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瞳子髎:目之精華在瞳子,故稱目珠為瞳子。穴在目外角骨髎中,故以為名。系膽經小腸經與三焦經之會穴。有清熱散風,活絡明目作用。
2.聽會:會指會聚。耳主聽覺,穴當耳前,以其主治耳聾氣閉,針此可使聲音得以會聚,故名之。有清熱散風,通關開竅作用,是治療耳疾的常用穴。主治耳聾,耳鳴,齒痛,牙關不利,痄腮,口眼歪斜。
3.上關:與下關相對而言,本穴在顴弓之上,故名「上關」。系膽經,三焦經和胃經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作用。方治頭痛,耳聾,耳鳴,口眼歪斜,齒痛等證。
6.懸釐:釐指長度。穴在耳廊外斜上角,外角不及髮際。懸於頭部,與懸顱分曲角上下之別,差之毫厘,相隔如山。又釐者裡也,雙足履步,本穴司前腦之陽力,貫於足而能生履,故名之。有散風清熱之功。
7.曲鬂:曲指拐彎,穴在耳前角彎處,故名之。系膽和膀胱經之會穴,有通關開竅,清熱散風之功。主治頭痛連齒,頰頷腫,口噤。
9.天衝:天即指頭,衝意為通。本穴功能在通,主治頭痛風病,反張悲哭,狀與天相衝,故名之。系膽經和膀胱經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作用。
10.浮白:淺表為浮,色白應肺。該穴主治肺疾。如發寒熱喉痺,咳逆痰沫,胸中滿不得喘息,針之有祛痰平喘之效,因名之。系膽與膀胱經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作用。
11.頭竅陰:竅指孔。五臟屬陰,皆開竅於頭。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該穴主治目疾,耳聾,鼻塞,咳逆,口中惡苦等。因名之。系膽,膀胱,三焦經之會穴,有通絡清熱之功。
12.完骨: 耳後起骨如城廊之完備,拱衛腦府,中藏神系,通於耳目,故名:「完骨」。本穴適當其處,因名之。系膽與膀胱經之會穴,有疏風活絡,清熱明目作用。
15.頭臨泣:泣,哭無聲,人當哭泣之前,必先鼻腔連額酸楚,然後潸然淚下。本穴正處上液之道,酸楚臨此,而涕淚俱下,故名之。系膽,膀胱經與陽維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之功。
16.目窗:窗,通孔。本穴為目力精華匯聚之所,猶室之有窗以通光明,故名之。系膽經和陽維脈之會穴,有通絡明目之功。
17.正營:正是正確,營指營氣,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富於營養。本穴在頭部三行五穴之中,能為腦正確地輸送營氣,故名之。系膽經與陽維脈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之功。
18.承靈:承,即承受,穴當元神所居之頭頂,本經經氣承目窗,正營而來,與通天,百會相鄰,凡此諸穴俱關神識,因名「承靈」。系膽經與陽維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作用。主治頭痛,眩暈,鼻衄,鼻淵。
19.腦空:空指孔,指凹陷。穴當腦戶之旁,挾玉枕骨下陷中,故名之。系膽經和陽維脈之會穴,有清熱散風作用。
20.風池:池為淺意,本穴為風氣入腦之要衝,池喻為經氣通過表淺之處,為風之所匯,故名之。系膽經,三焦經與陽維脈之會穴,有疏風解熱,清頭開竅之功,為明目益聰的重要腧穴。
21.肩井:井喻經氣深聚之所,穴在肩上陷中,適當缺盆上,大骨前,故名之。系膽經,三焦經,胃經和陽維脈的會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作用。本穴針感較強,針刺不宜過深,以免發生暈針和氣胸。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沙的微信公眾平臺。如果你喜歡穴位養生。想要學到更多的中醫養生知識,請加入:
穴位密碼1每天學習群 184221189
穴位密碼3每天學習群 82716593
穴位密碼5傷寒學習群 273819936
穴位密碼6每天學習群 13659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