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明
足少陽膽經 之 卅七
光明即明亮的意思,此穴屬膽經,善治眼疾,使之重見光明,故名光明。
足少陽膽經的絡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解剖】在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分支;布有腓淺神經。
【穴性】明目,通絡。
【主治】目痛,夜盲,乳脹痛,膝痛,下肢痿痺,頰腫。
【配穴】
配地五會,治眼癢眼疼。
配睛明、承泣、四白、絲竹空、瞳子髎,疏風清熱瀉火,治目痛。
配陽陵泉、足三裡、懸鐘、崑崙,舒筋活絡止痛,治下肢痿痺。
配肝俞、腎俞、風池、目窗、睛明、行間,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內障。
【刺灸法】
1.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
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治療麻痺性斜視
光明直刺1-2寸,太陽斜刺0.5-1寸。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均取患側腧穴,得氣後留針30分鐘。
治療急性腰扭傷
單側腰扭傷只取患側光明,兩側腰扭傷及腰椎痛者可取雙側光明。
令患者坐在椅子上,常規消毒後直刺1-1.5寸,施以瀉法,以獲得明顯的酸脹針感,同時讓患者配合醫者輕輕地活動腰部,留針15分鐘,每5分鐘行針一次。
一般下針後患者即感到腰部輕鬆舒適,疼痛症狀消除,呼吸暢通,出針後行走自如,諸症皆除。
治療青少年近視眼
配外關、合谷為一組,配太衝為二組。
兩組交替使用,採用手法運針激發感傳,可提高視力和改變屈光度。
典籍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針灸甲乙經》: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善齧頰,光明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
《席弘賦》: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醫宗金鑑》:婦人少腹胞中疼痛,大便難,小便淋,好怒色青。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1. 掃描(長按)下方群主微信號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
2. 發送信息「入群學習」給群主。
3. 等群主發給你入群邀請,加入群。
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臺
微信號:zljxjp
一個堅持分享中醫臨床醫案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