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疏通膽經,舒肝解鬱,緩解你的壓力!

2022-01-31 天下養生網

茫茫人海,為防失聯,請大家點上方 「天下養生網 」  → 點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足少陽膽經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如果足少陽經鬱結住了,全身的氣機都會不暢,身體便會出現問題。膽經通暢,全身氣機活潑,流轉順暢。《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說肝負責出主意,膽則是負責具體實施,是肝的執行官。肝膽互為表裡,肝膽相照。疏通膽經有助於消化排毒,還能夠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從情志上講,能夠提高人決斷的能力。

足少陽膽經起於目外眥,向上到達額角,向後行至耳後(風池),經頸、肩部後下入缺盆。耳部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經過耳前到達目外眥後方;外眥部支脈,從外眥部下行至大迎,再向上到顴骨部,下行經頰車、經頸部向下與前脈合於缺盆;從缺盆部發出內行支進入胸中,通過橫膈,聯繫肝膽,經脅肋內,下達腹股溝動脈部,再經過外陰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從缺盆部發出的外行支,下經腋、側胸、季脅部與前脈會合於髖關節部,再向下沿著大腿外側下行到外踝前至足背,止於第4趾外側;足背分支止於腳拇指。原文:《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膽經的循行,總的來看路線比較長、很複雜。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它循行的規律,膽經一共有一條主線,三條分支,主線是從頭到腳;三條分支,一條走體內,兩條走體表,走體表的兩條分支一條在頭部,一條在腳上。膽經是認知度很高的一條經絡了,現在有許多人都在敲打膽經來保健身體。它有什麼作用呢?大家要記住:「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看膽經的循行位置,它循行到哪裡,就治哪裡的病。膽經可以治偏頭痛、頸椎病、肩膀痛、乳腺系統疾病、兩肋痛。另外,婦科疾病都是膽經所主。有的人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也是膽經不調造成的;有的人心裡有愁苦的事,經常需要嘆氣才能緩解;還有的人經常兩肋疼痛,這些都跟膽經淤堵有關。另外,股骨頭有問題、坐骨神經痛、膝關節尤其是外側老痛、腿經常抽筋、腳外踝經常扭傷,都是膽經不通造成的。還有,耳聾、耳鳴的位置也是在膽經的循行路線上,膽經也能治。 

本神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與外三分交點處。《內經》說,凡針之要,必本於神。也就是說守神的重要性。這個穴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守神。就是守住我們的神魂,不要到處跑、胡思亂想。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白領上班精力不足,晚上睡覺亂夢紛呈,思慮過多。就可以取本神穴,進行針刺,或者按揉,來達到守神。本神也是一個重要的頭部按摩的穴位。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後髮際線上約0.5寸。我們在耳朵後面摸到我們的尖尖的乳突骨,上面附著的一條大筋,就是胸鎖乳突肌;往後慢慢撫摸,有一個凹陷的、手下感覺比較空的,就是風池穴。風池穴,意思是風的池,裝風的地方,或者說是風聚集的地方。這個穴位最突出的功效,就是祛風。風邪的含義很廣,最普遍的比如感冒,我們常說成是「受了風寒」;頭痛頭是中醫稱為「頭風」;身體抽搐痙攣,叫作「羊角風」;突然起了疹子俗稱「風疙瘩」;卒中習慣稱為「中風」等。再比如如出汗怕風,迎風流淚,凡是和風沾邊的病症,都與這穴位有關。常揉風池穴,便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親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症、帕金森症等。不僅如此,頭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痺都可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近視眼,此穴為特效穴。肩井穴,在肩上,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向下直對乳頭。把手自然搭在對側肩上,拇指緊貼頸部,中指尖下即為肩井穴所在。肩井穴位於肩部;其次,我們站立來,自然站立,從肩膀到腳,肩井穴對著我們的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泉水湧出來的地方,往上湧,就如井水從地底下往上湧,所以叫井。肩井穴具有很明顯的清熱作用,偏涼一點。有往下瀉的作用,所以孕婦不能按壓。但在臨床上很常用於通乳,促進乳汁的分泌,如井水源源不斷。肩井穴最善通經活絡,是膽經氣血調暢的樞紐,對於膽經的疏洩功能有一定的影響。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等氣滯血瘀、氣行不暢的症狀。低頭黨、久坐族的肩頸及背部長期不動是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脖子緊張、僵硬,肩、頸、臂3個部位疼痛十分常見。這個時候按壓肩井穴,可以很好地緩解全身緊張、僵硬的狀態,有助於恢復到自然放鬆的狀態。日,是指太陽,屬陽;月,是指月亮,屬陰,日月穴為天部之氣的陰陽寒熱分界之處,故名。古人善於類比,把眼睛比作日月,左眼是日,右眼是月。所以,這個穴位名為日月,是能夠治療眼睛相關的疾病。常用於治療眼睛乾澀、紅腫。日常保健中經常按摩日月穴,可以有效地預防膽囊結石的產生,對於緩解膽囊炎的病症也十分有效。同時,日月穴為足太陰、足少陽兩脈之會,刺激日月穴可以起到利膽和胃、疏肝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帶脈穴,在我們第十一肋端下方垂直線,與肚臍水平線的交點,就是帶脈。帶,指束帶。可主治婦人經帶疾病,故名帶脈。人體有一條經脈叫做帶脈,如腰帶一般,繞臍一周,猶如束帶。古代中醫稱婦產科疾病為「帶下病」。帶脈是用來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非常有效的穴位。具有活血理氣、調經止痛之功,無論是月經不調、痛經或者是白帶異常等,都可以採用按揉帶脈穴的方法來起到治療的作用。「敲帶脈」是一種很好的減肥方法。具體操作是:兩手握拳,輕輕敲打兩肋處及以下,300次以上為宜,敲打時不要太用力,但頻度要快,這樣一會功夫下來,就覺得癢、麻,這種感覺最好,這是帶脈位置,正可以化解肝氣。可以每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用手來回敲打帶脈,用力適中,大概100-300下即可。每天花五分鐘敲敲帶脈,能夠有效減少腰腹部贅肉的產生。陽陵泉,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也就是我們膝關節外側往下,摸到一個圓圓的骨頭凸起,這就是腓骨小頭,往前下方的凹陷處,就是陽陵泉。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匯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合治內腑」。腑臟有病,我們第一個就找合穴。所以說,一些膽囊裡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用陽陵泉穴治療就非常好了。同時,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能調膽,則必然能調肝。所以,陽陵泉也是養肝的大穴。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比如口苦咽幹、寒熱往來等,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還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對於婦女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生殖更年期症候群,撥動刺激陽陵泉,總能解紛擾於亂世,化幹戈為玉帛。膽經起源於眼外角,跟眼睛相關。這個穴位叫光明,可以知道這個穴位善於治療看東西不清楚。對於青少年假性近視,老年人的白內障,都可以取這個穴位。現代很多人因為失眠、看電腦手機時間過長,引起眼睛酸困、憋脹,甚至異物感,在眼科檢查無異常的情況下,不妨試試按揉光明穴。作為近道取穴,還可用於踝部扭傷、跟腱損傷等疾病的治療。此類疾病,局部經絡氣血受阻,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有通經活絡,行氣導滯的效果。懸鐘(絕骨)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從外踝裸往上摸,陷下去的地方。古時小兒在該處佩戴腳環,環上懸系鈴鐺如鐘響,故又名懸鐘。這個穴位也叫絕谷穴。骨,又通谷,穴在兩骨之間,隔絕兩骨,如山谷;且從位置上看,從外踝上循,摸至該穴附近便觸及筋膜肌肉,覆蓋腿骨,是為骨絕然不見之處,故名絕骨。在《內經》裡面又說,「少陽主骨」。膽經為少陽經,所以,這個稱為「絕骨」的穴位,也可以治療骨頭相關的疾病。現在臨床上,多用於頸椎病,腰痛,也有人用來治療落枕。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促進骨中精髓化生、濡養骨質,不但能夠緩解骨質病變的疼痛,還可強身壯骨。最後,我們講足竅陰,足竅穴在足第四足趾指甲角外側,旁開0.1寸。 足竅陰,在足部,所以叫「足」,處於下,屬陰,所以叫「陰」,能夠治療五官七竅治病,所以叫「竅」。這個穴位對頭部耳目口舌鼻諸竅的病,都能有調攝的作用,故主治咳逆、喉痺、舌強、口乾、耳聾等病。根據其近治作用,足竅陰還可以主治足跗腫痛等足部病變。此外,這個穴位也是一個治療頭暈的特效穴位。因為這個穴位善於治療「竅」的疾病,如果頭面清竅受到蒙蔽,就會頭暈,就是那種昏沉,甚至天旋地轉感。

每條經脈的穴位很多,我們不可能逐一介紹。對於經絡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其他沒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學。為了方便大家系統記憶足少陽膽經的44個經穴和相應的主治,我們把足少陽膽經經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學習。

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翹,
率角天衝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闢,正營承靈腦殼搖,
風池肩井淵腋部,輒筋日月京門彪,
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
陽輔懸鐘丘墟外,足臨泣與地五會,
俠溪竅陰四指旁。

1、目前微信公眾號不按更新時間排序,易漏看。建議您將本號【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有用的內容了。

2、查詢問題: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文章列表,在頁面頂部「搜索」框,輸入你要查詢的問題,點「搜索」即可。如沒你要的答案,直接公號留言,小編將分流問題給對應專業人士解答,稍後回復。

3、個體有差異,如涉及用藥須遵醫囑。

更多相關

相關焦點

  • 小膽經,大作用
    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墟穴,絡穴為光明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我們都知道,身上的經絡穴位對於身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醫認為,經絡疏通則身體健康,經絡堵塞則出現問題。足少陽膽經是一條非常長的經絡,一直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涉及到的部位非常多,也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如果通暢無阻,那麼健康也就有保障。
  • 時間醫學-----足少陽膽經
    我們從膽經開始講起。為什麼經絡書上一般是從肺經開始講,我這裡卻從膽經開始講呢?因為一年有十二個月份,通常意義上的一年的開始從正月開始。正月是寅月,寅對應膽,所以我們這裡講課就從膽經開始講。膽經的全稱叫做足少陽膽經。這個經絡的名字是有點含義的。這裡的「足」,指經絡經過腿腳部。相對應的,比如:手少陽三焦經,指的是經絡經過手以及手臂部。
  • 膽經堵,全身堵!艾灸這一穴位可疏通膽經淤阻,關鍵還能緩解膽囊結石
    中瀆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膝橫紋上5寸處,取穴時先直立垂手,中指尖處為風市穴,風市穴下2寸即是。所以,要確保膽的健康,就要經常敲打中瀆穴,每天來疏通這個「臭水溝」,防止淤阻。
  • 大腿粗,說明膽經堵,徹底疏通膽經,讓艾灸幫您解決!
    要記得多給「我」評論、在看、分享哦要解決小欣的疑惑,就得從膽經講起——大腿外側正是膽經的「一畝三分地」,大腿粗,說明這段膽經堵了,唯有把裡面的瘀堵給灸散,大腿才能瘦下來。膽經從外眼角的瞳子髎穴開始,沿著頭部側面、脖子側面、上身側面、大腿小腿側面,一直走到腳側面,在第四腳趾上的足竅陰穴結束。其中,頭部有被膽經包裹起來的、繞耳一周的三焦經,腳外側邊緣和腳踝附近有膀胱經。
  • 膽經堵,全身都堵
    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公眾號:思考部落。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 膽經堵,全身都不通,養生要從通暢膽經開始
    中醫認為,膽在子時(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最先啟動,身體其他十一條正經受膽經啟動而開始它們的運動。因此,可以說,「膽經堵,全身都堵」,故養生要從通暢膽經開始。首先,膽為清淨之府,膽之汁主藏,膽之氣主洩,故喜通不喜塞。但膽氣很「嬌氣」,偏偏最易堵塞,尤其遇到外寒時,很容易瘀滯不通。
  • 【每日一穴】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十二正經之:足少陽膽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足少陽膽經及其腧穴的學習。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足厥陰肝經一樣,足少陽膽經也是和春季同屬木的經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為表裡。屬膽,絡肝。五行屬木。足少陽膽經的腧穴起於瞳子髎,終於竅陰。
  • 刺激肩井,可讓膽經的陽氣如泉水一般湧出來
    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
  • 「膽經」不通,乃萬病之源!每天「敲」打3分鐘,經絡通,氣血足
    膽經又稱足少陽經,是人體氣血升降的樞紐,是連接肝臟的重要經絡,每天進行膽經敲打,可以有效刺激膽經、疏通經絡,提昇陽氣,加快體內血液循環,有效調節各個臟腑的功能,改善身體的疾病症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改善亞健康狀態。
  • 膽經大藥房(下):疏通膽經這個地方,腿腳就利索了(附膽經疏通手法)
    繼續前天和昨天關於膽經的分享,因為膽經作為我們12經之首,一旦堵塞,會導致全身從頭到腳的疾病,我們今天分享膽經循經在我們身體的下半身的經絡和穴位,最大的一個功效就是疏通膽經在臀部以下循經區域,尤其是腿腳不利索的話,必定要疏通這一段經絡了
  • 疏通膽經好處多!
    膽經在人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膽經屬於少陽經,少陽起到開合的作用。所以中醫有一句話,叫凡十一髒皆取決於膽,這就是十一髒的功能的起動,主要取決於膽。膽經還有輔助消化的功能,膽氣不足,膽氣虛,容易引發消化問題,如果很嚴重的還可以引起眼睛發黃,黃膽,有時候皮膚突然發黃得很厲害,就得注意看看是不是膽汁分泌的有問題了,有些時候白眼球發黃,也要注意是不是膽熱,膽熱還會伴隨口苦的症狀。
  • 大腿粗,說明膽經堵,全身都跟著堵,疏通膽經,不灸不行!
    綜合一下,就是說,膽主少陽春升之氣,十一髒的陽氣都從膽開始,加上膽經為半表半裡之經,能通達人體全身的陰陽之氣。所以說,在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中,膽具有主生發、通陰陽的特殊作用。故而,膽經的疏通與否極為重要。三、膽經堵,全身堵那麼,膽經瘀堵,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簡而言之:膽經堵,全身堵!
  • 膽經一通萬病無蹤,5分鐘學會真人「膽經操」
    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例如: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第二、兩肋悶痛肝膽同源。
  • 足少陽膽經之 光明 | 每日一穴
    光 明足少陽膽經 之 卅七
  • 拔通膽經「環跳穴」,腿腳就利索了
    —— 小妙招 | 小偏方 ——       在人體臀部的側面(打針的區域),足少陽膽經上有個穴位叫
  • 什麼適合敲膽經最好?敲膽經的最佳時間
    活氣血、增強免疫力敲膽經可以使膽經通暢,機體造血量增多,使氣血活躍,陽氣增強。能夠讓身體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加快,免疫力增強,緩解身體疲勞,不易被疾病入侵。減肥瘦腿敲膽經可以減肥瘦腿。增強抵抗力足少陽膽經是處於半表半裡的,邪氣侵犯人體往往會和正氣在半表半裡中進行抗爭,這時人就會感覺到忽冷忽熱。敲打膽經可以鼓舞人體正氣,正氣前,就能把邪氣驅趕出去。因此敲膽經能夠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 ​【十二經絡】足少陽膽經養生知識
    膽經木氣的疏洩作用,由上而下,自頭走足,絡肝,主降。秉陽木之氣,兼秉相火之氣。《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 一個穴位通膽經,暢通全身之氣
    這要從它所屬的足少陽膽經說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
  • 膽經堵全身堵,每天敲一敲膽經,敲走垃圾,補充陽氣,身體更健康
    現在很多人每天會長時間地坐著,很少運動,這樣做的時間長了,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那就是會使膽經堵住。膽經很好找,我們的大腿內側是肝經,外側就是膽經,整條大腿外側都是膽經所經過的地方。膽能逐日逐時全方位的給身體各個部位、各處經絡疏送陽氣,膽經一堵,就意味著全身都會堵。
  • 疏通膀胱經、膽經、帶脈的養生功效
    膽經因為承受了大量的肝毒,很容易瘀滯堵塞,進而影響到肝臟的毒素也無路可排,所以膽經需要經常加以疏通。敲膽經是增加了膽經的氣血流量,及時緩解了肝臟的壓力,從情志上講它也會大大提高人決斷的能力,讓人更加自信、更加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