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陽陵泉穴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按摩陽陵泉穴具有治療肩周炎、落枕、膝關節炎、腰扭傷等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陽陵泉穴位位置圖、準確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陽陵泉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靈樞》,足少陽膽經的第34個穴位。該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主要治療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腫痛,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破傷風。
【陽陵泉穴名解】
出處:《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別名:筋會穴,陽陵穴。
1、陽陵泉。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
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下傳的寒溼風氣和膽經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陽熱風氣,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名筋會。
3、膽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
4、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同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膽經上、下兩部的天部水溼風氣會合而成,在本穴為聚集之狀,表現出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陽陵泉穴的功能特性】
穴義:膽經的地部水溼在此大量氣化。
特異性:合穴;八會穴之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和隨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散熱吸溼後冷降歸地。
功能作用:降濁除溼。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陽陵泉穴位位置圖】
陽陵泉穴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側,膝關節下方的外側有一個高點(腓骨小頭),從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
陽陵泉穴:膝蓋外側有一個小骨頭(腓骨小頭)
【按摩陽陵泉穴位的作用】
1、治療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痺、下肢癱瘓、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痺、坐骨神經痛、腰腿疲勞、踝扭傷,肩周炎,落枕,腰扭傷,臀部肌肉注射後疼痛;
2、緩解治療消化不良、胃潰瘍、膽囊炎、肝炎,膽結石,膽絞痛,膽道蛔蟲症,習慣性便秘;
3、緩解治療其高血壓病、遺尿、肋間神經痛。
肩痛陽陵收--解決肩膀痛等疾病
肩膀很痛的話找陽陵泉。陽陵泉的位置其實就是在足三裡的外側,就是剛才找足三裡穴的方法,無名指指端的位置就是足三裡,這個小指指端的位置就是陽陵泉,大家不用擔心自己到底找的位置準備不準備,擔心找不準的話,就把面積按大一點,有益無害,不可能有任何的副作用。
【按摩陽陵泉穴的手法】
1、用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壓兩小腿的陽陵泉穴;
2、兩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防治膝關節炎、膝冷痛、鶴膝風、老寒腿、下肢不遂、癱瘓等。
【陽陵泉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應側臥或仰臥,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陽陵泉穴治療扭挫傷】
首先是按壓法重力按壓,按壓5,6分鐘,然後可以用皮膚針敲打(因為它是實症),也可以出點血,這個時候也可以灸,艾灸可以讓瘀血消散,能緩解很多疼痛。
【陽陵泉穴的生理解剖】
在腓骨長、短肌中;有膝下外側動、靜脈;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神經及腓深神經處。
【陽陵泉穴的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麻木,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破傷風。
如果扭傷後疼的比較厲害或者是全身性的表現,可以配上手上的合谷穴,腳背的太衝穴。這兩個穴位是我們人體的四個關口,能夠舒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配用這樣的兩個穴位,再加上筋匯——陽陵泉,這樣能比較快的把體內的風寒之邪、氣滯血瘀等等從我們四肢末端把它們消散趕走。為什麼刮痧從上往下,而且是單向的不能來回刮,就是要把病邪往肢末端趕,最後達到從四關把它趕出去。
【陽陵泉穴的現代研究】
1、膽囊炎、結石症:據報導針刺本穴可使膽囊收縮,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對奧狄括約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2、調整腦血流量 :實驗研究,針刺本穴可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降低。
3、肝脾臟疼痛:有報導陽陵泉透陰陵泉,強刺激,治療肝脾臟疼痛療效好。
4、落枕、肩周炎:針刺本穴治療落枕、肩周炎療效好。
| 中醫食療養生|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
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