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從喜生,依喜而養育,向喜而前進,最終歸入喜。人生就像一直在路上行駛的汽車,它的終極燃料就是內在的喜樂。沒有內在的喜樂,一切都會失去光輝,猶如大地失去陽光的照耀。沒有喜樂,做什麼事都不會有真正的力量。
一個人如果真想讓自己有福氣,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不斷地培育喜樂之心。常保喜樂、滿腔和氣,福氣不請自來。喜樂可以讓生命獲得長久的滋養,就像太陽永遠呵護著萬物。
很多人喜歡活在過去的痛苦當中,他們對過去的苦難與失去耿耿於懷,生命成了一團憂鬱。根據吸引力法則,生命的本質是一種能量,它就像吸鐵石,會吸引與自己同頻率的事物。一顆憂鬱、消沉的心,吸引來的只能是那些不好的事情。
而積極、喜樂的心會大量吸引讓我們開心、幸福的人或者物。所以與其活在悲傷中,不如立刻打開心扉,擁抱、臣服於現實,活在喜樂之中。心若打開,福氣自來。
一顆仇恨的心,不能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只會不停地毒害我們自己。惡毒、嫉妒、憤恨等情緒,就像毒藥,它們一步步腐蝕我們的身心,直到無法承受。而喜心便是解藥,喜心可以化解、中和這些情緒,直至徹底消失。
心不喚物物不至,以一顆喜樂之心去呼喚讓我們幸福的美好事物,這便是成功的訣竅。很多處在困境中的人會本能地說:我都潦倒成這樣了,我高興得起來嗎?其實他不知道,外境與內心是互為表裡的,越是身處困境,越要樂觀、積極。
想要獲得外在的財富,首先我們要讓內在變得富有。因為境遇不好便消極、抑鬱,這樣的心態會吸引更多的負能量,最後變成一種負循環。而如果要打破這種負循環,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讓自己先快樂起來,自內而外的喜樂,由衷的感恩。
所以王陽明才講「常快活便是功夫」,一個人如果時時都能保持簡單的快樂、清澈的喜悅,不依賴於外在的物質、權力等東西,無論遇到什麼境遇都安寧、自得,這樣的人早晚必成大器。
宋朝初年的宰相呂蒙正曾說:「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揚眉之日。」這便是讓我們時時保持一顆本真恬淡之心,即使是身處困境,也要保持從容、自信。能有這種素質,便是一種「功夫」。
常養歡喜心的人,等於是時時刻刻在給自己充電,有歡喜心,人生自帶光芒。所以歡喜心非常重要,有了歡喜心,我們才能在得失之間泰然自若,有了歡喜心,我們做任何事都能有持續的動力。
歡喜心也是一種格局,沒有歡喜心,就會患得患失,格局大不起來。歡喜心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有了歡喜心,我們就能感召自己想要的東西,心想事成,如果我們心裡念念不忘的都是過去的痛苦與是非,又怎能感召到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