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顏值高了,居民幸福感多了
臺海網8月5日訊 據大武夷新聞網消息 粉刷一新的外牆立面,改造拓寬的瀝青路面,雨汙分流的排水設施,溫馨可人的照明設備,新建的休閒公園和停車場……雖然延平區2020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尚在進行之中,但相比從前垃圾亂堆、地鎖橫設、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的居民小區,正在改造的北門嶺和寶武營天官嶺小區面貌卻已是煥然一新。
「以前家門口路上全部停滿了外來車輛,路面坑窪不平,加上沒有路燈,出門的時候一不留神就容易跌倒。」現年54歲的陳桂香已經在紫雲街道北門嶺小區生活了16年,她真正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生活升級。「現在的路面雖然還沒有完全修好,但出門已經方便了很多。」
據了解,北門嶺小區的改造工程於5月15日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違建、零搭拆除工程與圍牆砌築,3個庭院的下部水電管線以及人行道和車行道的水電管線也全部安裝完畢,預計今年8月底便可完工。「多虧了政府的改造工程,改善了小區環境,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小區居民潘志源告訴筆者,現在小區內腐臭的垃圾不見了,雨汙分流了,只能容下板車進出的土路也被拓寬成了瀝青混凝土路面。大家看著自己居住的小區環境一點一點地越變越美,也發自內心地支持配合政府工作。100多名住戶自籌23萬餘元資金為6棟樓房安裝了電控大門,增添了12個垃圾桶和10盞外圍路燈,並為在炎夏辛勞的施工隊免費提供茶水,防暑消渴。
在位於梅山街道的寶武營天官嶺小區改造項目現場,工人正頂著烈日抓緊進行立面改造、管道敷設、水泥砌築等作業,新粉刷好的外牆,看上去美觀又溫馨。「路燈照明恢復,樓外立面一二層粉刷基本完成,街巷道路修整以及小區停車場和小區公園的建設也在高效推進中,很快就可以完工。」梅山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振華告訴筆者,寶武營天官嶺小區為火災之後重建,小區面積約40畝,內有1000多住戶,屬於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老房質量較差,路面及溝道破損嚴重,化糞池年久失修經常淤積堵塞,再加上沒有物業管理衛生,生活垃圾隨處散亂,給小區內居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
「我們小區的建築有30多年歷史了,樓房比較破舊,管道也老化嚴重,汙水常常會從牆體中滲出,和現在看到的一點也不一樣。」現年66歲的呂德榕已經在天官嶺小區紮根了32年,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小區改造後的「大變身」。私搭亂建拆除了,路面變得更寬了,空中飛線消失了,車輛亂停和垃圾隨地的現象也再見不到了,還有正在修建中的公園、停車場、垃圾屋、便利店、充電樁等便民服務設施。「聽說還會安裝單元門禁和監控,解決了大家擔心的安全問題,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呂德榕說,居民們看過展板上的改造效果圖後都感到十分滿意,對政府的各項工作也全力支持,主動配合拆除「兩違」建築。
據了解,延平區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投資3.62億元,共涉及6個街道38個社區,包括72個項目小區,29008住戶,1392棟樓,建築總面積184.95萬平方米。項目啟動「10+1」改造模式,實行「一小區一方案」,對道路、照明、立面、綠化等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各街道堅持「群眾缺什麼、補什麼」原則,結合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工作,科學制定優化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方案,並密切跟進、督促指導,切實解決老舊小區居民住房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入戶走訪徵求居民意見,共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群眾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小區的顏值高了,環境好了,居住舒適度提升了,居民們也得到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李韌筠 詹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