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是陰血的大本營,腿部承載了人體最關鍵的三條陰經:腎經、肝經、脾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如果人體腿部血液循環緩慢,整個人體就會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冷,尤其腿部!
冬季灸腿,好處多多!
1、引火下行
冬季寒冷多夾雜乾燥,艾灸後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顧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氣引到腳上,也叫引血歸源(湧泉),可清虛降火,緩解灸後上火。
2、潤肺濡腸
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與肺腑相對應的反射區,且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此,艾灸通過經絡傳導刺激,能達到促進氣血循環、調節臟腑的功能,滋潤乾燥的臟腑以及器官。
3、滋陰補腎
腿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包括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這三條都是陰經,艾灸即可滋陰。陰虛的話,更要多灸腿部的三陰交、太溪、湧泉。
4、解決手腳冰冷
冬季寒氣凝重,連帶著身體寒氣也加重,而寒則凝,氣血凝滯就傳遞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氣、促進氣血循環,解決手腳冰涼。
10大腿部穴位,養身少不了!
冬季主陰,腿在人體處於上陽下陰中陰的部分,多灸腿符合冬季養生原則。腎主冬藏,冬天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和腎有關,而腎經又為足少陰經,源頭在腿上,因此灸腿可以滋陰養腎,藏精納氣。
以下穴位不是我們常見常說的那些,而是擁有少見且擁有獨特作用的穴位。
1、風市穴:通經絡,瘦大腿
位置: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
2、陰陵泉:祛溼,瘦小腿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3、陽陵泉:調理腰腿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4、豐隆穴:祛溼化痰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2橫指(中指)。
5、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6、內庭穴:祛胃火
位置: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7、大敦穴:清醒頭腦
位置: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8、厲兌穴:通調腸胃
位置:在足第二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9、至陰穴:清熱散風
位置: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10、足竅陰穴:調理偏頭痛、足跟痛
位置: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當然了,按摩養腿也可以,但艾灸的話,效果會更好!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