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舉國上下歡慶、千家萬戶團圓的日子,今年的春節也是如此,除夕夜還沒到,大街小巷到處掛滿了紅燈籠,整座南京城內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然而突如其來的瘟疫打破了今年春節這一切的美好,肆虐的冠狀病毒從武漢迅速蔓延全國,一場全民抗擊冠狀病毒的防控阻擊戰打響了,接到上級指令,梅園社區黨委迅速組織起第一批23人的黨員志願者隊伍,許多老兵也主動加入到志願者突擊隊中,於一月三十日全部進入執勤點,並在執勤點率先打出了「玄武區退役軍人疫情防控義務志願者」和「南京市玄武區參戰老兵志願者」兩面旗幟。大家知道,梅園社區所管轄小區都是開放式分散的,通往主幹道的街口小巷四通八達,沒有圍牆沒有物管,要設立的卡口就有五個,管控難度很大。在第一批共產黨員志願者中,老軍人李發忠是部隊正師級退休幹部,在疫情面前,他率先衝在前面,他說:「戰鬥打響了,軍人必須往上衝,」老書記陳勁秋是六一年入伍的老兵,已是七十七歲高齡老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這位熱衷公益事業的老兵志願者更是當仁不讓,由於多日勞累加上年紀大她病倒了,住院期間她仍牽掛著疫情防控工作。
丁敬雷,是一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聽說卡扣缺人,自發組織九名老兵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他以當年作戰時的不怕犧牲,敢打硬拼的士氣,帶領老兵志願者一直堅守在漢府街卡口。他們說:「我們都是曾經扛過槍從戰場上下來的軍人,這次在疫情面前,我們這些老兵,要擔負起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平安的責任,我們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即使脫下軍裝,我們還是一個兵。國有難,召必回。」
在老兵的感召下,一批批共產黨員加入到社區志願者的行列中,他們有退休幹部、機關人員,退伍軍人、在職職工,在校大學生等,大家來自各行各業,因為一個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用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言,他們在防控一線以頑強的鬥志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了最好詮釋。志願者中最小的20歲,最大的77歲,他們不分晝夜堅守在執勤點上,風雨無阻巡查在大街小巷,檢查外來車輛,為過往行人測量體溫,為小區居民開出入證。為社區內所有街道進行藥物噴灑消毒。
身為軍屬的黨委書記程雯與社區主任郝晴晴兩位領導始終堅守在一線,每天她們要到所有執勤點檢查工作,還要參加執勤晝夜輪班,五個執勤點隨時可見她們忙碌的身影,即便這樣,她們還不忘關心每一位志願者,有位志願者生病住院,兩位領導就主動上門慰問,在病人住院期間的半個月中為他們的家屬一天兩頓的送飯上門,從未間斷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兵們的行動感動了許多人,早已退休的老社區主任徐明風,年過七十的老黨員劉忠英,她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在執勤點發放宣傳資料,提醒過往行人做好防護。
珠江路支部書記周巧生同志,堅守在竺橋執勤點,這個卡點過往車輛多,人員流動性大,但他不辭辛苦,以苦為樂,他風趣地說「就當是運動鍛鍊身體,能保障大家安全是我最開心的事。
徐倩,一位在校大學生,也是最早加入志願者團隊的年輕人,一個只有20歲的小姑娘,上午在社區執勤,下午還要趕去南京南站做志願者。
竺橋支部黨員蔣璐,她不但自己做志願者,還叫上愛人一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被人們稱作「最美的夫妻志願者」。
尹衍才是一位老兵,無論颳風下雨他都堅持參加執勤,無意間看到他在服藥,才知道他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大家勸他回去休息,他堅定地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這點傷痛算得了什麼。
記得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每天都不聲不響地為執勤點送開水,他說,我老了做不了什麼,就給你們送熱水喝了暖暖身子吧。許多居民還送來食品、熱湯、熱飯,居民們的支持和關愛也深深的溫暖了老兵們的心。正是因為有社區居民做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這些老兵志願者才一直堅守到最後執勤點撤銷。還有陶巧生、冉凡義、吳長雲、李明、楊國欣、吳純猛、張麗麗等,我無法報出所有老兵志願者的名字和講述他們的故事,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行動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了最好的詮釋,他們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退役老兵,卻在疫情防控中演繹出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組成了疫情防控一線最美麗的風景。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鬥中,我在老家主動找到社區領導請戰,成為小區裡第一個報名做志願者的人。四年前我的右腿做過兩次手術,膝蓋以下縫了幾十針,安裝了兩塊鋼板,9根鋼釘,一年後因刀口感染二次手術,切除了小腿內的腐肉,刀口內插入兩根導管,幾天後才拔出來,造成血管和神經損傷,長時間站立就會腫脹難受,二月中旬連續幾天下雨下雪。我都咬牙堅持去執勤點值班,我還患有三高、腦梗和冠心病,右頸動脈供血不足,犯病時就會胃部反射性劇烈疼痛、嘔吐不止直至昏厥,有幾回半夜胸口悶疼無法睡覺,渾身無力,我都強撐著服藥後堅持去執勤,為預防萬一,執勤時還隨身帶著速效救心丸,這些情況我沒告訴任何人,沒有人知道我的身體狀況,從二月初至今我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我以做志願者的體會寫詩一首「我愛紅馬甲」發表在玄武區文旅局公眾號及其他刊物上。
我出身於三代軍人世家,作為一個老兵,一個有著45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面前,要具有不怕犧牲,敢於赴死的精神,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個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軍人就是一個勇敢戰鬥的士兵。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這些曾經的軍人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為軍旗增光添彩,以實際行動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了最好的詮釋,向黨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3月24日,社區為我頒發了最美志願者榮譽證書和紀念章,並把我的事跡登上了社區善行義舉光榮榜。
這次疫情是一場大考,它考驗了所有人。在這場大考中,數萬名醫務工作者逆向而行,以生命赴使命書寫了答卷。有數不清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不退縮,不畏難,以使命擔當書寫的答卷。也有我們這些退伍老兵凸顯軍人本色,不負軍人使命書寫的答卷。這是一份由14億中國人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勝利答卷。
在黨中央指揮和部署下,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疫情阻擊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們的體制凸顯了絕對的優勢,我們的國家彰顯了大國強勁的實力,我們偉大的黨更加深得人心,我們英勇不屈的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所向披靡。
我為我生長在這個偉大的國度而自豪,我為我曾經是一位軍人而驕傲,在這場大考中,我們這些老兵沒有為軍旗丟臉,我們用行動展示了軍人的使命和擔當,無論我們穿著軍裝,還是脫下軍裝,國旗、黨旗、軍旗都在我們心中。無論我們工作還是退休,軍裝、軍魂、軍心都銘刻在我們心上,一時的軍人,一生的驕傲,一輩子的榮光,使命與擔當是軍人本色在我們身上的體現,氣貫長虹的軍魂就是我們隨時為祖國獻身的精神,在新時代築夢路上,一往無前,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兵。
敬禮!
(原創)(作者:王 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