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身體健康應該飲食合理,很多人經常不吃晚餐,認為這種方式對體重控制有幫助,可以防止熱量獲取過多,無法利用而讓身體肥胖,因此沒有三餐規律飲食,長期不吃晚餐。
其實,想要讓身體維持健康狀態,關鍵是飲食方式正確,經常不吃晚餐會讓身體的營養缺乏,雖然變瘦了,但是某些疾病會趁虛而入。如果要避免疾病折磨影響健康,還需正確吃晚餐。
1、胃病
經常不吃晚餐的人,確實有可能變瘦,因為一下午的身體活動需要消耗能量,沒有晚餐獲取營養,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脂肪被過度消耗,通常就會變瘦。
但是,經常有這種壞習慣會讓胃部疾病出現,胃部想要保持功能良好,需要有食物提供讓身體正常消化,否則胃酸分泌而直接刺激胃黏膜,會讓黏膜受損出現炎症或者潰瘍,這是部分人胃部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可以改掉壞習慣,晚餐也正常攝入食物,有營養物質提供進行消化,自然不容易讓胃黏膜受到傷害而引發疾病。
2、脂肪肝
經常不吃晚餐會因為營養缺乏而變瘦,但是脂肪肝這種疾病卻靠近了。很多人忽略了吃晚餐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蛋白質獲取量充足是讓肝臟維持功能良好,身體免疫系統正常發揮的關鍵。
如果經常不吃晚餐,機體需要的蛋白質長時間缺乏,反而會營養不良而讓肝臟功能受損,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降低,獲取的蛋白質也少,受到影響脂肪肝患病率增高。因此,在預防肝臟疾病的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的合理,三餐規律飲食來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才能有效預防脂肪肝。
3、膽囊結石
經常不吃晚餐會讓膽囊疾病出現,特別是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在發病過程中,局部的膽汁淤積,濃度增高,可能會出現結晶體而引發膽囊結石,在結石體積增大,損傷局部黏膜的時候會有明顯的疼痛感,甚至引發感染。
部分人身體發熱,噁心嘔吐就和膽囊結石有關,如果沒有吃晚餐獲取食物,讓身體正常消化,促進膽汁的分泌,在過度濃縮之後,膽汁淤積,膽囊結石患病率增高。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發現,不吃晚餐確實會變瘦,和身體營養缺乏有關,但是其他疾病隱患也會悄悄埋下。如果不想疾病出現,影響健康還需改掉這種壞習慣,三餐需要正常攝入食物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