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抓住」40 萬億元的投資體量新基建?

2020-12-18 IT分享

多省發改委官網可知,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以及部分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新基建超過40萬億元的投資體量,已經浮出水面。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

那麼,看似高大上的新基建,和老百姓、開發者、創業者分別有哪些關係?各個層面的人群,該如何應對新形勢?

高冷的工業網際網路和普通人有啥關係?

新基建推出原因

新基建的定位首先是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的;後被屢次提到;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再次強調,說明新基建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

從經濟上來說,基建投資兼具供給側與需求側,在短期和長期上都會比消費和出口產生更大的影響,從而可以更好地起到壓艙石作用。在我國經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以5G、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將為數字經濟的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結合目前的時間點,在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創後,數字經濟發展的緊迫性更加凸顯,此時推出新基建恰逢其時。

新基建中5G和工業網際網路對於老百姓的利好

除5G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上網以外,未來幾年中,老百姓具體還將從哪些方面,感受到5G帶來的切實好處?

未來幾年,對老百姓來說,5G的切實感受將首先體現在大視頻消費和車聯網上。

超高清視頻、沉浸式視頻、交互式視頻、AR/VR/XR等視頻業務將隨著5G的推廣深入到每個用戶,進而改變在線遊戲、在線娛樂、新媒體領域。

就車聯網而言,目前只是在封閉園區大量使用,但隨著5G新技術的普及,將從信息通信這個新的角度去理解車,將車從工業社會的代步工具升級為數字經濟社會的信息終端,從而改變人與車的關係。

一般人距離工業網際網路比較遠,而工業網際網路,也是本次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普通老百姓,可以從工業網際網路中,享受到哪些方面的好處?

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新的就業機會。工業網際網路是對傳統工業體系的升級轉型,將產生大量的新職業,對解決就業、改善產業結構有很大益處。

二、工業產業能力的提升,更好的為社會生活服務。如,本次疫情期間,很多廠家利用數位技術快速轉產自動口罩機、高效組織供應鏈/生產鏈,表現出了驚人效率。我們有理由相信,工業網際網路將極大提升社會產能、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開發者的利好

在新基建包含的領域中,5G被認為是重中之重,那麼5G的發展,可以給開發者帶來哪些利好?

5G建設被加速,對其應用創新的需求更加緊迫,發改委、工信部和各級政府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對於開發者來說,有不少利好。

首先,5G的建設將持續3-5年,在這個過程中,5G系統的完善和優化本身具有很多的機會。如5G功耗較高,如何用智能化手段進行監控和優化;5G網絡更加龐大複雜,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優化網絡性能、提升服務質量等等,這些都是機會。

其次,在各個產業發展新應用、尋找5G剛需的過程中,將有大量的創新機遇。目前還處於探索5G剛需應用的階段,所以很多新技術如何在不同行業中更好的發揮作用,將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

最後,5G基建將帶動面向各行業的5G終端這樣一個巨大市場。這個市場不僅僅面向人,更多的是面向物、面向機器、面向軟體應用,從5G終端的研發、製造到維護,將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形態,來支撐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而這些將為開發者提供巨大的機會。

行業從業者應該做的準備

新基建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四個領域,是七大領域中離行業從業者最近的四個領域,而且有的公司可能會組合、並混合使用上述領域,從業者,應該做哪些準備、從而避免被趨勢淘汰?

新基建的重點是在完善後工業經濟體系框架的同時,加速發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時代會產生很多新的子產業和職業,也有很多職業會被弱化甚至消失,就從業者而言,精通產業知識的同時、並擁有良好數字科技基礎的新工科人才,是不會被淘汰的。如,5G終端市場在中國百花齊放,多個廠家爭相推出新品,但如果依然只是面向人的消費者終端的話,馬上將會陷入低成本競爭、人才過剩;如果能面向產業網際網路,在機械製造業、化工、石油、金融等其他不同領域,開發出創新性的5G終端和解決方案,將會是更加廣闊的天地。

行業創業者應該做的改變

七大領域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三個領域,都已經有較多創業者。目前新基建概念提出,這對於上述三個領域的創業者們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目前,5G、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的創業者已經很多,在新基建再次推出後,對它們的影響不太一樣。

首先,對5G而言,目前處於建設階段,創業者介入程度不大,要再等3年左右來探索應用創新和新的商用模式,如何熬過這段時間,迎來高光時刻,是5G創業者最嚴峻的挑戰。

其次,大數據中心的市場前景廣闊、建設門檻較低,但升級服務門檻較高,對研發的投入和技術要求較高,市場規模擴大後,對其是利好。

最後,人工智慧市場目前在某些領域已經飽和,如人臉識別;但一直沒有新的大規模應用來消化之前過剩的這些人才,所以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完成企業轉型,是目前最重要也最緊迫的挑戰。

總之,國家加大了這些領域的投資和政策扶持,會進一步擴大市場和產業規模,而且產生新的產業,對創業者來說總體上是很好的機遇,但也面臨著挑戰。

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三個領域的創業者,應該就新形勢做哪些準備和觀望?

對於創業者來說,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的機遇在於它們在各行業中的創新應用。如在機械製造類企業中,從設計、生產、測試到裝配的各環節中,如何利用5G技術,結合智能技術實現大數據採集、智能製造是關鍵,如果能在其中的關鍵點解決關鍵問題,將是極好的機遇。

建議大家深入實體行業,熟悉業務流程,找到關鍵點,為後續產業爆發尋找突破點,做好儲備。

相關焦點

  • 40萬億元新基建的福利,房產建材行業如何正確解鎖?
    國家給出了「新基建」的解決方案。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七大領域的內容。
  • 萬億體量!煙臺,向大項目要新動能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下,未來的路怎麼走,發力點在哪,如何贏得下一個五年?新年伊始,煙臺重磅推進萬億體量重點項目的消息,引發外界持續關注。2021年,煙臺市級重點項目總投資和年度計劃投資,分別首次突破萬億元、千億元大關。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項目投資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
  • A股300 餘公司掘金超萬億新基建 半年營收2.65 萬億預收款同比增...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有多個省份披露的新基建投資規模,累計將達數十萬億元。招商證券等多家機構預測,今年新基建的投資規模將達1.2萬億元。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上市公司是參與新基建的主力軍。目前,A股市場有超過300家公司在發力。生益科技、神州數碼、奇信股份等一大批公司在行動,發力新基建,助力新基建。
  • 新基建概念深度解析,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
    近幾年市場對新老基建的討論比較大,各地密集推出新基建的萬億投資計劃。可見領導層已經開始了對新基建的重視,那麼哪些是新基建的範疇?投資價值如何?◆如何通俗地理解新基建概念?新基建是相對於傳統基建的一種新概念。新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我們可以將這次的新基建新基建看作為寬泛定義下的信息基建。更加側重於「5G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的特點有哪些?
  • 五問新基建:區塊鏈角色重要,投資體量不足
    那麼,在新基建的賽道上,區塊鏈將如何抓住機會搶先發展?新基建浪潮對整個區塊鏈行業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3月25日,鋅連結創始人龔海瀚邀請到工信部第五研究所區塊鏈主管相裡朋和湖北郵電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王慶,以「數十萬億新基建,區塊鏈行業的新機遇」為主題進行分享。
  • 34萬億新基建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機遇,風口之下哪些豬會先飛?
    那我們國家以怎樣的方式去應對金融危機,近期國家34萬億元的「新基建」投資成為了當下討論的熱點。新基建是什麼?2008年中國4萬億基建擴內需穩增長,大量建設鐵路,公路,房產等,幫我們渡過了08年全球危機後遺症也不少。今年全球疫情蔓延導致金融危機,我們推出了34萬億新基建來應對經濟危機,穩增長,穩就業,擴內需大力發展科技領域。
  • 中信建投宏觀:2020年新基建投資總規模可望達到9120億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信建投宏觀團隊認為,2020年新基建投資總規模可望達到9120億元,拉動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7個百分點。考慮到特高壓、鐵路、充電樁投資也屬於「舊基建」範疇,預計可以拉動2020年全口徑基建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拉動不含電力口徑基建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在新冠疫情影響下,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基建投資同比下降26.9%,新基建或主要起到「補短板」的作用,但難以補上投資總量回落的缺口。
  • ...IDC:今年全球智慧城市投資1144億美元;浙江計劃新基建投資近1萬億
    (智東西)IDC:今年全球智慧城市投資1144億美元7月13日消息,IDC的最新預測顯示,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相關投資總額將達到1144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1.1%,低於2019年12月發布的18.9%增長預測。
  • 40萬億新基建背後的中國房地產雄心:再造一個世界第一
    據相關報導,目前全國31個省份宣布了投資總額超過40萬億元的「新基建」項目建設計劃。除了傳統的鐵公基建設外,本輪大基建新增了5G基站、智能電網、DIC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全新的「數字動力」。
  • 環保PPP模式:重拾萬億級投資體量與打開效益化窗口
    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推動下,大量基建領域的項目都廣泛採用PPP模式進行運作,有著公共屬性的環境類項目也不例外。按照部分地區近期發布的系列新規明確,政府參與的新建汙水、垃圾處理項目要全面實施PPP模式,逐漸從過去重建設輕運營過渡到重運營的階段。
  • 濰坊謀劃「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913個,投資體量超1.5萬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 見習記者 孫浩「十三五」期間,濰坊經濟總量始終保持全省前列,從相關統計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比較突出,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支撐作用明顯。1月7日記者獲悉,為保持投資強度和後勁,強化對「十強」產業、新基建、重大平臺、公共服務等支撐性、引領性項目的篩選和論證。目前,全市謀劃「十四五」期間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913個,投資體量超過1.5萬億,可支撐年均5%以上的增長;謀劃2021年重點項目255個,年度計劃投資742億元,單體項目平均年度投資2.9億元。
  • 「財經翻譯官」「新基建」為什麼這麼火
    最近,「新基建」真是火出了圈。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先來看看什麼是基建。事實上,基建這個概念源自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法國。而《劍橋詞典》對它的解釋是,一個國家或組織賴以高效運作的基礎系統和服務。基建投資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經濟版圖。不過,還要看到的是它所帶來的副作用,比如高企的房價、過剩的產能,也確實讓人頭疼。在這情況下,「新基建」應運而生。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已明確提出「新興基礎設施(新基建)」。而進入2020年,高層多次發聲,可見其受重視程度。
  • 【招商策略】「新基建」投資機會幾何?——宏觀策略聯合五大行業...
    從新基建的細分領域來看,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板塊,我們預計相關板塊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未來5年新基建七大投資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5-7萬億以上的規模,未來兩年複合增速保持30%以上。直接或間接拉動的其他投資更大,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  ?
  • 中誠信國際:專項債全年新增額度或達3.5萬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一季度回顧與展望》的報告認為,年內專項債將持續擴容提效,全年發行規模或可超4萬億元,其中新增額度或可增至3.5萬億元,最大可撬動近六萬億元基建投資規模。在發揮專項債穩基建、穩增長作用的同時,也需要防範風險累積。報告認為,在抗疫情、穩增長的背景下,年內專項債仍將進一步擴容提效,全年發行規模或超4萬億元,隨著投向的持續優化,最多或撬動近六萬億元基建投資。從發行情況看,考慮到推進企業全面復工、助力穩增長的迫切需求以及地方債到期壓力等因素,預計全年專項債最大發行規模或可超4萬億元,其中新增額度或可增至3.5萬億元。
  • 中國新基建產業獨角獸100強詳細名單
    今年「兩會」,新基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統計,22個省推出超過1萬個項目,新基建總投資超過33萬億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新基建是引領中國新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戰略依託,將產生多個萬億級投資方向。
  • 新基建概念股密集爆發!萬億板塊迎最強風口 這些股獲機構扎堆推薦...
    原標題:新基建概念股密集爆發!萬億板塊迎最強風口,這些股獲機構扎堆推薦(附名單) 摘要 【新基建概念股密集爆發!
  • 「新基建」加速進行時,「獨角獸」成主力軍
    事實上,恆大研究院在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獨角獸榜單顯示,螞蟻金服、字節跳動、京東數科、商湯科技等名列前茅的科技獨角獸企業,都已經成為新基建的主力軍。投入10萬億,新基建只與未來相關對即將展開的中國新基建而言,紮實的地基極為重要。這些獨角獸就是新基建的地基構成。
  • 邁好第一步 進到新氣象|煙臺萬億體量重點項目,拉開決戰決勝大幕
    新年伊始,漫天雪花,煙臺大地卻處處奔湧著項目建設的熱潮,總投資過萬億元、年度投資過千億元的市級重點項目已拉開決戰決勝的大幕。今年,煙臺市級重點項目總投資和年度計劃投資均創歷史新高,分別首次突破萬億、千億元大關,裕龍島煉化一體化、東方航天港、一汽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封測項目等一大批謀長遠、帶動力強的重磅優質項目進入建設主攻期,一個萬馬奔騰、龍騰虎躍的項目建設圖景正徐徐展開。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當下城市群建設加速的政策導向下, 為了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提前放量。2020 年基建投資的主要因素逐漸消除,基建投資將明顯加速。2020 年初項目儲 備明顯提升、新投放增加、資金面改善,疊加基建政策加碼,制約 2019 年基建投 資的主要因素均明顯改善。
  • 中國成為第一大消費市場,將突破45萬億元,或將反超美國?
    發改委表示,我國的消費市場體量,預計今年將突破45萬億元,而去年是40萬億。這意味著去年與美國體量相差的差距人民幣1.3萬億元有望在今年消除,甚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背後,還有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在支撐。一直以來,投資在驅動我國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三駕馬車中的另外兩匹,即貿易與消費,投資的佔比明顯較大。