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腿保健不可不知的穴位
腿像「嘴巴」一樣可以吃藥,因為全身皮膚中,耳後和背部皮膚最薄,小腿排第三,加上小腿面積大、血管多,故而艾灸見效特別快。人體的足三陽經止於足,足三陰經起於足,這6條經絡循行於腿部,在腿部的穴位,不僅僅能夠治療腿部的問題,還能夠循經治療相關臟腑的問題。只有經絡傳導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腿上穴位眾多,最常用到的無外乎這3個:
1、足三裡——能讓氣血補遍全身
足三裡在小腿外側,先找到外膝眼,足三裡穴就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
古時有句話,「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因為古人偏愛足三裡穴,經常會對它艾灸,由於那時是瘢痕灸,灸完後化膿會出水,身體也就隨之健康。因此古人為了防病養身,常常就會艾灸足三裡,由此可見我們的腿有多麼重要。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要穴,陽明胃經多氣多血,能補氣養血,所以足三裡是腿部最重要的一個補益要穴。足三裡除了能夠補氣血,還能夠通腹,就是讓腹氣得以通暢。如果有虛弱性疾病,可以經常揉一揉足三裡,或用艾灸的方法來灸這個穴位。
2、「一箭三雕」——三陰交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四指),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這三條陰經相交匯的穴位,所以三陰交有補腎、平肝、健脾的作用,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
太溪穴在我們的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即是此穴。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就是指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又稱為「十二原」。臟腑發生疾病時,常會反映到相應的原穴上來,通過原穴的各種異常變化,又可推知臟腑的盛衰。在臨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氣通達,調節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發揮其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
除了艾灸以上3個穴位,大家也可以參考這種方法:輕輕敲打按揉腿部,一旦發現結點或痛點,就在那裡重點艾灸,也就是說直接灸阿是穴,不必照本宣科。
二、小腿,一身陰濁所在
人體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常導致體內陰濁積聚,這些陰濁以溼、寒、瘀為主,特別喜歡沉積在小腿。
那麼,為什麼「一身陰濁聚小腿」呢?原因有二:
一是,陰濁本就具有沉重、趨下的特性,容易往下沉積;
二是,小腿處於身體的邊緣地帶,天高皇帝遠,陽氣照顧不到那裡,陰濁很難被氣化。
因為上述兩個原因的存在,陰濁在小腿安營紮寨,天長日久,小腿就成了一身陰濁的大本營!
最常見的小腿瘀堵情況
1、 雙腿冒涼氣:表示腎陽虛
艾灸穴位:命門、腎俞、關元、太溪
2、雙腿水腫,表示脾虛
中醫認為,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復、不愛吃東西、臉色灰暗,就應健脾利溼。
艾灸穴位:脾俞、中脘、陰陵泉、足三裡
3、膝蓋涼,手腳涼:冷寒證
如果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膝蓋涼,多是冷寒證的表現。中醫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
艾灸穴位:腎俞、足三裡、三陰交
中國人有句老話是人老腿先老。真的一點不假。人的腿一開始不行,人體就是衰老狀態,所以你看看現在的中老年人都在嚷嚷,我腿疼,出現問題甚至走路有障礙,到最後走不動的時候,生命完結,就是腿走不動。所以希望大家理解腿的功能下降是和人的壽命是成正比關係的,腿的功能下降那就證明你老了。再比如說小腿肚「又熱又硬」的人,可能是高血壓危險群;常常腰痛的人,小腿肚一定很僵硬 。因為腿內側有肝經、脾經、腎經;腿外側有膽經、胃經、膀胱經,每條經絡的通暢情況,都會相應表現在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