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音樂

2020-12-13 騰訊網

道教音樂是道教齋醮法事中使用的音樂,它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青城山道教音樂,歷史悠久。《魏書·釋老志》記載:「張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成,齋祠跪拜,各成法道。」可見當時已有道教自身的一套科儀。

五代時杜光庭《蜀王青城山祈雨醮詞》中說:「天師演教,有章奏之品,有祈醮之科。」他本人曾對道教科儀及其音樂進行過規範整理。唐僖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周天大醮,有醮位2400個。唐代蜀中女詩人薛濤在《試新服裁製初成》詩中寫道:「長裾本是上清儀,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宮中歌舞會,折腰齊唱步虛詞。」可見當時的道曲已進入宮廷歌會。北宋蜀人張商英編著《金篆齋三洞讚嘆儀》三卷。南宋江原道士呂太素《道門定製》錄道曲37首,但無歌詞。元代道士馬道逸重訂《道門通教必用集》增補了前書空缺的唱詞。明末,四川戰亂,青城山道教音樂幾成絕響。清代康熙初年,湖北武當山全真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廟務。至此,青城山各道觀通用全真道科儀音樂,並派人學習北京白雲觀的戒律儀制和經韻音樂,現存青城山的《玄都律壇傳戒引禮規則》對此有詳細記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將全真道十方叢林通用的《全真正韻》,編人《道藏輯要》的續編之中,刊印問世。該書共收道曲56首,附有打擊樂狀聲譜字。

清代至民國時期,民間出現了許多以道教科儀為業的火居道士。他們分別隸屬於成都地區很有影響的兩個民間壇門。一為廣成壇,其創始人為陳復慧,又名陳仲遠。民國《灌縣誌》記載:「陳仲遠,別號雲峰羽客,青城道士,淵博能文,曾校正《廣成儀制》數十種。著有《雅宜集》。清乾隆年間邑人患疫,仲遠為建水陸齋醮。會川督巡境臨灌,聞於朝,敕賜南臺真人。」可見陳復慧是以繼承杜光庭(廣成先生)科儀傳統為職志,在川西最具影響,流傳有獨具風格的道教歌曲,被譽為以 「細膩含蓄」見長的四川「廣成韻」(亦稱「南韻」)。一為法言壇,亦稱「劉門」,創始人為劉沅,又名劉止唐,雙流縣人,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一生從事學術研究,著有《法言彙纂》、《十三經恆解》等書,後集為《槐軒全書》,人稱「川西夫子」,卒於鹹豐五年(1855年)。他晚年卜居成都南門純化街(又稱三巷子),該處的延慶寺即為法言壇演習道樂的地方。此外,各地還有許多自設「道壇」 (或稱「道寓」)。

1950年以後,道教音樂仍在各道觀繼續發展;民間道壇基本消失,但仍有個別火居道士在農村活動。1979年,青城山道教協會恢復活動,道教音樂又得到繼承和繁榮。

▌青城山道教音樂,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

聲樂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

1

韻曲(又稱「腔贊」或「贊子」)

是一種旋律性強、調式調性明確,音階形式與曲體完整,採用詠唱形式演唱的道教歌曲。

青城山道教音樂中使用的韻曲,保留了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北韻和南韻:

北韻,即全真正韻。如青城山各道觀晚課儀式中常用的《下水船》韻曲,中元法會常用的《陰小贊》、《返魂香》等韻曲。尤其是《下水船》韻曲在句中、句末分別使用多音節襯腔、襯詞,聽起來鏗鏘有力,富有氣魄。

南韻,即廣成韻,多為民間火居道士所習用。青城山道觀中常用的有《步虛》、《回向贊》、《救苦贊》等韻曲。南韻極富四川地方音樂特色,以細膩含蓄見長。

2

吟誦曲(亦稱吟誦調)

是一種以語言音調為基礎,歌腔風格較弱,其調式調性相對獨立或不夠獨立,但又具有一定的聲調起伏和完整的五聲音階的聲樂體裁。根據其音調起伏的大小、演唱風格的曲與直、調式調性的獨立與不夠獨立,青城山道教音樂中的吟誦曲又分為「朝韻」和「誥」兩種形式:

朝韻,又稱「請聖板」,是一種專用於齋醮科儀中道教法師高功稟職時獨唱的聲樂曲。它的曲調婉轉,調式明確,旋律有較強的抒詠性,演唱風格類似於「吟詩」。

,是一種專用於課誦儀式中道士們吟唱的聲樂曲。它的調式調性不夠獨立,聲調起伏較小,基本按照語調高低的自然形態加以發展,演唱風格較接近朗誦特點,但仍帶有歌唱性。道教音樂中的誥曲主要有《早壇功課》和《晚壇功課》中吟唱的《玉清誥》、《上清誥》、《太清誥》、《鬥姥誥》、《三官誥》、《玄天誥》等。

3

朗誦曲(亦稱朗誦調)

是一種完全按照語言聲調高低,詞曲結合緊密,調式調性不鮮明,音階形式不完整(僅限於四聲音列),音調起伏小,結構缺乏獨立性,演唱風格具有朗誦特點,介於吟誦和念白之間的一種聲樂體裁。四川各地道觀 「課誦儀式」中念唱的《淨心神咒》、《淨口神咒》、《常清常靜經》、《禳災度厄真經》、《救苦妙經》等均屬於朗誦曲。

器樂類型在青城山道教音樂中又分細樂和大樂兩類:

細樂。又稱「小樂」,是四川道觀中主要採用的一種器樂形式。通常以笛子或鐺子、鉸子為主奏樂器,配以其他小件樂器組成的樂隊所合奏的音樂均屬此類,它發音柔和、音量較小。主要包括以下笛子曲牌、法器牌子和鐺鉸牌子。

(1)、笛子曲牌。即以笛子為主奏樂器,並套以鐺子、鉸子、二星、引磬、小木魚、堂鼓等打擊樂器合奏的器樂曲。全真道觀及民間道壇均採用。道觀中用的曲牌只有七八支,它們是:《小開門》、《柳青娘》、《滿江紅》、《將軍令》、《漢東山》等。而在民間道壇的行壇音樂中,使用過的笛子曲牌多達160餘首,它包括道觀常用的上述曲牌;其他常奏的還有《沽美酒》、《秋色芙蓉》、《普庵咒》等,大都與川劇舞臺上的笛子曲牌通用。多在啟壇、過壇、下壇演奏。

(2)、法器牌子。即一種以報鍾、曹鼓為主奏樂器,配以磬、吊鈴、大木魚、二星、鐺子、鉸子等樂器合奏的打擊樂牌子。它的曲目很少,主要用於道觀「課誦儀式」中作為啟壇、下壇音樂,如《起三落四滾五槌》、《老四槌》(又稱《油頭》)等。

(3)、鐺鉸牌子。即一種以鐺子和鉸子為主奏樂器,配以二星、引磬、木魚、引鼓(或堂鼓)等樂器合奏的打擊樂牌子。這種牌子,無論道觀還是民間壇門都使用,多用作韻曲的引子、過門或尾聲部分演奏。個別牌子也用於法事的啟壇、過壇和下壇時演奏。曲目較少,常見的有《朝山會》、《起板》、《過板》、《收板》等。

大樂。一般是民間道壇主要採用的一種器樂形式。通常指以嗩吶或大鑼、大鼓 (堂鼓)作主奏樂器,配以其他發音剛強、音量較大的樂器組成的樂隊所合奏的音樂。包括下述兩種:

(1)、嗩吶曲牌。即一種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並套以大鑼、小鑼、馬鑼、大鈸、板鼓、堂鼓等打擊樂器合奏的器樂曲。主要用於民間壇門的齋醮儀式中,作為各種法事的啟壇、過壇和下壇音樂。它與川劇舞臺上或民間轎房中所使用的多數曲牌相通或相似。主要曲目有《醉花陰》、《千秋序》、《懶畫眉》、《急三槍正板》等。

(2)、鑼鼓牌子。即一種由大鑼、小鑼、馬鑼、大鈸、板鼓、堂鼓等樂器合奏的打擊樂牌子。在民間道壇的齋醮儀式中常與嗩吶曲牌相連並用,作為啟壇、過壇和下壇音樂的一個部分。如獨立使用時,又常作為法事中的過門音樂。曲目有《三五七》、《長槌》、《包槌》等。此外,有一些短小的鑼鼓牌子如《單槌》、《飛梆子》、《溜子》等,通常用於高功擔任的念白部分中作為斷句音樂,以渲染一種特殊的氣氛。鑼鼓曲牌總共100餘支。

▌青城山科儀道士的儀職稱謂和分工是:

(1)高功,儀式中負責主壇的法師。通常由一位熟悉經、懺、科書的內容和各種儀範程序的練就多種(做、念、唱、奏)功夫的人擔任,在法事中負責表演、道白和領腔。

(2)都講(習稱「龍班」),在儀式中輔助高功。在儀式場面上站於高功東側 (即「青龍方」),在《玉帝正朝》科儀中經常手執龍旗,故稱為龍班。都講是儀式中負責提韻、宣關、領白和叫香的角色,通常由一人或二人擔任。

(3)表白(稱作「虎班」),輔助高功主壇的副手之一。因他在《玉帝正朝》科儀中常手執虎旗,並在儀式場面上站於高功西側(即「白虎方」),故稱為虎班。表白是儀式中負責宣符、對白、和韻的角色,通常由一人或二人擔任。

(4)瞻拜,在儀式中為高功端文函、遞文書,並引領孝信和善信行三跪九叩禮的副手。

(5)掌壇師,負責承攬齋醮業務的壇門領頭人,在全真道觀中由方丈或住持擔任。

(6)書記師,專門負責為科儀法事書寫文書、對聯、表文、榜文。

(7)樂師,分為上手師(又稱「鼓師」),即場面上演奏小鼓的樂師。其餘的演奏者統稱下手師。一般細樂樂隊5人(分奏笛子、鐺子、二星、鉸子、搖鈴),有時亦加川胡等。大樂樂隊5人(分奏嗩吶、堂鼓、大鼓、小鼓、小鑼)。

近代的青城山道教音樂出現過不少著名的科儀道士,其中有著名全真道高功江至霖(本志有他的傳記)及其徒吳理衝等人。1993年9月,青城山道教協會參加由北京白雲觀、臺北指南宮、香港青松觀發起,在北京白雲觀內舉辦的祈禱世界和平護國佑民的羅天大醮法會。傅圓天大師任大醮委員會名譽主席。在此之前,青城山道教學校從1993年7月7日開始,舉辦為時1個月的經韻科儀培訓班。由江至霖高功主講經韻,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甘紹成等老師輔導器樂演奏,王家祐教授和李啟明先生講解經文。9月17日,青城山道教經韻團一行23人,設壇場於北京白雲觀邱祖殿,由江至霖高功主壇。當天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的道教界人士和信眾數千人,齊集壇場,大醮歷時9天,取得圓滿成功。1997年11月,青城山道士19名參加四川道教科儀交流團訪問臺灣省高雄等道觀。

1980年代之前,楊蔭瀏、何昌林先生等曾一度來青城山搜集整理道教音樂。以後比較系統的搜集、整理者有甘紹成、蔣純勇、王純五、董陽等人。王純五、甘紹成合編的《中國道教音樂》(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對此有專門敘述,此書行銷海內外,曾榮獲四川省巴蜀文藝獎。甘紹成編著的《青城山道教音樂研究》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由黃正和、蔣純勇、吳理衝、嚴勇等人錄製的《青城山道教音樂》,已在1997年製成音像作品,以供世人領略仙山神韻。

洞經音樂又是道教音樂的另一支流派。青城山洞經音樂,千多年來一直在民間流行,並傳剄一些省,是正一教火居道士在民間禳災祈福時必備的儀軌活動。2002年初組織起來的「青城山大道演藝團」,就是長期活躍在青城山周圍的民間音樂家們組成的,它和廟內全真道眾組建的「青城山道教仙樂團」,分別被邀請到海內外演奏,受到最熱烈的歡迎,被稱為「中國式交響樂」。2002年4月,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南麗江納西古樂在宣科先生帶領下到青城山尋根認祖,並成功實現了納西古樂和青城道樂合璧會演。

青城山道樂,與蜀派古琴亦相互促進。清代著名的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於鹹豐年間(1851—1861)在青城山中皇觀當道士,後寓居二王廟、川主宮。他法名合修,自號半髯道人。由他傳譜的古琴曲《流水》,創用了「大打圓」及大量「滾拂」與 「隱伏復調」,故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此曲在1977年被美國錄入鍍金唱片,由太空飛船「旅行者二號」帶上太空,在茫茫宇宙尋覓人類的知音。他傳譜的琴曲還有《高山》、《化蝶》、《孔子讀易》、《平沙落雁》、《醉漁唱晚》、《瀟湘夜雨》和《漁樵問答》,滲透著道家的旨趣。他在成都與唐彝銘共同搜集古琴秘譜,合編為《天聞閣琴譜》,共140餘曲,為明以來琴曲刊本收曲最多者。青城山長生宮道士龔仰之亦以古琴知名。青城山道觀現存古琴兩張,常有道士練習琴譜。1990年在成都參加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的中外琴家曾來山瞻仰。

文:《青城山志》楊慕文

編輯:李娜

審核:謝至開、三道

友情連結

相關焦點

  • 道教名山:青城山,黃帝曾在此問道寧封子,張道陵亦在此傳道
    青城山,古名為天丈山、鴻蒙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背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周圍綿延120公裡,以大面山為主峰,高臺山為樞軸,天師洞為中心,展延了天蒼奇峰36座。山中峰峰相挽,迴環簇擁,又四合成一天然城廓,從而構成了其獨特的清幽境界。
  • 張天師布道青城山 張大千潑墨上清宮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青城山都江堰的主體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真龍門派聖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之稱。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在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
  • 青城山,四川最有仙氣的山!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提起青城山,很多人或許都能脫口而出這句經典歌詞; 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就算不知道青城山的,也因這句歌曲牢記了這個地名。
  • 青城山,四川最著名的5A景區之一,成都人心中的避暑勝地
    青城山,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青城山位於成都都江堰西南,距成都僅68公裡,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著名道教名山,五仙山之一。景區面積200平方公裡,最高峰老君亭1260米。群山環抱,樹木參天,四季常青,享有「青城美在人間」的美譽。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但一般所說的5A道教山就是千山,而後山是佛教聖地,兩個景點相距甚遠。
  • 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跟著花花走進四川——問道青城山
    有這樣的一句話,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所以花花下來的另一個地方就是青城山了。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這樣的一句話。花花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青城山,作為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已經在四川屹立了上千年了。可以說青城山是秘境般的存在,在整個的山水氣象中景色非常的優美。
  • 成都旅遊福利:疫情後成都著名風景區青城山、都江堰4月免費遊
    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成都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5A級風景區官方發布:從2020年3月30日起到2020年4月30日截止,只要是在都江堰市消費的遊客,都可以直接通過景區官網預約的形式,免費遊覽都江堰、青城山景區!
  • 細數文化底蘊濃厚的景點,青城山、嶽陽樓洞庭湖也在其中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點、全世界道教天師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部,東距成都市68公裡,位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裡處,風景區面積200平方公裡,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
  • 27個丹道秘修功法首次傳授,青城山《河車周天功》面授等你來!
    ,素有道教第五大洞天之稱的青城山舉辦。近年來在網上主要從事道教內丹傳法和潛能開發教學工作,授課學員達上萬人次,主講課程廣受好評。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
  • 超Cute大熊貓+寧靜青城山,飆升你的幸福值!
    —————— 去成都玩,別只知道成都,距離成都不遠的青城山就是一個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青城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也是是全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自古以來都是眾多大師雲遊的地方。
  • 成都周邊縣市旅遊景點推薦:都江堰看水、青城山看山
    自古有云:「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青城山風景區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前山以人文景觀聞名,後山因山水美景吸引人。2000年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鎮費用:前山門票90元,學生票45元,索道單程35元,往返60元,觀光車5元,月城湖票價5元。後山門票20元;金立索道單程30元,往返55元;白雲索道單程45元,往返70元;翠映湖船票2元。開放時間:3月2日到11月30日,8點到17點;12月1日到3月1日;8點到10點。
  • 秋天一定要來趟青城山,這座靜美千年的仙山,每...
    >微雨連綿時清透的黑色石板路不驕不燥,青城山的秋日之美一起來感受吧!▲視頻源自: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青城山,既有「青城天下幽」的自然景色,又有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青城山古名天蒼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居此山修道的寧封子,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人又稱之為「丈人山」。唐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始有青城山稱謂。
  • 極為珍貴的金絲楠木為什麼在四川青城山那麼多,還是成片楠木林
    不過在四川道教聖地青城山,金絲楠木卻隨處可見,還有極其稀少的楠木樹林。四川自古是就是我國金絲楠木的主要生長地區之一,相鄰的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也有金絲楠木。楠木生長周期極為緩慢,像北京故宮做柱子用的都是數百年的,就算用來做家具,也要上百年的楠木才夠用。
  • 綠地無舍青城落址青城山,想要呈現怎樣的烏託邦
    綠地無舍青城落址青城山,想要呈現怎樣的烏託邦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0-23
  • 王家祐的道教研究
    他在青壯年時曾雲遊於寧、滬、杭及巴蜀道教聖地,師從高僧名道,研習禪修道術,後投拜青城山道教龍門派碧洞宗門下,道號宗吉。他結合考古和民族學研究道教,著有《道教論稿》、《王家祐道教論稿》、《青城仙源考》、《道教之源》(合著)等,並擔任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四川省道教協會顧問、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王家祐先生一生酷愛讀書,勤於思考,常有與眾不同的見解。
  • 打卡青城山「網紅」餐廳:青城甲
    青城山排名第一菜館,名不虛傳 【炒臘肉】來了青城山不得不吃的老臘肉,吃起來肥而不膩,看起來晶瑩剔透。加上蒜苗可以吃兩大碗米飯。。店裡環境也不錯,老闆也是花了點心思!隨處可見的老式瓦罐,石水缸種植的綠植,大樹上掛的鳥籠和吊蘭。每處小景都很別致!
  • 綠地無舍青城怎麼樣?青城山的小鎮,小鎮裡的合院
    綠地無舍青城怎麼樣?青城山的小鎮,小鎮裡的合院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1-10
  • 國內「道教第一山」,因太低調而毫無名氣,曾被始皇帝親自攀登!
    在中國,有兩大宗教,一個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另一個是有著1800年歷史的道教。道教名山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雲起山和四川青城山。其中,湖北武當山最為著名,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到了明代,又被皇帝命名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當然,因為入場費高,消費高,也被網友稱為「中國最賺錢的山」。不過,今天說的這座山,可以說是中國最低調的道教山,被譽為「中華道教第一山」,它不是武當山!
  • 青城山下有個很靈驗的寺廟,謝霆鋒都來許願,還可以感受大自然!
    去都江堰旅遊的人會去有著「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遊玩,這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青城山腳下有一個非常靈驗的佛教寺廟,那就是普照寺。
  • 四川江油竇圌山,被李白稱為畫屏的奇山,隱藏著八百年的道教文物
    哈哈~話歸正題,竇圌山位於江油西北約二十公裡的地方,距離綿陽六十公裡,雖然不如峨眉山、青城山那樣為人所知,但它與青城山、峨眉山同為川北名山,為蜀中第五大名山。竇圌山原名「猿門山」,因山上猿猴較多,加之兩山形如門而得名,後來相傳唐代彰明主簿竇圌隱居於此修煉得道成仙而改名,它也是著名的劍門關景區重要組成部分,想去這一路景區的可以從廣元或者綿陽出發,遊覽一周。
  • 道脈傳承|青城女真術首度公開傳承,古代女仙神秘修煉體系揭秘
    2020年11月28日,一場特殊的拜師儀式在青城山下的龍門國術館內舉行。全真龍門派第26代傳人,青城山道教宿老蔣信平大師親傳弟子,青城女真術當代傳人陳崇坤收徒儀式首度舉行,這一門隱傳千年的青城女真術神秘面紗悄然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