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育兒路上的11個謠言,你被「坑」過幾次?

2020-12-23 欣媽育兒經

育兒路上什麼最多?答案是——謠言!

初為人母,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經歷。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這堂課沒有老師教,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學習。新手爸媽每天面對各種育兒信息,實在無法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很容易被謠言給「坑」了。

今天是3·15,欣媽藉此機會給大家盤一盤,育兒路上的各種謠言和誤區,幫媽媽們「打假」!

01媽媽最關心之:我家寶寶是不是缺鈣?

謠言一、出牙晚,得補鈣

別人家的寶寶,4個月就出牙了,我家寶寶8個月了還沒出牙,這可怎麼辦?很多媽媽為此特別著急……於是,聽隔壁大嬸說,寶寶出牙晚,說明缺鈣,得趕緊給寶寶補鈣。

真相:正常情況下,寶寶會在4~7個月出牙。但是,出牙時間跟遺傳因素、後天餵養方式有一定關係,比如寶寶的牙齦沒有受到足夠的刺激,通常跟是否缺鈣沒有直接關係。10個月左右出牙的寶寶,也大有人在,所以不必擔心,與其補鈣,不如讓寶寶多「動嘴」,刺激牙齦。

謠言二、走路晚,得補鈣

看到別人家的寶寶不滿一周歲就會走路了,而自己家寶寶一歲多了還不會走,肯定該著急了吧?第一時間肯定會認為寶寶腿軟,是缺鈣的關係,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真相:大多數寶寶真正會走路,是在13~15個月時,走路和腿部力量有關,和缺鈣沒有直接關係。只要寶寶發育正常,連續三個月身高、體重、頭圍等數據達標,是不用擔心的,寶寶只是晚了幾天學會走路而已。

謠言三、愛出汗,得補鈣

寶寶稍微運動一會兒就滿頭大汗,或者是睡覺後滿頭大汗,然後就懷疑寶寶有病?結果聽說缺鈣的寶寶會經常出汗,所以趕緊給寶寶買鈣片,結果吃完也沒什麼效果。

真相: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旺盛,而且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出汗比成年人明顯。另外,出汗多也是因為個人體質關係,這並不代表寶寶生病了,更不代表寶寶缺鈣,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是不需要治療的。

敲黑板劃重點:只要寶寶喝奶正常,一般是不會缺鈣的。寶寶最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每天400IU,用來促進鈣吸收。

02媽媽最發愁之:寶寶是不是上火了?

謠言四、吃奶粉的寶寶很容易上火

上火,是中醫的說法,在西醫裡面,是沒有上火這種說法的。寶寶上火,通常情況下指的是便秘。

真相: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不是奶粉本身,而是:衝調奶粉比例不對,比如過濃;盲目的補充鈣鐵鋅,與脂肪酸結合成鈣皂,引起便秘;只吃細糧、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另外,便秘的定義不是幾天一次,而是不規律、乾結、排便困難,這才是真正的便秘。

謠言五、把奶粉衝稀點,加上「清火寶」能預防上火

真相:擅自改變奶粉衝調濃度,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而清火寶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奶粉一起衝調,會破壞奶粉的營養成分,不利於吸收。另外,經常喝清火寶,容易引起齲齒、肥胖等問題。

謠言六、吃香蕉能治療便秘

真相:完全成熟的香蕉,確實可以改善便秘,但未成熟的香蕉中,會含有較多的鞣酸,會抑制胃腸液的分泌,反而會加重便秘。相比之下,像西梅、火龍果、蘋果、梨等水果,會有更好的通便效果。還有高纖維的蔬菜,比如西藍花、南瓜、紅薯等。

03媽媽最困惑之:輔食,到底該聽誰的?

謠言七、不吃鹽、沒力氣

經常有老人說「不吃鹽,寶寶沒力氣」,想讓寶寶長得壯,就得在輔食中加鹽,不然輔食那麼淡,寶寶肯定沒胃口。

真相:鹽的成分是鈉,一歲前的寶寶,身體所需的鈉,完全可以從母乳、奶粉、輔食中獲取。過早添加鹽,會影響寶寶的口味,造成挑食的壞習慣,還會加重腎臟負擔。

謠言八、輔食越軟,越好消化

寶寶還小,得把輔食做的軟一些,不然不好消化……這句話相比你也聽到過,或者自己也這麼認為吧?

真相:這句話只適合剛添加輔食的寶寶,隨著寶寶月齡增加,應該從糊狀轉變到小碎末,再到小碎塊,上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充分訓練。過於軟爛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牙齒的萌出、發育,還會影響顏值和語言發育。

04媽媽最著急之:我家寶寶,是不是發育晚?

謠言九、寶寶長得白白胖胖,才說明發育的好

看到別人家寶寶白白胖胖,而自己家寶寶瘦瘦的,是不是特別羨慕別人?總想找到什麼秘方,能把自家寶寶趕緊養胖。

真相:寶寶的發育水平,要參考身高、體重比例,而且不能超過特定年齡段的發育範圍,否則就是營養過剩、體重超標。生長過快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不健康的表現,在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面臨很多健康問題。

謠言十、寶寶站立,得早早訓練

為了讓寶寶儘早學會走路,很多寶媽早早的就開始訓練寶寶站立,希望能贏在別人前面。

真相:十個月之前的寶寶,下肢和脊柱是不足以支撐自身重力的,膝關節還沒有做好站立的準備。過早訓練站立,會導致寶寶腿骨發育畸形,比如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甚至影響下肢和脊柱的發育。

謠言十一、用學步車,方便寶寶學走路

學步車一直很受寶媽們的青睞,不僅能幫助寶寶學走路,還能解放自己的雙手,可謂一舉兩得。

真相:寶寶在圈式學步車裡,無法聯繫平衡能力,反而會造成學步延遲,更容易導致腿部異常或足尖點地。另外,圈式學步車容易翻倒,發生意外,已經被很多歐美國家禁止使用。

最後,我只想說:謠言止於智者。在育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只要能及時糾正,你就是一個好媽媽!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育兒路上的那些坑,你中招了嗎?
    養娃兒路上都踩過哪些育兒的坑?想想貌似還挺多的,但不過都發生在帶大寶那會兒,初為人母之時。那麼具體有哪些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一、細兒無六月,要多穿點兒?不知家有女寶寶的家長們注意過沒?在寶寶出生後他們的小屁屁裡總是會有很多白色分泌物,那麼怎麼辦呢?當然是洗啦!而我婆子媽又是個較真的人,就這樣洗洗還不行,還非得把屁屁扒開用棉籤給一點點兒沾乾淨,每次一個屁屁洗完都是紅通通的,每天如此反覆,看得我也是於心不忍,最後還是在諮詢了醫生以後才沒再這樣洗過。
  • 這12個育兒謠言坑了多少娃……
    所以,盟主專門整理了 12條 媽媽們最關心的謠言和真相,幫你們掃清育兒路上的迷茫和困惑。謠言11輔食越爛孩子越好吸收真相是: 過於精細的輔食會影響 寶寶的咀嚼能力、影響口腔肌肉發育,在2~3個月以後,就應該由細膩的米糊菜泥逐步過渡到大顆粒的食物,10個月左右就可以給寶寶一些略硬的食物(例如胡蘿蔔條和芹菜條)不僅可以用來 磨牙,還能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
  • 年度育兒謠言大盤點 | 便秘吃香蕉?咳嗽喝梨湯?是時候揭開民間偏方的真面目了
    ……關於「食補」和「食物相剋」的多種民間偏方,總能獲得人們的強烈關注和傳播,可以說是謠言界的頂梁柱了。這些年和食品相關的闢謠文章,層出不窮,但始終趕不上新造謠的速度。在Little Remedies之前發表的文章《偏方的嘴,騙人的鬼,你還在給娃喝冰糖雪梨等止咳》中提到,民間偏方中最盛行的「雪梨止咳」,只能幫助補充水分和提供一定的能量。
  • 母乳媽媽太難了,關於餵奶的14個謠言,9成以上寶媽都被坑了
    當然不是這樣,這是謠言!現在都2020年啦,關於母乳的知識大家也要有所了解才是。 想必不少寶媽都聽說過這個說法吧:生氣時奶水裡會分泌有毒物質,寶寶吃了影響健康。 但真相是,激烈的情緒並不會對乳汁的成分有任何影響,也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生氣時母乳會分泌毒素。
  • 【網絡謠言粉碎機】這一年,這些「坑」你踩過嗎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與之相伴的謠言:吃大蒜可預防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在舉國抗疫之時,它們卻在製造恐慌。涉疫謠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謠言依舊不少,它們或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詞。人不信不立,謠不治無安。值此年終歲尾之際,科技日報盤點出2020年十大謠言,為你擦亮雙眼、解疑釋惑。
  • 你踩坑了嗎?關於香水的謠言你信了幾個
    每次和朋友討論香水,總能聽到一些信以為真的「謠言」,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我相信很多人都踩過坑,有些「謠言」甚至被大眾所接受並且深信不疑!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下關於香水圈的那些謠言,希望你一個都沒中!1、麝香會導致流產或不孕?
  • 嬰兒睡眠培訓真相浮出 育兒路上這些坑你踩過沒?
    「包你從小白到獨立執業諮詢師。」這家機構的負責人承諾,前後共收費2.3萬元,「貴有所值,學費半年多就能掙回來。」在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看來,過分強調自主入睡無異於拔苗助長。「小月齡嬰兒不具備自主入睡能力,他們在困意襲來時煩躁、哭鬧,所以才需要大人抱哄,這很正常。」張昕說,隨著年齡增長,自主入睡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用著急。
  • 【母嬰】吃鹽有力氣、枕禿出汗多就是缺鈣……這些謠言千萬別信!坑...
    育兒路上的 「謠言坑」比比皆是,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最常見的,希望姐妹們能機智繞行。 「斷奶吧,6個月以後母乳就沒營養啦!」
  • 想要在育兒路上乘風破浪,這幾個方面要做好
    作為一個二寶媽,育兒路上踩過很多坑,也有一些寶貴經驗跟大家分享。 1.健康寶寶可以省去很多煩惱 大寶三歲多,小寶剛滿一歲,在這三年裡,我前前後後經歷了幾次孩子高燒不退。大寶小寶都是在七個月後,因感冒而引起肺炎住院。 尤其是今年九月份,大寶入園感冒一周後,小寶得了手足口,更是把小家鬧得雞飛狗跳。
  • 這6個最坑姐的護膚謠言,你中了幾個?
    小編只想問一句: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方法用對了嗎?如果不知道的話,我們先來測試下吧,看看下面這6個護膚謠言,你中了幾個。一、擠痘痘會有效果每個痘痘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到了成熟的時候,它自然會消失或流膿。如果你用手或美容針擠壓它,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痘痘變小了,但實際上沒有有任何幫助。
  • 蒙特梭利育兒法 | 寶寶成長路上的6個敏感期你了解嗎?
    我家的angel自從上次如廁期訓練漸入佳境以後,作為在育兒路上奮發向上的我,最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育兒學習。我在學習蒙特梭利育兒法的時候,get到了原來寶寶從0-6歲,大概會經歷6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1-3歲)、語言敏感期(0-6歲)、感官精緻化敏感期(0-5歲)、細小食物的敏感期(1.5-2歲)、動作協調敏感期(1.5-4歲)、社會性行為敏感期(2.5-6歲)。
  • 迷你貸:理財路上「踩」過坑,你中招了幾個?
    人閱讀 2017-11-23發布 來源:廠商投稿 相關關鍵詞 隨著金融理財產品的不斷火爆
  • 這三個育兒謠言,紙尿褲可不「背鍋」!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從2014 年開始,嬰兒紙尿褲產品的年消費量在國內達到 228.6 億片,對比以往使用數量增長11%。紙尿褲對寶寶來說,是日常用品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除了每天要食用高品質的奶粉以外,紙尿褲也是寶寶每天的必須品。
  • 美白的路上,你踩過多少「坑」
    如果你也正走在美白的路上,不妨看完此文!但是你知道嗎? 煙醯胺的美白效果好,但是存在弊端,主要體現在不穩定上,煙醯胺在酸性、鹼性環境中,水解成煙酸,煙酸對皮膚的刺激性強。 美白產品中能夠美白的成分很多,如維生素C、熊果苷、果酸、大豆提取物等等,不過在這麼多美白成分中,目前最火的還要屬煙醯胺。
  • 育兒路上的閃光好物推薦Vol.2
    推薦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可能大多數人在月子裡都買過,但大多數人可能沒用過幾次就丟在了一邊,覺得真是雞肋。它卻被我用出了新花樣。
  • 減肥路上,這些坑我幫你踩過了!
    作為一個天生肥胖基因,終身與體重做鬥爭的老胖友,20年來,掉過許多坑,流過許多汗,花過許多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減肥路上,我掉過的那些坑。NO.1節食減肥這是減肥路上最大的坑,幾乎每個人都踩過。因為看上去沒有難度,誰都能做,立刻馬上,說幹就幹。
  • 4種「民間育兒法」,你踩過幾條
    育兒路是各位寶爸寶媽走過最長的路了,每一步都非常簡單,從給寶寶穿衣服、泡奶到如何給孩子洗澡、做輔食都需要一步步去探索。其中的艱辛和困難是家長們吃過的半輩子的苦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育兒路上千條坑萬條坑,沒有人是不踩坑的,就是看踩了多少。"
  • 人氣育兒爆款,這些溫奶器你都入坑了麼
    育兒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玩意是必不可少的育兒爆款?在育兒過程中你覺得哪些是需要實踐出真知的必備利器?其實筆者覺得,無論娃現在是剛出生還是已經一歲兩歲,這溫奶器是一定得要有,它不但能夠幫助寶寶熱奶,熱母乳,添加輔食以後還可輕鬆的幫助媽媽們加熱寶寶的輔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育兒利器。
  • 這些護膚的坑,你至少踩過1個
    既然要好好護膚,就要掃清攔路虎,畢竟這條路上有太多的謠言誤區,今天我們先挑幾個常見的聊一聊。前有明星,後有醫生一坑更比一坑刺骨前段時間張雨綺說自己護膚秘籍是母豬前左腳熬製的面膜時,我都有點見怪不怪了,之前範冰冰、吳昕、沈夢辰已經將明星護膚的奇葩路線鋪墊的扎紮實實了!
  • 101 條育兒謠言,一次全闢掉
    有焦慮的地方,就存在謠言。大家在成為爸媽的時候多半是措手不及,數以萬計「偽經驗」隨著焦慮撲面而來。它們可能是親朋好友好心「過時忠告」,也可能是商家虎視眈眈的圈套。這些謠言,輕則讓你的帶娃生活焦慮萬分,疑神疑鬼;重則還挫敗自己的育兒信心,甚至損害孩子和自己的健康。丁香醫生搜集了史上最全 「 育兒謠言 101 」,一次性闢謠!每一條內容,都是丁香媽媽的歷史文章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