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斷舍離日記》|嘗試斷舍離後要不斷犒賞自己

2020-12-14 就喜歡說點實話

放手一個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減少一次浪費,就恢復一分精氣神。然後,翻開人生新篇章。

雖然這幾天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新鮮感,斷舍離的工作也不及平時多,但還是要逼著自己把這個日記寫下去,因為寫本身就是一種督促。

工作室又新買了一本斷舍離,放在顯眼的位置,這樣每個來訪者都可以看到這本書,哪怕沒有去看,看到書名也是一種不錯的提醒。

如果只是物質上的「斷」和「舍」,而沒有在心中確立「離」的精神高度,內心還是會常常糾結。

這一點深有體會。

我終於可以去看話劇、舞劇、音樂劇,也可以一整天看書、寫筆記、和好朋友喝茶、恢復瑜伽練習、遠足、回到大自然……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發發呆不說話,按照心跳的節奏去做事。是的,這是我停下來的意義。我需要停下來,去感受生活。我需要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我想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陳數在序言中這樣描述她停下來的那段日子,我想這已經完全超出我們以為的斷舍離。陳數所說的物質的減法,我覺得更是一種欲望的減法吧!

現代社會,人們都已經慢不下來了,也無法忍受慢了。我曾試圖邀請身邊的朋友一起看陳數的一個節目《SHU理生活》。這是國內首檔生活美學綜藝節目,大家可以透過我的視角,感受丹麥、中國、日本三個國家對於「生活美學」的理解和態度。

我自己很享受看它的感覺,可是,朋友們卻都看不下去。因為這是一檔很慢的片子,沒有狗血,沒有刺激,有的只是娓娓道來,有的只是需要深層體會的美,有的是生活中點滴美好的細節,和向內走的安靜。

其實在現階段,對於斷舍離我的內心是完全接受的,只是需要把這件事堅持下去,需要一些驅動力。

那麼這種驅動力從何而來呢?今天我讀到的這部分很有意義:

當自己嘗試實踐「斷舍離」後,要大力地犒勞自己、獎賞自己。有意識地去除自責的情緒,坦然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原來真的不能像從前一樣」「我想改變」等這些聲音會漸漸地轉換為一種內驅力,讓我們自覺地將實踐進行下去。這種良性循環會讓斷舍離的實踐進展得更快、更深入。

這段話對我很有啟發,原來只要開始了斷舍離,就是開始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要肯定自己。

其實,乾淨整潔的房間,本身也是一種犒賞。

就喜歡說點實話的真小實

2020年12月8日

附《斷舍離》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我的斷舍離日記》|付諸行動的第1天
    早上花了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把自己所有的秋冬裝全部拿出來放在床上,開始一件件整理。目前階段,因為還沒有全部讀完《斷舍離》,就先做簡單的減法,把不需要的衣服清理出來。很快,就清理了兩大包,其中有兩件衣服品質很好,自己也很喜歡,就是總找不到穿的場合,我猶豫了,就暫時留著。我接納自己一開始的不夠徹底,不夠狠心,畢竟我還是整理出了兩大包啊!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反觀那些成功做到斷舍離的人,後來怎樣了呢?01.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斷舍離經歷。這位朋友畢業不久,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單間,每次加班後回到家,一屋子的雜物讓她倍感壓抑。
  • 斷舍離智慧:嘗試斷舍離的生活,為人生減負,活出精彩人生
    怎麼理解呢,在幾年前經朋友推薦我曾經讀過一本叫《斷舍離》的書,偏偏其中有一個觀點我印象很深,叫做「從小的地方著手,分類別整理好」。我們時時刻刻受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影響,沒有「小習慣」的積累,時間不充裕,自然「漫溢」了心理空間,披上偽快樂的飄紗。
  • 讀《斷舍離》有感,斷舍離是一種人生態度
    在作者的不斷思索凝聚下,斷舍離已經從生活技巧上升為生活哲學,又上升為生活美學。一如為堅守本真而進行的人生新陳代謝機制,斷舍離遵循的原則是「出,則進,進,則出 」。收納不是目的,而應該是斷舍離的最後一個步驟,有追求收納上升為追求極簡。
  • 《我的斷舍離日記》第2天|原來整理可以讓心情變好
    依然還有一些「覺得可能有用」的東西被留下來,我依然允許自己,給自己一個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也挺好的。因為多了接納,就少了糾結,很快就把這個柜子整理好了。看到那些被整整齊齊裝進透明收納袋裡的被子,和它旁邊同樣整整齊齊的被套被單和枕頭等,像欣賞自己的藝術作品似的,心情大好。
  • 《斷舍離》讀感
    斷舍離不是只做一次就可以,而是要不斷地這樣做,以形成循環。如果不流通就如同一潭死水。)斷舍離的「空間軸」思維注重的是「扔掉東西」之前——為確保空間的乾淨整潔,而將物品量儘可能地縮減成最適合的量。(某雪:作者有提出很多「XX軸」的理論,這裡只記了這一項。「空間軸」主要是關於扔東西的標準。「最合適的量」是需要根據你所處的空間去設定的,關於收納有「三分法」、「7·5·1法」等等。)
  • 《斷舍離》勇敢地丟棄,找回真正的自己。今天你斷舍離了嗎?
    想要幸福,就要學會斷舍離你是否有過這樣一些煩惱:家裡一些東西留著沒有用,扔了怪可惜;趁著商家促銷買回一大堆,才發現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經常在一些感情中反覆猶豫,左右不定。解決這些煩惱最好的方式就是斷舍離。
  • 家庭斷舍離……
    下面,我將從兩個部分介紹這本書的重點內容,第一部分是家庭斷舍離的含義以及如何實踐家庭斷舍離。第二部分:我們將介紹親離和子離的本質與精華。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什麼是家庭斷舍離?如何實踐家庭斷舍離?這裡,我們要先解決「什麼是家庭斷舍離」的問題。
  • 山下英子:「斷舍離」本人教你斷舍離|一刻·訪談
    所謂「的斷舍離」,首先是具有做減法的觀念。然後根據做減法的觀念,促使自己本身具有做減法的意識。在具有做減法的意識後,自己來實行做減法的行動。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做減法呢,是因為我們現在有很多過多過剩的現象存在。我們被這些現象緊緊包圍著。
  • 《我的斷舍離日記》開篇語|不想再被自己買來的東西傷害了
    斷舍離還有誰不知道的呢?在正式讀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念叨過一百次斷舍離,還想組織身邊的朋友一起斷舍離。但沒有足夠的刺激,沒有深層的理解,終究只是停留在說說而已,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直到開始讀這本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原汁原味的《斷舍離》,才受到猛然一擊,才真正開始了解斷舍離的深層意義,並且覺知到任由雜物包圍自己的危害。
  • 斷舍離後,我想重新活一次
    微博上有一篇帖子,「疫情過後,你還敢斷舍離嗎?」很多人回覆:「再也不斷舍離了,一定要囤貨!」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斷舍離的本質是自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奉行極簡主義,去掉無用的東西。時間上的斷舍離,專注集中中國有句古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清理掉1000多件物品後,我找到了快樂斷舍離的秘訣
    我的斷舍離是從書開始的,因為超級喜歡買書,數量不斷增加,十幾箱書跟了我們搬了兩次家,每次都讓搬家師傅哇哇叫。雖然預留了一面牆做書架,卻只放得下一半,整理的時候簡直心力交瘁。書櫃整理前於是我開始把部分書籍強行送給別人(……)。這個效果並不好,因為毫無針對性,只送出去十幾本,還付了昂貴的快遞費(書很重)。
  • 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難在哪裡?
    說白了斷舍離的本質就是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放下執念關注當下,需要注意的是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不要因為這個東西沒有壞,這個東西還能用,就捨不得扔掉它,也不能因為這個東西將來可能會用到就往家裡囤積,從大的角度出發在篩選什麼東西有用什麼東西沒用時要參照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自己是不是需要這件東西,另一個標準是當下是不是需要這件東西
  • 《斷舍離》:給我自由,不會斷舍離的生活真的太累
    不會斷舍離的生活真的太累。如果你感覺壓力山大,做事情效率特別低。經常是因為誰說了你的一句話,你就會抑鬱很久。很可能是因為你的精神和環境需要做一次斷舍離。讀完了這本風靡全球的《斷舍離》之後,我按照書裡的方法,立刻就把我不用的和不喜歡的一些物品進行了斷舍離,人脈圈也做了減法。我現在就感覺做事效率提高了很多,整個人的狀態也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一陣莫名的清爽。
  • 斷舍離:不僅僅是扔,而是奢侈地愛惜自己
    ,怨恨買買買的自己,更恨不會收拾的自己。我們無助、慌張,是因為沒我們還不懂斷舍離。《斷舍離》是一本書,出自於山下英子。而書中寫道的是關於生活的態度,而被追逐著,關於「斷舍離」的生活,是現代人越來越難以做到的。我們總認為東西越多越好,而不在意是否實用?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總是以習慣的姿態在自己營造的襁褓裡怡然自得,沉溺於自我創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 好書推薦|值得反覆去讀需要一生踐行的《斷舍離》
    所以,「斷舍離」是對自己整個人生的整理,不只是物品,不只是外在環境, 更重要的自己的心。完不成心理上的重建,就無法做到真正的斷舍離。它就是我向身邊朋友力薦我自己也在反覆讀的《斷舍離》,這不只是一本能幫我們把家變得更加舒適的書,更是一本能給到我們能量,幫我們梳理內在,讓我們保持好心態、保持清醒的經典好書。
  • 斷舍離:我的東西很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斷舍離」聽著頗為複雜,其實要做到非常簡單,即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什麼東西是現在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將其收入囊中,不符合的一概丟棄。比如,將自己衣櫃中不會再有穿著想法的衣服處理掉,可以是捐贈或是送人,對方正好需要的時候,自己心裡一定會比只是簡單扔掉更加開心。
  • 人生哲學,斷舍離
    《斷舍離》這本書曾經風靡全球,它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作者山下英子是一名雜物管理師,她從多年收拾家居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一套理論,並上升到行為哲學的高度。這一套理論也適合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 2019,斷舍離,迎接全新的自己
    貓叔自己每年也會遵循這些原則進行自我自我整理。正好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時機正好合適,時間也足夠完成這件事情,大家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嘗試一下文中所用的方法進行自我整理哦~我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至少是人生的三分之一。
  • 《我的斷舍離日記》第3天|改變在悄悄地發生
    讀到一本好書就是找到一個好朋友,我想我找到了一位好朋友,這幾天的情緒也特別好,孩子周末回來,感覺都很好。繼續加油!《我的斷舍離日記》第2天|原來整理可以讓心情變好本文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