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白天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均衡飲食,因此晚餐才顯得這麼重要。然而,結束一天的忙碌後,很多人常因為累、懶,或單純想放縱口欲,而選擇了有害健康或過量的食物來當晚餐,且往往因為晚餐沒吃對,睡前忍不住又想吃消夜,害你老是帶著罪惡感輾轉難眠。
人在非常飢餓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亂吃,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小瘦姐建議,忙碌的上班族應該必備一些點心食物,例如一小盒水果或雜糧饅頭,可以在下午四、五點先填個肚子,讓血糖穩定,下班後去覓食時,才不會因為血糖過低而亂買亂吃。
也有很多人利用晚餐時間與家人朋友聚會,也因此容易大魚大肉、攝取過多油脂;也有人怕胖,晚餐不敢吃澱粉,只啃水果蔬菜果腹,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脂肪肝長什麼樣子?
法國名菜鵝肝就是典型脂肪肝。養鵝人家強迫餵養大量且過量食物,造成鵝的肝臟因營養過剩積聚脂肪變得滑腴肥軟。
人的脂肪肝則是自己造成的。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指出,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現在臺灣人吃得好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體重過重、意即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30的人,有一半的可能罹患脂肪肝;假如BMI超過30,那肝包油的機率高達85%。
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溼藥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常見因素。
過去醫界多認為,如果是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脂肪肝,容易演變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進而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問題。不是酗酒所造成的脂肪肝,則不會演變成肝硬化。
但最近十幾年的研究卻發現,有一部份很少喝酒、並非酗酒引起的脂肪肝病人,也可能引發肝臟的致命危機。
吃對晚餐,才不會老!
一頓好的晚餐,一定要有好的醣類、適度的蛋白質與脂肪及足量的膳食纖維,最好用低升糖指數(GI)的全穀類來取代精緻澱粉。吃小火鍋時不妨用南瓜、芋頭來代替白米飯與白麵條,勿沾食太多醬汁、少吃加工的火鍋餃類,以免不知不覺吃進太多的鈉與熱量。
自製蔬菜飯也是晚餐的好選擇,不過要注意不要用太多油去炒料、調味勿過鹹、可用糙米取代白米,再加入茄子、豆莢、菇類、蘆筍等外食較少吃到的蔬菜。
此外,在假日先把一周的晚餐食材買好、菜色規劃好,就不會因為肚子餓而亂吃。
很多人中午吃湯麵或便當,蔬菜攝取量不足,晚餐不妨以多種多色的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這也有助於隔天早晨排便的順暢;肉類則不宜吃太多,因為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後會先將養分輸送到腦部,讓人變得比較清醒,導致晚上不好睡。
吃完晚餐後,有人習慣來份甜點,陳韻帆叮嚀甜點與飲料都含糖,如果要吃只能擇一,水果也不要吃太多,以免攝取太多糖分。
很多人的脂肪肝,都是選錯晚餐造成的,一星期只有一天的晚餐是可以放鬆的,如果經常以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果腹,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讓胰島素變得不敏感、無法發揮作用。高油脂、高糖分食物吃久了,不但體脂肪會增加,變成流失肌肉型的肥胖,且還會因為營養不均而容易疲累,大約兩年就會讓人老化、代謝走下坡。
不過,改變永遠不嫌遲。只要願意好好吃一頓健康晚餐,三個月就可以改正壞飲食習慣。
不能消夜
晚餐沒吃對、沒吃足量,除了變胖又變老,還容易養成吃消夜的壞習慣。
消化一頓正餐大約需要4個小時,晚餐時若澱粉吃得不夠多,建議你早點睡覺,以免餓了會想吃消夜。
除了減重,用好油(芥花油)、少喝含糖飲料、飲酒適量、運動等消除脂肪肝外,你還可以多選擇脂肪肝out必備食物:
1、紫洋蔥
洋蔥裡所含的多種硫化合物能抑制血小板凝結,幫助血流更順暢,並且消除體內自由基;成分中的硫醇、硫化丙烯、S-甲基半胱氨酸等,具有降低血脂功能,增加身體中好的膽固醇(HDL),預防動脈硬化,更重的是,能夠促進脂肪的代謝。
在挑選上建議紫洋蔥為首選,因為顏色越深的硫化物含量越高,採買時選擇重量越實越重的越好,要注意的是,硫化物容易被熱破壞,所以建議生吃。
2、韭菜、大蒜
大蒜、韭菜中的嗆鼻氣味就是蒜素(Allicin)所致,臨床實驗證實蒜素可維持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加殺病菌能力及促進淋巴細胞增生,可做為有效的免疫調節物質,並且可以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積,同時活化肝臟中的解毒酵素。
3、聖女西紅柿
聖女西紅柿現在正是當季,每天生吃20顆(約155g)即可獲得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C,當體內維生素C足夠,運動時所燃燒的脂肪會較攝取不足的人增加30%,強力促進脂肪代謝。
4、香菜
富含葉酸的香菜可以生成新細胞與幫助細胞的修復,當飲食葉酸攝取量高及血漿葉酸濃度高時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5、檸檬
研究發現,在檸檬中可能含有一種能夠「預防脂肪肝」的成分,可以遏止人體肝臟細胞中的脂肪蓄積。
關於脂肪肝的幾個問題:
1、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
老崔:錯!素食者雖不吃動物性脂肪,但若常用煎炸烹調方式,或為讓食物美味放較多的油,還有吃太多堅果類食品,一樣會因吃進過量油脂或營養過剩變成脂肪肝,肝病基金會指出。
2、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老崔:對!脂肪肝與肥胖關係密切,體重過重、BMI大於25的人,脂肪肝機率隨之大增。
但有些人因為先天體質關係,比方膽固醇代謝異常,即使身材苗條體重正常,仍可能有脂肪肝。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老崔建議這樣吃,可以吃出肝臟的活力,20天就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第一階段:多補充抗氧化的食物,除了維生素C、E、B群高的食物,還有植物生化素如多酚、花青素、胡蘿蔔素等。
數千種的蔬菜水果都有這些成分,只要記住多吃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蔬果即可,每天晚餐前回想今天有沒有蔬果五七九了(兒童5種、女性7種、男性9種),如果還沒做到,趁晚餐趕快補充。
第二階段:要多吃強化解毒能力的植物營養素,即蘿蔔硫素,十字花科如花椰菜、甘藍菜、白菜含量最豐富。
除了提升肝臟能力外,也不該給肝臟負擔。所以不要攝取酒精等帶給肝臟負擔的食物,與控制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同時,也要勤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