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做出的種種選擇之後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你的勇氣來自哪裡?
――摘自電影《秀美人生》
黃文秀說她的勇氣來自於生命與土地一起生長的情感基因,來自於改變生活現狀的一種期待,來自於這個時代給予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的堅持。
而我們的勇氣來源於哪裡?
看完這部影片,我久久的陷入沉思,如果影片中的人換作是自己,是否我也能如她一般,青春無悔,一往無前?過往的一段段經歷,也如影片一樣一幀幀浮現在腦海裡……
記得**年剛開始接觸紀檢工作時,鎮裡的某領導對我說幹紀委都是得罪人的活兒,幹了這個你連朋友都沒有,當時覺得工作而已,做什麼還不都一樣。在跟著前輩們走村入戶查辦一條收受危房改造好處費線索時,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笑著說,都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某村幹要求一戶給50元的「照相費」,我們從來沒想過說這個錢還能要回來,哎呀紀委的同志們,你們辛苦了,這點錢也不算什麼,還是算了別查了。紀委前輩耐心勸說,只要有向群眾伸手、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不管數額大小,時間長短,我們都要嚴肅查處。那一瞬間,我頓時肅然起敬,感覺心底裡的熱血開始萌發、湧動,第一次覺得自己手裡的工作其實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為民辦實事的火熱事業。
也正因如此,在一個個的案件查辦過程中,我們就像是行走的功德箱,每查辦一個案件就收穫一份群眾的善意與感激,這些善意和感激也成了我們勇往直前的永動機。也正是這一小小的插曲,讓我更堅定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大道湯湯,古道俠腸……
我想,每一名成為紀檢監察隊伍裡的幹部,如果沒有一定的勇氣,我們很難堅持走下去,如果有人問我你的勇氣從何而來,我想我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們的勇氣來自於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來自於我們內心忠誠、乾淨、擔當的強大信念。
(篇二)
劉伯賢指出,《秀美人生》是一部具有厚重的政治意蘊和特殊的教育意義的影片。這部影片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為人物原型,生動講述了主人公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感人事跡。這是一部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電影佳作,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一個動人故事,也是我們開展黨員幹部教育的生動教材。
**年7月,電影《秀美人生》開始籌拍。為了以藝術的形式展現黃文秀的優秀品格和高尚情操,帶著對黃文秀的深情緬懷和深沉敬意,苗月導演率領的主創團隊和廣西本土作家多次深入到黃文秀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汲取素材,聆聽每一個屬於黃文秀的故事,捕捉每一個溫暖人心的細節,精心打磨劇本。從今年2月22日電影開拍到7月完成整個後期製作,150多位演職人員跋山涉水,晝夜工作,按照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藝術標準,以飽滿的熱情和匠心精神,打造了這部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秀美人生》以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講述了她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故事。
電影裡面講了好幾個感人的故事,幫助桂平返校讀書,幫助村民解決種植橘子不結果問題,幫助班銀匠家搬下山,感觸最深的是看到她一件一件地幫助村民解決細微的小事,尤其是幫「懶仔」黃大貴找妻子,鼓勵他種藥草,讓他鼓起生活的勇氣。
整日借酒澆愁的黃大貴,終日無所事事,他酗酒,只惦記著低保,是個農村隨處可見的閒散懶漢老光棍。被打斷了腿,生活的精氣神仿佛也被一起打斷了。當文秀幫黃大貴找到了桂芳,告訴他桂芳獨自帶著女兒在外謀生時,他才觸目驚心地從消沉中驚醒,一個俯拍外拉大遠景的石頭山,背景漸起的悠揚「嘹歌」,非常到位地表現了黃大貴心中的悔恨和覺醒
影片當中黃文秀喊出的「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句口號,實實在在體現了黃文秀昂揚的鬥志,黃文秀以此激勵身邊的同志為了脫貧攻堅目標而勇往直前。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人生價值的選擇「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
你問我為什麼回到鄉村來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
有些青春總得在遙遠的鄉村秀一秀
年輕人的態度就是鄉村的未來……
這是電影主題曲中的一段歌詞,看似一段問答,實際上,一字一句都講述著黃文秀同志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一詞一曲中,唱出了這支平凡又嘹亮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篇三)
黃文秀,廣西田陽人,一名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後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廣西樂業縣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兢兢業業,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幫助貧困群眾脫貧,但是**年她永遠停留在她熱愛的事業上了。她的不幸遇難,十分令人痛惜,她雖然離開了我們,卻在人們心中埋下愛和希望的種子,她的名字將被人銘記,她的精神將永存。在學習她的先進事跡後我感悟頗多,雖千言萬語亦難表達內心複雜的心緒。
心懷感恩,回報家鄉。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從國家助學金到社會獎學金,從免除學雜費到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對於當代年輕人的培養和重視,我們有目共睹。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更應該投入祖國家鄉的建設事業,擔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擔。黃文秀家庭貧困,在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之下得以搬出貧困山區,黃文秀刻苦上進,在獲得教育扶貧資助下得以完成學業。研究生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廣西成為一名普通的公職人員,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她決然投入扶貧一線,帶領村民用雙手推動產業的發展,助力脫貧。
淡薄名利,詮釋擔當。黃文秀作為一名研究生,定向到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本可以不錯的度過一生,但她淡薄名利,不忘初心和使命,選擇了擔當和責任。同志曾說過「功成不必在我」。雖然功成不必在我,但功建必須有我。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黃文秀同志的「敢擔當、肯拼搏」精神,我們深表敬意。面對基層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覺悟和意識,才能永葆熱情。
堅韌實幹,傳遞力量。黃文秀堅韌的品格、實幹的態度傳遞了時代力量、中國力量、基層幹部力量。她入戶路上的每一個腳印見證了她對群眾的付出。她將扶貧工作中的苦和難轉化成她為百姓解決問題的不竭動力。她白天在村裡接待群眾,晚上和村幹部遍訪貧困戶,宣傳政策、徵求意見,她用實際行動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也改變了村民的生活狀態。這一切的變化,因為她的力量將群眾和幹部凝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黃文秀的事跡,我不禁想到一句樸實的話,「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正因為熱愛,她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正因為熱愛,她主動投入一線扶貧工作;正因為熱愛,她捨身忘我不辭辛苦。英雄逝矣,但精神永存
(篇四)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氣薄雲天的豪言壯語,你只是走進一個個貧困無助、漏風漏雨的破屋,用最真誠、最貼心的話語,去溫暖一顆顆受傷的心靈,去喚醒一顆顆孤獨、麻木、甚至茫然的靈魂。
面對崎嶇難行的山路,你用執著的腳印去丈量大山的高度;面對一個個需要幫助的無奈的眼神,你也感到如此的沉重與無力。但你仍不放棄,你相信只要用心去幫助鄉親們解決難題,相信大山一定會煥發出春天的蓬勃與生機。
鄉親們的困難還很多,但你內心的無助與酸楚卻只能埋藏在自己的心底,不知向誰訴說。柔弱的雙肩,扛起的不僅僅是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還有家中父母需要盡孝的雙重責任。
把個人的痛苦深埋,把希望的笑臉面對鄉親,一句句平凡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善舉,最終匯流成一股感人肺腑的暖流,流進每一個人的心坎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撲進狂風暴雨之夜,用生命證實你對鄉親們愛得深沉和對山鄉眷戀之深。當你幻化成一隻翩翩的彩蝶追尋舊跡而來,此時大地已是一片沉靜與盎然。
放映結束了,但觀看的人們久久仍不肯離座,人們還沉浸在一個個感人的片斷之中,眼角的淚花也沒有揩乾,我知道,你的精神已經變成一種磅礴的力量,鼓舞著人們去接住你的接力棒,向著新的長徵路奮勇前行……
(篇五)
從開場的那場雨開始,我就一直淚流滿面。兩萬五千裡長徵的朋友圈,寫得密密麻麻的日記,那些和她有關的點點滴滴,還是能隨時隨地地觸動我的眼淚。作為**年一起從北京來廣西的選調生調友,也是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友,對文秀的故事,我有著太深的代入感和太多的感同身受。
熒幕上的她一出來,真的太像了,好像她又回到了我們當中。我們又一起,躊躇滿志又生澀稚嫩地去報到駐村,同各種情形的貧困鬥智鬥勇,易地搬遷、發展產業,忙得不亦樂乎,也曾廢寢忘食奮戰到半夜,一邊吃泡麵一邊擔心 「工傷肥」……當老銀匠帶著兩個孫子搬去安置點了,當黃大貴重新站起來,找回了桂芳和女兒,當村裡的橘樹掛滿了果,在美麗的布柳河邊,看著飛舞的蝴蝶,她輕鬆的,愜意地,舒心地笑了。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她的笑容,我們是那麼地不舍,以至於每到下雨,就開始替她揪心。如果可以,真想衝進屏幕裡去,替她母親拉住她的手,一定要拉住!
世上沒有如果,假如知道這條路這個結果,還會如何選擇?文秀用實際行動作了回答。飛出山裡的金鳳凰,又飛回來了,毅然支持家鄉建設,毅然扛起扶貧重任,是初心和使命的最美好的詮釋,也是青春最無悔的選擇。
文秀從來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和她一起,放棄了大城市的優越環境,一批批奔赴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有很多人,明知扶貧路上的困難勞累、付出犧牲,仍然堅守崗位,無悔前行。是文秀給了我們以激勵,以力量。
文秀是我們的榜樣,也是許許多多貧困戶心中完美第一書記的化身。有時我們入戶去開展工作,他們也會跟我們提起文秀,稱讚她的優秀,惋惜她的離開。有一回,有個大姐看我半天,說:「你有點像那個黃文秀。」我一時百感交集。也許一樣都是年輕的女孩子,一樣在為扶貧努力奮鬥,讓這位大姐有了相像的感覺。我把這當成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勵,讓我更加地以文秀為榜樣,向她學習,向她靠攏。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是她的宣言,也是我們的決心。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決戰的衝刺收官階段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能鬆懈,咬定青山不放鬆,越是艱險越向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文秀的心願,也完成時代的使命。
等到脫貧攻堅完全勝利了,我想,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百坭村看看,走走那些她走過的路,看看布柳河漲水的模樣,看看百坭村脫貧致富後的新面貌,也講講我們各自的扶貧故事。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