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姿啞鈴彎舉和站姿啞鈴錘式彎舉都是手臂訓練的經典動作,兩個動作雖然形式上差別不大,主要是手腕角度的區別,但是對於手臂肌肉的刺激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了解兩個動作的不同之處,並且針對性的選擇是手臂訓練的關鍵。
站姿啞鈴彎舉動作針對大臂的肱二頭肌、小臂的腕屈肌和握力的能力都有非常好的訓練效果。
動作開始呈站姿,挺胸,上背部保持與地面垂直,腰椎保持生理曲度,臀微翹,膝關節、髖關節保持一定的曲度,雙腳分開,全身自然放鬆!
肘部保持微屈不鎖死,上臂和垂線約成15度角,使肘部位於身體側面中線的前方。緊貼體側。
雙手反握啞鈴,手背、腕和小臂三點必須是平直的,有很多初學者往往是彎曲的,此處要注意!
雙肩下沉!肩胛骨不可向後內收夾背,也不可向前展含胸,必須保持平直狀態,挺胸!
雙手鬆握啞鈴,拳心向外,手間距與肩同寬,置於腿前。
將啞鈴朝向肩部方向舉起,動作全程上臂和前臂必須固定在垂直面裡運動。
在啞鈴彎舉至最高點時,肱二頭肌受到更多的是屈臂後擠壓的力,為了達到更好的收縮效果,此時一定要自己自主收縮肱二頭肌,使之達到頂峰收縮。
下降啞鈴的速度一定要慢,要通過肱二頭肌對重量的控制,緩慢勻速的下降至肘關節不鎖死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伸展。
錘式彎舉作也是肱二頭肌常用訓練動作,也可以有效刺激肱橈肌和肱肌,還可以訓練到前臂伸肌和屈肌。
動作開始同樣呈站姿,挺胸,上背部保持與地面垂直,腰椎保持生理曲度,臀微翹,膝關節、髖關節保持一定的曲度,雙腳分開,全身自然放鬆!
手臂垂於體側,掌心相對自然握式握持啞鈴,上臂緊貼體側。肘部固定在體側。
用力向上彎舉,可感受到肱二頭肌外側膨脹隆起。最高點進行頂峰收縮,並堅持片刻,然後緩慢還原,最低點時手臂完全伸直。
站姿啞鈴彎舉全面訓練整條手臂,尤其對於肱二頭肌的刺激最大。對於手掌握力的訓練效果明顯,只要在彎舉過程中握緊啞鈴,就可以隨帶訓練握力。只追求單一方向的屈伸,對於打造立體完整美學的手臂還遠遠不夠,但是最為手臂的基礎訓練是必須的。
站姿啞鈴錘式彎舉增加肱肌和肱橈肌的刺激,手腕角度幾乎是人體自然站立時的手臂角度,動作執行起來更加舒適和容易。對於肱二頭肌的刺激明顯減少,對於大臂的維度,握力貢獻不明顯。
在鏡中看看自己的手臂,如果肱二頭肌和小臂的圍度相對較勻稱,那麼建議採用啞鈴彎舉動作整體訓練手臂,如果肱二頭肌的維度明顯超前於小臂圍度,可以選擇進行錘式彎舉開始手臂訓練,來增加大臂的立體感和大小臂的勻稱,肱橈肌對於小臂的視覺貢獻非常明顯,這也是錘式彎舉主要刺激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