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融合城裡人與村民的默契,湖北省北鬥新農村招募村民「喜報」

2020-12-26 中國紀錄

《中國紀錄》新媒體 雷雨 漫玉 武漢報導

「疫情之後,很多人的心理壓力大,如果能在鄉村裡有第二個住處和精神物質的依靠,那麼他的心理就無憂了,這能很多恐慌,對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有很大的調節作用!讓城裡人與農村人在一起生活更加融合、更加有默契,享受生活的美好!」2020年9月26日下午,北鬥新農村董事長姚峰在接受《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採訪時說。

湖北省北鬥新農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紮根在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楊柳灣鎮,是集鄉村民宿建設、鄉村民宿康養房建設、農業合作社聯辦、農產品加工配送、茶園區開發建設、中藥材種植加工、觀光休閒度假、林業「新桐一號」種植等特大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的宗旨是:把好事做好,把實事做實。打造種植加工農副、林業產品鏈延伸為重點,圍繞國家、社會和老百姓解決問題,公司自成立之始即與當地政府籤署六方扶貧協議,致力於為農民脫貧致富,帶領英山楊枊灣傎橋頭邊村貧困戶成立種植扶貧合作社,種植「大別山英紅」茶,籽粒莧中草藥,「新桐一號」用材林為主打產業,以「啟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鄉鄰,公益回饋社會」為核心,為社會做出貢獻。

公司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楊柳灣鎮橋頭邊村,英山縣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北接安徽省金寨縣、霍山縣,東鄰嶽西、太湖,南連湖北省蘄春縣、浠水縣,西與羅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邊境腹地中心,是中國茶葉之鄉、絲綢之鄉、藥材之鄉,也是華中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

楊柳灣鎮素有「鄂東門戶」之稱,是英山縣重要的旅遊接待及遊客集散中心,公司所在地楊柳灣橋頭邊村魿魚山,山地面積1200畝,其土地組成為:旱地、水田、山地、林地,山周邊擁有山林250多畝,一般耕地800多畝、農田650畝。有數十平方公裡的沙灘,近千平方米的原始青苔,約800畝生態花園,200畝桃樹、李樹、板慄、柿、棗等果園。共有1256人,7個生產組。

據了解,北鬥新農村村民享受的待遇如下——

一、北鬥新農村送村民10顆新桐一號樹(一年後可自行在村委會平臺上自由買賣,沒有賣出的5年後村委會回收,享受福利一萬元);

二、村民每年在新農村免費居住30天,其中包括康養房;

三、村民每年季節性免費採摘北鬥新農村的農副土特產品食品全部免費;

四、每年由北鬥新農村健康醫療組給村民作體檢;

五、村委會每年贈送北鬥新農村的村民價值3000元的雲霧茶;

六、村民有優先資格購買北鬥新農村山莊的房屋和農副土特產品,享受優惠的價格;

七、北鬥新農村的村民如遇天災人禍,享受北鬥新農村基金會的幫助;

八、北鬥新農村村民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通過村委會的平臺達到「」四個一百」——做100件善事;交100個善友;遊100個景點;超越100歲。

相關焦點

  • 「共享田園」改革探路,成都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棋田村冬水壩農場的一角,楊秀茹等一批村民的老房子已經被推平,一個名為"共享空間"的項目即將動工開建。"共享空間",是按照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改革思路,將宅基地使用權讓渡,變宅基地為共享資源,盤活農村閒置資產。
  • 土家族村民喝上安全自來水
    李大爺是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天星堰村村民。卸甲坪鄉是一個由高山崗地、河谷小型衝擊平原形成的山區,土家族佔多數。  卸甲坪土家族鄉黨委書記楊徵明說,囿於地形等自然因素,全鄉多數村民通過堰塘山溝或自家打井取水,水源不健康;飲水難,對村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能喝上乾淨的自來水,一直是大家的心願。
  • 秦皇島市海港區杜莊鎮房客招募計劃盤活農村閒置資源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杜莊鎮探索創新、謀劃實施「品味杜莊——房客招募計劃」,摸清全鎮各村閒置農宅「家底」,從中精選一批擁有濃厚山村特色的老宅子,統一對外招租,鎮村兩級聯動,義務擔任「中介」和「物業」,為租客和村民搭建溝通橋梁,盤活農村閒置資源,讓農村煥發新生機新活力。
  • 從「駐村大師」到「新村民」「新農人」 郫都區盤活鄉土人才助推...
    李黎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以前羨慕城裡人,現在哪個不羨慕咱村裡人。」在成都市郫都區安德街道安龍村走訪時,不時有村民這樣說。從「駐村大師」到「新村民」「新農人」,郫都區鄉村變化和振興的背後,離不開人才的作用,更少不了人才創新機制的助力。
  • 山東省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實施細則
    負責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計劃實施和建設規劃許可等工作,在縣鄉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統籌考慮宅基地用地規模和布局,為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預留空間,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和規劃許可等相關手續。 (三)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 高端民宿集群、文創街區、鄉野工作室……裡水理想村招募新村民!
    經過第一期新村民交流會後理想村的概念和空間規劃出爐即將進入施工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完成理想村一期建設裡水理想村,是裏水鎮與廣東鄉伴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鄉伴)共同打造,是目前佛山最大的文旅綜合體項目。裡水理想村分期規劃結構村民市集、百合花永久文化會館、雨水花園、鄉野運動帶、鄉野療愈站、後花園賢魯島……400-1000㎡的建設面積,更具象的空間規劃,裡水理想村為敢於探索新可能性的人們,提供5種實現自由鄉野生活的方向。
  • 喜報!浠水獲湖北省文明城市稱號
    喜報!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單位名單和往屆複查確認名單 一、新申報命名的湖北省文明單位稱號名單浠水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浠水縣竹瓦鎮財政所二、確認保留湖北省文明單位稱號名單浠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浠水縣人民法院、浠水縣審計局、浠水縣財政局
  • 村民變居民 幸福來「敲門」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城裡人的生活,幸福在不經意間悄悄來臨。 今年56歲的程群英是大安區和平街道金桂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而在幾年前,她還是和平鄉田灣村的村民,故土留給程群英最深的記憶就是成片的莊稼,茅草土坯房以及混著泥漿的水塘。
  • 村民舉報城區居民到村裡蓋房 住戶稱蓋房得到批准
    村民舉報城區居民到村裡蓋房  「本來住的都是本村人,可是一些城裡人在村裡蓋起了房屋,讓人難以理解。」日前,一村民聯繫《法制晚報》新聞熱線,反映村內的怪事。  村民陳先生說,從2003年前後開始,村子內就有陌生人在蓋房子,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
  • ...融合發展 惠及村民溫鐵軍教授、李川總幹事到麻沙鎮水南村調研
    8月4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村建設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溫鐵軍、省圓夢村幹事會總幹事李川帶著一批博士,行走在水南村葡萄園區,近距離與村民交流,展開深入調研。"今年葡萄長得好,上門購貨的客商比往年多。
  • 大學生變身「棚二代」帶5000餘戶村民奔小康
    如今的耿店村集體資產累計達1200餘萬元,人均年純收入4.5萬餘元,戶均存款26萬餘元,家家住樓房,戶戶有轎車,村民過上了與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  眼見家鄉越來越好,曹有忠期盼著能投身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 一村落每年分發金條銀條,村民拿到手軟
    不知道大家對農村有著什麼樣的印象,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亦或是養花種菜的田園式生活。今天就由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村子,相信大家看了小編的介紹,肯定會愛上這個村子!據了解,這個村子每年都會向村內的村民分發金條和銀條還有可能有上百萬元的分紅獎勵。聽到這個新聞,你是否打心底裡羨慕這個村子?不過在羨慕的同時。相信肯定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村裡發錢,那是不是當地人都不需要去工作直接在家中等待發錢?不僅如此,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事,他們這個村子裡的錢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利潤?有關這個新聞的詳情小編也去百度了一下。
  • 臨近年底,農村再刮「睡衣潮」,睡衣既醜又土,為何村民卻青睞?
    相信回到農村老家的人,都能看到農村地區「睡衣潮」又開始了。村民大都直接穿著棉睡衣在村上活動,城裡人眼中既醜又土的睡衣,在農村地區煥發出新生機。其實睡衣潮早在幾年前就出現,當時是被在外打工的青年們帶回農村的。由於穿起來舒適保暖,比羽絨服好清洗,價格實惠,因此得到人們喜愛。雖然棉睡衣很適合冬季穿,但在一些人眼中始終覺得,穿睡衣不雅觀。
  • 奇葩村民「有難不當,有福要同享」
    紅心村近年來經濟發展不錯,村民靠著村裡的政策,小半部分開始發了大財。人這一有錢,追求就上來了,村裡再好,也沒有城裡人「高貴」。有些村民又想吃村裡的福利,又想要城裡人的「高貴」,「絞盡腦汁」的想了個法子,先讓自家娃去城裡讀書,讀個幾年後,獲得城裡的政策落戶,到時候全家拎包就能當城裡人。這部分村民心裡的「小九九」,大家都看在眼裡,俗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常態,只要不礙著咱,咱也就閉隻眼就過了。
  • 八裡窯村民住新房 樹立文明新風尚
    八裡窯村民住新房 樹立文明新風尚 2020-08-30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麵茶花三面桑 英山這個村顏值高村民還分紅
    圖為:苗木種植園映襯下的周家畈。周家畈村村「兩委」緊緊圍繞鎮黨委「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共建共享共富」的鄉村發展之路,圍繞「藥」「桑」「茶」三大產業,推進「產業+旅遊」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興村,旅遊富村,建設亮村。2014被評為湖北省宜居村莊、2015年被評為全市黨建示範村。
  • 山東臨沂最美「第一書記」季敏:村民把感激的話刻在葫蘆上
    季敏到任後,走家串戶,在聽民聲、訪民情、集民意的過程中發現,村民家家養家禽,到了產蛋季節,除了自家吃的還想換些錢補貼家用,但因為距城裡較遠,許多農特產品運到城裡很不方便。於是季敏萌發了用「第一書記」微信公眾號推送「雲蒙湖」系列農產品的想法,讓村裡農產品走出去,讓城裡人吃上農家土特產,達到雙贏的效果。收益一部分以村集體名義存入公益帳戶,用於幫助村中的五保戶、貧困老人及貧困家庭孩子。
  • 同村村民之間的房屋買賣,一定有效嗎?還真不一定!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跟城市裡的房子有著很大的區別。農村的宅基地屬於集體土地,而我們城市中房屋所佔用的土地都是國有土地。在不同屬性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當然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咱們國家農村的宅基地可以理解為具有一定「福利」性質的。宅基地的產生本是為了解決農村村民的住房問題。
  • 甘肅隴南山區秋冬溼冷季棄雨靴 六旬村民終圓「皮鞋夢」
    中新網蘭州10月22日電 (楊娜 閆姣)10月下旬,多霧的天氣讓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池壩鄉孟家莊村的路面開始變得潮溼,孟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吉德從市區新買了適合秋冬溼冷季節穿的皮鞋,村內巷道硬化之後,王吉德和城裡人一樣,愛穿皮鞋。  「以前的這個季節,早早地就把雨鞋準備好了。」王吉德笑稱,活到近六十歲才實現了自己的「皮鞋夢」。
  • 湖北恩施:深山黃精助村民增收
    12月23日,在湖北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興合中藥材產銷專業合作社,村民在清洗黃精籽。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曉關侗族鄉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中藥材黃精種植,建成集「育種、加工、銷售」於一體的黃精產業鏈,幫助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