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白
足少陽膽經 之 十
浮即浮淺,白指明白,此穴位於體表浮淺部位,有清頭明目之功,故名浮白。
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取穴】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之一與上三分之一交點處。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分支;布有耳大神經之分支。
【穴性】清頭活絡,理氣散結。
【主治】頸項強痛,臂痛不舉,足痿不行,下肢癱瘓,胸中滿,喘息,咳逆,多痰,耳鳴,耳聾,頭痛,牙痛,瘰癧,癭氣。
【配穴】
配風池、太陽、百會,有疏風止痛,治頭痛。
配頰車、下關、合谷,有活絡止痛,治齒痛。
配天牖、天容、天突,有理氣,軟堅散結,治瘰癧。
配風池、行間,治偏頭痛、目赤腫痛。
配聽會、中渚,治耳鳴、耳聾。
配腎俞、太溪、耳門,治耳鳴、耳聾。
配完骨,治齲齒。
【刺灸法】
1. 平刺0.5-0.8寸,局部有脹重感。
2. 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頭 竅 陰
足少陽膽經 之 十一
頭即頭部,竅即孔竅,陰為陽之對,開竅於耳目的腎和肝均屬陰髒,此穴在頭部耳後,善治耳目諸病,故名頭竅陰。別名竅陰,首竅陰,枕骨。
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取穴】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點處。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
【穴性】清頭聰耳,洩熱散結。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胸脅痛,口苦,耳鳴,耳聾,耳痛。
【配穴】
配聽宮、聽會、翳風,開竅聰耳,治耳鳴,耳聾。
配內關、支溝、陽陵泉,疏肝理氣,治胸脅痛。
配風池、足臨泣、俠溪、太衝,平肝潛陽,清火熄風,治眩暈。
配強間,治頭痛。
配只支溝、太衝、風池,治肝膽火盛之偏頭痛或巔頂痛。
【刺灸法】
1. 平刺0.5-0.8寸,局部有脹重感。
2. 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1. 掃描(長按)下方群主微信號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
2. 發送信息「入群學習」給群主。
3. 等群主發給你入群邀請,加入群。
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臺
微信號:zljxjp
一個堅持分享中醫臨床醫案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