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第二季
導演: 肯尼士·比勒 / 諾亞·平克
主演: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克蕾曼絲·波西 / 羅伯特·席安 / 波比·迪瓦伊 / 亞力克斯·裡奇 等
近期豆瓣高分劇,看完漲姿勢系列。天才畫家畢卡索傳記,打開方式超乎想像。一覽名作的誕生記,一流的視覺享受。
電影是第七藝術,位列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之後。
條姐介紹過最貴畫家席勒,今天劇主來聊聊畢卡索。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1885幅油畫,7089幅素描,20000多幅版畫,6121幅平版畫。
對這個畫家界的勞模,你了解多少?
大多數人會說,我在中學課本上看過《格爾尼卡》。
但是,這部新劇,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他有幾個情婦?就看他畫了幾個女人。
《天才》是美國國家地理出品的劇情歷史傳記類美劇。
目前出了兩季,第一季8.6分,第二季8.6分,穩如泰山。
可惜,只有145人看過,簡直暴殄天物!錯過可惜。
如果說這個系列有什麼主旨,那一定是:他們是世紀天才,也是絕世渣男。
第一季拍了愛因斯坦,揭開物理天才的面紗,看看他情感生活多麼豐富?
婚內出軌,勾搭秘書,還喜新厭舊,連個分手信都沒有,玩人間蒸發。
這場著名的「滾黑板」戲,坐實渣男屬性。
第二季拍的畢卡索,也是個多情種。
還記得愛因斯坦說:「我愛莫扎特和巴赫,我愛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和波羅的海,為什麼我不能愛你和愛爾莎?」
畢卡索毫不遜色,56歲坐擁情人妻子,她們爭風吃醋,還各自有他的孩子。
難怪有人說,《天才》應該改名叫《渣男》。
它把偉人從神壇上拉下來。
其實,這些緋聞軼事和粉色獵奇只是個楔子,敲開了畢卡索世界的第一扇大門。
導演用雙線敘事,向我們展現了不同時期的畢卡索。
1881年,畢卡索在西班牙馬拉加出生。
他極有天賦,14歲時就被誇獎:「也許你不是基督,但你對他皮膚褶皺的陰影處理,有點鬼斧神工的意思。」
少年癟了癟嘴,其實他更想畫美人的翹臀。
有人帶他到窯子裡,一位年長的姐姐給他破了處。
事後,他拿出僅有的零用錢,想再多看一眼她的身體,想記住她,畫下她。
昏黃的光暈籠罩二人,她覺得自己年老色衰,但少年卻覺得美麗至極。
再看1937年的巴黎,56歲的畢卡索已經功成名就。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羅浮宮的畫家。
那幅名畫就是《亞威農的少女》,一種嶄新的繪畫語言,被稱為「立體派」。
當時法西斯主義盛行,天天大炮轟炸,民不聊生。
受共和國政府之託,他被要求作一幅畫,在世博會上展出——要足夠巨大,足夠醒目,鋪滿牆壁,鼓舞士氣。
但是,一個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畫戰爭,談何容易?
女人再一次成為他的靈感。
妻子和情人在吵架,他非但不勸架,還在一旁看好戲。
並從硝煙四起的氛圍裡得到創作靈感,畫出了《格爾尼卡》。
母親和已死的孩子、戰士的屍體、畸形的腿、嘶吼的馬、劍旁的花....
難以想像他是從女人中得到靈感,畫出這幅偉大的超現實主義畫作。
翻翻記載在冊的情史名錄,女人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創作源泉。
但是,友情也不能缺席。
卡雷斯也是畫家,那時兩人剛從西班牙到巴黎,懵懵懂懂,年少青澀,跪倒到塞尚的傑作下。
他們是巴黎最富激情最任性的年輕人,就像大城市裡每個懷揣夢想的你我。
在這裡,不像少年的稚嫩,也不像老年的沉穩,青年畢卡索變幻莫測的創作期十分值得說道。
比如,他從巴黎夜晚的舞池得到靈感,畫了一幅畫。
收藏家說:太鮮活了!簡直能從畫裡聞到煙味、香水味。
這舞池太逼真了,這畫竟然賣了250法郎,而他當時的月薪是150法郎。
這卻是畢卡索的迷惘時期。
他模仿德加,模仿勞特雷克,模仿那些19世紀重要畫家的風格,拿靈魂換麵包。但說白了,沒有原創,藝術就死了,再美也沒用。
卡雷斯的死,警醒了他。
朋友為情所困,當眾崩了自己,生命在剎那間化為虛無有。
畢卡索恨自己無能無力,發狂般地畫他,同時「畫誰都像他」。
生活的遭遇在影響他的畫風,他甚至到監獄裡畫感染梅毒的老婦人,這個是他憂鬱的「藍色時期」。
才出短短三集,信息量已經夠大。
我們才一窺了「藍色時期」,往後會揭曉「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以及最後的「超現實主義時期」...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巴黎和西班牙,麵包與理想,愛情和友情...在漂泊中,他慢慢找到了自己。
經濟人說,「你花藍衣老太婆和屍體?梵谷和羅特列克,他們畫花朵,畫歌舞女郎,人們可以一邊吃晚餐一邊欣賞畫,又不會失去食慾」。他已經篤定:「我只畫我能感受的東西。」
這位天才,值得我們深挖下去。
◎責任編輯:小衛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