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的易堵點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足臨泣穴如何探查、疏理

2021-01-11 網易

2019-09-04 01:40:18 來源: 瀟瀟的雨

舉報

  1.肩井穴

  肩井穴在大椎穴(低頭,後頸部隆起最高點,下緣凹陷處)與鎖骨肩峰端連線中點處。

  將對側手掌握拳,用拇指指間關節輕敲肩部最高點,初次探查會很疼痛。而有的人輕敲一會兒手臂就會發酸,省力的辦法是將手掌置於痛點,四指向手掌方向發力,將肩井穴反覆捏拿,痛感會慢慢減輕。

  多數人肩膀僵硬,堅持捏拿,每天3~5次,每次30下,肩部肌肉就會慢慢變軟,肩井穴也就通暢了。

  

  膽經易堵點——肩井穴

  2.風市穴

  直立,雙手併攏下垂在大腿外側,中指指尖偏下方就是風市穴。

  用同側拇指指間關節敲擊風市穴,多數人會有強烈痛感。而膽經既容易存鬱氣,也容易受寒,疏理此穴能夠理氣、排寒。另外,風市穴與肝經的陰包穴是對稱的,所以大腿內外側在等高的位置有易堵塞穴位,可以同時敲擊、疏通。

  {!-- PGC_COLUMN --}

  

  膽經易堵點——風市穴

  3.懸鐘穴

  懸鐘穴位於外踝尖上3寸(四指寬),兩骨頭之間,與脾經的三陰交穴對稱。用拇指指間關節輕敲此穴時,有高血壓、坐骨神經痛、寒氣凝結之人痛感強烈,甚至在按揉後出現結節,堅持按揉3~5天結節將會散開。如果敲擊、探查此穴沒有感覺,可疏理風市穴,待將風市穴按揉至不痛,再探查懸鐘穴就會有反應了。

  

  膽經易堵點——懸鐘穴

  4.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位於足面外側第四腳趾與第五腳趾延長線交會分叉處。輕輕點揉此穴,患有耳鳴、偏頭痛等症狀的重症患者會疼痛難當,需要每日堅持疏理,至不痛時即可。

  請大家注意,在疏理膽經的易堵塞點時,同時可能會出現打嗝、放屁等排氣現象,甚至有的人第二天大便會呈黑色,不要驚慌,這是因為膽經瘀毒經腸道排出所致,過幾日就正常了。

  

  膽經易堵點——足臨泣穴

  [圖片]膽經探查、疏通的順序和時間

  疏理膽經時,先敲揉雙側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點揉足臨泣穴探查,在痛處按揉、疏理。每個位置2~3分鐘,每日2~3次。

  相反,夜裡11點鐘至凌晨3點鐘是氣血在膽、肝兩經循行的時間,這時膽、肝的功能最旺盛,此時它們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血液的新陳代謝、推陳致新。如果這個時間人沒有休息,膽、肝不僅不能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拿出能量支持我們,所以總熬夜的人肝火旺是假象,實際是能量透支的表現。

  總之,養肝護膽,既要疏通經絡,還要注意調節起居生活。歸根到底,健康取決於你自己。

  上一篇:胃經的易堵點髀關穴、梁丘穴、豐隆穴如何探查、疏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膽經:這3個地方最易堵,膽經一通,全身輕鬆!
    經絡像道路,堵塞的總是那幾個地方,每條經絡上也有兩三個易堵點。
  • 膽經:這3個地方最易堵,灸通一身輕鬆!
    經絡像道路,堵塞的總是那幾個地方,每條經絡上也有兩三個易堵點。
  • 身體側面的痛苦,都找膽經
    本質上,側臥是對側面膽經的一種按壓刺激。要側臥才能睡著這一現象,已經說明了膽氣的異常。真正需要做的,是調節肝膽系統,探查膽經的易堵穴位進行敲擊、按揉。肩頸勞累、長期熬夜的人,肩井穴的痛感強烈。敲擊時,建議將手握拳(不用握緊),手心朝下用中指關節,或拇指朝下用拇指關節,去敲擊對側肩膀的肩井穴。
  • 經絡自我疏理
    二、輔助調護疾患食欲不振、便秘、腹瀉、月經不調、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三、最佳探查、疏理時間上午9點——11點分別疏理小腿部分、足內側部分5分鐘/側膀胱經自我疏理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
  • 【每日一穴】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足少陽膽經及其腧穴的學習。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足厥陰肝經一樣,足少陽膽經也是和春季同屬木的經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為表裡。屬膽,絡肝。五行屬木。下行腋部、側胸部,經季肋和前脈會於髖關節後,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行於足陽明和足太陰經之間,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明)。足背部支脈:從足臨泣處分出,沿第一、二蹠骨之間,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經相接。足少陽膽經的腧穴起於瞳子髎,終於竅陰。
  • ​【十二經絡】足少陽膽經養生知識
    足少陽膽經經絡圖瞳子髎穴→聽會穴→上關穴→頷厭穴→懸顱穴→懸釐穴→曲鬢穴→率谷穴→天衝穴→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肩井穴→淵腋穴→輒筋穴→日月穴
  • 懸鐘穴
    懸鐘穴意義:膽經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在此飛落而下。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溼之氣,性溼冷。運行規律:吸熱後上行陽輔穴。功能作用:清熱生氣、懸鐘穴有洩膽火、清髓熱、祛風溼、通經絡的作用、平肝熄風,舒肝益腎。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腳氣,腋下腫。
  • 膽經大藥房(下):疏通膽經這個地方,腿腳就利索了(附膽經疏通手法)
    2、風市穴:顧名思義,又是一個是風邪的大穴,如果說風池穴是風聚集的池子,那麼風市就是一個交易市場。而大腿這裡是氣血最足最寬敞的地方,所以,我們經常講要敲膽經,具體敲的地方,其實就是風市穴。3、中瀆穴:這是個藏毒素的地方,如果你有膽囊炎;膽結石;等的問題,一定要找中瀆穴,徹底的作疏通,而且膽經只要堵塞,這個穴位必堵,所以你如果說膽經不會配穴,找中瀆穴,準保沒有錯。
  • 膽經堵,全身都堵
    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 每天敲膽經,通過經絡聯接內外之功能, 調節膽府升發陽氣的功能, 使陽氣達於五臟六腑而起用, 五臟六腑皆安, 則始能安康長壽。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第一,關節屈伸不利。
  • 大腿粗,說明膽經堵,全身都跟著堵,疏通膽經,不灸不行!
    綜合一下,就是說,膽主少陽春升之氣,十一髒的陽氣都從膽開始,加上膽經為半表半裡之經,能通達人體全身的陰陽之氣。所以說,在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中,膽具有主生發、通陰陽的特殊作用。故而,膽經的疏通與否極為重要。三、膽經堵,全身堵那麼,膽經瘀堵,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簡而言之:膽經堵,全身堵!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膽經堵,全身都堵!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足臨泣
    足臨泣穴的作用附註:膽經俞穴;八脈交會穴--通帶脈穴、俞穴,屬木,足少陽帶脈穴之會。足臨泣穴意義:膽經的水溼風氣在此化雨冷降。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溼風氣。運行規律:小部分化雨冷降歸地並傳於地五會穴,大部分傳向膽經之外。足臨泣的功效:運化風氣,冷降水溼,足臨泣有清洩肝膽,通調帶脈,舒肝熄風,化痰消腫的作用。
  • 膽經堵,全身都不通,養生要從通暢膽經開始
    中醫認為,膽在子時(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最先啟動,身體其他十一條正經受膽經啟動而開始它們的運動。因此,可以說,「膽經堵,全身都堵」,故養生要從通暢膽經開始。首先,膽為清淨之府,膽之汁主藏,膽之氣主洩,故喜通不喜塞。但膽氣很「嬌氣」,偏偏最易堵塞,尤其遇到外寒時,很容易瘀滯不通。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此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找起來十分方便。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 膽經不通,全身都堵!刺激這個穴位,可立即疏通!
    膽經不通,全身都堵!刺激這個穴位,可立即疏通!這個穴位就是肩井穴, 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可主治高血壓、中風、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肩酸痛、頭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頸項肌痙攣等症。
  • 足臨泣:頭痛、目外眥痛、目眩、足跗腫痛
    【取穴位置】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功能主治】足臨泣主治頭目、胸脅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頷痛腮腫、齒痛、耳聾、咽腫、瘰癧、腋下腫、乳腫、胸痺、脅肋痛、髀樞痛、膝踝關節痛、足背紅腫、咳逆喘息、瘧疾、月經不調等。現代又多用足臨泣治療結膜炎、淚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頸淋巴結結核等。
  • 膽經不通如何針灸
    膽經不通如何針灸1、膽經不通如何針灸膽經不通,全身都堵!刺激這個穴位,可立即疏通,這個穴位就是肩井穴, 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可主治高血壓、中風、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肩酸痛、頭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頸項肌痙攣等症。取穴方法:正坐,位於人體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 膽經堵,全身堵!艾灸這一穴位可疏通膽經淤阻,關鍵還能緩解膽囊結石
    中瀆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膝橫紋上5寸處,取穴時先直立垂手,中指尖處為風市穴,風市穴下2寸即是。所以,要確保膽的健康,就要經常敲打中瀆穴,每天來疏通這個「臭水溝」,防止淤阻。
  • 【每日一穴】肩井穴:生命之井,按一按,疏通全身氣血!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正坐取穴。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為什麼肩井穴有如此美譽?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