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豐盈的自己,和世界無關,如果你已經懂得真正的愛與被愛的話

2021-02-10 清南師兄



文 / 廖瑋雯

讀者發來私信:分手之後,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要翻看EX的微博,甚至還會留意和他在各種社交軟體交往密切甚至有些曖昧的異性,然後想去了解她們,之後又會覺得非常自責,非常不安,感覺自己似乎應該放下,不要再去做些這麼無聊的事,可是卻又有些放不下,忍不住還會去刷他微博,假裝不經意地打探他的消息……

最後這位朋友問到,我這樣是不是有病?

記得李宗盛有首歌唱到: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

失去愛情,給人帶來的改變和痛苦,實在太多太大了。

最糟糕的,或許就是為愛丟了性命吧。

我聽過很多案例,都是因為分手隨後自殺或者殺人,痴男怨女,不甚枚舉。

我想,面對愛的喪失,一些脆弱的人幾乎無法承擔這種結果。

假使不是因為重度抑鬱的話,我想,就在分手那刻,緊急介入心理幹預是必要的,如果那時幹預好了,基本也就好了。

他們因為情緒沒能控制,因為心生絕望,因為無比悲傷,或者,因為異常憤怒,因為想要報復,僅僅因為「憑什麼你要這樣對我,我要死給你看!」

無論如何,這種情況實在糟糕。

多數失戀之後尋死覓活過的人後來總會告訴我們,失去愛情,其實真的沒有什麼。

為愛去死的人,根本不懂得愛。

那麼,為愛「變態」的呢?

譬如文章開端寫到的讀者,還有我聽過的化身偵探不停調查糾纏前任的人,或者甘願成為前任的永久牌備胎的人,或者一直抑鬱寡歡,再也不敢再去相信愛情接受別人的人,或者一時衝動,然後隨便就把自己嫁掉的人,或者再也不願付出,再也不會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然後一直宅在家裡的人……,太多太多「奇葩」的事例讓我感到,愛情原來可以讓人那麼痛苦,那麼難過,那麼絕望,那麼悲傷。

其實,在我們還不懂愛的時候,誰又沒幹過幾件自己都想鄙視自己的蠢事情呢?

後來我發覺,在愛裡體驗到許多壞情緒的人,多是內心貧乏的人,他們還沒有愛的能力,包括愛人與被愛的都沒有,所以,他們不會去愛自己,也不懂得怎麼去愛別人,更別提去愛這個美好的世界了。

他們會在愛裡斤斤計較,誰對誰的好多些,誰對誰的好少些。會因為很多沒有來由的事情去爭吵,去互相羞辱,去彼此傷害。他們會患得患失,會想要去控制,會想要去依戀,會想要去佔有,會想要去奴役。會因為對方不聽自己的而覺得鬱鬱寡歡,會因為對方變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感到悲傷失望。

曾經有個訪客,經歷N次分手,她所經歷的每次愛情都是遇見一個極品,不負責任,龜毛摳門,花言巧語,坑蒙拐騙……

諮詢過程之中,她給我一種感覺,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為了驗證這點,她每次都會遇見一個糟糕的男人,一個同樣不懂如何去愛的人,然後與之相愛相殺。

吸引力法則如是說: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人,確實如此。

如果你還不懂愛,你的內心匱乏,同樣匱乏缺愛的人就會留在你的身邊,如此這般,惡性循環。

有人會說,嘿,這就是愛。

我想說的是,這不是愛。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之中對於愛情有過這樣一段精彩論述: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記得我在電影《甘地傳》裡面看到,可謂一貧如洗的甘地身披一塊白布,漫步村莊,所有村民迎了過來,熱切地,快樂地與之交談,每個人都想要為他做些什麼,他慈悲而祥和,微笑地詢問和關心這些愛戴他的人民。

我想說明什麼呢?聖雄甘地身上釋放出的愛是無窮無盡的,他不用去患得患失,不用去斤斤計較,他對人的愛無處不在,從未匱乏,人們也一樣愛他。

我突然意識到,愛,確實是一種給予,而且是內心豐盛的人的一種給予,與物質是否豐富無關。

人們都會希望自己有這樣一種給予的能力。因為誰都希望自己可以愛人,值得被愛。

然而,如果想要能夠給予,前提就是你能認同並且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的內心豐盈,你懂得欣賞自己,也會讚美別人。

也就是說,你擁有愛的能力,也能盡情感受被愛。

一個人的時候,在沒有愛情的日子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去修行這種能力。

多去閱讀,多去思考,去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盈而有力量,聽音樂,看演出,認真欣賞一齣戲劇,好好閱讀一本小說。

去旅行,去看更美好的風景,去見更有趣的人,去體驗自然裡的風吹過,山谷裡的水,走過靜謐的村莊,蒼茫的草原,壯麗的雪山,一望無垠的麥田和凝望湛藍的天。

所有這些,人文的、自然的景觀都會帶給我們原本貧乏的內心一些震撼,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好美,覺得自己好像怎麼活也活不夠。

然後,你會變得慷慨而無私,想要通過各種方法與他人分享你所感知的美好,想要告訴他人你的體驗,這個時候,你的分享將會為你帶來一種讓你快樂而滿足的體驗,你會發現,真正的愛就蘊藏其中。

同樣,願意和你分享這些美好體驗的人,會被你所吸引,就在你們之間,可能產生最美好的愛情。

然後你會開始不再患得患失,因為你很清楚,你值得被愛,也懂得愛人。

你不怕被遺棄,不怕付出太多收不回,因為這種豐盈的愛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對待愛人,你不想去佔有,不願去控制,也不需要去佔有、去控制,你將學會愛一個人本身而不是愛自己想像之中或者想要讓他變成的那個人。

你們可以簡單地彼此做自己,互相理解、包容與支持。

其實,一朵花的盛放,不是因為他人的愛慕與欣賞,而是那朵花本來就要綻放。

只要我們可以想方設法移除阻礙鮮花盛開的所有障礙,花便自然而言地會綻放。

沒有什麼是一定要得到的,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失去的,懂得這點,我們可以做到心無掛礙,愛往直前。

愛是豐盈的自己,和世界無關,如果你已經懂得真正的愛與被愛的話。

(本文系作者授權「清南」發布)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人愛你,那就請你好好愛自己
    人生中,能夠真正遇到一個全心全意愛你的人,你是幸運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那個為你奮不顧身的人。即便我們遇不到真正可以用生命來愛你的那個人,也依然要相信這個世界有美好的愛情存在。在愛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吃虧和不吃虧。無論這樣?我們都要學會懂事,誰是你的王子或者公主,誰才是最在乎你的人?只是在愛情面前,我們被甜蜜衝昏了頭腦,總是看不清,甚至裝糊塗。明明知道對方已經疏遠,不愛自己,卻還是自欺欺人的說服自己的疑惑,找各種藉口,覺得對方還在乎著你,愛著你,其實你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
  •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做到這三點,才真正懂得好好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能量,它是需要通過後天學習鍛鍊而來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不會愛自己,這些人的首要特徵就是:不善待自己的身體。愛自己,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第二點:接納真實的自己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
  • 什麼是真正的成熟:自律性和真正的愛
    如果它已經嚴重到了傷害到了別人的話,或者傷害到自己的話,這就是一個嚴重的病症。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調症,都會本能地逃避責罰。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種程度的神經官能症,把自己承受的痛苦看成是罪有應得,缺少關心的孩子會自慚形穢,認為自己不夠可愛,缺點大於優點等等,這都是我們童年所經歷過的東西。
  • 愛,是懂得「取悅」自己
    02你是取悅別人的大師,卻沒想過取悅自己。為什麼?因為你誤以為愛和關心只有別人才能給你。殊不知,你自己才是愛的原動力。於是,即使你盡力取悅著別人,付出的和得到的卻不成正比,你依然會感到空虛,會感到別人給你的愛是那麼不真實。為什麼會空虛?
  • 如果你愛我,請先愛你自己
    在《愛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無關的感覺,而只需要投入到生理和心理上。如果你不努力發展你的全部個性,並達到創造的傾向,那麼每一次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如果我們不能用謙卑、勇敢、真誠、自律地去愛別人,那麼人們的愛情生活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
  • 如何真正的愛自己?愛自己的10個方法
    世界著名的心靈導師露易絲·海在《啟動心的力量》一書中,告訴大家十個愛自己的方法。讓我們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察覺、停止一切"不愛"的行為,成為真正擁有愛和幸福的人。因此,當遇到問題的時侯,如果可能的話,我建議你加入一個適合你的團體。
  • 朗誦 | 如果沒有人愛你,那就請你好好愛自己(原創)
    人生中,能夠真正遇到一個全心全意愛你的人,你是幸運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那個為你奮不顧身的人。即便我們遇不到真正可以用生命來愛你的那個人,也依然要相信這個世界有美好的愛情存在。我們接受這塵世的喧囂,熱鬧,鮮衣怒馬,享受群居,也同時接受一個人的孤獨和離索,更要接受一段路程之後的別離。
  • 愛的本質
    當我們說到愛的時候,我們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愛。這並不奇怪。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之下,因而太習慣於被愛了。從小到大,我們渴望得到許多的愛。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當我們經受痛苦時,我們希望有人與我們分擔。我們希望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常常惦記著我們,有福與我們同享。在戀愛和婚姻中,我們也非常在乎被愛,對於自己在愛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敏感。
  • 真正愛過的人才懂得: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
    愛和喜歡到底有什麼區別?有人說「喜歡」可以是很多人,而「愛」只能是一個人。其實真正愛過的人才懂得: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那時候並不完全懂得什麼是愛,說一句「喜歡你」,臉就會紅半天。後來不知不覺走散了,記憶也隨之沉澱,後來也能無藥自愈,年輕的好處就是輸得起,所有的過往總有一天成了自己嘴裡雲淡風輕別人的故事。
  • 男人為你花錢,就是愛你?其實,真正的愛情,與「錢」無關
    所以,女人也要端正自己的觀念,錢重要,但不是一個男人愛不愛你的唯一衡量標準。其實,真正的愛情與花錢無關的,再沒錢的男人,也會好好的疼愛自己的愛人。而一個只願意在金錢上對你大方,卻在情感上對你小氣的男人,其實並不是真的愛你。
  • 寫給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你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傻,因為並不是你對別人好,你愛別人,別人就會給你回應,可能你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回應還會顯得你的愛很廉價。為什麼要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懂我們自己,而且我們和自己相處的時間佔了大部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愛自己是一種能力。愛自己,簡單地來說就是要學會照顧自己而照顧便是一種能力。
  • 「愛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
    在感情的世界裡,最好的戀愛狀態其實是兩個優秀的人互相吸引彼此。彼此都是因為對方的吸引而走到一起的。 如此,雙方都會懂得如何去愛對方。因為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說,自己本來就足夠的優秀。 是啊,而讓自己變得優秀,就要好好愛自己。
  • 我愛你,與你無關
    所以我選擇睡去在夢中再一次的見到你我愛你,與你無關渴望藏不住眼光於是我躲開不要你看見我心慌我愛你,與你無關真的啊我愛你,與你無關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也只屬於我自己不會帶到天明也許它只能存在與黑暗我愛你,與你無關
  • 異地戀真正愛對方的表現,一句話試探他愛不愛你
    異地戀雖然說談起來非常的艱辛,但是如果說你已經深深的愛上那個人,那麼地域的問題你也會不是特別的在乎,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這段戀愛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所以說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們能夠真正的了解對方的內心想法是什麼相信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尤其是異地戀的朋友們,那麼異地戀真正愛對方的表現有哪些
  • 多少人陷入了「愛自己」的誤區而不自知?真正愛自己,請這樣做!
    但愛自己,並不止是一種形式主義。比如說,如果你在花錢吃大餐、買包包時,感到放鬆和愉悅,當然是好的。但如果你在做這些的時候感覺到焦慮與壓力,心疼與不舍,結束後自責與恐慌,那就不是愛自己。真正的愛自己,就要學會關心自我的感受,懂得發出「我不想要」的信號,然後付諸行動。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及時說「不」,及時抽離痛苦的狀態。這需要我們懂得主動察覺自己的感受,學會關心和照顧自己的心,讓自己回到健康的狀態中。
  • 「如果你要愛別人一百分,那必須先愛自己一百零一分.」
    當我們總是擔心別人會受傷,怕辜負別人的好意,可是後來你才知道你的付出和努力在別人眼裡沒有那麼重要。跟朋友相處,從不計較得失,可是你有一點沒有做好,朋友就開始疏遠你。你很疑惑,不是認識了這麼多年的朋友嗎,怎麼說淡就淡了。是不是當初就不該付出那麼多,現在已經沒有退路。那時你就會發現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
  • 致女人:學會好好愛自己,你愛自己的程度決定了男人愛你的深度
    第一,先學會愛自己,你才會懂得愛的含義 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好好愛自己,其實並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源自欣賞與接納。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欣賞對方身上優點,我們往往就開始懂得愛的內涵。欣賞是愛之端。 欣賞也是我們經由別人發現自己的成長通道。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遇到的人都是必然遇到的,如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懂得好好愛自己,你就會成為一道光。
  • 睿智的女人都懂得,「愛自己」,才是幸福的開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伴兒風停夜泊 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 家庭主婦的煩惱,其實,是你不懂得如何愛自己
    卓別林在70歲生日那天,發表了名為《當我開始愛自己》的講話: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當你開始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圍繞你情緒的迷霧都會散去,服從於自己的本心,你的人格才會變得高貴。
  • 如果愛,請讓你的愛剛剛好
    同時她還是多部國際暢銷書的作者,其中《愛得太多的女人》暢銷300多萬冊,被翻譯成25種語言,發布至今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人從愛得太多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在本書中,作者從大量的真實案例出發,通過剖析愛得太多的女人的經歷和感受,一步步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愛得太多,並在最後指出愛得太多的康復之路。其主旨在於幫助那些愛得太多的人認清現實、理解這種關係模式的根源,並且找到改變生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