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不是對我們身體最好的食物,清茶淡飯也不是最沒有營養的東西,健康飲食的關鍵就在於健康兩個字,如果搭配得當的話,青瓜小菜也是對於身體至上的一道美味。所以,想要學會飲食養生的本領,就從學會搭配開始吧。特別在這個冬天進補的時候,不妨試一試素食進補,為你補出真正好身子吧。
在我國,人們有冬令進補的習慣。所謂:冬天進補,上山打虎。但是冬令進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內容也應有所改變,尤其是不能一味地靠吃大魚大肉來進補。素食進補其實也不妨一試!
山藥
每個季節都講補,但進補方式不一樣,春天溫補、夏天清補、秋天要潤補。秋季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也認為,秋吃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蓮藕
具有多種營養素,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生食能涼血散瘀、熟食則補心益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與紅棗同食,則可補血養血。
民間早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花生
上榜理由:秋季果實豐收,這其中,最具明星氣質的當屬有"長壽果"之稱的花生。"常吃花生能",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古籍認為,花生補中益氣,鹽水煮食養肺。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吃大棗使你「面如桃花」
經測定,紅棗中維生素含量為百果之冠,被人譽為「活維生素丸」。醫學研究證明:維生素C能抑制皮膚中多巴醌的氧化作用,減少黑色素的形成,預防色素沉著。維生素A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激活和調節表皮細胞的生長,抗角化,所以補充維生素A有助於改進皮膚的水屏障特性,如配合維生素E同時使用可延緩和逆轉皮膚的衰老。維生素E則有「青春素」的美稱,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維生素B族有調節皮脂腺分泌的作用。故俗話說得好「一日吃三棗,終身不顯老」。
新疆若羌灰棗,補血效果好
點擊原文連結
吃龍眼、嚼胡桃讓你「保溼補水」
冬季合理進補水果----俗話說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寒冷的冬天給自己適合的進補是十分必要的,除了飲食的進補還有從吃水果來補。在這個冬天把自己的生理機能調整到最好,同時也能吃出一份健康吃出一份美麗來。
將龍眼肉加冰糖熬製成「玉靈膏」,每天早晚衝服一湯匙,簡單方便易於保存。據古書記載枸杞則有「補精氣諸不足,易顏色、變白……令人長壽」之效。唐朝大詩人劉禹錫贊它為「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龍眼又名為桂圓,味甘性平,有養心安神、滋陰補血的功效,最適合於體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無華的女性進補之用。
傳說慈禧太后年老而面容不衰,即與常食胡桃肉有關。胡桃民間又稱長壽果,有強身健腦,養顏益容之功。黑芝麻中含有豐富的胱氨酸和維生素B和E,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膚彈性,保持皮膚細膩、被日本學者稱為改變皮膚粗糙的最佳食物。芝麻和胡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能營養大腦、皮膚,延緩衰老、滋補養顏,並迅速補充體力,若將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稱得上事半功倍。用腦過度、神經衰弱、體虛疲乏、皮膚乾燥者飲用尤好。
板慄
其營養豐富,果實中含糖、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板慄的藥用價值亦頗高。祖國醫學認為,慄子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慄子粥、炒板慄都是秋補的好食品,尤其是慄子粥,老少鹹宜,用板慄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慄子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者。
芋頭
質地細軟,容易消化,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秋季調養脾胃之佳品,常食之無疑會有「貼秋膘」的作用。
芋頭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煲、烤,還可做糊、燒湯、煮凍等,製成菜餚後口感滑軟酥糯、美味清香、黏嫩爽口、入葷入素、雅俗共賞、無不相宜。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簡單的芋頭的吃法。
芋頭西米露:芋頭900克,西米225克,冰糖270克,椰汁1杯半,鮮奶半杯。芋頭洗淨去皮,切小粒備用;西米浸30分鐘,放於鍋內煮2分鐘至半透明狀,熄火約5分鐘,取出,分數次衝水以免粘在一起;將適量清水煮開,放入芋頭煮至軟為止;再放西米和冰糖,煮勻,要不斷攪拌,最後放椰汁和鮮奶調均勻即可。
芋頭鹹飯:芋頭半個,香菇7-8朵,蝦米約50克,花肉200克,小蔥頭5-6顆,白米,醬油,精鹽。芋頭切丁,下油稍炸,撈起瀝油,香菇浸軟切片,花肉切約一釐米厚,三釐米長,蝦米浸軟切碎,小蔥頭切片,白米洗淨瀝乾水分待用;熱鍋炒香小蔥頭,下花肉炒至出油,下香菇片,芋頭丁蝦米一起炒至香味溢洩,加白米同炒;米裡的水分開始幹的時候下醬油和精鹽。加等量水,入飯煲煮至熟透。
咖哩芋頭:將小半個芋頭(大約一斤左右)刨皮洗淨切成大小長約四公分,寬約3公分,厚約兩公分的長方塊。用花生油將芋塊油炸至半熟瀝乾餘油待用。將咖哩粉調上上湯(用肉骨頭湯,雞湯,肉湯均可)與芋塊小火共煮,起鍋前加入鮮奶半杯直至芋塊軟熟即可出鍋上桌。咖哩味道根據個人口味而定,多少隨意。注意煮芋頭時不能大力翻動芋塊,否則成菜會亂七八糟,慘不忍看的。
辣燒芋頭:芋頭一斤,辣椒,蔥,姜,老抽,鹽,蘑菇精各適量。將芋頭去皮切塊,蔥姜切絲,鍋裡油燒熱,放入薑絲和辣椒炒香。姜和辣椒炒香後,將芋頭塊倒進去,中火翻炒。芋頭完全靠炒熟可能難度很大,稍炒一會兒就可加水,水要漫過芋頭,然後開大火。待鍋內水快幹時,稍微灑入鹽和蘑菇精,和蔥末,收汁。待汁收幹,所有料融合一起,就可以出鍋啦!
豆沙芋頭:芋頭400g、綠豆沙4匙。將芋頭去皮切塊,上鍋隔水蒸25—30分鐘,直到熟透;將芋頭放入容器,用湯匙搗成泥;將芋頭泥搓成丸子狀,備用;鍋內放半碗水,燒開後加入綠豆沙,改小火,用筷子將綠豆沙打散成糊狀,淋在做好的芋頭丸子上即可。冷食、熱食均可,香甜軟嫩。
土豆
每500克土豆中含天然脂肪3.1克,蛋白質10.1克,澱粉73克,粗纖維3.5克,維生素的總含量是胡蘿卡的2倍,西紅柿的4倍。此外,土豆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尤以磷、鈣、鐵十分豐富。祖國醫學認為,土豆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和胃、調中、健脾、消腫等功效,常食之能強身健體。
我們來把常見的土豆做法排個名次吧。
第一名,蒸土豆。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方式,對營養影響很小,還能保留天然清香。研究顯示,土豆在蒸熟後維生素C損失極少,保留率在80%以上,而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沒有什麼損失,還會使其中的澱粉顆粒充分糊化,使它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
烹調提示:帶皮蒸製的整土豆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佳吃法。
第二名:土豆泥。土豆蒸熟後壓成泥,口感酥軟,更適合老人和孩子。經過合理搭配,還能作為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群的食療菜。不過,一些不恰當的搭配卻會毀掉土豆泥的營養保健作用。比如一些洋快餐中的「奶香土豆泥」,加入了大量的人造奶油、人造色素、香精和糖,使土豆泥的營養大大扣分。
烹調提示:推薦酸奶堅果土豆泥,不但味道好,而且添加酸奶和堅果後又補充了蛋白質和礦物質,營養更加豐富,是不錯的加餐美食。堅果選擇核桃、腰果、花生都可以。
第三名,紅燒土豆。土豆切成大塊,刀工少,斷面就少,因此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損失也少。不過有人在紅燒土豆時,會把土豆先炸一下,這樣雖然口感更好,但卻破壞了許多寶貴的營養素。
第四名,炒土豆片。土豆切成薄片烹調,會使其中的營養流失一部分。但是一般炒土豆片烹製時間較短,能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
烹調提示:炒土豆片之前別用水泡,浸泡會損失更多的營養。
第五名,炒土豆絲。土豆絲切得非常細,會導致許多營養流失。而且一般人在炒土豆絲前還會用水泡,有的甚至先焯再用涼水衝,這些做法都會使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無機鹽大量溶於水中而損失。而且這樣炒的土豆絲因為斷面多,表面積增大,還會吸收更多的油脂。
烹調提示:早放醋,不但增加口感,還能提高蛋白質、鈣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吸收率。晚放鹽,一來鹽會讓土豆絲變軟,二來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如果鹽放得過早,還會增加鈉的攝入。
第六名,香辣土豆絲。這是近年來飯館裡特別流行的一道菜,土豆絲經過油炸之後,加入辣椒等調料,又香又辣,但是卻大大損失了營養。
烹調提示:油炸後的土豆絲不但營養幾乎損失殆盡,還會生成致癌物,沾附更多的油脂,對健康尤為不利。
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可作為秋補,貼秋膘的食品。
中醫認為紅薯入脾、腎二經,既能滋補脾胃,開胃消食,還能夠滋補腎陰,使人身強體壯,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紅薯雖然味美甘甜,但也不宜多吃,多吃紅薯回導致滯氣、燒心、吐酸水、腹脹和排氣,所以還是要適量進食才好。腹瀉患者和糖尿病人不宜吃紅薯。胃病的人不能吃得太多,以免脹胃。
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才不會營養失衡。
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不同種類的梨性寒程度也不完全一樣,如我們常吃的天津鴨梨、香梨和貢梨寒性差不多,而皮粗的沙梨和進口的啤梨,則寒性更大一些。
最佳吃法: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功效,生梨和熟梨的功效就不一樣。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溼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製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蘿蔔
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觸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中醫對其醫療和保健功效推崇備至,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說。
補充:煮蘿蔔勝過胃腸藥;「蘿蔔糖」緩解喉痛;生吃蘿蔔能醒酒;喝白蘿蔔葉茶美容;冰糖蘿蔔能潤肺;蘿蔔皮治風溼痛。
白蘿蔔海帶湯
食材:白蘿蔔1個、海帶200g、姜2片、鹽適量、食用油少許、香菇粉少許、蔥花少許
做法:1)準備所需材料。
2)白蘿蔔去皮洗淨切成片狀,海帶切成小塊。
3)鍋內加入清水燒開,加入薑片。
4)再加入海帶煮5分鐘。
5)加入白蘿蔔。
6)然後蓋上蓋子,煮至蘿蔔變軟。
7)再加入適量的鹽和香菇粉。
8)最後加入小蔥即可出鍋。
百合粥
秋季由於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們常會口鼻乾燥、渴欲不止、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肺燥咳嗽。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澱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鹼,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食用的方法很多,可當菜餚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這些都稱得上是美味佳餚;也可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製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還可以用百合、蓮子和紅棗共煮成羹,可補益安神。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乾咳患者。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分享讓更多人受益!
感恩您的支持,祝您恆時吉祥,阿彌陀佛!。
歡迎關注:樂愛迦圓(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小字)
微信公眾號:leaijiayuan 或掃描二維碼,添加關注。
歡迎回復「精彩回顧」查看歷史信息。
回複數字獲取精彩回顧:
822 : 佛祖你為什麼不幫我
1018 【悼念】深切悼念水博士江本勝!
1017 素食健康:8種素食強力清肺帶你走過霧霾天)
1022 蕅益大師---佛前十不求
1024 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1025 腸道沒人就美
1027 夫妻就是一扇門
1028 低頭玩手機會加速頸椎退化
1029 紐約40萬人大遊行呼籲人類吃素
1031 酵素渣的利用
111 如何製作環保酵素肥料
113 自製紅棗酵素
114 讓你的米飯格外好吃
115 癌症末期,放生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