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肩井穴:生命之井,按一按,疏通全身氣血!

2021-02-12 艾灸360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此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找起來十分方便。

標準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肩井穴的準確位置圖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正坐取穴。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

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

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

第一,關節屈伸不利。

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

第二,兩肋悶痛。

肝膽同源。膽經鬱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患者更可出現口苦咽乾等症狀。

第三,多髮乳腺疾病

膽經鬱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發。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常,會讓乳房疾病叢生。

第四,易患高血壓

膽經鬱阻,氣鬱久而化熱,傳導給肝經,形成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

第五,降低免疫力

膽經氣機生發為午夜。此時一陽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萬物。

如果膽經氣血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發陽氣,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正氣,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第六,出現煩躁、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膽主決斷。

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會出現上火、頭暈等症狀。

總而言之,作為主疏洩的經脈,膽經和身體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關係。

因此,讓膽經通暢起來,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在這裡,我們就得說到肩井穴了。

坐位。先確定大椎穴與肩峰最高點(肩部最高骨)的位置,再取兩者連線的中點,在兩筋之間,按壓有明顯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肩井穴位於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間連線之中點處。或以手併攏,食指靠頸,中指尖到達處是穴。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正坐取穴。

肩井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後鋸肌。有頸橫動、靜脈。分布著鎖骨上神經後支及副神經。

皮膚由第4、5、6頸神經後支重疊分布。肩胛提肌,位於頸椎橫突和肩胛骨內側角與脊柱緣上部之間,由肩胛脊神經支配。

上後鋸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頸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該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經後支支配。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頸橫動脈的內側,深進肩胛提肌、上後鋸肌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肩胛提肌。

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副神經;並有頸橫動、靜脈通過。

肩井穴意義: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及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天部之氣化雨冷降,地部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體內,二是滲入穴內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肩井穴功效: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

肩井穴主治項背、胎產、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舉、頸項強、腰髖痛、中風痰湧、咳嗽氣逆、眩暈、瘰癧、難產、乳癰、胎衣不下、產後乳汁不下等。

現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療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乳腺增生、頸淋巴結結核、中風偏癱等。

肩井穴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以及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腦卒中;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副神經麻痺;

婦產科系統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中風後遺症,小兒麻痺後遺症。

肩井穴配足三裡穴、陽陵泉穴治腳氣酸痛;治療乳腺炎特效穴.

肩井穴配肩髃穴、天宗穴,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痺痛。

肩井穴配乳根穴、少澤穴,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癰。

肩井穴配合谷穴,三陰交穴,有活血利氣催胎的作用,主治難產.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於以一兩撥千斤的姿態來調節膽經氣血。

對此,《幼科鐵鏡》中說得好:「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

《會元針灸學》 說得更好:「肩井者,在肩部陽氣衝出顯明之處,而通於五臟,推蕩淤血,而生青陽之氣,如泉湧出,以安經絡,以實臟腑,而開陰竅。居肩部飯匙骨,與大筋,共肩夾骨,連項骨,四骨之間,如井之狀,故名肩井。」

簡單來說,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讓膽經的清陽之氣如泉水一般湧出來,然後將鬱滯的氣血滌蕩開來,令全身的疏洩順暢平緩。

它仿佛人體氣血的一個蓋子,提起來,鬱悶之氣就會宣解。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處。

所以,每天按摩肩井穴是非常好的養生手段。

平時總操作電腦導致肩頸疼痛的人可以揉按,有乳腺增生的人可以揉按,經常生悶氣的人可以揉按,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揉按;

睡眠不好總上火的人更可以揉按,高血壓患者可以揉按,而且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揉按,其中妙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得到。

注意:肩井穴可揉按,非專業人士不要針刺。每次揉按要配合均勻呼吸,身體坐直,心無雜念,每次揉按36下,每天可以操作多次。

相關焦點

  • 這個穴位,按一按、捏一捏會緩解身體疲勞,疏通氣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老話叫做膽經堵,全身堵。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膽經上有一個穴位,按一按、捏一捏會緩解身體疲勞,疏通氣血。膽經上的肩井穴,就有一兩撥千斤的作用,可以一穴來調節膽經氣血。自我按摩方法:一手搭於對側肩頭,用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或用中間三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區。按揉的手法要均勻、柔和、滲透,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 肩井穴
    肩井穴:通經行氣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 【每日一穴】頭疼按眉背疼按腰,全身各處疼痛反射點按摩技巧
    這兒有個穴位叫「印堂穴」,位於督脈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這個部位有助於推動督脈氣血運行,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症狀。(不會取穴?關注「穴位寶典」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即可查找穴位!)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自然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啦。
  • 經穴之放鬆身心的特效穴,肩井穴
    因為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氣血的通順平衡既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標誌,也是健康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而今天所分享的肩井穴就具備調動全身氣血的作用。你如果去按摩會發現一個專業的按摩師在給你進行推拿的時候,總是先推拿肩井,然後再推拿其他地方,最後以拿肩井作為結束。
  • 膽經不通,全身都堵!刺激這個穴位,可立即疏通!
    膽經不通,全身都堵!刺激這個穴位,可立即疏通!這個穴位就是肩井穴, 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可主治高血壓、中風、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肩酸痛、頭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頸項肌痙攣等症。
  • 按揉肩井,舒緩肩頸
    肩,穴之所處也。井, 井口, 乃地之孔隙也。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 流至本穴, 再流入了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此井為經水之井。首見於《針灸甲乙經》, 於「肩上陷者中, 缺盆上大骨前, 手少陽、陽維之會。」現代臨床簡便取法為:位於肩胛區,第7頸椎棘突(下即大椎穴)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向下直對乳頭。
  • 手腳冰冷的,冬天可以多按這個穴位,疏通經絡、袪寒保暖
    近日氣溫驟降明顯,即使不出門,仍能感受到陣陣寒風,有些人還會出現關節痛、怕冷畏寒等不適,這大多與氣血不通暢有關。營養師指出,人體有7個保暖穴位,平日多按有助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袪寒保暖。其實,我們身體本身有七個保暖穴位,大家不妨多按摩,以達疏通經絡、袪寒保暖的效果。1.【聽宮穴】功效:提高耳內的血液循環,讓耳朵溫暖同時有效緩解耳鳴。2.【大椎穴】功效: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通絡散寒,還能預防感冒。
  • 一個穴位疏通全身氣血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
  • 肝不好的人,多按一按「養肝穴」,疏通肝氣,降肝火,對肝有好處
    對照自檢,若中招,要儘早養肝,肝不好,多按一按「養肝穴」,疏通肝氣,降肝火,對肝有好處,接下來就分別跟大家說說。01肝不好的人,往往都有什麼共性?02肝不好,多按一按養肝穴,疏通肝氣、降肝火,肝火逐漸變好按揉穴位是中醫療法中常見的一種,對於緩解疲勞、疏通經絡
  • 一個肩井穴,經常刮一刮,疏通全身氣血!
    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手按上去後就會有痛,酸漲的現象(肌肉硬是勞損,骨頭痛是增生);肩胛骨縫痛、經常四肢發麻、手腳冰涼;做事韌性差,易在短時間出現疲勞現象。
  • 八大穴位之肩井穴
    肩井穴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主治疾病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 陽春三月,針灸肩井穴可暢通一身之氣!
    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仔細觀察經絡穴位圖會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涉及範圍非常廣,因此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條經脈。如果此經脈出現問題,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膽經堵,全身堵。
  • 十二井穴,1穴勝10穴,全面解析,精準配圖,不看太虧了!
    今天杏林君帶著新鮮出爐的【五輸穴—井穴】,和大家見面咯~ 穴位是我們的工具,要想調理好我們的身體,了解穴位少不了。
  • 【每日一穴】各種疾病在腳上對應的開關,一按就靈
    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中醫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即全身許多疾病可以從足而治癒。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於目,才使目得以濡養。如果肝不好,那麼血液及其陰津就不能濡養目,眼睛得不到滋養,自然會感覺到乾澀,甚至是疼痛。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膽經堵,全身都堵!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膽經的易堵點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足臨泣穴如何探查、疏理
    另外,風市穴與肝經的陰包穴是對稱的,所以大腿內外側在等高的位置有易堵塞穴位,可以同時敲擊、疏通。  {!-- PGC_COLUMN --}   用拇指指間關節輕敲此穴時,有高血壓、坐骨神經痛、寒氣凝結之人痛感強烈,甚至在按揉後出現結節,堅持按揉3~5天結節將會散開。如果敲擊、探查此穴沒有感覺,可疏理風市穴,待將風市穴按揉至不痛,再探查懸鐘穴就會有反應了。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此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找起來十分方便。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 少商 —— 每日一穴
    國標定位少商 在手指,拇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  取  法  以拇指指甲根最近端(與皮膚相接處)作一橫線,再在指甲橈側緣作一直線,當兩線在橈側指甲角旁的交點處取穴。  屬  性  井穴,五行屬木功能作用清肺利咽,開竅醒神 此穴為肺經之井穴,五行屬性屬木,其疏通、條達、開洩之作用較強,善清肺瀉火,驅邪外出,治療外感風熱鬱遏肺經之咳嗽氣喘,鬱遏鼻、咽之咽喉腫痛、鼻衄。
  • 【每日一穴】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足少陽膽經及其腧穴的學習。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足厥陰肝經一樣,足少陽膽經也是和春季同屬木的經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為表裡。屬膽,絡肝。五行屬木。包括瞳子髎穴、聽會穴、上關穴、頜厭穴、懸顱穴、懸釐穴、曲鬢穴、率谷穴、天衝穴、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肩井穴、淵腋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髎穴、環跳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陽陵泉穴、陽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足竅陰穴。計44穴,左右共88穴。
  • 一個穴位通膽經,暢通全身之氣
    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第二,兩肋悶痛。肝膽同源。膽經鬱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患者更可出現口苦咽乾等症狀。第三,多髮乳腺疾病。膽經鬱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發。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常,會讓乳房疾病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