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之 光明 | 每日一穴

2021-02-07 北京針聯臨床醫案


光 明

足少陽膽經 之 卅七

光明即明亮的意思,此穴屬膽經,善治眼疾,使之重見光明,故名光明。

足少陽膽經的絡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解剖】在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分支;布有腓淺神經。

【穴性】明目,通絡。

【主治】目痛,夜盲,乳脹痛,膝痛,下肢痿痺,頰腫。

【配穴】

配地五會,治眼癢眼疼。

配睛明、承泣、四白、絲竹空、瞳子髎,疏風清熱瀉火,治目痛。

配陽陵泉、足三裡、懸鐘、崑崙,舒筋活絡止痛,治下肢痿痺。

配肝俞、腎俞、風池、目窗、睛明、行間,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內障。

【刺灸法】

1.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

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治療麻痺性斜視

光明直刺1-2寸,太陽斜刺0.5-1寸。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均取患側腧穴,得氣後留針30分鐘。


治療急性腰扭傷

單側腰扭傷只取患側光明,兩側腰扭傷及腰椎痛者可取雙側光明。

令患者坐在椅子上,常規消毒後直刺1-1.5寸,施以瀉法,以獲得明顯的酸脹針感,同時讓患者配合醫者輕輕地活動腰部,留針15分鐘,每5分鐘行針一次。

一般下針後患者即感到腰部輕鬆舒適,疼痛症狀消除,呼吸暢通,出針後行走自如,諸症皆除。


治療青少年近視眼

配外關、合谷為一組,配太衝為二組。

兩組交替使用,採用手法運針激發感傳,可提高視力和改變屈光度。


典籍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針灸甲乙經》: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善齧頰,光明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

《席弘賦》: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醫宗金鑑》:婦人少腹胞中疼痛,大便難,小便淋,好怒色青。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1. 掃描(長按)下方群主微信號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

2. 發送信息「入群學習」給群主。

3. 等群主發給你入群邀請,加入群。



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臺 

微信號:zljxjp

一個堅持分享中醫臨床醫案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足少陽膽經及其腧穴的學習。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足厥陰肝經一樣,足少陽膽經也是和春季同屬木的經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為表裡。屬膽,絡肝。五行屬木。足少陽膽經的腧穴起於瞳子髎,終於竅陰。
  • 時間醫學-----足少陽膽經
    各個經絡裡運行的經氣各有特徵,象膽經裡運行的就是猶如最炎熱的夏天的火氣,所以叫足少陽膽經。足,描述了經絡循行部位;少陽,描述了經絡中經氣的特徵;膽,描述了經絡經過的臟腑。這樣一來大家看名字大致就能想像經絡的特徵了。大家可以準備一本《針灸大成》,我們講課以《針灸大成》為底本。膽經的具體的循行位置從哪裡到哪裡?是什麼呢?
  • 膽經之浮白 頭竅陰 | 每日一穴
    浮 白足少陽膽經 之  十浮即浮淺
  • ​【十二經絡】足少陽膽經養生知識
    膽經木氣的疏洩作用,由上而下,自頭走足,絡肝,主降。秉陽木之氣,兼秉相火之氣。《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 【每日一穴】翳風穴:益氣補陽
    翳風為經穴名(yìfēng)。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翳風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翳即遮蔽,風即風邪,此穴當耳垂後方,為遮蔽風邪之處,故名翳風。特異性:翳風穴為交會穴之一,是手足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腧穴釋義】翳風。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
  • 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足少陽膽經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如果足少陽經鬱結住了,全身的氣機都會不暢,身體便會出現問題。膽經通暢,全身氣機活潑,流轉順暢。《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足少陽膽經起於目外眥,向上到達額角,向後行至耳後(風池),經頸、肩部後下入缺盆。
  • 小膽經,大作用
    數萬健康行業人關注的平臺,每日分享尚赫知識、產品介紹、技術手法、健康養生、傳播正能量等內容;與健康同在、和美麗同行!歡迎大家關注!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墟穴,絡穴為光明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我們都知道,身上的經絡穴位對於身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醫認為,經絡疏通則身體健康,經絡堵塞則出現問題。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少陽膽經}
    絕骨之端,陽輔穴也,下行懸鐘,循足面上之丘墟、臨泣等穴,乃入小指次指之間,至竅陰穴,足少陽經止於此);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足大指次指本節後骨縫為岐骨,大指爪甲後二節間為三毛。其支者,自足跗上別行入大指,循岐骨內,出大指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而接乎足厥陰經也)。
  • 【每日一穴】肩井穴:生命之井,按一按,疏通全身氣血!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正坐取穴。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 拔通膽經「環跳穴」,腿腳就利索了
    —— 小妙招 | 小偏方 ——       在人體臀部的側面(打針的區域),足少陽膽經上有個穴位叫
  • 針灸講座18—足少陽膽經1
    【配伍】配合谷、足臨泣、睛明治目生內障;配養老、肝俞、光明、太衝治療視物昏花。【刺法】向後刺或斜刺0.3~0.5寸。【備註】手太陽,手、足少陽交會穴。2.聽會【穴位由來】聽,聽覺。會,會聚。此穴在耳前凹陷處,可以使聽覺得以會聚。【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 針灸入門187-足少陽膽經之環跳
    環跳又稱髖骨、環谷、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是足少陽膽經的第三十個穴位。
  • 足少陽膽經之膝陽關 | 穴位常識
    【中醫寶典App】中醫經典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率谷、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液、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
  • 每日一穴 · 中瀆穴
    中瀆穴簡易取穴:在大腿外側中線,距離膕窩橫紋5橫指,再加1個拇指寬度。
  • 一文弄懂足少陽膽經45個穴位位置圖
    足少陽膽經分布於人體頭側面、胸腹側面、下肢外側中部及第4趾,循行45個穴位,首穴為瞳子髎,末穴為足竅陰。
  • 【每日一穴】聽宮穴
    一說「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針灸甲乙經》)。 【取穴方法】微張口,耳屏正中前緣凹陷,在耳門與聽會穴之間。 【穴位解剖】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外耳道軟骨,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或屬支等結構。 【穴名解說】 【聽宮穴】經穴名。
  • 【每日一穴】上關穴:升清降濁
    上關為經穴名(Shàngguān)。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屬足少陽膽經。上關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上即上方,關即關界,指顴骨弓,此穴在其上緣,故名上關。【腧穴釋義】上關。上,上行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清陽之氣由此上行。本穴物質為聽會穴吸熱上行的弱小水氣,在上行本穴的過程中,外部的寒溼水氣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後清陽之氣吸熱上行,滯重水溼則冷縮降地,本穴如同氣血上行天部的關卡一般,故名。
  • 十二經絡養生-足少陽膽經下
    [配伍]配合谷、臨泣、睛明治目生內障;配少澤治婦人乳腫;配養老、肝俞、光明、太衝、治療視物昏花。[刺灸法]向後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稜針點刺出血。[附註]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聽會穴[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 每日一穴:翳風
    翳風為經穴名(yìfēngTE17)。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翳風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 每日一穴【五樞穴】,婦科疾病專用穴
    【五樞穴】位於人體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    【取穴方法】側臥,在髂前上棘內側凹陷處,約與臍下三寸相平處取穴。    【穴位解剖】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布有髂腹下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