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京協和醫院關閉,內科有朱憲彝、蘇啟禎、卞學鑑、蘇瑛、韓康玲、劉文清、劉紹武等醫師來津應診。他們醫技高,醫德好,在病人中享有盛譽」(張宏鑄主編. 天津通志 衛生志[M]. 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09.第387頁)。
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劉文清曾任職於天津市立第三醫院,任內科主任。「市立第三醫院,在所有市立醫院裡,是最優秀的一個了。該院醫師的陣容既強,設備方面也相當完善。」「醫師方面……內科主任劉文清,也多是協和醫學院出身,人才濟濟,陣容相當齊整。」(《津市醫院巡禮》,3月14日《益世報》,來自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圖書館編. 《益世報》天津資料點校彙編 3[M]. 2001,第1247頁)。
解放初,劉文清任職於天津醫學院。天津醫學院是解放後新成立的一所醫學院校。「建校初期,普通基礎課由南開大學生物系代為講授」;該校校長朱憲彝「苦心孤詣,多方聯繫,親自動員,通過市衛生局從市內各醫院選派了十幾位優秀的臨床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到北京協和以及上海,廣州各醫學院校進修醫學基礎課」,其中,就有劉文清。大概是從天津市立第三醫院調來的,在醫學院主攻「生化」領域(政協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45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0,第10頁)。
又《天津醫學院院史1951—1991》記錄:"為了加強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力量,加快醫學基礎教研組的建設,學校從一九五一年初開始陸續從總醫院和其它醫院抽調近20,名年輕的臨床骨幹作為基礎醫學各學科的講師、助教,送往北大醫學院、協和醫學院、上海和中山醫學院進修學習一至兩年。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帶頭人、教研組的負責人,他們是:馬泰、崔志潭、高應梅、蘇學良、郭世紱、劉文清、劉漢紳、徐紹雛……「(王正倫主編. 天津醫學院院史 1951—1991[M]. 天津醫學院,第19頁)。
劉文清,在20世紀70年代前,曾任職南開醫院婦產科主任。1970年前後,天津市西青區第二防治院,有「來自南開醫院的還有1948年畢業於北大醫學院而後擔任南開醫院醫務科長的張錫鵬主任、婦產科劉文清主任等」,因此,在1970年前後,為響應相關號召,劉文清從天津市區的醫院,到天津市西青區第二防治院任職(崔乃強《我從肝膽胰急腹症疾病研究走上中西醫結合之路》,吳鹹中. 共和國中西醫結合開拓者 中西醫結合醫學家論中西醫結合 作者用書1000冊[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第187頁)。
故,劉文清,畢業於何時何校,還是一個未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