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齦交穴】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原作齗交。屬督脈。為督脈、陽明之會。
【名解】穴位於唇內上齒齦與唇系帶連接處,又為任、督兩脈之會,故名。【齦交穴的位置】
位於人體上唇內,唇系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
【取穴方法】
張口取穴。當上唇的尖端,人中溝下端的皮膚與唇的移行部。
【穴位解剖】
有上唇系帶;有上唇動、靜脈;布有上頜內槽神經分支。
【按摩齦交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齒齦腫痛,口臭,齒衄,處鼻淵,面赤頰腫,唇吻強急,面部瘡癬,兩腮生瘡,癲狂,項強。
【作用功效】齦交穴,開竅,明目。
【古代記述】目痛不明,鼻中息肉不利,鼻頭額癰中痛,面赤,心煩痛,頸項急不得回攝,口不可開,骨槽風,痙,煩滿,寒熱,口僻,癲狂,齒間出血。
【臨床應用】齦交穴,現代常用於治療牙齦腫痛、齒痛、口舌糜爛、鼻淵、鼻息肉、癲癇等。
【穴位配伍】齦交穴配承漿穴治口臭難近;齦交穴配上關穴、大迎穴、翳風穴治口噤不開;齦交穴配風府穴治頸項急,不得顧。口僻:顴髎、齦交、下關。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齦交穴向上斜刺0.2-0.3寸(點刺出血)。註:點刺放血可輔助治療痔瘡。
【艾灸方法】不灸。【日常保健】
(1)經常按摩齦交穴可加快身體淋巴和血液循環,消除因任脈、督脈不通而引起的身體浮腫型下身肥胖。從而幫助瘦腿。
取穴時翻開上唇,齦交穴位於人體的上唇內,唇系帶和上齒齦連接處。(2)伸出舌頭,向上舔舐、刺激齦交穴,每天至少刺激20次,每次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