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識別語音的穿戴式振動傳感器

2020-12-21 騰訊網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研製出一款穿戴式振動傳感器,可通過皮膚的振動精確識別語音,不受周圍噪音的影響。

圖 穿戴式振動傳感器效果圖

皮膚上附著的柔性振動傳感器可用作穿戴式語音識別設備,但目前的振動傳感器一般通過空氣振動識別聲音,受機械共振和阻尼效應的影響,靈敏度較低,無法實現定量測量。研究人員發現,在基本語音頻率和各種聲壓級(40~70 dBSPL)下,聲壓與頸部皮膚振動的加速度成正比。研究人員據此研製出一種振動傳感器,由兩個平行金電極及中間的聚合物隔膜組成,上層電極和隔膜上有八孔環組成的陣列,可降低阻尼,底層電極由聚對二甲苯基底支撐,確保足夠的柔性。這種振動傳感器利用兩個電極間的電容變化獲取振動加速度,從而測量聲音。實驗表明,傳感器可在語音頻率範圍內以5.5V/Pa的靈敏度測量聲音,嘈雜環境下也沒有振動失真。此外,這種傳感器厚度不足5μm,具有良好的柔性,可適應皮膚的彎曲變形。

這種語音識別設備靈敏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可應用於安全認證、電子皮膚、人機界面、可穿戴語音健康監測等領域。

(藍海星)

文章推薦

想了解更多國外國防戰略、軍事工業、裝備發展、前沿技術相關研究,請關注藍海星智庫微信公眾號:SICC_LHX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振動傳感器是幹什麼的_振動傳感器工作原理介紹
    振動傳感器是幹什麼的   振動傳感器主要監測旋轉機械的振動情況,每種設備都有自己的振動標準,超過振動值,表明機器出現故障,所以振動傳感器是起到對振動的保護作用。   振動傳感器分為磁電式與壓電式兩種,磁電式的結構簡單、價格較低,但精度較差,現在常用的是壓電式的傳感器,測量精度較高。
  • 神奇傳感器手套化身「手語翻譯機」!實時手語轉語音無壓力
    ,將美國手語實時轉換成英語語音。據研究人員介紹,現有手語翻譯可穿戴設備大多比較笨重,佩戴舒適度較差。相比之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發的美國手語翻譯手套由輕質、價格低廉、耐久、有彈性的聚合物製成,並且配備了通過沿著五個手指方向延伸的細長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由導電紗線製成,既十分靈活又價格低廉,能精確捕捉用戶手部動作,繼而將其轉換為電信號。
  • 淺析穿戴設備中的光學心率傳感器
    光學心率傳感器的測量原理 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這個名字讀起來實在是高端,其實說簡單點就是利用光測量脈搏的一種技術:血液是紅色的,反射紅光,吸收綠光。穿戴設備通過光學心率傳感器檢測特定時間手腕處流通的血液量。心臟跳動的一瞬,手腕處流通的血液量增加,吸收更多綠光;而心跳間隙,吸收的綠光就少一些。
  • 傳感器的應用場景都有哪一些
    一、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智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智能傳感器。現在智慧型手機中比較常見的智能傳感器有距離傳感器、光線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指紋識別傳感器、圖像傳感器、三軸陀螺儀和電子羅盤等。 比如指紋識別傳感器可以採集指紋數據,然後進行快速分析與認證,免去繁瑣的密碼操作,快速解鎖。
  • 華為智能穿戴設備:手錶、手環、耳機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伴隨著大數據和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與手機、平板、車載智能設備等無縫融合,正在為消費者創造出全新的智能生活圖景。同時可穿戴設備之間並不是單一孤立的,它們將協同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決方案,可穿戴設備將是智能端產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目標是成為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
  • 可穿戴式傳感器使用汗液檢測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可穿戴裝置,該裝置能夠激發人體產生汗液,然後每25秒測量一次汗液中的乙醇濃度。該系統可用於追蹤重要分析物,如激素或藥物,以告知用戶藥物如何在體內實時代謝。商用乙醇傳感器對汗液進行分析時,測量傳感器電極上的醇氧化酶代謝乙醇時生成的過氧化氫。然而,由於提供的樣本量只有納升,用傳感器分析汗液就變得尤為困難。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六角芯(hex-wick)」材料克服了上述挑戰,該材料可以吸收汗液並快速將其傳輸給傳感器,從而減少汗液在皮膚表面的時間,防止受到汙染。
  • 國產化溫度振動一體傳感器體驗評測
    長期以來這些高端工業級振動與溫度傳感器的技術與市場多為歐美企業把持,伴隨著中國龐大的工業製造業崛起,國產傳感器企業正在向這一領域發起衝擊! 圖示:FATRI溫度振動一體傳感器 什麼是溫度振動一體傳感器?
  •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1:35:24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 可穿戴式的實時語音翻譯器,ili(咿哩)專為旅行會話場景而生
    工具軟體在人口紅利消退後,面臨著嚴重的變現問題,都在向生態化平臺轉型,而第一步大多選擇了開發配套的硬體,無論是睡眠軟體做智能枕頭,還是運動軟體做手環、肩帶,硬體這種可能在線下流量中引爆的產品形態,從最初的智能穿戴硬體單兵作戰,融入生態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語言翻譯軟體公司有人在做翻譯硬體嗎?
  • 印刷柔性電極的自適應機器學習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用於手勢識別
    帶有印刷柔性電極的自適應機器學習功能的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用於手勢識別想像一下在沒有鍵盤的情況下在計算機上打字,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玩視頻遊戲或在沒有輪子的情況下駕駛汽車。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開發的一種新設備的目標之一,該設備可以根據前臂中檢測到的電信號識別手勢。該系統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有一天可以用於控制假肢或與幾乎任何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支持熱傳感器3D追蹤進行手部檢測
    #極果播報#眾所周知,像Apple Watch這樣的現代可穿戴設備通過使用陀螺儀和加速計等傳感器來檢測手部動作經過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聯合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會提供更加精細的手部檢測。據悉,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叫做手指追蹤(FingerTrack)的裝置。這款可穿戴設備使用了四個低解析度的熱傳感器,每個傳感器約為一顆豌豆大小,用來監測手腕的輪廓。通過相機來捕捉手部的多個圖像,然後通過神經網絡將這些圖像拼接在一起以創建手部的3D模型。
  • 振動開關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
    振動開關又稱作振動傳感器,是一種將物體的機械振動或位移轉換成電信號輸出的元件。在很多常見的電器設備中都會見到它的身影,例如車輛防盜報警器、車載GPS定位器等。常用的振動開關可分為機械振動開關和電子式的振動開關。
  • 傳感器熱點:ams推出全球最精確的數字溫度傳感器AS6221
    傳感新品 【ams推出全球最精確的數字溫度傳感器AS6221】 12月2日,ams宣布推出全球最精確的數字溫度傳感器AS6221.
  • FitByte使用眼鏡上的傳感器自動監控飲食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新的可穿戴設備,可幫助穿戴者緊密監測自己的飲食情況。FitByte是一種無創、可穿戴的傳感系統,結合了聲音、振動和運動的檢測功能,可以提高準確性並減少誤報。它可以通過跟蹤行為模式來幫助用戶實現健康目標,並為人們提供一種工具,以了解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並監測治療效果。
  • ☞穿戴式智能設備基本內容詮釋
    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稱為「穿戴式智能設備」,如眼鏡、手套、手錶、服飾及鞋等。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技術進步和高性能低功耗處理晶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設備已經從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設備不斷傳出,谷歌、蘋果、微軟、索尼、奧林巴斯等諸多科技公司也都開始在這個全新領域的深入探索。二、應用前景聯想CTO曾經談到,「可穿戴設備是未來顛覆式的機會」,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可穿戴設備的前景是相當可觀的。
  • 康奈爾大學利用RGB傳感器捕捉面部肌肉進行人臉識別
    AI讓蒙娜麗莎動起來,甚至模仿我們的表情運動,伴隨科技的飛躍,都已經不再是讓人驚奇的事了。康奈爾大學SciFi實驗室主任、C-Face論文的高級作者張鋮在聲明中說:「該設備比所有的耳掛式可穿戴技術都更簡易、更有新鮮感,有更全的功能。」「傳統的為了識別面部表情的可穿戴技術中,大部分必須在面部上配置傳感器,傳感器數量這麼大,系統也僅僅識別一組離散面部表情。」
  • 鞋內傳感器和機器人幫助老年人保持活躍和獨立
    Rao博士合作,將一個輔助移動機器人伴侶與可穿戴的鞋內傳感器結合在一起,設計一個系統,幫助老年人維持他們健康生活所需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 Guo表示:「平衡和運動對這一人群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老年人跌倒並受傷,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保持健康和鍛鍊了。這樣一來,他們的健康水平和表現都會下降。
  • 顏色識別傳感器原理與應用詳解
    顏色識別傳感器概念   顏色識別傳感器又稱色彩傳感器或顏色傳感器,它是將物體顏色同前面已經示教過的參考顏色進行比較來檢測顏色的傳感器,當兩個顏色在一定的誤差範圍內相吻合時,輸出檢測結果。
  • 比利時團隊新發現:黑客可通過燈泡振動在 25 米內...
    (參見雷鋒網此前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竊聽方式,他們通過觀察一般燈泡振動並記錄燈泡光線變化,還原了 25 米遠房間內的聲波(語音,對話及歌曲),即通過燈泡就能聽到你說的每一句話,簡直是防不勝防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傳統的光芽可以用來竊聽對話,並稱該技術為「Lamphone」。
  • 讓聾啞人發聲:華人學者發明神奇手套,手語識別率達98.63%
    圖 | 可穿戴式手語翻譯系統結構示意圖。(來源:《自然 · 電子學》) (來源:《自然 · 電子學》) 這副手套的關鍵點是細長的傳感器嵌入到 5 個手指中,這些傳感器可以獲取對應每個字母、單詞、數字或短語的手勢。該設備能將這些運動轉換為電信號,然後將其發送到手腕上一元硬幣大小的電路板上。智慧型手機則將這些電信號以每秒 1 個單詞的速度轉換成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