趣的人,去體驗自然裡的風吹過,山谷裡的水,走過靜謐的村莊,蒼茫的草原,壯麗的雪山,一望無垠的麥田和凝望湛藍的天。
所有這些,人文的、自然的景觀都會帶給我們原本貧乏的內心一些震撼,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好美,覺得自己好像怎麼活也活不夠。
然後,你會變得慷慨而無私,想要通過各種方法與他人分享你所感知的美好,想要告訴他人你的體驗,這個時候,你的分享將會為你帶來一種讓你快樂而滿足的體驗,你會發現,真正的愛就蘊藏其中。
同樣,願意和你分享這些美好體驗的人,會被你所吸引,就在你們之間,可能產生最美好的愛情。
然後你會開始不再患得患失,因為你很清楚,你值得被愛,也懂得愛人。
你不怕被遺棄,不怕付出太多收不回,因為這種豐盈的愛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對待愛人,你不想去佔有,不願去控制,也不需要去佔有、去控制,你將學會愛一個人本身而不是愛自己想像之中或者想要讓他變成的那個人。
你們可以簡單地彼此做自己,互相理解、包容與支持。
其實,一朵花的盛放,不是因為他人的愛慕與欣賞,而是那朵花本來就要綻放。
只要我們可以想方設法移除阻礙鮮花盛開的所有障礙,花便自然而言地會綻放。
沒有什麼是一定要得到的,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失去的,懂得這點,我們可以做到心無掛礙,愛往直前。
愛是豐盈的自己,和世界無關,如果你已經懂得真正的愛與被愛的話。
(本文系作者授權「清南」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